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儒林外史的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1W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儒林外史的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儒林外史的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6篇)

儒林外史的讀後感500字1

這天,我讀了一本諷刺小説,那就是在清代遠近聞名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主要説了在舊時代時,各類人士對功名富貴的不一樣表現。描述了一些深受八股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當時不良的世俗風氣。

在《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嗇鬼—嚴監生。他是一個膽小而有錢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嚴監生疾終正寢。這件事充分表現嚴監生吝嗇,愛錢如命,我覺得這樣的人不值得咱們去領悟。相反,咱們在生活中學習並領悟大方,如果不大方,下場就是和嚴監生一樣。而嚴監生的另外一件事——悼念亡妻中知道,嚴監生吝嗇到連給親人花一點錢都不肯,充分得體現出嚴監生愛錢如命。而《儒林外史》開篇詞中一個生於鄉村的王冕,因家裏沒錢,就去放牛。但他鐘愛讀書,因此每一天賺的錢都去買書看。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成了縣內的名人,許多人聘他做官,他都不理解,他逃到山中,過着隱居的生活。説明他厭惡做官的昏晦的生活。

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咱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一些官員為了錢和權力,不顧人民利益,而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最終和嚴監生的下場一樣。這些現實的事情告訴咱們做人不能貪小便宜,要大方,不能愛錢如命。

《儒林外史》教會了我要大方,不能貪小便宜。

儒林外史的讀後感500字2

這學期,我讀過許多書,但是在這麼多的書中,唯有《儒林外史》使我記憶猶新,書中的故事一直讓我念念不忘。

《儒林外史》是一部長篇諷刺小説,他描寫了許許多多的人物,並通過用生動的形象,去反映了末期社會上的不好風氣,同時也揭露了當時反動統治的罪惡,還揭露了一些讀書人的卑鄙手段跟作為,可以説是可笑,可鄙,甚至於惡急的地步。

雖然《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説,講了一些腐朽之士,但是文中也講了一些文雅令人佩服之士,如王冕,蕭雲仙等等,其中我最佩服王冕,因為因為他小時候家裏窮,上不起學,母親只得讓他去給鄰家放牛。懂事的王冕瞭解家裏的情況,便答應下來。他每天都去放牛,一直到長大之後,他學會了畫荷花,才靠畫畫維持家庭生活,但他一直在為窮人作畫。後來,有一位官府的人請他作畫,他猶豫再三,才勉強答應。……就是他這種孝順,懂事,潔身自好,不畏權貴的精神,就如他在《墨梅》中所説:“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他這幾種品德不正是我們給學習的嗎?從小體諒母親跟家庭的難處跟細想,遇到困難時,應該堅強起來,不應該貪圖富貴,對那些無恥的人,應該敢於去職責教導。面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去幫助他們給予鼓勵跟愛心給他們。正所説“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本書十分精彩,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也來讀讀這本書。

儒林外史的讀後感500字3

那裏的許多故事講述了清朝科舉制度腐敗、八股文考試弊端百出,能夠行賄,能夠冒名頂替,書中也有這樣的描述。當安東向升為安慶知府後,他到察院去考察童生時,看到那些童生有代筆的,有傳考卷的,有丟紙團、扔磚頭的,擠眉弄眼的,無所不為,甚至還有一個童生,借者出去方便的機會,走到土牆根前,竟把土牆挖了個洞,伸手要到外頭去接文章。這樣的環境能出什麼樣的人才官吏,又怎樣能使清政府千秋萬代呢,那裏體現出了清滅亡的實質漏洞。

在這本書中作者筆下的人物無論是孝子還是逆子,無論是升官者還是罷官者,無論是翰林學士還是侍讀,都寫得形象逼真,美醜可見。這本書的語言也是很有藝術的,經常三言兩語就使人物“窮形盡相”。沒有藝術的語言便不是文學,文學就應是語言藝術的寶塔。它的任何部位都應閃爍着語言藝術的光澤,《儒林外傳》全然到達了這一標準。這本書的藝術結構很獨創,沒有貫穿始終的事件,沒有貫穿始終的人物,但卻有貫穿始終的思想。用功名富貴引出不同的各類人物,藉以否定了那時的科舉社會制度,並且批判了政府。

《儒林外史》不僅僅有豐富的深刻的思想,還有卓越獨特的藝術風格,通篇貫穿了“諷刺”藝術的技巧,它的諷刺藝術幾乎到達了超及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所以我更加喜歡這本書,它的語言藝術、文學藝術都是堪稱一流的。相信這本文學經典會一向傳承下去!

儒林外史的讀後感500字4

這世上有很多人,每個人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命運,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是選擇,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所以人生軌跡截然不同。

黃公和趙爺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可一個子孫滿堂,是個庶民,另一個當了官,卻沒有家庭。他們一個選擇了工作,一個選擇了家庭,他們做出不同的選擇,導致了不同的結果。

《儒林外史》裏還有一個故事,范進在三十幾年間,考了二十餘次,才考中舉人。設想一下,如果范進考不中,決定放棄,或者最後一次周學監選擇不親自看卷,又或者只看一遍范進的卷子,那范進可能永世不得中舉了。

如果能回到過去,改變某一事件,歷史也就會發生改變,當時的改變就會影響到現在。有一部電影《海市蜃樓》,女主通過一次巧合,改變了幾十年前的一件事,救了一個小男孩,但當她第二天醒來,身邊的一切都改變了。

不同的選擇導致不同的結果。有一次我們期末考試,歷史九十分以上就能免假期作業的手抄報。因為選錯一道2分的選擇題,我與90分失之交臂,不得不痛苦地去完成手抄報。

中考高考是人生的岔路口,進入什麼樣的學校取決於我們的選擇,我們的努力會變成我們手裏的選擇利器,就是分數。深中還是深外,寶中還是紅嶺,這些選項要靠自己去爭取的。

而選擇志願,也並不是學校越出名越好,而是要權衡利弊,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中寫道,“兩條路分岔於黃色樹林裏,可惜我不能都踏上腳步,作為旅行者,我久久佇立,沿着一條路眺望,盡目力所及直到它在灌木叢中蜿蜒而去。”

每一次選擇都可能會引起蝴蝶效應,一定要三思而後行。重點還是職高,大公司老闆還是搬磚工,也許全在一念之間。

儒林外史的讀後感500字5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我國清代著名作家吳敬梓,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的諷刺小説,主要描寫封建社會的社會面貌,揭露了封建科舉毒害人的主題。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儒林外史》的開頭用一句詩就揭示本書的主題,即功名利綠皆浮雲。 這些東西經常掛在我們嘴邊,但是究竟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明白呢?讀書只是為了功名,所以出現了“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等等封建思想,這些封建思想的毒害了多少莘莘學子。可以想象花白了鬍子,本該享受晚年生活的人進京趕考的場景吧,《儒林外史》小説中這樣的人還少嗎?如周進、范進之流,多不勝數,小説通過描寫個個鮮活的例子深刻的諷刺這樣的社會現實。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獲取知識,提高個人涵養,追求功名利綠不是目的,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上來就是為了顏如玉、黃金屋,封建的科舉制度貽害無數讀書人,古代純粹的讀書人太少太少了,連我們的聖賢孔子都説過:“學而優則仕”,學習目的不是為了更好的理解和研究人類社會,而是去做官。但是這樣鳳毛麟角的人還有有的,比如王冕,王冕以畫荷花而聞名於世,但他早已看破官場,看破功名,一心做學問,對功名不為所動,為後人津津樂道。

封建制度、科舉制度的腐朽被吳敬梓刻畫的淋漓盡致,發人省醒。這對我們現代人的教育也有很深的啟發,我們讀書不是為了財富,而是為了精神世界的滿足,提高個人的修養。做到把讀書當樂趣是一種境界。

儒林外史的讀後感500字6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對《儒林外史》感興趣是從課文《范進中舉》開始的。落魄時哈腰點頭,中舉後瘋癲失魄,為昏庸無能。范進其人。

八股取士造成知識分子思想死板腐化,不懂變通,曲解古經,為官後不恤民情,底層生活困頓貧乏。《儒林外史》真是描寫了好一幅明清風俗圖!

有言道“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大抵是“寒窗十年苦”苦慘了,文人學子紛紛走上上路,謀取暴利。在商賈中更是形成了“重利途,甚於重名。子弟之佼秀者,多入貿易一途,其次寧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讀書應試”之風。深刻人心的士農工商概念漸漸動搖。

吳敬梓對於這些人大抵都還是不喜的,評道:“資性蠢愚,心術卑鄙,貨利聲色之外不知其他。”功名金銀終歸是水中之月、鏡中之花,縹緲虛無轉瞬即逝。可笑可歎,竟有無數儒生於此泥足深陷不可自拔。

文人經商求利本無錯,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牟利也要有底線,有道義,如孟子言“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道德淪喪、唯利是圖,君子之風蕩然無存、市儈之氣氾濫成災便是萬萬不可。

奢靡放縱的宋為富,賄賂權貴,欺壓百姓的方鄉紳,不學無術、裝模作樣的景蘭江、支劍鋒,吝嗇至極,毫無半點文人之氣的胡二爺便是萬萬不可有的儒林敗筆。

吳敬梓筆力深厚,一杆筆好比金錯刀,字字珠璣句句見骨,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把唯利是圖披着君子外衣的“小人”刻畫的惟妙惟肖。但願如今無人如此,知曉那水中月撈不着,鏡中花摘不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