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4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1

大學時就聽同學説過《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很好,一直都沒機會看;就業後偶爾有同學提起這本書很值得一看,遂決定買來看看。今天看完了,確實很好看,很不錯的一本書。

《追風箏的人》,一本好評如潮的書。短短几年時間,該書已在全球銷量超過800萬,一本好書不一定暢銷,一本暢銷的書也不一定是好書,但《追風箏的人》絕對是一本既暢銷又極具可讀性的書。該書講述的是在阿富汗,那片飽受戰爭摧殘的土地上,兩個小夥伴的故事,確切的説是兩個兄弟間的故事。對於阿富汗,或許太多的中國人都是很陌生的,而作為美國人來説,給那片國土上的一些人帶來了一段難以遺忘的慘痛記憶,但對於阿富汗,他們也存在着諸多的疑問,雖然美國人在阿富汗的戰爭中取得他們所謂的勝利,而作為一名出生在阿富汗,移民到美國的作家,阿富汗的根依舊保留在他心中,血液裏是割不斷的阿富汗情節。寫一本關於那片國土上的故事,對於作者來説,更像是在講述他或是他身邊的人,娓娓道來,讓你隨着故事脈絡的發展,陪伴作者親歷阿富汗,去感受他們的故事。

還是讓我從阿米爾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哈桑開始吧。雖然哈桑對阿米爾有着異乎尋常的忠誠,阿米爾卻一次又一次的侮辱他,傷害他,背叛他。阿米爾的行為確實可以稱得上“卑劣”二字,可是我相信,每一個讀者都會發自內心的原諒他。因為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個阿米爾,他懦弱、膽怯、過於敏感、滿心嫉妒,但也正是這個阿米爾,內心柔軟,有着超乎常人的道德感,對自己無比苛刻。正因如此,在受到無法抗拒的誘惑和無法言喻的苦痛而對最忠誠的哈桑作惡的同時,他一生都為此揹負着沉重的十字架,永遠也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直到他歷盡千難萬險,瞭解了身世的祕密,設法收養了哈桑的遺孤,他才得到了最終的救贖。

與性格複雜的阿米爾相比,哈桑簡單得像個符號,他忠誠、勇敢、善良,他説的第一個單詞“阿米爾”決定了他的命運,決定了他只為阿米爾而活。阿米爾視他為僕人,看着別人打他見死不救,嘲笑他不識字,甚至用收到的禮物誣陷他偷竊:但只要與阿米爾相關,他什麼都能原諒——雖然我不確定他是否真的無怨無悔。但是,從他最後為了保護阿米爾的房子而死,我想,他真的從來不曾後悔過。他用生命實現了他的誓言:“為你,千千萬萬遍!”他那種不含任何雜質的純粹信任、忠誠和愛,讓兔脣的他成為了我心中一個天使般的存在。

看了這本書,對責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喜歡這本書的風格,它所包含的東西很多:責任、誠實、愛情、友情、寬恕和贖罪。每個人都有可能犯下錯誤,但關鍵是承擔錯誤的勇氣,在很多時候,因為腦袋瓜裏一時錯誤的念頭,導致錯誤的行為,傷害到其他人, 礙於面子,礙於需要承擔的責任,我們有時候選擇逃避,逃避我們的錯誤,逃避我們對其他人的傷害。

這本書就較深刻得寫出作者為了彌補自己曾經的錯誤,歷經千辛萬苦去贖罪的過程,讓人感受人格的魅力。

風箏,這本書的主線,是親情、是愛情、是友情,是正直、是善良、是誠實,是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才能是健全的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風箏,無論它意味什麼,都要勇敢地去追逐。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2

《追風箏的人》是第一本能夠在我內心引起諸多共鳴的書籍,使我能在閲讀過程中慢慢審視真實的自己。

此刻,我仍然不是很清楚為何我的感觸會如此強烈;是由於這是我經過重新洗禮決心好好看書的第一本,所以格外傾心;又或者是在這本書的人物性格上看見了自己曾經的影子,然後在別人的故事裏藉着批判別人來重新認識與完善自己。

這本書給我感觸最深的幾點:一、生理上的不完美並不能成為別人愛惜你、尊敬你、讚美你、願與你交好的障礙;同時,也不應該成為斬斷你幸福、快樂的利劍,它只算是一種屬於你的一種標誌。二、我們經常在做一些事情來救贖我們的心靈,以消解我們的愧疚感,往往最能讓我們心生歉疚的是一顆最誠摯的心,它讓我們無路可逃。三、也許很多時候我們都很懦弱,並怯於擔當;但總會有機會,我們甘願為了自己或他人不顧一切,哪怕刀山火海。就如,為你千千萬萬遍。四、在社會的殘酷凌略下,哪怕有極度害怕,也別讓心死去;只要心仍活着,活着就能夠看到希望;活着,就有機會賦予生命以新的色彩。五、我們的一生會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或許跟我們的希望偏差很大,以至於失望到絕望;既然無法改變結局那就試着調整自己最初的標準,降低一點要求,讓失望減至最小值。放開雙手,放開被束縛的心。六、收起嫉妒別人的時間,用心去發現屬於自己的美好,用愛回報愛,別讓自己的過失葬送別人幸福的權利。

故事中,阿里右腿殘疾,半臉僵硬,經常被別人嘲笑,如果按照現代人的標準,阿里又應該如何忍受別人嫌惡的眼光與自己內心的苦楚呢 !但是在我看來,阿里雖然有生理上的缺陷,但是他比很多人都過得輕鬆,因為他看開了這些世俗的標準,別人在乎的他不屑一顧;他每天做着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情,愛着自己堅持愛着的人,這是一種類似於不喜不悲的人生境界。

哈桑,他是一個心靈慧巧克力的人,他能夠讀懂別人內心世界,同時包容別人的一切,無私的奉獻自己的真誠,有如天地般厚愛,完全沒有想過回報是什麼。他最令我感動、憐惜、揪心的是他對阿米爾百依百順、無怨無悔、至矢不渝的忠誠。這次是憐惜心疼,而不是以前所認為的不足與謀。他在困境之中逆來順受,把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這是一種無我的境界,讓我覺得他並不是屬於這個混濁的世界,所以無法以世人的角度去衡量他,僅有的只是由心的不忍。

阿米爾,雖然他曾經妒忌過、欺騙過、虛榮過、背叛過,猶其是對這麼愛他的哈桑,但是我對他並沒有絲毫指責,只是靜靜的觀看他的歷程,他成長的歷程。這才是真正的人,這才是人最難避免的過錯,每個人在權衡自己利益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些偏頗。我也曾經無視過別人的真心,所以我理解他,並希望看到他成功的救贖自己的心靈,過得新的開始,就像他父親一樣成功救贖;被過去所困無疑使最悲慟的事情。

《追風箏的人》描寫了很多人性的弱點,但我依然覺得它很美,它的美在於告訴了我一個道理:人可以有不完美,只要用真心去面對,去完善,就會找到存在的價值。

天空中,隨時都有一隻懸浮着的風箏,只願存留那顆甘願去追逐的真心與堅持不懈的豪情。

為你,千千萬萬;隨你,天涯海角。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3

“我追。”讀完最後一句,我合上書本,靜靜地感受淚水濕潤眼眶的餘温。我無法形容內心複雜的感受,就像迷失在縱橫交錯的叉路口,不安的旋暈;像飛蟲落入蜘蛛網,無力的掙扎;像踩在玻璃碎片上,穿透腳心的疼痛,像望着地平線埋下最後一縷光明,不捨與惋惜。第一次那麼靠近一個陌生人——阿富汗。不再是45°低頭,睜開雙眼,瞧,塔班,本·拉登和恐怖主義。而是站到了它的左邊,離心更近的地方。45°仰望天空,微笑,看,那些曾經飛揚在阿富上空的風箏,那些執着的單純的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哈桑

哈桑,他是追風箏的好手,他追風箏的時候從來不用看着天空,大家經常説他追着風箏的影子。其它他只是……知道。是的,他知道。他知道風箏飛向哪裏,他會拼了命地去追,甚至願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的這句話在書中反覆出現,每一次都充滿了震憾力與感染力。我愛極了這句話。那麼真,那麼純。他會毫不猶豫地吃泥巴來表示對小主人的忠心,他會掩飾恐懼站出來保護他的主人,他會拼了命的為主人去追最後的風箏,他會深埋主人的背叛,他會重回戰火瀰漫的喀察爾守護主人空落落的房子。他會為他的主人——千千萬萬遍。在我看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緊緊追着他的風箏——真誠,忠心,善良。直到生命的終結。他的一生註定會是悲劇,幸運的是他選對可風箏,並義無反顧地追隨。他用天使般的眼睛看待這個不公的世界,用整日的微笑去招待這冷酷的世界。他活得那麼完整,那麼獨特。

其實世界從來都是不公的。公平,是自我調節,自我給予的。不幸的人,應不斷追着那乘着不幸之風步步高昇的風箏,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找到人上的支點。

追風箏的人——阿米爾

阿米爾,哈桑的小主人,哈桑眼裏的朋友,哈桑同父異母的哥哥。他生性懦弱,為了得到真正的父愛,他背叛了哈桑,藉機趕走他們,將一個謊言隱埋了四分之一個世紀。良心的不安使他踏上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璐,去追尋他的風箏——勇敢,誠實,正直。他放棄了美國安逸的生活,重回故土——戰後慘不忍睹的阿富汗,只為尋找他的侄兒——哈桑的兒子。他要給他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更為了解放一顆獲罪的心。最後他還是追到了,儘管傷痕累累,但那是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缺失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後,他終於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

人們總説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悲觀的看來,我覺得連完整的人也不多。誰能説自己沒有遺憾過,後悔過。也正因為遺憾和後悔才趨勢人們不斷地追尋他們人生中所缺失的風箏,只有追到了,他們才能成為健全的人。

追風箏的人——卡勒德·胡賽尼

出於對這本書的喜愛,我將前言,後記,作者簡介,世界各大名報雜誌的評論反覆閲讀。其實作者自身也是一個追風箏的人,他與小説主人公有相似的經歷:同是阿富汗人,同隨父親逃往美國。當他在創作此小説後,世貿大廈倒塌了,但他在妻子的鼓勵下還是勇敢地將書稿投出。為的是讓世界看見一個不一樣的阿富汗。是的,他追到了,追到了遠比他想象中還巨大的風箏。

或許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4

《追風箏的人》的故事穿插在阿富汗戰爭的大背景下,在這樣動盪的時代裏,出現了一批批像哈桑這樣渴望救贖,渴望有人性的社會的人。在我的心目中,哈桑是一個情商很高、勇敢並且隱忍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對阿米爾的承諾。哈桑不像阿米爾,自小養尊處優,處事搖擺不定。哈桑遭受了太多這個年紀不應遭受的苦難。現在,我們還能在和平的藍天下安心學習,還能站在這裏分享讀書心得。而哈桑,就像是男版的“灰姑娘”,只是他沒有逆襲的機會。也許在某些同學看來,他就是阿米爾的“炮灰”一樣的角色,初識哈桑,我也對他一味的忍讓沒有任何好感。但是到了後來,哈桑一次次出手保護阿米爾,在風箏比賽前安慰阿米爾“沒有鬼怪”……我發現,哈桑很懂阿米爾的心事。而且他很勇敢,從不怯弱。人生在世,多少雜念早已逼迫得人性沒有立足之地。我最佩服的是哈桑有一種隱忍的寬容,有一顆從一而終的心,如若換做是我,當然無法做到如此無慾無求地付出。雖然哈桑沒有受到教育,但是在這些道理上,他顯然要比我成熟得多。畢竟哈桑的世界很簡單,阿米爾就是他全部的動力源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也許哈桑在命運面前略顯單薄渺小,但在我看來他至少堅持過,努力過,他的追求從一而終,他也代表了反抗社會和種族壓迫的人們。如今這樣為了追求沒有理由地堅持下去,不被雜念干擾的人已經太少太少,對於哈桑的堅定和耐心,説來慚愧,那確實是我做不到的,何況是在當時出現信任危機的阿富汗。那是我們這些和平年代的人永遠無法感同身受的,所以生在當今社會何其幸運的我們反而更需要一些動力,向着目標努力。哈桑是個理想化的人物,他身上有寬容與勇氣,不像現實生活中的人大多都有兩面性的複雜。我們做不到如此單純,但是面對無關緊要的刻薄還是應當學會淡然,面對艱難的抉擇也應學會果斷。

沒有人是真正完美的,自私也不可怕,在故事的最後,“為你,千千萬萬遍”早已不再代表千萬次追風箏,風箏早已變成一個象徵,它是希望,是救贖。它改變了我對哈桑的看法,那個看似單純的男孩,其實需要在乎需要考慮的比我多得多。他也讓我思考,我心底的那隻風箏是什麼?作為雲大附中的學子,我們的追求能從一而終嗎?沒有人甘心做炮灰,所以,就要讓我們的優秀配得上自己的自尊。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帶給了我太多的人生啟示,而讀書其實就是一個汲取知識的過程。自小接觸書,家裏雖然不完全是書香門第,但也時常有書香瀰漫。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我喜歡觸碰文字的温度,不因故事有多麼離奇,不因辭藻有多麼華麗,只因為在讀書時,我常常產生一些共鳴,也許書中的每一個人的人生都不盡相同,但是我多多少少都能從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接觸書,帶給我諸多啟示,很多事情即使沒有經歷過,卻也歷歷在目。須臾萬象的世界,借作者之筆去探索。

讓我們讀書,遇見未來,遇見自己,遇見更好的你。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5

讀完追風箏的人,感觸頗多,一部不是純文學的作品,更偏向政治,民族,種族,階級題材,讀完之後心情浮浮沉沉,異常沉重。內心有千言萬語,卻不知該如何表達。一句話,就是通過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命運描寫,映射阿富汗政治的動亂,種族歧視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追風箏的人是以風箏為主線,講的是主人公阿米爾與他爸爸僕人的兒子哈桑的故事,他們倆一起長大,喝的是同一個母乳,彼此會説的第一個字就是彼此的名字。

哈桑忠實堅強,勇敢真誠,阿米爾膽小懦弱,善良敏感,雖然表面上哈桑與阿米爾非常親密,但是在阿米爾的內心,並沒有將哈桑作為他的朋友,其實這與他們倆的階級身份有關,一主一僕,他們是不可能真正平等的。故事的發展也是圍繞着放風箏,哈桑是追風箏的高手,他不需要抬頭就知道風箏會落到哪裏,並總能第一個拿到落下的風箏,小説中有一句最感人肺腑的話,為你,我願意追千千萬萬次,哈桑是多麼的忠誠,哈桑曾經説過,只要阿米爾讓他去吃土,他就回去吃,不會有半句怨言。

正是哈桑的如此真誠忠誠,使阿米爾感到羞愧,阿米爾膽小懦弱,遇事總是退縮,他渴望得到爸爸的愛,卻又無法做到爸爸的要求,他最喜歡的事是寫小説,可是爸爸卻不支持。故事的轉折點是一次風箏比賽,它改變了故事中很多人的一生。

在這次比賽中,阿米爾沒有讓爸爸失望,他成功打敗了其他的風箏,哈桑答應他去把最後掉下來的風箏追回來,對阿米爾來説,只有追到掉下來的風箏才算真正的勝利。可是,在哈桑拿到風箏後,卻被阿瑟夫(懷有很深的種族歧視)等人攔住,哈桑因着對阿米爾的承諾,決絕將風箏給阿瑟夫,結果被阿瑟夫性侵,這一幕被阿米爾看見了,可是她卻選擇了轉身逃跑,因為他懦弱,不敢為了哈桑挺身而出。接下來的幾天,阿米爾一直處於內疚中,他無法面對哈桑,最終他嫁禍哈桑偷盜,逼走了哈桑,那個對他無比忠誠的,敢於為他做任何犧牲的好朋友。

又過了幾年喀布爾被俄國佔領,阿米爾與爸爸不得不逃亡美國,在那裏艱難的開始了新生活。或許故事可以就這樣結尾,生活將這樣繼續。可是一個電話,擾亂了平靜的生活,也把阿米爾再次帶回了故鄉,從爸爸的好友口中得知,哈桑其實是爸爸的私生子,是阿米爾的親弟弟,阿米爾一時無法接受,這麼多年對於哈桑的愧疚一直縈繞心頭,如今得知哈桑竟然是自己的親弟弟,往事一點點浮上心頭,爸爸每次都記得哈桑的生日,從來不哭泣的.爸爸在哈桑離開時第一次流淚。

可是,喀布爾已經不是曾經的喀布爾,現在民不聊生,處處都是死亡,到處都是流浪兒。而哈桑也在保衞阿米爾家房子時被打死,而哈桑的兒子也落到阿瑟夫的手中,成為性侵的對象。最終阿米爾與阿瑟夫打鬥,在快被打死時,是索拉(哈桑的兒子)用彈弓打瞎了阿瑟夫的眼睛,他們才得以逃脱,這時候阿米爾才真正的成長,成熟,他不在逃避,他用哈桑當年對待他的真誠對待索拉。最終索拉被帶到美國與阿米爾一起生活。這將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為着它,我們不停追逐,在命運的安排下,我們義無反顧,或許遍體鱗傷,但卻真實的領悟了生命的真諦。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6

早就聽人介紹過熱銷書《追風箏的人》,在忙裏偷閒的翻看幾頁後,竟被書中情節深深吸引,巧妙、驚人的情節交錯,細膩的勾勒出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文中多次出現的風箏既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

“為你,千千萬萬遍”書中反覆出現這個句子,阿里對父親的忠誠是這句話最好的詮釋,阿里是父親的僕人,也是一同成大的夥伴,情同兄弟,阿里的兒子——阿桑,一個兔脣哈扎拉男孩,是與我——阿米爾少爺一同長大的夥伴,我們一起遊戲,哈桑願為我做一切一切,哈桑與我的童年故事豐富而有趣,哈桑對我的忠誠表達就是“為你,千千萬萬遍”,哪怕是我做錯事,替我承擔責罵,還是在危險時挺身而出。

哈桑為父親打理生活中的一切,因種族的摩擦,戰爭的洗禮,哈桑為固有的信念——照管主人的房子,被塔班分子開槍打死,此時的我卻已與父親逃離戰爭,遠在美國。雖然以前的歲月已成為永遠的泡影,但在美國的打拼卻教育我真實的認識社會,我的生活如畫卷般綿延往復,日子在温暖中流逝,但哈桑卻是我記憶中永遠抹不去的傷痛,因為父親對他的疼愛使我嫉妒,我在矛盾中與哈桑交往,但當哈桑為我追到藍色風箏,贏得風箏大賽時卻遭到小夥伴的侮辱與欺負,而我卻沒敢站出來制止,以致於扭頭跑開。自責、愧疚糾纏着我,於是我設計哈桑偷盜的現場,趕走他們,以至於哈桑臨走也沒説出真相。哈桑來走我那段恥辱痛苦的回憶,但那僅僅是暫時,因為那回憶像毒蛇一樣每每在夢境中舔舐着我。哈桑成為我最想忘記又遺忘不的人。我善良的良知、細膩的情感、軟弱的天性是我總徘徊於內疚與自責中,在自我折磨中反省,在自我壓抑中企圖遺忘。

一個偶然的機會,父親的朋友拉辛汗告訴我事情的真相,我竟與哈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而哈桑與妻子死後,他們的孩子——我的侄子索拉博還在飽受戰火、飢餓、死亡的威脅,我在焦慮、恐慌、無助、憤怒中逐漸成熟,開始承擔自己的使命,終於我冒着生命危險接出索拉博,在我的細心地呵護中索拉博逐漸接納我,我在關懷索拉博中得到心靈的救贖,我願為索拉博在公園中繼續追逐風箏。人性、人情之美在故事中綿延伸展,宛如一杯綠茶,清香綿長而醇正,故事中哈桑的幾近固執的忠誠讓人感動,我細膩的情緒變化勾勒出一個膽小、軟弱的孩子成長的歷程。

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閲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湧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衝動……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偽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應,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最私密的捫胸自問。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近乎殘酷,卻又毫不譁眾取寵。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7

在好友的空間裏看到這篇書評時,我便迫不及待的買了下來,終於讀完了它,合上書時,書中的文字仍以細膩感人的文筆吸引着我。

小説中的哈桑總是穿着綠色的袍子,對着阿米爾大喊:"為你,千千萬萬遍。"

小説主人公阿米爾同哈桑從小情同手足,在阿富汗的喀布爾,他們一起玩彈弓,打番吉帕牌,坐在"病玉米牆"上讀書聊天。哈桑,那個生下來説出的第一句話是"阿米爾"而不是"爸爸",一個有兔脣的孩子,那個追風箏的人,忠心耿耿的僕人,讓阿米爾愧疚,負罪了一生,也讓我感動了太久太久。

一次最與眾不同的風箏比賽,改變了他們的一生。那件悲慘的事,令阿米爾無比自責和痛苦,他的背叛或者説是懦弱,其實並沒有傷害到哈桑,哈桑的信條"為你,千千萬萬遍"似乎是永恆不變的真理,但阿米爾良心的譴責以及他對父愛的渴求,使他逼走了哈桑,為後來更悲慘的結局埋下了伏筆。阿米爾和父親孤獨地逃往美國,他孤獨地守着得癌症的父親,孤獨地結婚,忍受沒有子嗣的生活,他有着一個巨大無比的風箏沒有去向,但他不敢去追。另一方面,哈桑和他的養父阿里在受到阿米爾的栽贓陷害後回到故里,哈桑長大娶妻生子,後來在阿米爾父親的朋友拉辛汗的請求下,回到他出生長大的阿米爾的房子幫忙經營,但卻為了保護阿爾米的房子夫妻雙雙被壞人打死,留一個孤兒在恤孤院。可沒想到的是,那個孤兒後來被賣給了當年傷害哈桑的那個人,然後被同樣的傷害。時隔20年後,阿米爾在看望重病中的拉辛汗時,知曉了一個他從不敢相信的祕密:哈桑,其實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經過拉辛汗的勸説,阿米爾踏上了"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他明白,血緣,是最重要的;喝同一個女子奶汁長大的兩個人,就是兄弟!雖然這點,他和哈桑,一同被父親欺騙了38年。他父親,用拉辛罕的話來説,是一個被拉扯成兩半的男人,他默默地承受着自己的罪過,他愛着他的兩個兒子,可是他卻只能表現出對哈桑,對一個僕人應有的舉動。他唯一流過的眼淚,就是為哈桑和阿里離家的那一刻。

於是,阿米爾邁出了重回喀布爾的那一步,重又鼓起勇氣去追他人格中的風箏,為他父親,他自己,贖罪。為此,他和阿塞夫決鬥,負傷奔逃,在大使館為他的侄子尋找移民的出路,飽經摺磨的索拉博在獲得希望後的興高採列,當希望又破滅時,這個孩子終於厭倦,選擇自殺,被救以後嚴重的自閉,在阿米爾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放飛那個風箏的時候,他隱蔽的笑,是發自肺腑的。而阿米爾,在割斷對手線後,主動提出為索拉博追風箏的那一刻,"為你,千千萬萬遍",沁入骨髓,他終於治癒了他的心病,他也終於得到了他生命的風箏,成為一個健全完整的自我。

風箏是象徵性的,它既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

"為你,千千萬萬遍!"--------Foryou,athousandstimesover!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8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長篇小説。故事背景在1963年的喀布爾,講述了富人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之間的友情、親情、背叛及救贖。兒時,兩人一起成長,玩耍嬉戲。阿米爾是出色的“風箏鬥士”,善於用自己的風箏切斷別人的風箏的線;哈桑也是傑出的“風箏追逐者”。再追風箏的過程中,哈桑因機智勇被父親讚揚,但自己的寫作才華,爸爸並不看重。心態失衡的阿米爾在自己生日當天,用不光彩的手段陷害哈桑,導致哈桑一家流落異鄉。戰爭爆發,父親帶着阿米爾離開阿富汗,去了美國。多年後,成年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被父親朋友告知真相後,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開始自我的救贖。

回家的高鐵上,翻開這本書,初衷只是想打發旅途閒餘的時光,翻看幾頁後頗有感觸,文章內容沒有華麗詞藻的修飾,但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不同與以往看過的小説,大都是以愛情為主線進行講述。本文則主要是以兩個男孩之間的友情為主線,描述了一個人成長與救贖的過程。通篇閲讀後,淺談一些感悟。

一是,印象中的阿富汗更多是新聞中的戰火紛飛,整個城市殘垣斷壁,滿目瘡痍。不曾想過戰爭前的阿富汗是那麼寧靜與美麗。孩童們每日放學後,揹着書包在街道上追逐嬉戲,夜晚爬上樹枝,仰望星空,嚮往着成年後的美好。大人們早出晚歸,下班後約三兩好友小酌幾杯。然而突如其來的戰爭,卻將揮之不去的陰霾籠罩在國家的上空,城市失去了歡聲笑語,唯留惶恐不安。與之相比,我們生活的地方可謂是幸福至極,國家給了我們一個和平的環境,人們可以在這片土地安居樂業。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少年強則國強,作為青年一代,更應該全面提升自我,為幸福生活奉獻自己微小的力量。

二是,作者筆下的阿米爾少爺,出身貴族但自私懦弱,有着強烈的等級觀念,不論僕人哈桑對他多麼的忠誠,都無法換得他的尊重。讀後感當哈桑為保護風箏而遭欺凌時,阿米爾親眼目睹卻沒有膽量挺身而出。因為無法再面對哈桑,所以用栽贓嫁禍的的手段逼走他。然後他不僅沒有從逼走哈桑的行為中解脱,反而陷入更深的痛苦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好似天平的兩端,略有差距,但不失平衡。哈桑一味的付出使得天平傾斜,他與少爺的關係開始發生變化,也導致後續的悲劇。身而為人,我們應該勇敢坦蕩,懂得感恩與回饋。儘管生活有許多的困苦,但我們仍需坦蕩面對少留遺憾。多年後回到阿富汗的少爺選擇勇敢地承擔應有的責任,成為真正的男子漢。而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次自我的救贖都有一條成為好人的路,無法推卸的我們應該積極承擔。生活就是要求我們在風風雨雨中勇於前進,敢於擔當,在點點滴滴中細細回味每一份苦與甜。

最後,就是本書最有名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有三個人説過,哈桑對阿米爾少爺説過,在阿米爾前往阿富汗給予他出車導向服務的法裏德對阿米爾説過,以及阿米爾對哈桑的兒子説過。“追風箏的人”既是哈桑,也是阿米爾,更是我們每個人。那支風箏象徵着友情、親情及美好的事物,為了心中的美好與守候,千千萬萬遍,努力追求,不放棄。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9

很早就聽朋友説過《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很好看,很有教育意義,是一本淨化心靈的好書,但是各種原因,一直沒有來得及看,最近終於將這本書看完了,確實是感慨頗深。

和我們以往看過的小説不同,這是一本有歷史背景地書,故事發生在阿富汗一個少爺和他僕人之間。在阿富汗那種宗教歷史深厚地國家,有錢有地位的人那才是真真切切的高人一籌。小少爺阿米爾從小養尊處優,過着一般人都不敢奢望的生活,陪着他的僕人哈桑不僅是下人的兒子,本身還有缺陷,是個有兔脣的孩子。但是優越的生活並不一定就是完全幸福的,阿米爾最最渴望的父愛爸爸很多時候不能給與,造成了阿米爾的膽怯、自私,甚至通過説謊話來的得到父親的關注,讓人感覺到甚是可憐。相反的是,哈桑雖然低位低下,但是他的心靈透徹的如一塊水晶。中間當然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而故事的高潮應該是一年一度的放風箏大賽了。阿富汗的放風箏已經不單單是簡單的風箏比賽,更多的是關於榮譽以及孩子渴望勝利表揚的那種求勝比賽。哈桑是個放風箏的高手,而他的少爺正是想通過這場比賽來得到爸爸的關注,然而,事情哪會那麼順利,當看到兔脣的哈桑拖着血淋淋的身體也要誓死幫少爺搶到風箏的那一刻,我真的是很震撼。“為你,千千萬萬遍”是一種怎麼的信任和愛護,可這時候的阿米爾懦弱、恐懼,他辜負了哈桑對他的信任,他自以為他把哈桑趕走就能當那件事沒有發生,可是人往往客服不了的是自己的心魔。

直到阿米爾踏上回阿富汗的路,也就是救贖之路,我才感覺到阿米爾有那麼一點點勇敢了。阿米爾雖然性格懦弱,可當是畢竟也是孩子。阿米爾少爺會説地第一個詞就是爸爸,而哈桑會説的第一個詞是阿米爾。那就是他們一生最重要人的名字。阿米爾為了得到爸爸全部的愛,不惜陷害哈桑一家,哈桑為了自己的主人,受盡恥辱,最終奉獻出生命。

是阿米爾錯了嗎?他膽小、懦弱、自私,看到哈桑被阿塞夫一羣人欺負,卻裝不知道。但他在逃跑的那一刻,心情是多麼複雜。最終他確定“為了贏回爸爸,也許哈桑只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是我必須宰割的羔羊……他只是個哈扎拉人,不是嗎?”事實不是這樣的,哈桑還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親弟弟。讀後感·然而這個被爸爸一生深埋地祕密揭開時,哈桑已經死在戰爭的槍下。

是哈桑錯了嗎?我為他的不幸所悲傷,為他的忠誠、純真、善良所感動。但經歷了一系列事情,看到主人對他的態度,哈桑還會認為這一切值得嗎?他為什麼還要一次次的獻身?難道他也任務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低賤地僕人嗎?還是為了朋友阿米爾,他情願付出一切,我們不得而知。這也許對他來説是一個美好的結局。

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無論是阿米爾還是哈桑,都沒有錯,他們原來都是純真善良的孩子。因為種族,使他們有了高低貴賤之分,被逼向世界的兩極。這個故事震撼了每一個人的心靈,或許真正心靈的救贖不過是平等對人,珍惜彼此。每當風箏放飛的那一刻,我都要問自己,“我們是否真的珍惜所有的一切?”這就是最好的答案。

Tags:讀後感 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