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我與地壇閲讀感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5W

我與地壇閲讀感受1

我與地壇這本書講述了作者史鐵生回憶在地壇裏發生的許多有趣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地壇的濃濃的情感,以及作者對夢想的期待。可是我們可能萬萬不會想到,這本書的作者史鐵生竟是一位雙一腿癱瘓的殘疾人。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對這本書就更加深入的去看了。

我與地壇閲讀感受

這本書主要寫了史鐵生在同年發生的人和事,作者的感觸,以及作者的母親對他的愛和他的夢想。這一本書一共有12個章節,都非常的精彩。其中,“記憶與印象”最為精彩。這個章節記敍了作者兒時和夥伴們一起玩耍的趣兒事。深刻地表達了作者思念兒時的快樂情景的感一情一色彩。

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知道了這位作者是一位殘疾人。而且他是在飽受着尿毒一症,需要透析來維持生命的情況下完成了一部部小説的呀!他曾經説過:“我的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這是一位多麼樂觀的人啊!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自己,健全的我們,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就選擇放棄。這難道不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嗎?多少殘疾人,靠着他們頑強的意志,創造出了一個個的奇蹟啊!我們真應該反省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

是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想史鐵生這種身殘志堅的人。比如,張海迪阿姨,她5歲的時候因為換了幾歲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可是她卻憑着頑強的意志,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學習,並學習了鍼灸,在當地行醫。他們創造出了多少奇蹟啊!每當想到這裏,我都很慚愧:我這個健全的人,怎麼會還不如這些殘疾人呢?

看了這本書,會是你有很多感觸。因為它時時提醒着我們:不要放棄生活,要活出自己精彩的世界!

我與地壇閲讀感受2

我讀了這篇文章《我與地壇》使我深刻印象地瞭解一些東西。文章中作者以悲痛的心情的原因,去地壇放鬆一下心情,地壇到處是野草荒藤,很少被人記起。作者本身殘疾,但是有一份勤奮汗水的天賦。表現他患有殘疾的困難,克服了許多的困難。勇於在人生的道路中探索奧祕。作者在疾病的苦難中折磨,但是在克服中鍛鍊了堅強意志,他只能依靠自已的力量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作者的母親為他付出了愛的力量,母親雖然沒有患有殘疾,而且身體健康。母親對作者的疼愛和依戀,在生活的日子中,母親一直陪伴着作者,母親的兒子在人生的道路中不是一帆風順的,他的生與死,母親只要讓兒子好好活下去,過得上幸福的日子,死亡哪怕自已走向幸福的日子,死亡本身沒什麼意義。活着比死亡更有意義。作者為什麼想活,母親想讓兒子一個人不僅是活的。母親的苦給兒子吃了不少苦,兒子不應該懷着心情不好來苦難,苦難的日子再過下去的話,哪怕自已能過得上去嗎?他自已對自已照應,將來自已的日子是他的日子,走一條走向自已的幸福道路,這段日子以後還長呢。母親過世後,給兒子沒留下什麼的話。母親的愛改變了兒子的命運,她的愛使作者瞭解到愛的力量,愛才是真正的力量。

我讀完《我與地壇》後,深刻地瞭解到作者的堅強不屈和母親的愛,作者的事蹟使我感動不已,才知道了什麼是愛的力量。

我與地壇閲讀感受3

或許是對這位正值壯年,本應大展宏圖,卻突遭雙腿癱瘓打擊,但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痛苦、迷茫甚至絕望的作家的好奇與同情,我一直樂於讀他——————史鐵生的文章。

他的文章中有不少是寫他的母親。自然而然的閲讀,有意無意的在他的文章中尋找契合點。一個身體走入絕境的.人,在冥想和回憶中,寫盡了生之曲折。

最先接觸到的是他的《我與地壇》。名字雖看似與地壇有關,但更多得是寫他的母親。在他失去雙腿的那段時間,他鬱悶、逃避、心灰意冷,終日獨自一人推着輪椅到地壇去,在老樹下或荒草邊或頹牆邊默坐、呆想。然而這卻給母親出了一個難題。她知道他心裏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他出去走走,但她又擔心他。有時,史鐵生在園子裏呆得太久了,母親就會來找他。對於他的出行,母親無時無刻不在驚恐擔憂,正如作者所説“許多年以後,我才漸漸明白,母親這是在自我安慰,自我禱告。是給我的暗示,是懇求與囑咐。只是在她猝然長逝以後,我才有餘暇設想,當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長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卧難安,兼着痛苦與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對於史鐵生的母親來説,她有一個長到二十幾歲忽然癱瘓的兒子。她情願把痛苦加註在她自己身上。她小心翼翼的顧忌着史鐵生悲痛的心,即使那時的她正身患肝病,卻更加擔憂孩子的未來和他的心結。

然而就在史鐵生快要撞出一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匆匆離去時只有四十九歲。直至母親猝然長逝,史鐵生才開始清醒。對於母親,自己所表現出來的倔只留下了悔恨,沒有絲毫驕傲。那時的史鐵生還太年輕,他被命運衝昏了頭腦,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人,殊不知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裏時要加倍的。而母親在臨終前,仍唸叨着她那有病的兒子和還未成年的女兒。連最後一面也沒有見着,只留給作者無盡的傷痛和懷念。

母親的去世,也許是史鐵生最大的遺憾。在她去世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讓人動容。作者所刻畫的“母親”形象深入人心,就像世上千千萬萬的母親一樣。我也會從中讀懂史鐵生的懺悔與悔恨,在生活中不留遺憾。

我與地壇閲讀感受4

前兩天,我讀了《我與地壇》這篇文章,看完之後,我感觸頗深。

《我與地壇》文中的園子荒蕪但並不衰敗,從蜂兒、螞蟻、瓢蟲、露水中我彷彿嗅到了生命的氣息,纖細弱小的身體卻藴藏着無盡的生機。我想,人生也如同這園子一般,可以貧困遇挫但不能屈服。一個人若是被命運擊垮了,那麼他豈不是連這些細小的生物都不如?史鐵生在園子裏思考着死與怎樣活的問題。最後他終於想通了,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而我們生存,就要實現我們的價值,把個體有限的生命融入到豐富的世界去。母親對史鐵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和激勵。可以説,園子是用自己的胸懷包容着作者,母親是用愛包容着作者,“有過我和車轍的地方也都有母親的腳印,”這是史鐵生對母親的理解與感激。一個鮮活靈動的繽紛的世界,不僅讓史鐵生感到不管怎樣微弱纖細的生命都能按自己的方式活着,都有存在的理由,也讓我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與思考。作為個體,生命是有限的;但從人類和宇宙的整體看,生命是生生不息,是永恆的。我常常想支撐着史鐵生以殘疾的身軀活下去的力量是什麼,感恩,感恩母親,感恩生命也許是最好的答案。

《我與地壇》表現的對生命的理解,值得我們有一輩子的時間去思考。

我與地壇閲讀感受5

《我與地壇》是一位身殘者在一座廢棄的古園中對自己所見到的人生百態所發出的感悟、思索。

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忽地殘廢了雙腿”,他體驗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運中掙扎時,找到了一片古園,在這裏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的輪迴,深刻地感受每一個季節的特點,體會每種人生的價值。他思考了死與生。死是必然的歸宿,當我們感到累了,上帝會自然安排我們休息。而活着,是我們一生都需想的問題,即使活着是飽經蒼桑的,世界仍然在運轉,古園依舊是古園,我們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變現在的自己。

史鐵生不僅思考着自己的逆境,他還在思考自己的親人所受的痛。“時間能證明一切”,作者始初並沒考慮到母親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憂傷中,經時間的醖釀,他感知到母親的忐忑與無奈。與此同時,也鳴響了我心中的警鐘,母親對孩子的愛意志堅韌、毫不張揚,而我媽媽正頑強地與病魔抵抗,同時還要承受不成器的我給她帶來的巨大痛苦。我慶幸我母親還在,我有機會能讓媽媽擺脱苦惱,並且除去我那一絲倔強與羞澀,不至於到時後悔莫及。因此,我感謝史鐵生的經歷警醒了我。在課本未節選的部分中,還有作者從各個方面詮釋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在園中曾經出現的人們及對他們人生的思索;對逆境人生的理解,差距是必然的;作者對自己的生涯理解;許多美好的事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人生是如此複雜但卻純真、質樸,以至於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