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 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8W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_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_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 讀後感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_讀後感1

《愚公移山》這篇故事在我國家喻户曉,小朋友有改版的動畫片兒,成人有改版的歌曲,它是具有神話色彩勵志精神的一篇故事。

《愚公移山》這篇故事百看不厭,內容主要講述了在方七百里高仞的對面,住着一位九十多歲叫愚公的老人,兩座大山擋在他們家門口,出行很不方便,他召集全家動員之力一點一點來鏟移大山,一位智者人路過看到,笑着説:“你都這麼大年齡了,也沒多大力氣了,怎麼可以移走這大山呢?不覺着你有點愚鈍嗎?”愚公聽後馬上反駁道:“你這人怎麼就不聰明呢?我的年齡大了,我死後,還有的兒子,兒子還有孫子,孫子 還有兒子,子子孫孫一代代無窮無盡的力量,山怎麼不可以移走?”智無言以對,智者不智,寓者不寓,

愚公用長遠的眼光去看世界,堅持自己的意見,敢於挑戰並持之以恆地做下去,他這樣堅毅的品格值得我們去學習,並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只要自己有夢想,用愚公的精神,夢想就一定實現。

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信念堅定,信心十足,不屈不撓,堅持不懈,作為學生的我們才能夠提升自己的成績,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拼搏奮鬥,才能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_讀後感2

從前,一個叫“愚公”的九十歲老人,家門前有兩座大山,使他的一家外出很不方便。他便動員自己的家人移山。雖然別人笑他笨,做不可能做到的事,但他絲毫不在意,堅持做下來。最後,經過他和他的子子孫孫的努力,終於把兩座大山移開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堅持不懈,什麼事都能做成。愚公已經九十歲了,還有那麼頑強的意志,可我,才九歲,曾因為怕苦而放棄了舞蹈,因為怕難而放棄了奧數。現在想想,我放棄的太多了。如果不放棄舞蹈,説不定現在我已經像鈕心穎一樣,是個小小的舞蹈家了;如果我不放棄奧數,説不定數學的分數就會更高了。我讀了這個故事,再想想這些事情,就覺得非常後悔。

我想:既然自己已經放棄了這麼多了,那就應該把握好現實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例如:彈鋼琴、大樹英語、背四星、上沙龍班等等。

我一定要像愚公一樣堅持不懈,不管困難有多大,不管人家怎樣嘲諷自己,都不能放棄,要堅持到底。因為,我相信,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_讀後感3

我讀了成語通裏愚公移山這篇故事,它講述了一位叫愚公的老翁,他家門前有太行、王屋兩座方圓七百里的高山,出入十分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人家,商定要搬走這兩座山。於是,他家祖孫三代一起上陣開始挖山。他們長年累月的幹着,從不歇息一天。

有一位叫智叟的老翁對愚公説:“你怎麼這麼傻呢?像你這樣一家人幹下去就能搬走這兩座大山嗎?”

愚公説:“我們家子子孫孫一代接一帶的幹下去,能不成功嗎?”

智叟無言以對,羞愧的走了。這件事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動,派了兩名大力天神,把山搬走了。

從此,這一帶也沒有什麼突起的高山阻塞交通了,真是一馬平川。

我的故鄉在河南濟源,愚公移山這個故事也是發生在這裏。一進濟源市在車站旁邊有一個愚公的雕塑。人民忘不了他,人民懷念他。

愚公真是偉大,他不管千辛萬苦,改造世界的雄心壯志和堅定不移的奮鬥精神,永遠鼓舞着我們。

有人説為什麼愚公不搬家,而要搬走這兩座大山?我覺得因為他想讓全村的人民都方便,不僅僅為自己方便。大山移走後,家家户户不再為出行苦惱,他們可以駕着車來到山外的集市上,賣山上的特產,從此生活幸福,家家富裕,每一個山村的孩子都可以走出大山到城裏上學,告別貧窮落後。

我們要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旦確定了目標,就全力以赴、堅定不移,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直到目標實現。“無限風光在險峯。”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_讀後感4

今天,我國經濟形勢和發展任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的時代還需要愚公移山的精嗎?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待愚公,也許有人會這樣想:他為什麼不搬家呢?一家幾口背上行李翻過大山到大城市去生活,如果嫌城市喧鬧還可以定居村莊。也有人説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當代仍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許可以把挖山的重任,推給集體,留給後人。誰也不會要求一位快九十歲的老人去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愚公沒有這樣做,他説:"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並在統一了家人思想之後,馬上付諸行動,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不斷挖山"的精神。一個人搬掉一塊石頭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搬石頭,子子孫孫永遠搬石頭。在挖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吃飯穿衣、工具、傷病等等一些問題。可是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愚公都沒有動搖,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實幹。信仰正確、信念堅定、信心十足,才會為偉大的事業奮鬥終身。事業的成功與實幹密不可分,我們學習了《愚公移山》就應該像愚公一樣直面困難,求真務實,埋頭苦幹。有了這樣一股勁頭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幹不成的事業。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_讀後感5

《愚公移山》它講述了傳説中有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門前正好對着兩座大山,要出門辦事極為不便,全家人商議解決辦法。愚公説:“我們家人齊心協力,共同來搬掉這兩座大山,你們説行不?”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愚公的老伴有些擔心:“你每天挖出的泥土、石塊往哪擱呢?”有一個出過遠門的兒子就説:“我們把這些泥土、石塊往渤海灣倒不就行了嗎?”

第二天,天剛亮,愚公就帶着一家人幹了起來。

有一個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祖孫古代每天辛苦地挖山,覺得十分可笑。愚公不禁長長得歎了口氣説:“我死了後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還會再生...,這樣子子孫孫、一代一代傳下去,是無窮無盡的,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挖下去,怎麼會挖不平呢?”智叟無言以對。

山神稟告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就派兩個大力士來到人間,將這兩座大山給揹走了,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部。從此以後,冀州以南一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擋道了。

看完《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不怕困難,堅持到底我們就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_讀後感6

從前,有位老人叫愚公,每次出門時,都隔着兩座山,非常不方便。他召集家人,説:“我們一起把兩座山填平如何?這樣就有路可走了。”大家都很贊成,不一會兒,大家就展開了開山的工作。愚公帶領着子孫三代,把山上的泥土、石子用畚箕裝好,運到渤海拋掉。工作是多麼艱鉅,可愚公一點也不畏懼,仍然滿懷信心地工作。有一個人叫智叟,聽説愚公移山的事哈哈大笑,一天,他對愚公説:“你真愚蠢,也不想自己多大年紀,現在才想開山,也不嫌遲啊?”

愚公聽了,喘了口氣説:“就算我死了,我的兒子又會繼續開山,兒子生了孫子,孫子又生了兒子,子子孫孫連綿不斷,總有一天會剷平的。”智叟無話可説,慚愧地走了。”不久,海神和山神都知道了這件事,被他的精神打動了,他們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天帝,天帝認為愚公是個了不起的人,於是他決定幫助愚公完成這個任務。天帝叫誇娥的兩個兒子把兩座山移走,他們都不敢怠慢,把一座山放在朔東,另一座放在雍州,愚公非常感謝天帝,因為天帝幫助他實現了願望。

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事只要有毅力、恆心,總有一天,你的願望就會實現的,如果他半途而廢的話,天帝就不會搬走那兩座山,愚公也會活活被憋死,所以做事一定要堅持到底。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_讀後感7

自從我買了《中國古代神話》這本書後,我認識瞭解了很多人:用生命創造世界的盤古與女媧;為民造福的神農、大禹、后羿;為理想奮鬥不止的愚公、刑天、精衞;為人類文明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燧人、倉頡;承載着善美與人們夢想的八仙……

在眾多的神話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故事主人公愚公想把兩座山移走,便召集家人們,對他們説:“你們和我把這兩座山剷平如何?這樣才能有一條道路,可讓我們通行無阻。”大家聽了都很贊成,於是,便分頭展開了移山的工作。有人聽了就説:“自己已經大把年紀了,現在才想要移山,不嫌太遲了嗎?”愚公聽了,説:“就算我死了,我的兒子仍會繼續移山的工作,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連續不斷,山卻不會變大,何必發愁,不能剷平呢?”那人聽了無話可説。

這是什麼?這正是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激勵着我們向前進,最終超越自我,達到我們的奮鬥目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收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希望……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_讀後感8

故事説,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歲了。他們家門口有兩座山,人們進進出出很不方便。

一天愚公對全家説:”這兩座山,擋住咱家的門口。咱們不如全家出力,移走這兩座大山,的家看怎麼樣?“愚公兒子、孫子都説:” 你説的對,咱們明天動手吧!“可是,愚公妻子卻説搬兩座山太難了,這麼大兩座山可以一點點移走,你又放的下這麼多石頭和泥土?

第二天,於公開始搬山了。但愚公一個月下來跟以前沒什麼兩樣。有一個老頭,處事精明。有一天,他就對愚公説:”你這麼大歲數了,走路都不方便,怎麼可能搬兩座大山。“愚公説”我覺得你還沒小孩子聰明。我雖然快死了,但我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無窮無盡。

愚公帶着一家無論嚴寒酷暑,每天起早貪黑挖山不止。他們的行為終於感動了上帝。上帝於是派兩名神仙到人間去,把兩座山搬走了。

讀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有決心,有恆心,不要被困難嚇倒。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_讀後感9

在今天一口氣讀完了《愚公移山》這則成語故事,心中受益匪淺。

這則成語故事主要講了:一位名叫愚公的人,在他的家門口前有一座大山,大山擋位了他們一家的路,早出晚歸總要在那座山上爬來爬去。於是愚公決定把山移走,這個想法經過全家人的一致贊同,後來,他們開始挖山,世世代代的挖,終於有一天,山被他們移走了,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其實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人只要有恆心、毅力和決心,無論多困難的事都可以解決。所以我們應該做每一件事時都要有恆心、毅力和決心。要有勇氣去面對每一件事情。不可以逃避,用決心去推倒那座使你困惑的大山吧!

我記的'得《三國演義》這本書中的第二十九回寫的是: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深受感動,成為輔佐他的軍事,取得許多戰役的勝利。劉備若沒有堅持就不會感動諸葛先生。

還有運動員們,他們每一次比賽不一定都會取得好的成績,但他們沒有因一次次的失敗而放棄,他們雖然很難過,但他們堅持,堅持終於會有成功的一天。

恆心、毅力和決心對我們每個人來説是特別重要的,我們只要有恆心、毅力和決心就戰勝不了的困難。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_讀後感10

道家學派自春秋的老子開始,就主張順應自然,清靜無為,戰國時期的莊子也認為人生應精神自由,保持獨立人格,《列子·湯問》便是由道家的列子所編。

其中一篇,是家喻户曉的愚公移山:太行、王屋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翼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謀日:“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河曲智叟笑而上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歎曰:“汝之心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孫焉……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本文講了愚公決定移山,被河灣上的老頭譏笑,他兩個的對話被天帝知道後,天帝被感動,命令誇娥氏揹走了兩座山。

本文象徵了“道的永恆”,因為愚公移山中,“子有孫焉”,子子孫孫即為永恆。它想告訴我們的,便是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它運用了多處對比,愚公與智叟,兩人對話也加深了本文想要表達的情感。本文“愚”與“智”,兩個字做對比,但“智”並不是真正的智,“愚”也是為了突出強調愚公的堅持不懈。

堅持不懈,方能克服困難。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_讀後感11

我們中國有一個古老的傳説,被華夏兒女樂此不疲地世代傳誦,這就是《愚公移山》的故事。我們不止一次地被愚公契而不捨的精神所感動,這則寓言故事雖流傳了幾千年,但愚公精神仍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奮發向上的炎黃子孫。

面對烈日的炙熱,智叟的冷言冷語,愚公絲毫不動搖移山的決心。他堅定“只要有恆心,鐵杵磨成針”這個信念,相信只要不怕困難、堅持不懈、頑強地幹下去,移山就不再是個夢。同時,寓言通過將愚公和智叟兩個人物進行鮮明的對比,體現出了人定勝天的樂觀信念。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主動挖山”的精神。兩座大山阻礙了交通,造成來往不便。為了排除障礙,愚公主動提出了挖山。學習愚公,要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在統一了家人的思想後,馬上付諸行動,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不斷挖山”的精神。一個人搬掉一塊石頭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搬石頭,子子孫孫永遠搬石頭。在挖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可是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愚公都沒有動搖,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我們在學習這則寓言時,既要認識到愚公的可貴之處,更要領悟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我們在褒揚愚公精神的同時,不要忽視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應兩者攜手同進,共創美好未來。我想,這才是“愚公精神”的精髓所在。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_讀後感12

今天我看了一個名叫《愚公移山》的故事:傳説在冀州南部,黃河北部有兩座大山。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的家就在山腳,愚公每次出行都要繞行很長的路。有一天,愚公下決心要把這兩座大山移開。人們都勸説他是白費功夫,但他卻説:“我移不完,還有我的兒子,我兒子死了還有我的孫子,總有一天會把山移完的。”愚公最終感動了天帝,天帝把兩座大山都移開了。

讀完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唐代大詩人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李白小時候,不愛讀書,經常逃學。有一天,李白趁私塾先生不在,跑下山去玩。在小溪邊,李白看見有一位老奶奶正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奇怪地問:“老奶奶,您磨鐵杵幹什麼呀?”老奶奶一邊磨針一邊説:“我要把鐵杵磨成一根針。”李白聽了老奶奶的話很慚愧,連忙跑上山去讀書。從此,他發憤圖強、刻苦讀書,最終成為了一名偉大的詩人。

我又想到了我自己。我喜歡滑冰,可是有一次我在訓練時摔倒了,頭很痛,手也磨破皮了,就連膝蓋也磕了個大包。我生氣地把旱冰鞋一踢,對媽媽説:“我以後再也不滑冰了。”媽媽聽完,語重心長地對我説:“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聽完媽媽的話,我打消了念頭,堅持了下來,現在我已經滑得很好了。

讀完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我們要像愚公一樣,愚公連大山都有勇氣去移,我們做事情堅持到底,不半途而廢,我們也一定能取得成功。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_讀後感13

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啟發。我覺得,雖然在故事中移山的老人被稱作“愚公”,但我覺得他這是一種大智若愚,而文中的智叟呢,才是真正的愚公。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我覺得愚公身上有一種精神,是它使他如此奮勇地向着自己的目標不懈地前進。這種力量,就是—他的信念!是啊,如果沒有信念,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怎麼可能會搬走一座大山呢?正是這種信念,使得這個老人朝着自己偉大的目標前進!而智叟呢,卻把老人這種可貴的精神看成是愚蠢,他們沒有這種執着與信念,是最可悲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們不願努力,當然感受不到那種經過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之後,獲得成功的喜悦與寬慰。

對此,我有着深刻的體會。

記得那是一次期末考試前,這次考試我決定不要媽媽的幫助,並且暗暗地在心裏下定了決心:一定要考好!從此,我便開始了緊張的複習。雖有決心,但是複習也還是很辛苦的。有時在深夜的燈光下捧一本習題,久久地思索着;有時面對幾道方程,冥思苦想;有時讀者、背誦着英語課文,直到深夜……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總是想:這次考試,我一定要考好!經過我的不懈努力,我終於取得了好成績!此時,我心裏就像在三伏天的烈日下吃冰塊一般,舒服極了。那種歡欣與喜悦,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讓我們都一起來學習愚公的這種執着的精神,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吧!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_讀後感14

《愚公移山》這篇文章主要是想向我們傳達做事要有毅力,有恆心,要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精神。文章最後上天派了兩位神仙將山移走了也是對這種精神的肯定。

文章中的兩座大山象徵着我們面對的困難,愚公則象徵着迎難而上、面對困難毫不畏懼的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是移山這種方式卻值得我們反思。且不説兩座大山搬到海里去會造成多麼嚴重的生態失衡,單説大山與大海的距離,單靠揹簍和人工運送,耗時耗力,一個月下來怕是也不會有任何的成效。另外文中有一段愚公與智叟的對話“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現在想來這種想法多麼可怕呀,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不做別的事情,就搬兩座大山,而最終目的只是為了出行方便,這代價是否太大了呢?

面對困難我們確實應該要有愚公這種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但是也應該有好的方法。實在不提倡橫衝直撞,硬碰硬。好的方法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無需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愚公移山》讀後感400字(六)_讀後感15

我是個80後的人,戰爭年代的人和事似乎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了,有時甚至不相信那些古老的東西會給我們帶來教益。今天重讀了《愚公移山》,竟也有些許感想。

這篇文章裏,最吸引我的是那個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憑藉自己的毅力和堅定不移的信念,帶領兒子用鋤頭挖掉了家門前的兩座大山,疏通了道路,造福了子子孫孫。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他用自己堅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這讓我想起了與愚公移山截然相反的另一個故事:

以前有個人,他生活的村子裏很缺水,他有個願望,就是挖口井,讓人民喝到甘甜的水。於是他拿着工具到處挖,經常挖到一半,他覺得那裏可能會沒有水,需要換個地方,然後他又重新找個地方開始挖,結果挖了一地深深淺淺的坑。

這兩個故事放在一起,給人的教益是深刻的,小到個人,大到公司、國家的發展都需要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站在公司的角度上,公司的目標就是一座山,需要我們每一個員工齊心協力去挖,共同努力去實現目標,公司也會在我們的努力中一天天進步、蒸蒸日上。

站在個人的角度上,就我而言,做為一個剛步入社會的人,當許許多多的缺點、不足在工作和生活的磨礪中顯現出來的時候,就迫切的需要找到這座承載着未來和希望的山,在挖山的過程中慢慢成長和進步。每天進步一點點,終有一天會成為另一個愚公。

其實,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