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我與父輩》的小學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63K

《我與父輩》是中國首位卡夫卡獎獲獎者閻連科的散文四書之一,它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蹟,沒有詭異離奇的驚悚故事,有的只是那濃濃的親情。

《我與父輩》的小學讀後感

作者從自己的童年寫起,帶我們回到了上世紀那個貧困與饑荒的年代,那片令作者憂思難忘的鄉土——河南嵩縣的一個小村莊,講述了生活在那個時候那個地方的父親、大伯以及四叔,艱辛而坎坷、勤勉而隱忍、平淡而平凡的人生。

在這本書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寫作者父親的那一章節。

“他們自做了父親那一日、一時的開始,就刻骨銘心的懂得,他們最大、最莊嚴的職責,就是要給兒子蓋幾間房子,要給女兒準備一套陪嫁,要目睹着兒女們婚配成家,有志立業。”子女的出世帶給父母喜悦的同時,也帶來了無數的責任,從那時起,父母就是為了子女而活的。為了讓子女嫁娶順利,父親和母親每天早出晚歸,在深山老林內,在荒蕪的田地裏,無數次彎下腰,揮起鋤頭又放下,始終重複着這個動作,直到再也直不起腰,直到夜幕來臨。

可憐天下父母心,就像文中所寫的,“蓋起房子的那一年春節,家裏沒有一粒小麥,沒有半把麪粉,是借了人家一碗污麥麪粉讓我們兄弟姐妹四個每人吃了半碗餃子,而父親和她則一個餃子都沒吃。”為了兒女,活幹得最多,吃得最少的永遠是父母,他們總是不計任何回報地將自己最好的一切留給自己的'孩子。常言説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孝,可又有多少兒女懂得父母的苦與樂,懂得體諒父母。或許,只有當他們自己也成為父母的那一刻,才會明白這一切吧。作者在書中表達了對自己失孝的後悔,深深地流露出他的歉疚與自責。

而在“戰爭”一節中,因為作者去參了軍,所以在中越戰爭的那一段時間,作者的家人每天都聚在一起,聽廣播裏報道的消息,到郵局去查看信件,到廟裏去許願祈福或甚至徹夜不眠,在夜風中通宵散步。讀到這兒我們是不是都有同感?當我們生病時,父母會不分晝夜地照料;當我們傷心時,父母會忍住內心的痛楚來安慰我們;當我們遇到麻煩時;父母會不辭辛勞替我們解決麻煩……

父母永遠只會將微笑面對孩子,而將所有心酸的淚水藏於身後。讀過了《我與父輩》,那些父母還健在的人,一定會為了被及時警醒而感到慶幸,而那些已經失去父母的人,只能暗自悔恨。

從開頭到結尾,《我與父輩》這本書字裏行間都透露着濃濃的親情、辛酸、懺悔與苦澀,我相信它一定會是一本令父母和子女都為之心動的書,它一定會用最質樸的文字、最真摯的情感,打動最多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