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圍城》的讀後感(精選8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圍城》的讀後感(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圍城》的讀後感(精選8篇)

《圍城》的讀後感1

“生”“死”“愛”是文學的經典母題,其中“愛”的主題更是散發誘人的芬芳,讓無數人想一探究竟。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關於“愛情”的永恆諾言,不惜用世界最華美最精緻的語言去頌揚男女之間那纏綿悱惻、欲説還休的隱祕情感,但他們好像都事先約定一樣,寫下的文字如筆下的情感一樣,朦朧、隱晦,讓人看得見,抓不住。這時錢鍾書寫下的《圍城》就算得上是“愛情小説”上的異類了,因為《圍城》裏的男女情感實在太坦白,太明朗,讓讀者感覺錢先生是想要打開天窗説愛情啊。

《圍城》我只簡單地把它當一本“愛情小説”。既然是“愛情小説”就會有男主角和女主角。可惜縱觀全本,只確定方鴻漸是絕對的男主角,女主角隨男主角的生活的改變也發生改變,倒不是説方鴻漸有多麼花心善變而是,而是生活實在是太有意思,變化萬千,不是誰想長相廝守就可以一生一世一雙人。船上相識的鮑小姐,對方鴻漸傾心的蘇紈文,可愛爽朗的唐曉芙,富有心計也是方鴻漸最後的選擇孫柔嘉,這些在最美年華里的女孩子和方鴻漸或正式或曖昧的情感都被作者用最直接明白的語言展示在眾人面前。

本該蒙着紗的情感被直接攤在世人眼前就沒有那麼美妙的感覺了,讀者在心底默默責怪作者不該把男女愛情寫的一針見血,一邊又忍不住暗暗學習。

比如裏面關於男女借書就是一個很有趣的論斷。男女借書是戀愛的開始,男人肯給女人買化粧品、衣服、首飾都不是用心之舉,借書就不一樣了。一借一還就有了來往,藉此可以大談特談,十分有利於感情的促進。這就有點像白娘子和許仙的故事了,白娘子在西湖上借了一把傘給同船躲雨的許公子,這就有了後面糾纏痴戀的一生。看起來錢鍾書真的很懂男女情感套路,都可以具體到做一件事來開始一段感情了。

再比如孫柔嘉可能很早就愛慕方漸鴻卻因為女子的矜持沒有直接告知,但從她步步為營成為方鴻漸的妻子來看,這真是個有心計的'女子。孫柔嘉利用輿論,讓旁人都以為方鴻漸和她有着“非一般”的關係,接着用陸子瀟的追求逼出方鴻漸的嫉妒心更是如願以償成為了愛慕之人的妻子,儘管這段婚姻最後沒有給予雙方幸福而是成為束縛。

無論男追女還是女追男,《圍城》這本小説分析男女交往中的心理變化,都提供具體有效的實踐方法,是一本為數不多的“打開天窗説愛情”的“愛情小説”。

《圍城》的讀後感2

看了《圍城》總有點無賴和惆悵的感覺,裏面有很多的為人處世,有很多的愛情觀念。

當我看到一半的時候室友問我看出點味道了沒。我説還沒,有點不想看,覺得情節沒什麼曲折性,遠遠不及《時間血》來的高潮迭起,引人入勝`但就是拿起來就有想把他看完的慾望。記得《圍城》裏總有些讓人覺得遺憾和不懂的地方,既然又不愛孫,還和她結婚,那當初為什麼又拒絕蘇那,`哎。

不過就像裏面説的一句話:有時結婚不一定是彼此熱戀的人,只要彼此不討厭,不就行了。

在以前我是非常同意這句話的,但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又有點不這麼想了,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成熟,但我又不能給出合理的解釋,我可能還是支持作者的。

我很慶幸能看到《圍城》,它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絕對和別人不一樣。它讓我感受到了作品以外的東西。

在《圍城》裏有工作的.苦悶和愛情的辛酸,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那樣的生活,所以我實在感慨不出什麼。我覺得每個人的生活都有着不同的經歷,有社屬於自己的記憶,不該總是感到鬱悶和痛楚,你要明白你能活在這個世界就是幸福的了。有很多人在社會上帶着不同的面具説着言不由衷的話語,我是,你也是,既然別人需要用面具來掩飾只能説明他這樣做有他的必要,言不由衷也有他的道理,這是社會決定的,能做的是過好自己的生活。《海賊王》説過:活着就是快樂的。何不讓自己快樂一點。

為了快樂,所以改變……

朋友總説我怎麼那麼容易鬱悶,好晚給別人發個短信什麼別人還以為我又怎麼了……

《圍城》的讀後感3

“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似乎始終貫穿着《圍城》這部小説,也成為這部小説的經典名言。

這部小説主要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主人公方鴻漸海外留學回到家鄉,受到很多人的恭維,但其在留學期間遊手好閒,無心學習,並未學到真本事,只混到一個假的文憑,所以回鄉後並未得到高就,只在一個規模較小的銀行工作。

在工作期間與蘇文紈、唐曉芙發生愛情糾葛,無果。後跟着趙辛楣同孫柔嘉等人來到內地的三閭大學任教。後因種種原因回到上海,在途中與孫柔嘉訂婚。本以為結婚後生活會很幸福美滿,但終究因雙方家庭的關係與壓力和兩人性格的差異太多經常吵架,最後不歡而散。方鴻漸神經麻木,在睡夢中感到人生的諷刺與傷感……

方鴻漸的命運是幸運的,因為他早早的受到外國教育,接受西方教育,在那樣一個動盪的年代,他是走在時代前列者之一。方鴻漸的命運是悲哀的.,因為雖然他出洋留學但學有學到真本事,只知道狂妄自大,自吹自擂,這是他命運如此令人惋惜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對世人的一種警告。

同時方家的一些封建禮節折射出當時社會還存在很多封建落後的現象。當方鴻漸回到家中不久,方父母便提出反對結婚自由,要早早的為兒子找一個媳婦。可見那種包辦婚姻的思想依然存在,真是令人恐懼,而且方鴻漸的兩兄弟的兩個兒子,一個叫阿醜,一個叫阿兇,説是為了避邪而取這種難聽的名字,真是笑死人!

方鴻漸命運裏的幾個女人。首先要提的是蘇文紈,一個出洋留過學,可謂是才貌雙全的人,可是她只是一廂情願而已,鴻漸沒有為了一個上流人者而失去理智。其次是蘇文紈表妹唐曉芙,或許方與唐結合後方的命運結局不會那樣慘,但因種種原因兩人各奔東西了。最後是他的妻子孫柔嘉。她是一個很平凡的女人,但兩人情投意合,相處得很好。只是雙方家庭的流言蜚語太多,兩人終被這種精神壓力攪得不得安寧。

《圍城》中的愛情。愛情始終是這部小説的主題。以方鴻漸為代表的年輕人無論是家處上流社會的,不富裕的,才華橫溢的,狂妄自大的不是滿腹牢騷、無心勞作的都向往着美好的愛情而且都被愛情纏得死去活來。有的取得了成功,有的屢屢失敗。有的結婚了又受不了婚後的無自由的生活,有的沒結婚的又想早早進入婚姻生活。很多人都矛盾着、猶豫着、惆悵着。

有人説,要是在大學裏有機會談戀愛,就談吧,而且要談得烘烘烈烈!當你畢業後工作時,如果她和你談了三年而沒發現你有買車買房的跡象,你就完蛋了;如果你和她談了三年而沒有買車買房的跡象,你也完蛋了。所以,大學裏的愛情才是最純真的,最值得去追求的……

“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被圍困的城堡有很多種解釋,或許是封建禮教,或許是愛情,那些城裏城外的人便是一些熱血沸騰,想改變命運,依然尋找成功途徑的人。

《圍城》的讀後感4

現代人觀念開放了,對婚姻更加想的開,圍城進去的快,出來也快,熟悉了不久結婚,婚後不久又離婚,視婚姻如兒戲,這樣的人怎麼能夠理解愛的含義和生活的真諦?人海茫茫,兩個人有緣在一個圍城裏並不輕易,既然結婚了,就要相互理解,互相體諒,經營好這份愛,經營好一個家庭。大家都要相互謙讓,才不致讓對方有逃出去的念頭,試問哪些逃出婚姻圍城的人,你們都更好的找到幸福了嗎?你們回想往日的恩愛的時候就沒有後悔過嗎?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婚姻是這樣,讀書何嘗不是如此?有的人學一科愛一科,擁有對學習所執着的精神,有的人頻頻出錯,也很難學習好,他們厭煩唸書,老是覺得別人的.成績如何如何好,卻不知道自己根本沒有用心學習過,直到成績單發下來的那一刻,才回想起來,自己並沒有用心,努力過。只恨世上沒有後悔藥賣,時光不能倒流。

就拿我們的上學情況來説吧,在現實中,我們常常看到有學習好的,也有學習不好的同學。有的同學覺得讀書需要付出努力,長大後才有機會出人頭地。走上工作崗位後,有的會認為來的錢不快,看着一些同學、好友進了黨政機關,權利帶來了實惠;一些人下海經商成功,經濟富裕。看着這些人別墅汽車、燈紅酒綠,心裏癢癢得十分難過,恨不得立馬辭職跳槽去撈一把。等到真的逃出去了才知道黨政機關並不是那麼好混,人際關係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下海經商也沒那麼輕易,風險大,競爭激烈,壓得心裏崩潰時才想起上學時的種種美好的記憶,有雙休日,又有寒暑假,還有那麼多那麼多的好朋友在一起,我們一起歡笑,一起玩耍,一起努力,一起難過。看到這些我不由的想説:同學們,讓我們好好珍惜這些年的學習時光吧,外面的世界要比學校裏複雜幾千幾萬倍。切記,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因為,時光從來不等人。

最後,我要用錢鍾書愛人楊的話來結尾:“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抵如此。”

《圍城》的讀後感5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説,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説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過來人低徊輕歎、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説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無聊。而在三閭大學着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裏面充斥着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裏,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於這隻手,逆來順受的承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得踏入愛情陷阱,事業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指示方鴻漸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圍城》中,方鴻漸作為錢鍾書筆下的一號男主角,自然是佔據了很大的筆墨。錢鍾書寫這本書花了大量的時間,裏面的語言犀利刻薄,特別是各種比喻,對人性的諷刺可謂是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其實,志大才疏,懦弱,愛面子,不通人情世故,自認為聰明卻被人玩弄於股掌之上,這些都可以用在他身上。要説他真實得可愛,卻也不然,有時也是虛偽的。然而,在作品裏,是一個女性“千方百計想要嫁”的人。可能真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而正好愛他棵青菜的人都集中在那裏了。據説方鴻漸身上有錢鍾書自己的影子,呵呵,這就不好説了。

我想,他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一個人呢?也像寫作一樣刻薄嗎?一般不會這樣表現吧。聽説過一個小故事,經常有人向他借錢,他總是借給別人所要求的一半,而不要求別人歸還。我向來認為,刻薄的人是可以裝成厚道的,而厚道的人是無法刻薄的。從他的書來看,這種刻薄是他的本性,而不是為了寫書而刻意這樣做的。而他對借貸者的這種做法,也是刻薄的天性被掩蓋在厚道的外衣下的表現。但是,好的作品是需要這種刻薄的。都像温吞水一樣,那就沒意思了。

看到他們一行人開始去往三閭大學的旅程,是故事最精彩的部分。給讀者的感覺是物質食糧的誘惑超過了精神食糧。非常值得一看!

《圍城》的讀後感6

合上書本的最後一頁,還來不及遐想許多,滿腦子都是方鴻漸與孫柔嘉吵架時的情景。總感覺那末了的句號,並不意味着故事的終結,而是另一段故事的開始。“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含着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那隻祖傳的老鍾大概是因為看到太多的人情世故,感歎之餘忘記了跟緊時間的腳步,所以才成了“時間落伍的計時機”吧。

初讀《圍城》,便被它細緻,生動,詼諧幽默的語言描寫給吸引住了,經典之句信手拈來——如描寫陸子瀟鼻子的一句:“鼻子短而闊,彷彿原有筆直下來的趨勢,給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進,這鼻子後退不迭,向兩旁橫溢。”再如描寫一位女明星的歌聲:“那位女明星的嬌聲尖鋭裏含着渾濁,一大半像鼻子裏哼出來的,又膩又粘,又軟弱無力,跟鼻子的主產品鼻涕具有同樣的品性。”等等不勝枚舉,讓人讀起來都忍俊不禁,這也正是《圍城》語言的最大特點,句句都暗含着諷刺。

《圍城》講述的是主人公方鴻漸留洋回國後與蘇文紈,唐曉芙之間發生的事以及去三閭大學旅途的經過,在三閭大學當副教授的經歷和後來與孫柔嘉結婚的故事。有人説,《圍城》寫的就是婚姻就像圍城,“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也“説是被圍困的城堡fortresseassiegee,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但在我看來,裏面的圍城不止一個,婚姻生活只是其中的一個,大圍城套小圍城,小圍城裏再套圍城,人生就是由這些大大小小的圍城組成。譬如方鴻漸的大家庭裏妯娌之間明爭暗鬥,封建迂腐的繁文縟節,正是方鴻漸一直想要逃出來的.一個圍城;再譬如在三閭大學教書期間所見所聞所親身經歷的教授們之間的勾心鬥角,更是一座到處佈滿機關的圍城,幸而最後方鴻漸衝了出來,但是,衝出來的同時,他又步入了另一個圍城——與孫柔嘉結婚。就這樣無休止的出城,進程…。

由此,我不得不想到我自己,我是一個學生,我的那座城堡有是什麼?是學校吧,我是城內的人,拼命地想逃出去,城外的人呢?是那些學齡前兒童,他們正無比興奮地期待着進入這座華麗的城堡,就像十幾年前的我一樣。這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在扣留我們十幾年後才放我們出來,不,應該説出去,然後,我們再滿懷希望地步入下一個城堡——工作。

人生,城堡,我們就在這一個個城堡間,進而出,出而進,周而復始,沒有止境。

《圍城》的讀後感7

讀完《圍城》,感觸頗深,錢鍾書十分誠實地刻畫了那個年代的一些事。

這本書講了抗戰時期關於一個留學生回國後的一些事。方鴻漸真是個悽慘的人物。但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吧。圍城這個書名很妙,非常含蓄的概括了全書的主旨內容。

仔細品味會發現書中有三道圍城,愛情的糾葛是一道圍城,學校裏的明爭暗鬥是圍城,家庭的婆媳之爭是一道圍城。其實生活本身就是一道圍城,夾雜着城內的喜怒哀樂,一個城圍住了我們整個人。

書中的幾個主要人物無不為圍城所困擾,方鴻漸身處愛情的'圍城,事業的圍城,家庭的圍城,怯懦的他最終重重圍城之間一事無成。趙辛楣最終也沒逃脱婚姻的圍城,和一個並不愛的女孩子結婚生子,蘇文紈自始至終也沒走出愛情的圍城,最終墮落,身上原有的才氣全無。看到這裏,我們不禁心寒,圍城這麼可怕嗎?幾個留學生竟為此葬送一生。

其實圍城並不可怕,只是如何看待這個圍城,身處圍城中,為何總想衝出這個圍城,最終不是撞得頭破血流,退回去就是衝到另一個圍城之中,又飽受糾葛,其實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個大圍城,包含很多小圍城,圍城中總有不如意,我們並不是總要去逃避,而應該適應這個圍城,在圍城中逐漸建立自己高大房屋,不要總好高騖遠,不斷地換城,總以為世外桃源就在城外。其實不然。審視這個世界,圍城處處存在。

眼看21世紀,圍城依然存在,我們看待圍城依然要有正確的眼光,除非圍城中烏煙瘴氣,實在無法生存,否則就不要不停的出城進城直到最後精疲力盡,而流浪街頭。

《圍城》的讀後感8

生活是一座大圍城,人一出生就困頓其中,小時候也許我們不知道,因為圍城夠大,城牆都離你太遠了。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你會遇到三座城,它們叫做家庭、事業和婚姻,然後一生便過完了。

有的人在圍城中終日無趣,一輩子都只想着怎樣才能逃出來,最後蹉跎了一生,因為,其實根本沒有人能逃出最大的那座城,如果你出來了,要麼成仙了,要麼輪迴了。但有的人在城裏活得風生水起,生命之花燦爛無比。

説説《圍城》裏的方鴻漸吧,很顯然的一點,他是典型蹉跎了一生,瘋狂從幾座城逃來逃去的人,懦弱無比,遇到困難只知道換個環境重新開始,可是這樣只能一直走下坡路,只能讓心越來越暗淡。遇到困難又怎麼樣,為什麼總要逃避,為什麼不試一試呢,就算碰釘子又怎麼樣,沒有碰釘子的人生還叫什麼人生!

先説説在家庭這座城裏吧,方鴻漸實在太聽從家裏人安排了,老家淪陷後,失了身份和地位,連錢財也沒了,他聽從了父親的安排去成不了婚的岳丈家裏做事,雖然在戰爭年代有事做是還不錯的,不用計較什麼人給的,但是住在人家家裏就顯得憋屈了,更何況還有一個丈母孃擠兑,他卻懦弱的很,什麼都沒做,只知道逃。後來方鴻漸娶了孫柔嘉,一心只想着自己家裏人,只知道回去小房子時哄哄孫柔嘉,不知道幫她在家裏人面前説上一輛句話。若不是孫柔嘉這樣做事情計後果打算盤的女人,估計妯娌之爭、婆媳之爭早鬧得不可開交,連婚也結不成。在家庭這座城裏他活得並不痛快,於是他逃走了,逃去了三閭大學。

戰爭時期的大學裏,各老師都不計較學生的好壞,只計較有得教沒得教,成日裏勾心鬥角的事情少不了。方鴻漸呢,鬥得累,以至於頓生一股清高,覺得來三閭大學就是一個錯誤,連最後的`垂死掙扎都不願做,犯了一個錯誤被校長擠兑了就帶着所謂的志氣和孫柔嘉走了。你看,他又走了,他又從事業這座城裏逃走了,沒有一絲成就。

再説説婚姻的城,方鴻漸起初在船上和鮑小姐胡鬧,讓我都覺得方鴻漸品質甚為低下。再和蘇小姐搞曖昧,只因他自己的懦弱不敢拒絕,明明已經心有所屬,卻總是拖着不與她説自己其實並不愛他,就這樣忍心看着孫小姐浪費年華。後來又和真心相愛的唐小姐擦身而過,卻也不去問個仔細,一傷心之下去了三閭大學,哪知道這是一個過錯啊,明明原本能成就一段好姻緣的。最後與孫小姐草率了事,草率到讓我懷疑是不是這段印刷不全呢,我想他也只想尋個了結,因此在婚姻這座城,也活得完全沒有滋味。

書的末尾是方鴻漸與孫柔嘉大吵之後離家出走去投靠好兄弟趙辛楣。你看,他又從婚姻這座城裏逃出來又去追求事業了。我想他一定會再逃的。我們如果像方鴻漸一樣逃來逃去,無疑走到最後,我們什麼事也沒做成,我們誰也不是,我們的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因此,不論遇到什麼困難,如果只想逃避而不是想方設法去試一試,那只有下坡路能走。像在打仗的時候,一場戰爭開始了,如果你想辦法去打了,你有可能會輸,有可能會贏,有可能會得到,有可能會失去,但是如果你永遠只知道和解、賠地、割款,那你永遠只能失去。我們要在自己的城裏活得風生水起,給自己的人生一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