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4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

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1

今天,我買了一本書,它是羅曼·羅蘭著。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第一傳是貝多芬。讀着他的故事給了我極大的震撼,讓我不得不佩服貝多芬身上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

貝多芬的命運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説就像是悲慘而殘酷的鬥爭。因為父親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所以用暴力迫使貝多芬學習各種樂器,幸好他不是很厭煩,當他稍大時厄運降臨到他的頭上,失去了最親最愛他的母親。

其實,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時,他曾遇見莫扎特,他們一見傾心互相交流,他又拜海頓為師。當貝多芬初次嚐到成功的甜蜜時,厄運又一次降臨。貝多芬的聽覺漸漸衰退,內臟也不好,身心都經受着痛苦的折磨。他的作品幾乎都是在耳聾後寫的。人們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但也同時看到了貝多芬悲慘的命運。

後來貝多芬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炎、關節炎、黃熱病等等,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但他毫不動搖,從未放棄過音樂。我佩服他的勇氣和毅力,頑強地與疾病作鬥爭的精神。最終成了音樂巨人。

貝多芬的童年悲慘、坎坷。他在生命中掙扎,痛苦中創作,譜寫着非同於凡人的命運,謳歌着痛苦換來的歡樂。但讓人銘記於心的是貝多芬久傳於世的樂章。

這本書告訴我一個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僅會降臨在我們這些普通人身上,也會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失敗和挫折時,應該想到忍受並戰勝痛苦的人。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頑強不屈的精神,屢擊不誇的寶貴品質。使自己不斷進步,成長,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2

《名人傳》是羅曼·羅蘭為三位舉世聞名的文學藝術大師譜寫的英雄史詩:第一位是身患殘疾,孤獨貧困,從未享受歡樂,卻創造了換了奉獻給全世界的作曲家貝多芬;第二位是生於憂患,受盡磨難,給人類留下不朽藝術品的雕塑繪畫大師米開朗琪羅;第三位是不可難於富貴願為天下黎民獻身的俄羅斯小説家托爾斯泰,名人傳讀後感無端。這之中,我最熟悉幷欽佩的是貝多芬。

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説,最大的悲劇莫過於聽不到聲音。這悲劇就降臨到貝多芬頭上,但他沒有沉淪,沒有退縮。身體上的缺陷沒有摧毀他心中堅定的信念,他在無聲的世界中靜靜探尋克服困難的方法。深厚的音樂功底和堅定不移的信念給了他足夠支撐,他用一根木棒抵住自己的牙齒,另外一端頂在鋼琴共鳴箱上。他在忘情演奏的同時全然不顧牙齒的生疼。對他來説,或許只要能夠重新聽到自己的琴聲,什麼都可以不顧吧。在雙耳失聰和經濟困難的雙重困難下,他有的僅是一雙手,一架琴,還有心中的信念,讀後感《名人傳讀後感無端》。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吶喊着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創作了《田園》《英雄》《命運》這些千古名作。羅曼·羅蘭説:"貝多芬給我們反抗宿命的力量。"事實就是這樣,人類在宿命面前,往往顯得渺小、無奈;但當你真正決心去挑戰宿命的時候,宿命往往又顯的不堪一擊。

貝多芬給了我們反抗命運的力量。我們所遇到的困難,與貝多芬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應該向貝多芬學習。我們不需要反抗宿命,但應該有貝多芬的信念。這些,是貝多芬教給我們的,是我從《名人傳》中學到的。

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3

社會生活在無情地、緩緩地流逝。這個世界所追尋的,不是信仰和精神力量,而是營利和發財。英雄人物(名人)能變革日趨頹靡的世風嗎?是的,羅曼羅蘭筆下的名人,他們堅持正義和真理,以造福人類為己任,他們鋼鐵般的意志,也正是我們今天所需要的……

《名人傳》裏的第一個人物——貝多芬,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他是大師中的大師!他渴望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但卻屢遭失敗。後來,他不幸耳聾了,這對於一個音樂者來説無非是心靈上的摧殘,但他並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而是更頑強地投入音樂裏。寫出了震撼人心的樂章,並且保留着自己不屈不撓的高昂鬥爭精神。“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

就只説貝多芬吧,無論是身體上的痛苦或是成功的喜悦,都不能阻止他前進。我們也應該如此。我們應該為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什麼困難都不要怕,哪怕是上天賜給了不完整的身軀給我們,我們也應該珍惜眼前的萬物,努力學習,給未來創造一片屬於正義和光明的世界,那樣才配做一個堂堂正正,不怕困難的人!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學習貝多芬,學習米開朗琪羅,學習托爾斯泰。讀完了《名人傳》我真正的意識到了以前社會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尷尬,這三位名人就像明鏡般照亮了這個社會的腐爛。《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名人傳》這一部神奇的書,我真是對它讚歎不已。難怪傅雷説過:“你只要打開羅曼·羅蘭的《名人傳》,生命的烈火就會撲面而來。

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4

《名人傳》由三大家組成——音樂家、雕塑家、文學家。這三大家分別是音樂巨人貝多芬、雕刻巨人米開朗琪羅、文學巨人托爾斯泰。

貝多芬告訴我們,熱愛與堅持是成功的全部內涵。他曾説過:“藝術,這是高於一切的上帝!”他發自內心對音樂有一種崇敬,他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把他的藝術奉獻給“可憐的人類”,喚醒沉睡的心靈,給他們以鬥爭的勇氣。所以,當貧窮和疾病困擾他時,他並沒有退縮,反而從藝術的世界裏尋找生命的快樂。在他的音樂裏,有田園的氣息,有英雄的戰歌,有歡樂的主題,更有與命運抗爭的勇氣,世界沒有給他歡樂,他卻為世界創造了歡樂。

貝多芬給後人留下的不只是一筆豐厚的音樂遺產,更多的是巨大的精神財富。從他身上我們懂得了,一個人也許身體會有缺陷,生活會陷入困境,但假如你有一個自由、豐富的精神領地,那麼你一定不會被打垮,因為一但精神領地被侵略,你整個人都會塌了,每日生活在悲傷之中,事事無成。所以,我們應該用熱愛和樂觀來做為人生大廈的基石,讓歡樂成為生命的主題,讓堅持化作最好的建材,來成就我們美好的人生。

米開朗琪羅的性情膽小怕死,因第一次迷信嚇得發神經之後又發生了不止一次。他的膽小懦弱、優柔寡斷讓我對他充滿鄙視,但他那高超的雕刻技術讓我不得不敬佩。他也用着頑強的毅力闖過一道道難關,一步步接近成功。

列夫·托爾斯泰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有過許多名言:“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但他的人生也是充滿坎坷。他曾穿着破爛的衣服坐在車站裏,被別人認為是腳伕。

三個巨人三種不同人生,但都或受病痛的折磨,或有悲慘的遭遇,或因內心的惶恐矛盾,或三者交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窒息,毀滅了理智。但他們之所以能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全靠對藝術的執著,對理想的追求,對人類的愛和信心。

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5

《名人傳》敍述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三位名人一生的傳奇故事。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感受到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點評: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雖然他已離開我們一百多年,但他的名字與優美的樂曲卻響遍世界每個角落。世界沒有給予他歡樂,他卻給世界創造了歡樂。清貧的家庭,粗暴愚蠢的父親,不惹人喜歡的外貌,構成了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一生孤獨,沒有妻兒,多年來飽受耳疾的折磨,當有一天他忽然完全聽不到窗外教堂的鐘聲,在野外散步也聽不見農民吹笛的聲響,甚至連自己的彈奏也變得無聲無息,他完全耳聾了。想想吧,當一個音樂家聽不見聲音,這種悲痛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慘重的打擊並沒有把他折騰得一蹶不振。憑着對音樂火一般的熱情:他發出了“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的呼喊。你聽,這是怎樣的豪邁氣概。不朽的作品在他和命運頑強的抗爭中源源不斷地誕生 ,慰藉和鼓舞着世人。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正如作者所講:“不幸的人們啊,切勿過分怨天尤人!人類最優秀的人物與你們同在。從他們的勇氣中吸取營養吧!”事實的確如此,古往今來,大有作為的人一生的道路並不是平坦的,即使如此,他們仍憑着自己的信念和決心向高峯攀登,摘下一份甜美的果實。生活是廣闊的,但並非處處開滿鮮花,也不能處處有林陰大道,有的地方會是崎嶇不平或荊棘叢生。人生的價值在於奮鬥,只有跨越重重困難後,登上生命的巔峯,才能感受到靈魂昇華的喜悦。正如貝多芬説的:“人啊!靠你自己吧!”

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6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要説在《名人傳》中,貝多芬是我最羨慕的,他從小就接受良好的音樂培養;米開朗琪羅是我最同情的,他白白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年華;托爾斯泰是我最欣賞的,他以筆代嘴高聲批判者貴族人羣和上流社會道德的敗壞。他們都年紀輕輕卻承受着親人離去的苦痛;他們都初出茅廬,但各自才華橫溢;他們都是凡夫俗子,卻有着一般人少有的努力、耐心和頑強。他們的一切品質印證着這本書的又一個名字“巨人三傳”!

相比貝多芬,我是怯懦的。如果我耳朵聾了,我肯定會大哭大鬧,終日抱怨上天的不公,從此一蹶不振,絲毫不會考慮如何正確對待這一缺陷,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而貝多芬不同,他能意志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能與人交談,就把自己的意願寫在紙上;不能譜曲,就用牙齒抵住一根固定在鋼琴上的木棒鉛筆來感受早已爛熟於心的琴聲的震動,從此完成了轟動世界的諸多交響曲。不得不説,此刻我對貝多芬的一生不僅是羨慕,更多的是佩服,

米開朗琪羅,我心中的天才,居然能使自己的老師嫉妒自己的作品,可見其功夫了得。而他卻被征服,被囚禁在廣闊而寂寞的皇宮之中,濃縮了自己的一生,單調且痛苦不堪、終日按主人的命令製作各種藝術品,不願反抗。也許在他看來,放棄成功、堅持隱忍是精神昇華的前提。

而托爾斯泰,就如同我景仰的魯迅,都生存於複雜陰暗的社會,目睹着同為犯人的人們被現實殘酷的分成三六九等,心中鬱悶,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領導反抗,只能用文字,這殺人不見血的刀一樣的文字刺向貴族的要害,表達自己心中的憤懣,向人間傳播光明的種子。由此,我自己給托爾斯泰起了一個別號“筆鋒刀手”。

《名人傳》是一本意義深遠的教育書,它使我對這個社會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對生活有了更深一層的感悟,亦成為我更加熱愛生活的動力!

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7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户,射到牀上,懶懶散散的我從牀上爬起來,沐浴着初升的太陽,生活如此多嬌,一天的時光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一大早的時光,怎麼可以浪費呢?翻開了那本《名人傳》,心靈開始接受洗禮。《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着《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的總稱。

本書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建至偉的人物,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着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經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歷路程,凸顯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一闋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這些被羅曼·羅蘭尊為英雄的人,他們靠着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貝多芬用痛苦換來歡樂的音樂;米開朗基羅以一生的心血奉獻出震撼心靈的傑作;托爾斯泰始終關心萬千生靈的偉大與渺小,藉以傳播愛的種子和寬容的理想。

而我們,現實中的我們,離英雄又有多遠的距離?羅曼·羅蘭所指的英雄,只不過是人類的忠僕,他自己也説: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但是哪怕是這種英雄,我們又有誰能做到?

傳主們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難,他們對無限苦難的不懈抗爭,以及在抗爭中爆發出來的生命激情。縱觀三傳,羅蘭的英雄有着共同的命運圖式和方向:經歷長期的磨難,激流一般的生命力,體現生之意志的藝術創造和用痛苦換取歡樂的追求。

在人生這條路上,我們要歷經太多的心酸,要品嚐太多的喜怒哀樂,一切都沒那麼平靜。渴望得到歡樂的那顆心,總是要經受太多的磨難與太多的痛苦,能否堅持下去,我們一次次地問自己。

痛苦是要用歡樂祭奠的,耳畔是誰説了這樣一句話。是啊,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哪個不是用歡樂來祭奠痛苦的呢?歡樂的內心,驅逐痛苦的表層,人生就是要這樣才會精彩。如果痛苦不出現,歡樂又怎會成為歡樂呢?心靈偉大的人不是一定要學會歡樂嗎?不是隻有自己歡樂,才能把歡樂帶給他人嗎?

我伸了伸懶腰,爬起牀來。一天的輪迴正式開始了,我知道未來的路該朝向何方了……

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8

《名人傳》是作家羅曼·羅蘭的一本人物傳記作品,我今天去圖書館發現了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夠給我一些幫助。我首先看到的是《貝多芬傳》。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他出生於夫拉芒家族,一個音樂世家,但是他的家庭環境並不好。父親是一個歌手,平時就給些貴族表演取樂,賺錢不多,又經常酗酒,酒喝多了就耍酒瘋。總是用暴力迫使他學習。在他四歲的時候,父親就讓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關在一間屋子裏。十一歲時,貝多芬加入了戲院的樂隊。十三歲時,他當上了大風琴手。後來貝多芬去了維也納,偶然的機會被莫扎特聽到了表演,莫扎特對此大加讚賞。也就是在這以後,貝多芬的才華被發現了,拜了莫扎特和海頓為師,對他的音樂發展之路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當貝多芬二十六歲的時候發現自己聽力下降,有一次他在指揮樂隊的時候發現自己徹底地聾了,對此貝多芬的內心十分絕望他甚至一度想到了死。但是貝多芬不甘心,他認為他的人生才剛開始,他還有許多音樂沒有創作出來,他不能就這樣死去。所以晚年的貝多芬在耳朵聽不見的情況下也創作出了不朽的音樂作品。例如:《命運交響曲》《第九交響曲》《鋼琴合唱幻想曲》等。

讀完《名人傳》我想成為像貝多芬一樣勇敢的人,面對生活的打擊,貝多芬沒有被打倒,反而站起來更加勇敢的反抗。在我們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很多的困難,面對困難我們應該要怎樣度過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裏面説: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貝多芬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作為普通人應該有堅強的意志,面對生活的挑戰不斷奮鬥。

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9

《名人傳》是羅曼。羅蘭寫的,書中的人物分別是19世紀的音樂天才貝多芬,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米開朗琪羅和19世紀俄國的大文豪托爾斯泰。

最令我感動的是貝多芬,貝多芬是位天才,他的天分被父親發現了,他的父親想把他培養成一個神童,就整天強迫他練琴,甚至常常三更半夜酗酒回家後,還把他從睡夢中拖起來拉琴。這一切都在貝多芬的心裏劃上了一條深深的傷口。

貝多芬由於天分和勤奮,便很快成名,誰也沒想到沒過多久,不幸的事發生了,貝多芬的耳朵聾了,對音樂家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但是,貝多芬經過自己的努力,還是成功了。

貝多芬在這樣的環境下用自己的努力戰勝了困難,我們為什麼就不可以?平時因為一點點小事的抱怨時,我們就應該想想這位名人在面對困難時的樂觀冷靜,遇到困難麻煩時,第一時間的反應不是抱怨,而是去勇敢的面對它!

我參加了一次七天夏令營,在那七天當中,讓我無法忘記的是,老師讓我們攀巖的那一天,我站在隊伍中看見前面的同學攀得好慢,就在心裏想,這次的攀巖是不是很難,心裏忐忑不安,很緊張,輪到我了,我走上前,手一抓,腳一蹬,輕鬆就踩在了石頭上,心裏想,其實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正當我有所鬆懈時,突然身體向後倒了一下,幸好,我的反應還算靈敏,手急忙抓住石頭,於是,我攀得速度慢了許多,並沒有像剛開始那樣的掉以輕心,而是想我一定要攀上去,我可以的,要堅信自己可以,於一步一個腳印,要踩穩,終於我攀到了最頂上的那一刻,我低頭往下看,為自己堅持下來而感到高興,如果期間,我不那樣想,我有可能就攀不上來。

《名人傳》教會了我貝多芬的堅強,教會了我米開朗琪羅的勇敢面對困難,教會了我托爾斯泰的誠實和不屈的精神,他人三個雖然理想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吻合特點,就是對自己的理想從未有放棄過,這是多麼令人敬仰啊!

我相信,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什麼困難也阻擋不住我們前進的腳步!

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10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

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我學會: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11

重識貝多芬看這個名字就知道,這本書是關於“名人”的。

名人,顧名思義,就是史上我們眾所周知的人物。我們大多看到了他們的今天,而忽略了他們昨天;我們大多看到了他們的成就,而忽略了他們的奮鬥;大多看到了他們的光鮮豔麗,而遺忘了他們的苦難和坎坷

。羅曼·羅蘭讓我們記起了名人的一生其實同樣充滿了苦難與挫折,詮釋了“名人”真正的存在!《名人傳》中共記載了3個人物:此書敍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基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儘管他們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的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都是各自領域裏的偉人。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為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其中,我們所熟悉的貝多芬,創作出那麼多流傳至今的經典,而他的童年,卻是在父親的暴力和失去母親的痛苦中度過的。儘管長大以後拜海頓為師,並開始慢慢嶄露頭角時,身體上的病痛又開始發作。最開始的就是耳聾。這也是最致命的。他是一個學音樂的,耳朵當然是最重要的,如果耳朵不起作用了,他創作出來的再婉轉悠揚的樂曲也僅僅是在五條線上的一個個黑色音符,再無生機。

後來他又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他從未想到過放棄。耳朵聾了,可以用別的辦法創作,因為他心中強大的信念;身體虛弱了,可以更加努力的練琴,因為他對命運仇恨。其實命運有時也是公平的。正是因為貝多芬的堅強與不屈不撓,他才能創作出那麼多堪稱經典的絕世之作,才能在生命的末日寫出不朽的歡樂頌

他的歡樂,他終於戰勝了命運!從貝多芬身上,也看出了羅曼羅蘭之所以要寫《名人傳》,就是要把偉大的心靈獻給受苦受難的人們,是他們得到安慰和鼓舞。貝多芬的經歷告訴我們:絕對不能向命運屈服!因為它是不公平的,只會等待着你去向他宣戰,這樣,你才會贏!

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12

我們班後面有個圖書角,裏面的書都是我們班的人自願貢獻出來的,內容豐富多彩,其中還有許多名著。我也時不時地去借來欣賞一下,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獲益匪淺。前兩天,我剛剛讀完一部名著《海底兩萬裏》,一時間,心中頗有感想。

書的內容我還是先大體上説一下吧。海上不知何時來了個怪物,速度極快。阿龍納教授和一些航員一起攜手調查此事。當航員們看見這個怪物時就攻擊了起來。這個怪物也不甘示弱,將船隻一下子攻落入水。阿龍納教授和他的助手無意間被這隻怪物收留,原來這是艘潛水艇,名字叫“鸚鵡螺號”。船長因為厭煩欲務而決定在海上生活,永不登陸。於是,“鸚鵡螺號”帶着他們開始了長途海底旅行。旅行中的艱難險阻一一被他們瓦解。

海底的世界是多麼地豐富多彩啊,又是多麼地富饒呀!但是這需要敏鋭的眼睛去挖掘,去探索,去發現,這就是人類的眼睛。生活中有太多的祕密,如果我們不能用科學知識去破解它們,那它們就會成為一個個不可知的謎,人類前進的腳步也會停止下來。人活在這個世上説到底就是為前進而生存的,不論是生活中的還是海底下的困難,都將無法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當然,這還需要我們在遇到困難時學會鎮靜,學會拼搏,學會奮進,就像文中的尼摩船長一樣。當他們穿越北冰洋抵達北極時,卻突然間被冰障所困。在幾乎無氧的情況下,尼摩船長舊鎮靜的面對,臉不變色心慌。最後,終於在他的正確指導下,人們勝利突破了圍困。那一刻,是多麼地這神聖啊!但是這一刻的來臨尼摩船長腦中的知識和冷靜的態度。

人不能就這樣無慾無求地活下去,要有追求,有理想,而這所有的一切都緣於知識,緣於態度。努力吧,沒有人類破解不了的困難,奮鬥下去就一定會有輝煌的一天。

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13

最近,我讀完了一本書,書名是名人傳。

這本書是我所看過書中最愛好之一。是法國有名作家羅曼羅蘭的着述。全書分為貝多芬傳、米豁達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作者羅曼羅蘭在全書中描寫了這些名人為尋求辛福生涯、追求幻想和艱苦作奮鬥的故事。在三本傳記中的名人中,我最敬仰的就是貝多芬了。貝多芬是一位巨大的優良的蠢才音樂家。在貝多芬的畢生裏閲歷了數不清的崎嶇,這些崎嶇要產生在一般人身上,恐怕他早就瓦解了,但貝多芬用他的堅韌的意志戰勝了挫折。貝多芬的童年就是一個悲劇,貝多芬小時候,他的父親逼着他學習音樂,想激發他的音樂才幹,完整不顧貝多芬的感觸,有時他的父親甚至把他一個人關在房子裏,只留下一把小提琴給他,讓他和小提琴一終日關在一起。不僅父親逼着他學音樂,在他歲時,他的母親可憐逝世了,他的父親也變成了一個酒鬼。深深的打擊到了貝多芬的心靈,但他一籌莫展,也是這些恐怖的挫折導致了貝多芬怪僻火暴的性格。然而貝多芬不因而而腐化,他把他的全體精神都放在了音樂創作當中了,貝多芬以他過人的稟賦,驚人的創作才能,很快的成名了。當他正籌備享受音樂帶給他的幸福時,挫折又再次來臨到貝多芬的身上;;他的耳朵聾了。對一位音樂家來説最主要的就是耳朵,音樂是用耳朵聽的,假如聽不到音樂了,那他也做不了音樂家了。對於貝多芬來説這無疑是個致命的打擊,但貝多芬沒有廢棄音樂家的幻想,仍然和挫折作鬥爭,他在這種被疾病困擾下既然創作出的

來的不朽作品流芳百世好漢交響曲、運氣交響曲、歡喜頌跟小調第交響曲。

這些作品讓人們驚歎不已。除了多芬傳之外還有米爽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書中的米開朗琪羅與托爾斯泰都是和貝多芬一樣婦孺皆知的名人,都和貝多芬一樣領有着剛強的意志,都是值得讓咱們學習的好模範。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多少個名人,向他們學習,妄想持續前進。

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14

讀了《名人傳》這本書後,我對這些名人的敬佩之情有加深了一層。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他們的一生都是在為真理而奮鬥。他們不畏艱險,衝破束縛,讓自己的靈魂達到最高境界。他們將自己的精神融入了作品之中,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偉人是如何在一個艱難的環境中頑強抗爭的吧!

1789年法國革命大爆發,貝多芬更明確地看到了自己的志向。但是,此時一個危機卻正向貝多芬襲來,他的聽覺在退化!這一點對剛剛樹立了遠大志向的貝多芬來説,實在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一個人的心靈是否沸騰是看他有沒有鬥志。貝多芬的心靈之火,無疑是熄滅了許多。但是,只要心靈有那麼一絲星火,也能使一個人重新點燃心中的火焰,對黑暗、對命運發出挑戰!貝多芬就是這麼一個重新點燃心靈之火的人。貝多芬忍受着肉體與精神的雙重痛苦,創造了許多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為貝多芬的人生之冠鑲嵌上了一顆又一顆璀璨的寶石。但是,幸運的頂點往往也是悲劇的開始。由於過度的勞累,貝多芬的耳朵全聾了。這給他的身體和心靈帶來了嚴重的創傷。但是,就算如此,他卻並未停下辛勤創作的腳步,明珠般的《歡樂頌》為他帶來最後的輝煌,此時貝多芬的病情急劇惡化。最後有一位陌生人幫他合上了雙眼。貝多芬的生命結束了,同煙花一樣短暫卻又十分壯麗,這正是偉人應該有的風度!

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也一樣,在志向的征途中,他們一次又一次地為自己和他人一起燃燒着希望火焰,我們又何嘗不認為這是一次偉大大崛起呢?

用歡樂祭奠痛苦——讀《名人傳》有感15

寒假裏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它使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頭腦得到了一次洗禮。

《名人傳》是法國思想家、作家、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所創作的。分別介紹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三個偉人。其中讓我最為敬佩的是貝多芬。貝多芬在幼年時,他的父親一心想把貝多芬培養成音樂家,於是就逼着他整天練習鋼琴和小提琴,不許外出玩耍,他的音樂天賦迅速顯現出來。25歲的貝多芬在音樂方面已經很有名氣了。當時奧匈帝國與法國的關係十分緊張,受愛國情緒的鼓舞,他創作了《行軍曲》《我們是偉大的德意志民族》。貝多芬還未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厄運卻已經降臨,他聾了,對於一個從事這樣的職業的人來説,是多麼的殘酷。他再也無法聽到台下觀眾的掌聲和奏樂的聲音,這使他痛苦不已。在這樣的苦難裏,貝多芬竟能不斷堅持着,創作出《悲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英雄》《田園》等名曲。他的作品在歐洲廣為流傳,榮譽紛紛而來。他找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力量,在《第七交響曲》和《第八交響曲》中盡情的狂歡,與之前的曲風大不相同。光榮的時刻過去後,他的作品受到了冷落,雖處境悲慘但他確依然謳歌歡樂,創作了《歡樂頌》等樂曲。1827年,音樂的巨人貝多芬在暴風雨中倒下了。

貝多芬的一生充滿了坎坷與苦難,生命向他發起重重挑戰,但貝多芬卻沒有因此倒下,而是用堅定的意志勇敢的去面對,在音樂藝術中尋找快樂,追逐夢想,為我們留下了一曲曲佳作,獲得了後人的欽佩與讚美。

蘇軾説過:古今成大事業者,非謂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所以,成就大事業,不一定是靠與世俱來的才能,重要的是堅定的意志,樂觀的態度,辛勤的努力,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