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關於《紅樓夢》讀後感(精選8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7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紅樓夢》讀後感(精選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紅樓夢》讀後感(精選8篇)

關於《紅樓夢》讀後感(精選8篇)1

與其説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劇的起因,還不如把責任軌道萬惡的封建社會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親身經歷的描述,那麼我可以感受到一個失去至愛的男人的痛苦。地獄的烈火在身邊燃燒,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靜止不前,這不是切膚之痛,卻是切膚之愛。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歎!

關於《紅樓夢》讀後感(精選8篇)2

記得小時候我就開始讀《紅樓夢》,但一直沒有讀進去,體會不了當時的社會。在這個假期裏,我又一次的翻開了《紅樓夢》,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戲,《紅樓夢》所呈現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這是一個不朽的人生悲劇。

賈府是個官宦家庭,出現了個頑劣的公子賈寶玉,他聰明伶俐但行為怪癖,不愛功名不羨官場,只是全天與府中的小姐廝混。美如天仙的林黛玉是賈寶玉的表姐,自幼父母雙亡,寄住在賈府,她體弱多病,但心高氣傲、才情過人。賈寶玉和林黛玉兩人情投意合,互為知己,然而在封建禮教的約束下,有情人卻難成眷屬。最後,林黛玉含恨病逝,賈寶玉揮淚出家。

《紅樓夢》中的人物命運幾乎都是悲慘的,從王熙鳳的“一從二令三休”到薛寶釵的`“可歎停機德,金簪雪裏埋”再到林黛玉的“堪憐詠絮才,玉帶從中掛。”都能體現出來他們的可悲。

説到這本書,可能多數人腦海中在第一時間會想到“王熙鳳”這個人吧,我對她印象很深。作者用極其細膩的描寫了王熙鳳的出場,她滿身錦繡,珠光寶氣,“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啟笑先聞”“恍若神妃仙子”但是她是面豔心狠。正如興兒形容她是: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大家都俗稱她是“鳳辣子”。

還有個情節我記憶猶新,那就是——劉姥姥遊大觀園。劉姥姥前前後後共進了三次,用簡單的話來説就是一進打秋風二十兩,二進賺吃賺喝拉東西,三進救巧姐。劉姥姥的女婿狗兒不爭氣,就搬出了城住到了鄉下。劉姥姥藉着狗兒祖上與賈府成過親,到賈府求救濟,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的旗開得勝,使賈府認下了這門親戚,還拿回來二十兩銀子和一些錢的援助,度過了難關。第二次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時候,見到了王熙鳳,而且很快就見到了賈母。因為賈母正好想找個上歲數的老太太説説話,所以,就留她在這兒住,留她在這兒玩,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活動內容非常豐富。第三次,劉姥姥為王熙鳳的女兒起了個名字,叫巧姐,最後帶了好多東西回去,臨走時,平兒還幫她僱用了轎子,後來,她得知賈府被抄了,又去獄神廟探望鳳姐,鳳姐拜託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來。她費了好大勁才把學唱戲的巧姐贖回來 ,結果她賣了房子湊了錢,贖了巧姐,將她帶到鄉下了。

一百位讀者讀《紅樓夢》,就會有一百種不同的感悟,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魅力,它將是中國文學史上永恆話題。

關於《紅樓夢》讀後感(精選8篇)3

在《紅樓夢》裏,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王熙鳳,她手辣,狡猾,能言善辯,聰明能幹,這是她鮮明的性格,無論是從管理府內上下事務還是到賞菊和丫鬟們玩鬧,都讓我留下深刻印象,也許是我性格樂觀的原因,在書中每次看見她給賈母講笑話,我在書外,也笑得完全不顧形象,這是我最喜歡她的地方!可她畢竟是太過“辣”,最終落個杯具。

關於《紅樓夢》讀後感(精選8篇)4

一卷紅樓夢萬豔悲,花月吟盡斷腸夢。――題記

初讀《紅樓夢》時,並不能完全讀透它,只覺得有趣,對其中的內容也是一知半解。直到如今,我才稍微讀懂了它的意思。

我總是沉浸在書中豐富的詩詞文曲,性格各異的人物,精彩動人的描寫,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而最讓我佩服的是曹雪芹的筆下總能寫出一個個鮮明的角色,而且他的文章雖淺,其意則深。似乎每個角色,每句話都深嵌我心。

關於《紅樓夢》讀後感(精選8篇)5

林黛玉,金陵十二金釵之一,多愁善感形容她再適合但是,什麼事都愛鑽牛角尖,總是抑抑鬱鬱,最終落得自我一身是病,何必呢?至於賈寶玉,總是和丫頭們玩在一塊,卻也真的喜歡黛玉,這是讓我很的,雖説最終是個杯具,但那過程卻也是刻骨銘心啊!

關於《紅樓夢》讀後感(精選8篇)6

大部分篇幅寫的是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的目的很單純,就是借錢。劉姥姥膽子極大。她想的是:窮人有的是智慧,只要撇下這個無聊的面子問題,什麼事情都好辦。這只是變相的不一般。

我們解讀到了許多的表面和背後的故事。真叫人歎服曹雪芹無比絕倫的文學才華!這一回主要描寫了賈府中的一些生活瑣事;同時也暗喻賈府、寧國府裏充滿了污穢,缺乏生機勃勃的景象。也為後文倆家的敗落埋下伏筆。

關於《紅樓夢》讀後感(精選8篇)7

珍珠瑪瑙《紅樓夢》(讀後感一)作者:鐵木唐這裏是《紅樓夢》讀後感,全新觀點,希望愛好《紅樓夢》的網友常來看看,指點指點,珍珠瑪瑙《紅樓夢》(讀後感一)。首先説幾句跟《紅樓夢》沾邊的話。

重慶網友丁大華在一篇文章裏指出:"一百多年來的《紅樓夢》研究,還在原地打圈圈。"草民有同感。記得西方聖哲有句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意思是,在真理和老師發生矛盾時選擇真理。而中國人在這個問題上卻有三種態度,一是打倒老師追隨真理,二是反對真理繼承老師的錯誤,三是既不認為老師錯,也不認為真理對,交給時間老人去裁判。《紅樓夢》的研究歷史就是沿着這個路子在循環,讀後感《珍珠瑪瑙《紅樓夢》(讀後感一)》。有了網絡之後,《紅樓夢》研究的壟斷才被打破,與壟斷者持異議的文章才得以發表。

《紅樓夢》是一部什麼樣的書,本人認為它是寫女人,為女人的命運而吶喊的書。書中集中了各種典型的女性,展現他們的才智,展現他們的情感,展現他們自由平等的夢想。具體一點説,賈寶玉和一羣女人隱喻的是皇帝與宮娥綵女"七十二嬪妃"。因此又可以説《紅樓夢》是寫後宮的,是寫女性這個弱勢羣體的書。中國文學史上是僅此一部吧。外國文學史上有沒有呢?單就這一點説,《紅樓夢》當然是名著。何況它還是文學著作的極品。

有人説《紅樓夢》不好翻譯成外文,僅這書名就找不到對應的詞。我想,若把書名變成"紅牆院內女人的夢",能不能翻譯?

中國從秦至清二千多年,婦女始終處於社會底層,是受苦受難最沉重的羣體。即使是後宮嬪妃,衣食不愁,而那種牢獄似的精神生活也是度日如年啦。男人事業上的失敗要女人承擔罪名。女人是禍水,女人不能參政,女人與小人難養等等。《紅樓夢》反其道,舉出十二又十二個女人迴應這些怪論。

《紅樓夢》全本寫了一系列大事:秦可卿大出殯,元妃省親,查抄大觀園驅逐晴雯,探春治家,劉老老兩進榮國府,鴛鴦拒嫁,尤三姐殉情,最後的壓軸戲是寶玉寶釵聯姻。這些事像一串念珠穿在一起,表達一個主題:自由在哪?平等在哪?穿這一串珠子的"線"可以説是賈寶玉。

關於《紅樓夢》讀後感(精選8篇)8

《紅樓夢》好像一串項鍊,二十四顆珍珠,一條金線。最亮的珍珠璀璨耀眼,好比是王熙鳳。最秀的珍珠晶瑩剔透,好比是晴雯。王熙鳳位置顯赫,統領羣芳,貫穿全書,我認為她是主角。實際上,書中也是這麼寫的。

先解她的名字。熙鳳的熙是康熙的熙,按照中國古代行文的戒律"避諱",是要用諧音字替換的。可是乾隆皇帝讀過之後,沒提意見,説明他承認了。"皇檢"通過了。皇帝喻為龍,皇后喻為鳳,"熙鳳"喻意自明,是皇后。説句笑話,王熙鳳應該是乾隆皇帝的奶奶。

次看她的座次。賈寶玉在關乎女人命運的"七個司"門前,選擇了"薄命司",先閲讀"金陵十二釵又副冊",第一章就是晴雯。再閲讀"金陵十二釵正冊",排名第九的是王熙鳳。"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讀後感《珍珠瑪瑙《紅樓夢》(讀後感二)》。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是正冊判詞的第九。"九"是《易經》裏陽爻的代號,它是陽數裏最大的數(中國古代人設定奇數為陽偶數為陰)。王熙鳳排在"九"的位置,定是作者的精心安排。起碼要説明王熙鳳具有陽剛之氣。"九五之尊"是對皇帝尊稱,為挑戰世俗,用來尊敬皇后也未嘗不可。

再來解她的判詞。判詞中的第三句:"一從二令三人木"。有幾位"紅學家"作了解釋,而且口徑是不約而同還是有約而同的保持一致。至今還維持這種解釋。那可是一個牽強附會的解釋。"一從"是對"三從"的否定(封建禮教裏有要求女人要遵守的"從父、從夫、從子的三從"),也喻意王熙鳳無父無子,認可天下的女人只有"一從"。"二令"是説王熙鳳執掌榮寧二府的管理大權。"三人木"是説她是"人中三木","三木"是"棟樑材"三個字。王熙鳳是一個生於末世的棟樑之材也。

如果以上三點隱喻,證明王熙鳳的才華和智慧以及她的地位還不夠的話,那麼請看她協理寧國府和迎接元妃省親的表現吧。這兩件大事情就是她判詞中"二令"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