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親愛的生活》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親愛的生活》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親愛的生活》讀後感

《親愛的生活》讀後感1

在未得諾獎前,艾麗絲門羅的作品只有《逃離》這一部集子翻譯到國內,其他的只有幾篇在《世界文學》上發表了一些。她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著名作家,但在最著名的作家中間她是那樣著名。而一開始,中國作家對她的瞭解十分有限。

《親愛的生活》是艾麗絲門羅最後出版的作品,她寫了60年,你不可能讀完她的全集,那麼怎樣才能夠了解這樣一個作家呢?她本人得諾獎時的一個訪談中就推薦了這一本書,她説:“我希望讀者從《親愛的生活》開始讀我的小説,這是我最好的作品。”

這本書不厚,不到300頁,簡潔,談的都是日常生活,她的創作生命從37歲得加拿大總督獎之後,就一直保持高水平的穩定,可以説《親愛的生活》是她的集大成之作。

這本書被歸入“終曲”單元的具有自傳性質的有四篇小説。對這四篇小説,門羅是這樣説的:“它就情感而言具有自傳的性質,儘管有時並不完全是對真實事件的敍述。”她第一次寫到自己的童年與成長,我們從中可以理解她是如何成為一名作家的。

她的小説,完全不適合我們來講述來評論,我們講出來的就是平庸。因為我們沒有她那樣的敍述能力。因為在我們的敍述中她講的就是非常瑣碎的故事,但是故事敍述過程中的波瀾不驚和細膩透澈以及其中人性的幽微,必須要用她的那種筆法才能呈現出來。而《親愛的生活》這本書更為簡潔。

第一篇小説是《漂流到日本》:無名詩人格麗塔和她的丈夫不一樣,一個讀失樂園,象躲避瘟疫一樣躲避有用的東西,另一個一板一眼是個工程師。格麗塔參加一個作家的聚會,受到冷落,她想融入一個談話的圈子但是融不進去,她獨自坐在地上,飲飄仙一號,有些醉了,然後男主角出現了,送她回家,然後什麼也沒有發生。但是之後,格麗塔一邊羞恥,一邊思想出了小差,情不自禁地想這個男主角。隨後生活又突然發生了變化,格麗塔的丈夫要去很遠的基隆工作,那裏又沒有格麗塔和她女兒的住處,而格麗塔又恰巧接到一個朋友邀請,朋友要去歐洲度假一個月,請她過去在別墅裏住一段時間,幫助照看房子。於是格麗塔神不知鬼不覺地和那個男主角聯繫上了,和她的小女兒一起上了列車,精心準備了一場豔遇之旅,————門羅所寫的,是被日月星辰窺伺了千百年的女人的隱祕,然後這隱祕被門羅寫到纖毫畢。末了,下火車,哈里斯,就是那個男主角第二次出現了,他們擁抱在一起,而格麗塔的女兒掙脱了她的手,在人羣中走失了。

《亞孟森》這篇小説講的是一個始亂終棄的故事,但肯定不是始亂終棄這樣簡單。在荒郊野嶺冰天雪的加拿大北方,一個男醫生和一個女教師抱團取暖。但是,在他們去結婚的路上,醫生悔婚了。或者説所謂結婚之旅,不過是男醫生要把女教師送走。醫生説“總有一天,你會對做了這個終止決定的我,對這未能完成婚約的一天,充滿感激。”多年以後,他們有過擦肩而過,但僅此而已。而女教師的感受是這樣的:事情就這麼定了,我們的突然訂婚,他用這個詞有些小心翼翼,是一件已經決定了的私事。什麼時候他能夠休息幾天,我們就舉行極其簡單的婚禮,他也不舉張買鑽戒。我對他説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鑽戒,他説那很好,他知道我是那種不落俗套的白痴女人。最好不要在一起吃飯,最好不要引人注意。然後她就被送走了,這個過程的心理描寫只有非常細非常細地讀原文才能體會其中滋味。一個像是沒意思的故事,門羅寫來意味深長。

《離開馬弗裏》:是講失去的故事。人生中有那麼多的東西總是要失去的。雷是初次失去伊莎貝爾,利亞是反覆失去,失去她的家庭、她的愛人,然後還被第二任的神父拋棄。伊莎貝爾出身名門,有一個地位很高的`丈夫,但是她拋棄一切和雷在一起,然後得了病,不能教書,然後雷和她來到小鎮馬弗裏,然後伊莎貝爾又病重,成為植物人,最後死去。門羅把兩個失去的人放在一個故事裏,卻,什麼也沒有發生,但是讀來卻令人悵然若失。

《沙礫》這篇小説講的是因為懷了尼爾的孩子,媽媽與爸爸離婚,然後帶着我和卡蘿從鎮上搬到城郊拖車房裏。然後,卡蘿淹死了,媽媽生下的孩子不像尼爾像爸爸,尼爾走了。媽媽只好辛苦工作撫養我和弟弟。沒有人抱怨生活,但是,五味雜陳。

《科莉》講富家女科莉做了有妻室的霍華德的情人,為避免也許知道到真相的女傭莉蓮(她已經去別處做女傭了)泄露天機,科莉讓霍華德當跑腿(科莉腿瘸)在特意為莉蓮租用的郵箱裏放封口費。莉蓮意外死亡,事情敗露,原來科莉給莉蓮的鈔票都被霍華德挪入了自己的口袋。科莉會怎樣重新認識重新對待老情人的?門羅這樣寫:她寫了一張最簡短的字條,之前寫給霍華德的信被扔在一邊。“莉蓮已死”她把便條寄到他的辦公室,這無所謂了。她切斷電話,這樣就不必忍受等待的折磨。但是很快,科莉收到一封信,比她的便條多不了幾個字,“現在一切都好了,高興點,不久後見”。那麼就這樣到此為止,再做什麼都太晩了,本來可能更糟,糟糕得多。

多莉是老年人的故事,兩個老年人都計劃一場詩意的死亡,他們以為生活中再也不會有任何的波瀾,這個時候,男主人的舊情人出現了。

艾麗絲門羅的小説有以下幾種特色:高度濃縮、極其精緻,對節奏和氣氛的把握精確獨到,特別是對人物心理、情緒與情感,對人生中無處不在的矛盾、困境、衝突的關注,對偶然性的偏愛。還有她對生活的洞察力是非常值得我們反覆體味和領悟的。

和她的其他作品一樣,她的語言冷靜剋制,寫熟悉小鎮平常人物的生活,特別是平凡女性的生活。她作品的主題説出來也不是特別的新穎。永遠在必然與偶然、別離與開始、意外與危險、離家與返鄉、平淡與永恆中打轉。但是她的那種多視角復調的敍述,不斷地呈現故事的進程,呈現人物的命運和複雜性,洞悉一切,多維度的呈現讓人叫絕。她寫的那些充滿暗灘的旅程中,所有的事都不會像我們希望的那樣發生。

這本書,實際上寫了一生。

這本書的最後,她寫媽媽最後一次發病時我沒有回家,也沒有參加她的葬禮。我當時有兩個年幼的孩子,温哥華沒有人可以照顧他們,我們難以負擔旅費,而我的丈夫鄙視儀式。但為什麼要把責任推到他身上呢?我也有同樣的想法。我們會説起某些無法被原諒的事。但我們原諒了,每次都原諒了。

我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但我們原諒了,我們每次都原諒了。

《親愛的生活》讀後感2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題記

寒假中忙裏偷閒讀了加拿大著名作家艾麗斯·門羅的《親愛的生活》,一時間竟對生活與人生有了新思索。於是在鞭炮的轟鳴中,將文字揉碎在煙花中,泛起漣漪。

書中説“在這趟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會像我們希望那樣發生,但到最後,這些都不重要。我們終將原諒世界,原諒我們自己。因為,我們一直以如此善意對侍生活,終將以善意回饋你我。”所以世界萬事皆有因果,你如此對它,它就將如此報你。

年少的我們站在生活的列車上,抬頭望向歲月深處的藍天,相逢了這場流年的花火。於是生活順着遇見的痕跡,留下了道道彩虹。陪我們走過一段又一段的人們,從陌生走到熟悉,歷經多少時光的坎坷。相逢是那麼簡單,但相識總是那麼來之不易,所以尊重生活中的每份遇見,感恩生活中的每次相識,即使是短暫的一程,也誤忘下車前和他們揮揮手,存留別樣的温暖。

現在的我們,仍舊坐在生活的列車上,窗外下起了濛濛細雨,歲月擲地有聲,青春正當時。回眸遙望一路走過的風景,記得的還剩幾個?曾經陪同的人,如今身在何方?當所有的回憶化作夢想,這條路的盡頭便又會由我們操控,我們都會固執的相信所有的夢想終將開出絢麗的花朵,生活中所有的美好都在遠方,所以生活中總有一朵花,途經了你的盛放,留下一縷芬芳;總有一個夢想因為你的固執,成為現實。

未來的我們,或許會淡去眼前的熱情,或許勇氣的光芒會打結,或許我們會厭倦藍天而愛上深邃的夜空……直到我們變成世俗的大人,不再情緒化,不再天真,不再無憂無慮的放聲大笑,但生活中那個曾經年少的你,會在最初的歲月中微笑着,在你為現實迷茫時,那個少年的善良與熱血終究會回饋給你無窮的財富。

親愛的生活,我自是年少,只為綻放,只為初心,只為敢勇,無問西東。

親愛的生活,感謝你教會了我成長,教會了我用最孤獨的時光,塑造最好的自己。

親愛的生活,如果有一天我想提前下車,務必告訴我:無論這個世界對你怎樣,都請你一如既往的努力、勇敢、充滿希望。

《親愛的生活》讀後感3

任何生活的苦都不是苦,或者説因為我們身陷其中而感覺不到苦,而讀了她的文字我哭了,如果不是眼淚挽救了我,我無法想象我悲傷的程度。當我冷靜下來以後,我在想她平淡的敍述裏,總是在恰當的時候説出我們想説卻又來不及或者不願提及和觸碰的話題。

其實她的敍述沒有什麼深奧的學問可言,她只是和我們做在一起,幫我們回憶起了一個人,一件事,一本書,一個故事簡單的、普通的、點點滴滴的、那種被我們自己的過去無意收藏的經歷。比如:草地在她眼前是怎樣如此地青青,河水在她眼前又是怎樣那麼波光粼粼。 不開心的時候,我們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拍一拍大樹,看一看各種各樣的天空,然後笑一笑自己,也就過去了。很多時候我們也會走極端,但幸虧那並不是全然如此。

她結婚後遠在他鄉因為支付不起路費而沒有探望病重臨終的母親,也未能出席母親的葬禮。她把這樣的事説成我們永遠都無法原諒自己的事,但她又説我們會的——我們總是會那麼做。

人們總是會説她用一個平淡的心寫出了我們都意想不到或者無法接受但並不怎麼怨天尤人的文字。而我也是這麼認為的。我們活在真實的世界裏,可是有時候的確是書本上的文字讓我們看清了我們自己。要不我們為什麼總是對着文字淚流滿面呢。

疼痛的收割者

梵高,是一個疼痛的收割者。是一個值得我們願意花上一些私人的時間無限思索的人。他的向日葵,那是孤獨的顏色,是貧困交加的顏色,是耳朵,子彈和女人的顏色,是一個男人犧牲全部生命之歡換來的顏色,那也是天空的顏色,上帝的顏色,太陽的顏色。有一天,當上帝不在我身邊時,我也畫一株向日葵,在太陽下昇華自己。用色彩尋找上帝,收割生命。梵高不在了,他的麥田還在,他的向日葵依舊衝着太陽笑,那是梵高的來世。是他用畫筆收割靈魂的地方。

梵高用自己強調的獨特性——把自己榨乾,然後在最後的絕望裏,為這個世界締造了一種超越悲歡、超越死亡的輝煌。

無論我在哪裏,我一見到麥田,見到向日葵,就想起那個從絕望到天才的疼痛收割者,就有一種無可救藥的肅然起敬。梵高,一個深刻得另人絕望的藝術家。

《親愛的生活》讀後感4

《親愛的生活》是門羅的最新作品,講述了別離與開始、意外與危險、離家與返鄉的故事,別人認為是門羅最豐富、最完美、最具個性的“集大成之作”。一説是門羅“江郎才盡”的收官之作。剛看到書名就很喜歡,以為是教會人們用赤子之心去生活的方式,“親愛的”這麼的俏皮又温暖。看到書之後才知道是短篇小説,但是連綴起來便是生活的史詩和縮影。繁華世界,千奇百怪,門羅用不一樣的視角將生活百態別開生面的展開,不僅令人感歎:既在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

每一個故事中,每一個場景裏,跟着作者的敍述邂逅自己。每個故事裏都會看到自己的身影在其中,或觀望徘徊或感同身受,你可以見證他人的故事也可以以此自省。在閲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是會感到疲憊,或許是因為每位主人公都需要“長途跋涉”去經歷,去生活,他們在我的腦子裏走來走去,所以有種昏昏欲睡的感覺。

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火車。火車、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可以改變人的生活場景和軌跡。火車意味着別離和新的開始。主人公傑克遜在火車減速時跳下火車,這是他在火車減速時才做出的決定。而這個決定讓他開始了一段新的旅程。我想,因為他不知道去哪裏,所以去哪裏都是一樣的。作者説:從火車上跳下來意味着某種取消。是的,取消遇見一種生活的可能性,那個本來按照既定的方向和路程應該抵達的地方,應該認識的人,應該參與的生活的樣子都因為跳下火車而改變。這種改變對於我具有無限的吸引力,因為未知,這是一種冒險。在陌生的地方,人立刻會被新事物包圍,並且要時刻關注周圍,周圍的生命正在從他看不見的有利位置得出關於他——這個陌生的闖入者的結論。傑克遜也需要從壞境中獲得信息和資源以便開始新的生活,這是一種博弈,人與周圍的環境之間的博弈。

在這段旅程中,傑克遜先遇見了貝爾——一個大他十六歲的獨自經營自己農場的女人,並且參與到她的生活中,知道了她的故事。在知道貝爾不久便可以康復出院,他自然的離開了,就像他不期而遇的來到她的生活,他的退出也是這樣順理成章。在街上散步時,彷彿指引般的圍觀,讓他與美麗鄧迪——一座大樓的主人產生交集,在主人的拜託下幫忙照看大樓,在這裏傑克遜知道了一個從很遠的地方來的美麗鄧迪找女兒的女人,他昔日相愛的女人,讓他回憶起以前的,他的出走和漂泊彷彿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他一直在流浪,把自己的過去藏起來,彷彿有使命般的參與他人生活之後,功成身退。他在製造未來,又在埋葬過去,這是這是他的生活。

不要懷疑,生活有變幻莫測的可能性。無論是在療養院幻想的南希,還是與富蘭克林白頭偕老並從容談論死亡的多莉,亦或是因失眠困擾擔心自己會掐死妹妹而夜遊,在得到爸爸的理解之後不再失眠的小女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哀和精彩。這便是生活,有無數的可能性。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