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6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

開學拿到語文書,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目錄瞟了幾眼。映入我眼簾的是名著導讀《海底兩萬裏》這本書,是怎樣的一個科學與幻想之旅呢

是我當時腦海出現的問題。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我看到一套初中生語文新課標必讀,內附有12本名著,而《海底兩萬裏》也是其中一本。打開《海底兩萬裏》,我懷着好奇心,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採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我感歎作者儒勒。凡爾納的想象力,竟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鬱,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裏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脱。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為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為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儒勒。凡爾納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利用、早在兩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籲,我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此書只是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嗎?不,它是在啟發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對自然科學有更大的收穫。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才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象,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2

《海底兩萬裏》:作者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説,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儘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裏》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在小説發表25年後,人們製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説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所以説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

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並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讀後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900字》。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恆的魅力。

《海底兩萬裏》寫於一八七0年,是凡爾納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祕島》。這部作品敍述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這事發生在一八六六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隻被斷定為獨角鯨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實這怪物並非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潛水船是船長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祕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

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

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祕密公佈於世。書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祕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尼摩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潛水船,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這個神祕人物的謎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開。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説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爐。作者獨具匠心,巧妙佈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讀者推入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緻入微的細節刻畫交替出現。讀來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3

你可知曉,海有多深?又有多廣?一切皆未知曉,又怎能不感歎海的奇妙。你我,皆可閲讀本《海底兩萬裏》,沉浸在那廣闊的海洋之中。

我們不能知道海能有多深,尼摩艇長的神祕更無法揭曉。只得在每個人不同的理解。

《海底兩萬裏》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這本書的許多內容,都是作者想出來的,可是卻非常真實,這真的可以説是了不起。一個人僅僅憑藉自己的知識就可以想象出如此逼真的情節,把它形象地描繪出來,可謂令人震撼無比。而這本書的創作背景,更是無比震憾。波蘭人民反對沙皇獨裁統治的起義遭到殘酷鎮壓是凡爾納創作《海底兩萬裏》的一個導火索,他在小説中塑造了尼摩艇長這個反對沙皇專制統治的高大形象,賦予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人道主義精神,以此來表達對現實的批判。生動的故事後隱藏着殘酷的現實。

談完了作者,再談一下內容。故事是以阿羅納克斯教授的視角來講述的。從開始的捕捉怪物,到與“鸚鵡螺”號的主人在這艘潛水艇上見證了許多不可思議,遊覽了許多海洋美景,經歷了一系列的冒險。在這十個月的航程中,途經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極、北冰洋,最終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海流中,把教授一行人拋棄到陸地,不見蹤影。這是對他們的失望,還是本就計劃如此?我們不知道,目前也無法知道。

尼摩艇長沉着冷靜,知識淵博,是他設計並建造了“鸚鵡螺”號。他在大海下生活着,對陸地不抱有一絲幻想,絕不登上陸地。他為何不登上陸地,也禁止其他人登上陸地呢?在這本書中,無從知曉。也許是被陸地上的人傷透了心吧,也許是陸地上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吧,也許是被大海所吸引吧。有時,他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對於同伴的死亡,這個不怎麼流淚的人,竟然因此而悲痛的流下眼淚。總之,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是一個謎團等待着我們去探索……

我們也不妨想一想,一行人在未知的世界裏究竟會發生什麼?假設這個未知的世界就是海,一個神祕的地方,可能會被過鯊魚羣包圍,可能會撞到冰山,也可能會被長長的海藻纏住,更可能會遭遇海底火山咬芒,…饒是一般人,在面對這些事的時刻,都會放棄抵抗,無力等死吧?他們已回天乏術。可是這一行人,他們經歷了許多困難,有幾次險些命喪黃泉,可是他們卻並沒有放棄,尤其是尼摩艇長,反而非常的自信,好像這些還奈何不了他一樣。而其他人也是努力的想辦法,勇敢的去面對,無所畏懼。他們好像不知道何為死。一切皆未註定,你我仍可改變這一切。這樣的人我們更應當學習那種勇敢無畏的精神,即使只是些虛擬的小説人物。我們不能知道海有多深,尼摩艇長的神祕更無法揭曉。只得在每個人不同的理解得到不同的答案。

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4

探索的奧祕,星空中的哲理。無數星星中的一點,星空下薄葵扇搖出的神氣。穿過樹葉間,閃出一片光影,映射在書面上,無窮的韻味,感悟書中的無盡深淵,豐富的另一個世界。

海闊天空,開始新的旅行。跟隨着書中的腳步,流蕩在每個海域,感受到海洋的世界無窮深奧、美麗。在身陷其中時,學習其中的感觸人心的一面。

兩萬裏的旅行,各種魚類動物的分類、種、科。細緻地記錄着每一天的新奇,看到所謂的海洋世界,兇猛的海底動物,一次次冒險。讓人忍不住激動,好似深陷其中,無法逃離——也並不想遠去。

科學家阿羅納克斯與自己的僕人(孔塞伊)、捕鯨大王內德·蘭德一同遇到險境。或許從未有人相信,在想象中,只有自己曾體驗過,每天都面臨着無法想象的驚喜。同樣的,也有許多想不到、猜不透的祕密。

捕魚高手沒有一天不曾想,離開這艘艇,艇上的一切讓這個生活在蒙古的漢子無法適應。可他同時也想繼續觀賞美景。阿羅納斯在每一次捕魚高手提出要離開這裏時,雖不情願,但還是説:“找到一定時間吧,我們現在離國家還是相當遠的,要靠划船回去自然是不可能的,而且艇長也沒有放我們走的意思。”面對險境,不知方向的阿羅納斯,還是能平靜地這樣説,我不得不敬佩他。

艇上的伙食還不賴,毎天的魚肉很是鮮美。偶爾在艇遇難時,也能目睹一次海底的兇慘。

與艇長一起到珊瑚礁中為逝去的艇員傷感。再一同回艇的同時,一隻巨大鯊魚,警覺性很高,差一點發現了藏在珊瑚下的科學家與艇長。在觀賞中感受到緊張、害怕的氣氛,身臨其境。也好是一種興奮。

其中,我很喜歡一處。艇長在帶領着“我們”下海時,着見一位漁民。他們這種漁民靠海下的一種珍珠,由於氧氣很少,一次摘一些必須回到岸上。離摘珍珠的時節還早,這位漁民也是急於賺錢,來的很早。

艇長怕是被人類看到自己,便讓他們躲在巖石後面,等待着。不料,海底的一隻鯊魚見人類在此,兇猛地衝上去。漁民嚇得直往上游,但他怎麼會遊過海洋中的動物呢,還是被鯊魚咬住了,艇長一向是不會去管這些事,也許出於對一個生命的尊重,艇長將漁民救下。看着一向神祕、冷漠的艇長去救了一個漁民,畢竟是一個生命,我情不自禁地被艇長捨身去救人的行動所感動。

在這寂靜的夜晚,月光倒映在水面上。自身處在書中的世界,我認識到很多,學到了很多。或許書中給我的不僅是知識,是一種情感的交替,將你的心情傳遞給我,分享中快樂的、憂傷的,一同感受。讀萬卷書,行千里路。

閲讀這本名著,感受是一種説不出的滋味,不知如何表達。可還是想説,謝你給了我很多,不只是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是一種説不出的思緒。

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5

《海底兩萬裏》的作者儒勒.凡爾納是法國十九世紀一個想象力驚人的科幻作家,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説,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儘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裏》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在小説發表25年後,人們製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説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怎樣豐富的知識底藴啊!

就這樣,我懷着一種崇敬的心情,開始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鬱,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采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啟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穫。

這本書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完全自然的知識啟迪,雖然書中講述了不少有關海洋的知識,例如紅海一名是源於海中的一種名叫三稜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顏色像血一樣紅。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在讀者接受起來十分刻意或困難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罷了,這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穫都得以牢固的保存,讀後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

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説都像《海底兩萬裏》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説,不但為對海底知識瞭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

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6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籍是人們進步的階梯”,上個學期在老師的建議下我看完了一部名作《海底兩萬裏》。這部小説給了我極大的震撼,讓我學到了許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海底兩萬裏》是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是“凡爾納三部曲”的第二部。書中主要講述了生物學家阿尤納斯隨“鸚鵡螺號”潛水艇艇長尼摩及兩位同伴一起周遊海底的故事。書中的主人翁是一位博物學家,在尋找一隻巨大的“海怪”的過程中無意的登上了一艘叫鸚鵡螺號的,不為人知的潛艇,就此打開了一個奇妙的世界。

鸚鵡螺號是尼摩船長在一座荒島上祕密建造的,它的船身十分堅固,在海里的行駛速度也異常的快。還可以利用海洋發電。博物學家阿尤納斯被邀請一起進行海洋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途中經過了許多地方。如: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太平洋、南極等等。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大戰章魚的情節。本來他們的船行駛得很順利,可是突然遭到一大批章魚的襲擊,都把推進器弄壞了,船航行不了了。於是他們穿上潛水服來到艙外。章魚的大觸手十分恐怖,又軟又滑,而且十分的靈活,一張一縮的。而且它們巨大無比,力氣也十分的大。船員們、尼摩船長、阿尤納斯還有他的僕人康賽爾,都在和章魚們肉搏着。儘管人們勝利了,不過還是有一位年輕的船員在鬥爭中失去了性命。在死之前,作者也知道了原來那位犧牲的船員也是法國人,他知道了原來還有同胞在船上。在戰鬥過後阿尤納斯也親眼看到了那些犧牲船員的海底墓地。

另外令我對尼摩船長感到敬佩的一個情節是,當他們到達南極的時候,聽説南極是一條過不去的溝壑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因此退縮,仍然繼續前行。當後來船身被冰河卡住的時候,尼摩船長十分冷靜的指揮大家拿着鐵鍬去開路。由於氧氣的不足,他們幾乎虛脱。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後一口氧氣,而是把生存下去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不過還好,在最後一絲希望下,他們終於打通了道路,離開了南極。其實在真實的人生裏,面對大大小小的挑戰,每一個人都必須單打獨鬥。如果我們永不放棄奮鬥,就能主宰自我。放棄,是一個念頭;而永不放棄,則是一種信念。

最後,當潛水艇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回到了他的家鄉。

作者凡爾納在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也描寫了許多美麗的海洋生物,作者在冥冥之中告誡人類要保護動物。要愛護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

看完這一本書,我想到了一個充盈豐富的世界,一片浩瀚無邊的海洋,尼摩帶着我們一起探索海底的奇妙,尼摩船長有着無可倫比的才華與學識,他教會了我遇到困難要沉着冷靜。同時船員們遇到困難永不退縮的精神,也教會了我要學會勇敢的堅持夢想,一步步爬到終點。

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7

《海底兩萬裏》的作者儒勒.凡爾納是法國十九世紀一個想象力驚人的科幻作家,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説,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儘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裏》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在小説發表25年後,人們製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説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怎樣豐富的知識底藴啊!

就這樣,我懷着一種崇敬的心情,開始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海底兩萬裏》讀後感-醬油帝(姚玥)。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鬱,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讀後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醬油帝(姚玥)》。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采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啟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穫。

這本書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完全自然的知識啟迪,雖然書中講述了不少有關海洋的知識,例如紅海一名是源於海中的一種名叫三稜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顏色像血一樣紅。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在讀者接受起來十分刻意或困難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罷了,這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穫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説都像《海底兩萬裏》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説,不但為對海底知識瞭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

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

寒假中,我讀了不少好書,但留給我最深印象的,要數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名著《海底兩萬裏》。

《海底兩萬裏》寫於1870年。這部作品敍述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發生在一八六六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隻被斷定為獨角鯨的怪物,生物學者阿龍納斯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他不幸落水,游到怪物的背上。其實這怪物並不是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潛水船是船長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祕密建造的,船身構造巧妙,利用海洋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又經歷了土人圍攻、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祕密公佈於世。

書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神祕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潛水船,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感到深深的悲痛。在孤獨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龍納斯並與他經歷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事件。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説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爐。讀起來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科幻小説是我一直都最喜愛的文學體裁,但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説都像《海底兩萬裏》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一本遠見博學的小説,為對海底知識瞭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整部小説動用大量篇幅介紹諸如海流、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科學知識,是名副其實的科學啟蒙小説。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在於完全自然的知識啟迪,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穫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在1870年能寫出這樣的小説並流傳至今是極為珍貴的,它從頭至尾貫穿的兩個字:幻想。幻想自古以來便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直到今天,事實證明作者儒勒·凡爾納的一切幻想都是有現實基礎的,例如:海底森林,穿越海底隧道,一塊沉沒的大西洋洲。在未來世界,一切幻想皆成為了現實。在《海底兩萬裏》中,尼摩船長説:"人類進步的實在是太慢了。"幻想是進步的翅膀。100多年前的人的幻想在100多年後成為現實,探索是無止境的啊!

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9

正如許多人認同的一樣,文章中,作者獨具匠心,巧妙佈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讀者推入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緻入微的細節刻畫交替出現。讀起來引人入勝,更是使人慾罷不能。

大致的內容是從海面上發現一隻被認為是獨角鯨的大怪物撞沉幾艘輪船開始,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應邀參加追捕,從而發現這怪物並非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艇。這艘“鸚鵡螺”號潛艇是船長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祕密建造的,利用海浪發電,供給船上熱、光、動力,是一個令人驚歎的現代工業傑作。尼摩船長是一個自稱“跟整個人類斷絕了關係”的神祕人物,卻有着出類拔萃的才華與驚人的膽識。於是阿龍納斯在尼摩船長邀請下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再次讀完這本書,心中還是存在這個願望,就是希望隨尼摩船長一起探盡海底所有的祕密,可恨沒有阿龍納斯教授的好運。

故事起與1866年一件鬧的滿城風雨的怪事,許多船隻在海上發現了海怪,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受邀追逐怪獸,誰知落入水中,與同伴一起周遊四海,最後不堪海底的沉悶,想方設法,重回陸地。

寫到這裏,竟然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哈利波特》,而此書的價值遠遠勝過前者(就我個人而言),畢竟在1870年能寫出這樣奇幻小説並流傳至今是極為珍貴的。135年千千萬萬讀者還有時光流逝的考驗並沒有使它的鋭氣磨減,反而更肯定了它的價值,而我覺得它在文學史上之所以屹立是因為它從頭至尾貫穿的兩個字"幻想"。幻想自古以來便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而至今天,事實證明作者儒勒·凡爾納的一切幻想或是推理都是有現實作為基礎的,

《海》讚美了那深藍的國度,史詩般壯麗的海洋,一個無憂無慮,與世無爭的地方,那裏有數不清的珊瑚,海藻,游魚,礦產,正是一幅瑰麗的錦圖,我無法用語言來讚美或形容它。 諾第斯號不管在那個年代都是一部不朽的神話。是它揭示了海洋中無限神祕的一切,對於船長尼摩來説,更是精神的家園。

終於説到尼摩船長了,這個謎一樣的人物一樣為此書增色不少,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他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這個棄絕人世天才,我一向都是由衷喜歡這種人,對於尼摩船長無盡的痛苦,我總想探個究竟,我不明白,這樣的人有着怎樣的經歷和出身,但我相信他是一個善良的人。

《海底兩萬裏》委實是一本經典名著,而在現代,卻很少見到這樣的經典名著,那些浮華的東西倒是很多,真是可惜得很!

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0

都説書籍是精神的食糧,這不,今年暑假,我又翻開了著名科幻小説家凡爾納三部曲之二——海底兩萬裏。

翻開這本書,我就放不下了。這本書講述了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跟隨美國軍艦“林肯號”去捕捉鬧得沸沸揚揚的“怪物”,卻被尼摩船長意外“俘虜”,進而開始了一段神祕而又令人難忘的海洋之旅。

合上書,我彷彿在與尼摩船長、阿龍納斯教授、捕鯨手尼德一起乘坐着鸚鵡螺號潛水艇在充滿了神祕色彩的海洋中穿梭,去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探險……我已被書的內容深深迷住了。

想象過後,我又對書中的人物尼摩船長產生了極大的敬佩之情:他彷彿是那麼冷酷無情。但是,當他的一個船員不幸去世時,他卻與全船人員一起,留下了淚水,並將他埋葬;他又彷彿對大陸充滿了憎恨與失望,但卻拿出一箱金條,去支持陸地的人們反抗殘暴統治的活動;他看起來從不幫助任何人,但卻奮不顧身,甚至不惜自己生命地去挽救一個採珠人的生命,並贈他一袋珍貴的珍珠;他對海洋十分鐘愛,所以即使看到了像椰子那麼大的珍珠也只是帶着教授遠遠的觀看,並不把它佔為己有……這些優秀的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記得那次他們被困在南極的大冰障下,本意是萬分危急、千鈞一髮的緊要關頭,而尼摩船長卻依然保持着鎮定。即使在嚴重缺氧的狀況下,在完全封閉且與外面隔絕的冰障中,在南極季度寒冷的環境裏,尼摩船長依舊保持着鎮定,一如既往地沉着地指揮着船員們做着打破冰障的努力。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冰障終於被打破。我也開始敬佩起尼摩船長來:如果不是尼摩船長而換作他人,恐怕早已經不知所措了吧?尼摩船長的這種精神不也正是我們需要去學習的嗎?

回想一下我們九零後,整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彷彿是被泡在了蜜罐裏,而我們所缺少的,卻正是那百折不撓、不畏艱險的奮鬥精神,也正是缺少了那不怕吃苦、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啊!我們也同時缺乏那寶貴的進取精神,不敢想自己會讓世界做出改變。而凡爾納在這部小説裏所“預言”的在當時不可思議的事情卻都得到了實現,這難道不是在向我們説明,人類的潛能與創造的能力是無限的嗎?這也是在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做不到的,只有不敢想的事情。

合上這本書,我不禁感慨萬分,幾百年前所想象的事情在今天已經成為了事實,那我們現在為什麼不去思考如何使我們自己的夢想實現呢?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為自己崇高的理想而奮鬥吧!

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1

一個在平靜的靛藍色下發生的不平靜的故事,一段在奇異新世界的旅程,一串從愛恨情仇中昇華出的哲理……這就是“現代科學幻想小説之父”儒勒?凡爾納在四十餘載風霜後的結晶——《海底兩萬裏》。這段神奇的旅程從阿龍納斯教授一行被“海怪”攻擊,又被其救起開始。所謂“海怪”就是潛艇——一個海中的移動堡壘!儒勒?凡爾納居然在潛艇發明前許多年,只單單依靠自己的想象,就把人類科技水平提前了幾十年!可見想像力是多麼重要。但是呢,人們越長大,想像力越枯竭。有個教授做了一個實驗:他往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分別問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這是什麼?小學生的答案很多,有的説是“雞蛋”,有的説是“車輪”,還有的説是“媽媽憤怒的眼睛”;中學生的答案只有2個,“圓”和“零”;而大學生就都不説話了,認為這是在侮辱他們的智力。多麼可怕呀!有不少人羨慕鄭淵潔,這個已過不惑之年的童話大王。一個本應在工作崗位辛苦工作的中年男人為什麼會寫出如此天馬行空的文章?答案是他敢於想,敢於寫,敢於做。他曾説過“100分把童年變成100歲”,是啊,在當今這個“鴨梨山大”(網絡熱詞——壓力如山一樣大)的社會,每個人從小就被剝奪了想像力,長大後更為買房、買車、養家餬口所奮鬥。但他是一個例外,一個在想象世界遨遊的老男孩。他畢生的成就都歸功於一個兒時不忘的夢,一份與物質社會抗爭的勇氣,一顆愛想象的心!席捲二十世紀風靡全球的《星球大戰》系列開創了科幻電影的新紀元,也把喬治?盧卡斯推上了近乎天神的地位。有人曾開玩笑道:“是外星人幫喬治?盧卡斯拍了《星球大戰》”。這一系列影片的確是不可思議的——僅憑電影就帶動產生了近45億美元的利潤。在這背後是什麼?是想象!如果沒有想象,怎會在人類剛剛發現宇宙神祕面龐的當時,就能將太空生活描寫得如此細緻?是外星人幫助嗎?不,是想像幫助他!如果沒有想象,怎會出現激光劍,這種讓軍事學家想都不敢想的武器是有某個神祕的設計師幫助的嗎?不,是想象幫助了他!為什麼阿龍納斯教授最後返回陸地時要將這些海底的祕密公之於眾呢?難道是為名利嗎?不,他是希望人們重新找回失去的想象力。而我們這些在成長路上的年輕人如果只被考試分數電腦遊戲困擾,那麼中國的未來就很危險!所以,就讓想象伴我們成長,去創造一個自己的輝煌!《海底兩萬裏》讀後感900字

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2

大海平靜如鏡,天空湛藍,隨着海浪在微微的起伏着。放眼望去,天際盡收眼底,浩瀚無邊的大海,一片空寂。從藍色海面悄然下沉,鸚鵡螺號正遨遊海底……

《海底兩萬裏》作為凡爾納的三部曲之一,以海怪出沒為開頭,兩萬裏海裏環球航行為主要情節,以留有懸念的尼摩船長的消失為尾聲,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炫目的奇幻之旅。

書中人物各有特點,可令人印象最深,最神祕的非尼莫船長莫屬。

“尼摩”此名,來自於拉丁語。意思是“沒有此人”“子虛烏有”,於是,我們所關注的是他的亦正亦邪與矛盾的行為形象。

為什麼説他矛盾呢?首先,他曾吶喊過:“在海中我不承認有什麼主子,在海中,我是完全自由的!”是的,他親自設計了鸚鵡螺號,這是一艘以未來能源電力為動力的潛水艇,動力永不枯竭。這也是一方孤懸於海外的獨立大陸,是尼摩打造的自由烏托邦。

可他的確是真正的自由嗎?當他看到英國的船隻艦隊,雙手緊握着,牙齒緊咬着“咯咯”作響,臉上露出緊張而又憤怒的神色。事實可見,他的自由並非完全的自由,而是把自己的內心封鎖起來。

再者而言,他的自由也僅僅是他自己的自由,不提甘願跟隨他的船員,單單教授三人便是被迫的,毫無選擇。他們無時無刻不想回歸陸地。由此可見,尼摩所謂的自由並不是真正的自由。

而拋去這些,尼莫船長更是一個充滿希望與勇氣的人。他英勇無畏。嫉惡如仇,勇於鬥爭,痛恨殖民主義,同情苦難人民。在我眼中,他更像一個優秀的普通人,有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思想,但也有着俗人的七情六慾。

在尼莫船長身上,我們也能間接看出作者的創新思維,這本書出自1870年,在那個蒸汽時代,凡爾納卻全憑想象“造”出了一艘鸚鵡螺號,他甚至在書中直白地感歎:“人類進步的實在太慢了!”正因此,他也被人們稱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法國元帥利奧台曾説:“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而已。”

正如凡爾納所言,“在人難以到達的海底進行探險,確實讓人匪夷所思,但我相信,科學的進步總有一天會使海底變成通途的。”是的,希望渺茫,但希望總是深深紮根在人心裏的啊!作為新時代中國少年,我們也應志存高遠,在當下努力拼搏,培養創新思維,在未來為我們熱愛的祖國母親貢獻一份力量。

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3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海底兩萬裏》的書,是法國偉大的科幻小説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寫於1870年。書的大概內容是:

在1866年法國,人們當時在海上發現了一隻被斷定為獨角鯨的大怪物,阿龍納斯和其他人應邀去參加一次捕捉“海怪”的行動,在捕捉過程中卻不幸與其僕人康塞爾和捕鯨手尼德·蘭掉入水中,卻意外游到了這隻怪物的脊背上。其實這怪物並非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艇。潛水艇是船長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祕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洋中大量的氯化鈉分解出來的鈉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進入地中海、大西洋,看到許多色彩繽紛的海生動植物和令人歎為觀之的水中奇異景象。在將近10個月的漫長旅程中,行走了兩萬多公里,經歷了擱淺、土著人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他們都能化險為夷。最後,當潛水艇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三人在一次大風暴中逃出了“鸚鵡螺”號,回到了他的家鄉,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祕密公之於世。但尼摩船長的身世之謎仍然隨着“鸚鵡螺”號潛行於海底而不為人所知。

我讀完這本書後心裏久久不能平靜,這些故事情節都是非常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瞬息萬變,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爐。作者還獨具匠心,巧妙佈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我推向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緻入微刻畫交替出現。書中包含了很多科學知識,地理、文化、地質學,這麼多的知識,這本書裏都有,作者通過熱愛海洋、知識淵博的阿龍納斯教授,告訴我們許多的海洋知識和海洋裏的奧妙。如紅海一種名叫三稜藻的微小生物,它分泌出的黏液是造成紅海的顏色像血一樣的紅的原因。還有許多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知識,通過這本書我都知道了。阿龍納斯先生對尼摩船長的無可倫比的才華與學識產生了欽佩,我也同樣對尼摩船長的才華與學識產生了敬佩,並且我下定決心多看海洋知識的書,體會海洋的奧妙與神奇,探索深海的寶藏與財富,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一定能造出像“鸚鵡螺”號那樣優秀的船隻。我很佩服作者驚人的想象力,豐富的知識,高超的描寫手法,把海底世界寫得活靈活現,讓我們身臨其境,彷彿自己就在海底之中。

《海底兩萬裏》既是一本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説,又是一本富含海洋知識的百科書,真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好書。

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4

神祕的海洋,美麗的珊瑚,種類繁多的魚羣,漫步海底平原,在海底森林中打獵,欣賞椰子大小的稀有珍珠,與鯨魚和章魚羣搏鬥……這樣的情景,恐怕只有在《海底兩萬裏》中才能看到吧。

《海底兩萬裏》是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小説生動地敍述了生物學教授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的神奇經歷:他受邀參與在海上追捕一隻神祕海怪的活動,不料船遭怪物撞擊,中途落水,被怪物——“鸚鵡螺號”潛水艇就走。教授和他的同伴隨“鸚鵡螺號”在海洋中進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龐貝古城。最後,在一次北冰洋大風暴中逃離了“鸚鵡螺號”。全書故事生動曲折,情節緊張,險象環生,一次次激起我強烈的求知與探索的慾望。

書中介紹了多種海洋和生物的知識。知識淵博的尼摩船長髮現了海洋的循環規律,解釋了海洋中鹽與原生水蟲的作用;介紹了多種海洋生物;解釋了紅海是紅色的原因:稱為“三稜藻”的細小植物所產生的硃紅色的黏狀物質使海水變紅;尤其是對潛水艇的構造與運動原理的敍述令人深深感歎科學與想象的力量。

凡爾納被譽為“科幻小説之父”,是一個偉大的設想者。他在無線電發明之前就已設想到電視,在萊特兄弟造出飛機半個世紀前已經設想出了直升飛機!潛水艇的發明者西蒙.萊克,他的自傳的第一句話是:“儒勒.凡爾納是我一生事業的總指導。”可以這樣説,如果沒有凡爾納在《海底兩萬裏》中的偉大設想,西蒙.萊克就不一定能想到去設計這樣一種先進的交通工具。可見,想象的作用是多麼重要,想象的力量是多麼神奇!科學的發展進步怎能離開想象?

縱觀科技發展的歷史,有多少科技成果的發明之前沒有偉大的想象?如果沒有古時候關於月宮嫦娥的想象,怎會有現在神舟飛船的輝煌成就?如果沒有對光明的嚮往,怎會有電燈的發明?如果牛頓在被蘋果砸了後,沒有作出地球中有一種力量會使蘋果下落的猜想,怎會有萬有引力的發現?想象是科技發展的階梯,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會做出偉大的發現!

凡爾納想象的潛水艇、飛機、坦克、導彈都陸續被髮明,可目前世界上尚未有一艘像“鸚鵡螺號”那樣先進的潛水艇能任意暢遊在大洋深處,探索海洋奧祕。如今,中國的“蛟龍號”已突破了7000米大關,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我相信,中國的潛水艇將越來越出色,總有一天,能像“鸚鵡螺號”那樣帶領我們潛入大海的更深處,探索海洋奧祕。

科學離不開想象,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想象的翅膀,我們應趁着年少之時,多觀察探究,瞭解科學知識,在科技的領域翱翔!

初一學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15

這本書是法國著名作家、小説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我被主人公在大海里的種種奇遇深深地吸引了,它讓我對神奇的海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本書主要講了法國生物學家阿倫納斯受邀參加追捕“獨角鯨”,不幸落水,掉在了“獨角鯨”的背上,發現這是一艘潛水艇——鸚鵡螺號,於是他帶着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內德·蘭德隨着尼摩船長開始了九個月的海底旅行……想要知道這本書裏別的故事,就請你自己來看這本書吧。

這本書很引人注目,因為這本書的每一章結尾都會給人們留下一個懸念,讓人越看越想往下看,想知道這個故事的結果是怎麼樣的。不知不覺,書中的很多知識就悄悄地進入了你的腦海,因為文中不止一次的提到很多海洋動物的知識。比如,在《一顆價值百萬的珍珠》一文中,寫出了珍珠是如何形成和分類的。

它的內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隨時會給你以緊張感,讓你的眉頭時而緊鎖,時而鬆弛。

但是書裏的知識讓我覺得它更是一部科普小説。我想把它推薦給還沒來得及讀它的人們,因為它太值得一讀了,你會從書中學到很多海洋知識的。

這本書是19世紀科幻小説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它,帶着我們參觀了一個海底世界,帶我們體驗了一次動人心魄的海底遠遊。尼摩船長駕駛着鸚鵡螺號,以飛快的航速,在海里行駛,讓他的客人飽覽了大海無窮的奇異景觀。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底那迷人的自然風光。那兒有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巖石、植物、貝殼和珊瑚,五彩繽紛,美不勝收。魚兒擺動着尾巴,在海中嬉戲。尼摩船長實在讓我佩服。他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海,為他提供了一切:捕捉到各種美味的海產品;到“海底森林”去捕獵野味;吃到鮮美的鯨奶和從大海藻中提取的甜糖;用貝類足絲做衣服,用鯨魚骨頭做筆,用烏賊魚的汁製成墨水。

大海中的資源十分豐富,人類也可以利用它,當然,我們不可以過量利用。雨果説得好:“大自然是善良的母親,也是冷酷的屠夫。”如果我們人類任意地去破壞它,浪費它,它就會給我們帶來災難。

更多的祕密藏在大海里,讓我們一起探索與發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