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愛的教育法則關愛管教的力量》中學生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3W

終於完成了比較教育學的作業,心裏輕鬆了好多,喜歡看書,但不喜歡寫讀後感,這次是老班的作業,迫不得已啊!不過既然寫了就想與大家分享一下!很有成就感!!積極健康的家庭教養方式於兒童成長的重要意義——讀《愛的教育法則——關愛管教的力量》

《愛的教育法則關愛管教的力量》中學生讀後感

有感書本簡介:《愛的教育法則——關愛管教的力量》一書是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卡倫· 邁爾斯(KarenMiles)根據自己對很多教育教學理論進行深刻理解,並結合自己在就家庭教育中的實踐經驗,不僅提出了目前親子教育面臨的巨大挑戰和機遇,還對這種在本質上與傳統經典管教(專制型、寬容——不加管教型、權威型等)完全不同的管教方式的內涵做出了具體的闡述(鼓勵、架構、時間與關注、榜樣示範等),並介紹了其中非常有效的幾種關愛式教育策略(溝通、運用“後果”、轉變“禁閉”、解決問題等),《愛的教育法則——關愛管教的力量》

關鍵詞界定:1、管教(Discipline):該詞有諸多含義,既包括懲罰、懲戒、控制、糾正,也包括訓練、指導、檢查、糾正,通過訓練學會自制,傳授知識和技能等。感想一:關愛式管教於我國家庭教育的意義首先,這裏講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也可以叫做親子教育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的教育工作者、非教育工作者都已經強調過很多了。當前的共識就是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是廣義的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一生中的地位更是無可取代。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説,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學校;3兒童所在的集體;4兒童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的因素。這位大教育家將家庭放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見,他認為家庭在塑造兒童方面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放眼國內,重視家庭教育——“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華民族長久形成的深厚的的民族心理,與之相應,中國也是世界上家庭教育研究史中開展最早、成果最多的國家。據瞭解,《中國叢書綜錄》裏就記載了我國家庭教育方面的專門性書籍上起魏晉南北朝,下至民國初年共有117種。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正視這麼一個現實:建國以後的三十年內我國關於家庭教育的專門性研究被迫中斷,關於現代家庭教育的研究起步晚,實際的家庭教育中還存在諸多弊病,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近些年來,經常有人提出家庭教育應利用“傳統方式”來管教子女,因為他們覺得現在的孩子不懂得體貼,不懂得感激,不會擔負責任,行為舉止怪異……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父母缺乏能力,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缺乏權威,孩子缺少嚴厲的管教。特別是近十年來人們每天都在討論的“80後”“90後”現象。很多人認為這就是中國的家長不再利用專職、長輩的絕對權威(令行禁止、絕對命令)去管教子女的緣故。

可是當我們用時代性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成長經歷以及他們已經擔負了的各種責任時,會不由得發出這種感慨:這的確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代,和接受“嚴父慈母”的絕對領導的古代及近代人、為了所謂國家發展而放棄自己的人生的那一代、盲目崇拜而不再理會家庭呼聲的那一輩都不一樣,他們擁有了比前人更多的選擇自己人生的機會,也會將自己的愛傳遞給身邊的人。這是轉型中的中國家庭教育所產生的效果!但是要讓中國的家庭教育真正符合孩子的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我們仍需借鑑並研發出很多科學的方式。

我認為關愛式管教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關愛式管教是以對孩子的無條件的、無私的愛為基礎,“愛是管教的開始”,對孩子進行適當的管教。而這種管教不單是平時人們所認為的懲罰性的消極強化,還應當含有訓練、教授的積極正面的強化。這對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感染的父母是極具指導意義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不是父母實現未完成理想的工具。父母要明白首要的角色是教師,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啟蒙之師)。家庭教育的影響是潛在的,即便孩子會不時地更新或者想要擺脱父母對自己的影響,但這些影響早已在兒童時代就根植於自己的內心了,因此,父母給予孩子無條件的積極尊重和關注,是孩子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首先,正如“積極管教技術”的創始人魯道夫·德萊克斯所説,“鼓勵的重要性甚於兒童培養過程中的其他所有部分”。鼓勵不是表面性的“我家某某真乖,是最聰明的……”之類的盲目誇張的表揚,也不是批評。真正的鼓勵會讓孩子充滿自信,不失去堅持和走出困境的勇氣,放手讓“後果(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產生。讓孩子明白重要的不是結果,是孩子在整個過程中的表現,父母會應該支持孩子的努力,無條件地尊重孩子的選擇。

同時儘量讓孩子置身於對其成長有利的環境中,為孩子提供各種機會,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有所貢獻的,而且能夠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施加影響,並決定出迴應的態度。總之,不是讓孩子對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的結果感到滿意,而是有面對生活中各種境遇的信心和勇氣,在處理事務的過程中的努力付出,儘量靠自己。培養孩子“我能行”“我可以”的態度,積極地去面對成長中所遇到或將要遇到的事,最終成為自信、自立、自強、能夠自主解決問題的人。這是我國不懂得自立、害怕困難和挫折、有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的“啃老族”所缺少的正面教育。對現代的中國家長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記得多給孩子鼓勵,把鼓勵當成是一種積極的培養方式,讓鼓勵成為習慣。其次,除了關愛與尊重,父母也要為孩子的成長建構適合的框架,包括一些家庭常規和限制。這一點是中國父母應該注重的,因為這並不是要父母去控制孩子,為孩子包辦所有的事情,而是為孩子提供一些每天生活的框架,即常規。在我們的文化中,限制和控制也常常被混淆。

所以父母們應該儘量弄清二者的內涵,無論如何,孩子不希望也不需要被家長控制。控制是專制型家長的習慣性行為,通常孩子在決策中既沒有發言權也沒有選擇權,父母總是施壓、強迫、替孩子解決問題;而限制是將強制性控制降到最低,制定一些常規,以一種恰當的方式進入孩子的生活,讓孩子自主控制自己的行為,幫助孩子發展自主能力和責任感。總之,就是讓孩子在合理的常規的框架下享受自主和規律帶來的舒適,儘早成為能與社會相融!當然,無論是鼓勵還是架構都要有一個前提,就是父母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這就要求父母花一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給予孩子積極的關注,讓孩子明白自己對父母的重要性,並能在和孩子溝通時瞭解孩子多一點。

和孩子的關係更加堅固。具體説來就是父母要主動傾聽,儘量每天都有機會和孩子相處,瞭解孩子的進步、困惑,尤其是需求。很多研究都表明滿足孩子的需求可以預防大多數的行為問題,發掘孩子的興趣,也可以通過了解孩子的發展幫助孩子理解自己身上正在發生着什麼。這與我們在教學大力倡導的“因材施教”是有異曲同工之妙。關愛式管教中值得中國家庭借鑑的'是開設家庭娛樂和召開家庭會議,藉此方式培養孩子的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自主觀念)甚至是一種由家庭責任感衍化而成的社會責任感。

此外,根據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父母也要為孩子樹立榜樣。“父母效能訓練”的創始人湯姆斯·戈登就認為“家長是通過自己好好過日來教會孩子生活的價值的”。事實上,確實如此,和孩子説應該怎樣會好一些或是誰這樣做有了好結果的效果遠遠趕不上讓孩子看到父母是這樣來生活的,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父母的效能訓練中要讓孩子全面積極健康的發展就要讓孩子接受全方位的到位的示範,不僅要在孩子心目中體形意象好、飲食習慣良好、健康意識強的形象,還要在精神層面的問題上成為孩子的楷模,比如説是良好的閲讀習慣、熱愛生態、享受自然等觀念的言教身行。榜樣示範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態度方面的示範,良好的態度能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幫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會,成為健康的社會人。當然,父母也有做不到的事,這時可以根據孩子的心理需求幫助孩子找到適合的示範對象。

感想二:關愛式管教對我國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指導意義細想一下,我認為這種關愛式管教的方法在學校教育中同樣具有適用性。我們要培養的是全面發展、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教育也要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統一的原則,而這些原則和目的在關愛式管教的具體實施中都有體現。陶行知先生曾説:“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愛的教育”。

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是教育的關鍵,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愛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愛。教師只有給予學生無條件的關愛和尊敬,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有助於和諧的教學氛圍的形成,提升教學的效果……教師給以學生恰如其分的鼓勵,既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成為朝氣蓬勃、能具體解決問題的人,還可以養成自己積極看待事物的態度……教師在教學中要提出自己對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要求和目標,使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規則,這樣對所有學生都是一視同仁,體現出教育的公平性,也沒有了教學過程的無目的性。

這一方面,班主任的作用尤其要體現,通過制定民主型的班訓、班規這一類規則,同時作用於學生和教師,體現出師生的平等關係,無差異地對待學生。也就是通過一些行為限制的訓練來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和集體意識。教師要做好以上方面就得從瞭解學生做起,這對教師的要求就更高了,因為教師面對的是一個羣體和若干個個體,教師不僅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個體的需要,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還要結合促進一個集體發展的角度去認識學生、認識班級。花時間和學生進行溝通,給予他們關愛性的關注。此外,教師的示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在家的時間,因此,教師的示範是學生最直接、最經常的表率,是引導和促進學生成長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獲得,學生的良好習慣、品德、情操、人生觀及世界觀的形成,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