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愛的教育》有感(集合11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66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愛的教育》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愛的教育》有感(集合11篇)

讀《愛的教育》有感1

書是我的老師,教給我豐富的知識;書是我的朋友,陪伴我遠離寂寞;書更是我的知己,排解我心中的煩惱。走進我的房間,書架上擠滿了大大小小的書。我又一次拿起放在中間那本書——《愛的教育》,它是姑姑送我的禮物。

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筆下的小男孩安利柯又和我見面了。跟着他的腳步,我回顧了他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安利柯身邊的朋友們一個個向我走來。正義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代洛西,堅強勤奮的斯代第……

這些夥伴們身上閃耀的道德光芒猶如盛開的鮮花,那一份美好感動了我的心。《仁慈的花朵》便是其中的一朵。放學時,安利柯走到女子小學門前看見一個年紀比他小的少年一直在流淚。一臉煤煙的少年是掃煙筒的。因為口袋破了,辛辛苦苦賺的三十個銅板沒影了。走出校門的女生們關心地詢問他。交不了帳,要挨師傅的打了,少年滿心委屈地哭了。大家一個個拿出身上僅有的錢補償他,沒帶錢的則很不安地把手中的花插在他的衣袋、帽子。少年笑了!這是可貴的、仁慈的花。讀着讀着我想到了每週一,在學校的升旗儀式上,值周老師都要表揚每個年級的好人好事。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每一天在我們班也有這樣樂於助人的好榜樣。同學發燒了他們陪同去量體温,同學遇到難題他們耐心講解,同學傷心流淚他們安慰鼓勁……俊仁同學腳燙傷的日子裏,同學們自發地輪流送飯。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哪!班級中,同學們的互幫互助讓大家彼此感恩。不管是校內的還是校外,當他人有困難的時候,只要我們力所能及,都要毫不猶豫地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把《愛的教育》輕輕放回書架,我想説,和好書交朋友吧,牽着它的手,你將走進神奇的世界。當你第二次第三次牽着它的手,它又將抽出新芽綻放花朵。那就讓我們一起繼續傳遞愛的教育吧!

讀《愛的教育》有感2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亞米栔斯所著,是一部偉大的日記體小説,這本書完全是通過意大利某市立小學一位四年級學生亞力克的眼光感受身邊的世界,並記錄自己的成長。讀每一篇文章都能感受到一個“愛”字,“愛”始終貫穿於該書的每一個章節。這本書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卻讓人感動不已。“探望貧民窟和媽媽的信”告訴我們總要懷着感恩的心,來紀念那些死去的人們。這樣,我們對於身邊愛我們的人,對於那些為我們而辛勞的陌生人,自然會更懂得感激,也更懂得珍惜。“每月一讀---少年偵查兵”説了一個龍巴地小男孩為了偵查敵情獻出了自己的小生命,是一種偉大的愛國之情……

當我每每讀到父親或母親給兒子的信時,我常常想:生活中的我們是怎樣的呢?好像少了些耐心,多了些浮躁,少了些寬容,多了些挑剔,少了些鼓勵,多了些批評……自己希望孩子在怎樣的環境下成長?又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孩子原本是可愛的,在其成長的路上真的需要愛的鼓舞、愛的教育、教會孩子學習,讓他擁有愛心,讓他懂得做人。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領悟到了許多的道理,對我們教育孩子是大有裨益的。作者以單純而幼稚的心,充分表達了心中有愛。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讀《愛的教育》有感3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真是不可忘卻的感動。在裏面的幾個主人公身上就體現出一個字,偉大的“愛”,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耐利

一個瘦小的男孩,自己覺得他根本無法爬到平台上去。如果我是耐利的話,可能會去放棄,因為平台實在是太“高”了。而他卻又堅持不懈的精神,經過他的努力,讓不可逆發生的事情發生了,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克萊蒂

一個小睡得好孩子。當媽媽有病在牀時,他一邊幫媽媽賣店裏的東西一邊照顧生病在牀的媽媽。可憐天下父母心呀,有多少兒女能像克萊蒂一樣孝順父母呀。看到這兒,我突然覺得很困就,比起他來,自己還差得遠呢。

羅貝蒂

一個非常有愛心的小男孩。別人快被車撞住的時候,他卻奮不顧身的衝上去,雖然那個小男孩得救了,自己卻受傷了。多麼令人感動的一件事呀!為了別人竟然犧牲了自己。我也要學習他的精神。

那麼多一件件感人的故事,都引我開始深思,有一些東西我還不如他們。我確實很愧疚,我以後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因為有愛世界才能充滿温暖!有愛大地才能充滿生機!有愛人們才能露出笑臉!

讀《愛的教育》有感4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在1886年寫的一部兒童小説,小説以一個四年級男孩恩裏克的眼光,從10月份4年級開學的第一天寫起,一直寫到到第二年7月份。全書共100篇文章,包括髮生在恩裏克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10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小説通過塑造一個個看似渺小,實則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波瀾,使愛的美德永駐讀者心中。在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着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的過程中,它教會人們用愛去審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懷揣着一顆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那些細微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雖然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是感人肺腑,發自內心的。《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因此這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如同書中所描述的形形色色的社會勞動者們,在默默地為這個社會奉獻着,愛,是他們應當擁有的。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英國作家薩克雷曾説:“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吧,用愛去回饋這個世界吧!畢竟授人玫瑰手留餘香,相信在感恩與愛的澆灌中,定能長出明豔的花朵。

讀《愛的教育》有感5

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總被我們忽略。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説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的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感冒咳嗽,就有父母辛勤的守侯和照顧;安靜的晚上也不忘記再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愛子如命的心。安利柯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本上都掛着一把精緻的小鎖,而這把小鎖鎖斷了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橋樑。最簡單最貼近自己生活的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正如這博大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沒有感覺到,因為它是無形的嗎?

如果説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因為愛是沒有盡頭的,就像生活,如果有人把生活看成是一次服刑,人們為了刑滿釋放,得到超脱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再説旅遊吧!大家也許會覺得旅遊很浪漫,很愉快,但是總有一個終點,其實錯了,真正的旅遊是一次心路的旅行,雖然行程已經結束,但是自己的心還會依然帶着旅遊的心情繼續跳躍,説的實在點,這就是回味。愛也是一樣,當父母把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傾注在我們身上的時候,也許只是一句温柔的晚安,我們就可以回味很久,在回憶裏,我們知道了愛的甜蜜。所以有的時候愛就是一次旅遊,一種可以在回憶裏遨遊的感情,那就是愛。讀了《愛的教育》,我走進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是怎樣學習,怎樣生活,又是怎樣愛別人的。在生活中,我發現了愛中藴涵着對生活的追求。

如果説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國家崇高的愛。也許聽起來有點像喊口號,但是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該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述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家炸斷了雙腿,淋着彈雨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潤了中華兒女的鮮血。同樣是為了祖國的光明,他們可以拋棄一切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所折服。我們不需要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是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和情操。

在《愛的教育》中,它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實是這樣但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很難找到明確的答案,但是我已經完成了對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最偉大的力量!所以,讓我們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社會中去,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的氣息。

讀《愛的教育》有感6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親愛的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讀經典故事《愛的教育》吧!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的亞米契斯寫的,主要寫了小學三年級的安利柯在一個學年裏的日記。在日記中,他記述了許多的事情,他給我們講了許多好聽的故事,講述了他的老師、同學和家庭的故事。故事裏充滿了人間最美的愛。

有的故事中講述了老師對同學的愛,如在卡隆母親去世後,老師對他的安慰使卡隆堅強了起來。有的故事中講述了同學之間的友情,如安利柯與好友卡隆、可萊諦等之間的友情。還有的故事中描寫了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如在書中爸爸、媽媽給安利柯寫了許多封信,信裏表達了對他各方面的指導和希望。還有的故事中講述了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愛,如鐵匠的兒子潑來可西,雖然爸爸經常打罵他,但他仍不説爸爸不好。又如《小抄寫員》中的敍利亞半夜起來幫爸爸抄寫,減輕爸爸的負擔。

雖然這些故事都很好看,但我最喜歡其中的五月故事——《萬里尋母》。故事主要講了瑪爾可從熱那亞到南美洲尋找媽媽,經歷了千難萬苦,最後終於找到了媽媽。就因為有了他對媽媽的愛,他才能克服那麼多的困難,如書中寫到瑪爾可累極了,躺在草地上,好像看見媽媽在俯視他,他又堅持了下去,接受一次次的失望。還因為有了朋友對他的幫助,他才能找到媽媽。如在尋找時他碰到的第一家人給了他錢並寫信幫助他。還有坐船路途中才認識的隆巴爾地老人募集錢送他到火車站做火車去找媽媽等等,許多好心人都幫助了他使他堅持了下來。最後還是因為媽媽對他的愛,媽媽最終才活了下來。媽媽先開始一直不願意做手術,但看到他就同意做手術了。

《愛的教育》這本書告訴我們世界是離不開愛的,因為有了愛,世界才會更美好,因為有了愛,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幸福。這本書真好,希望大家有時間也來讀讀這本書噢!

讀《愛的教育》有感7

近來,我讀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受益匪淺。全書由數個小故事組成,故事又以小學生校園、家庭、社會中的學習、生活為寫作素材。一個故事,一首愛的讚歌;一個故事,一席色、香、形、味俱全的盛宴。讀罷,有種蕩氣迴腸的感動——愛的教育仍然是教育中永恆的主題,彌久越新。

教育強則國強,教育興則國興。親其師,信其道。今之教育,祖國明天的擎天柱。愛國主義教育,當之無愧是教育的首要任務。一個人,真有本事,也離不開祖國從小對其成長的教育、培養、呵護。家是最小的國,國是最大的家,我們每個居民,都是14億中的一分子,只有發揮好每一分子的力量,才能凝聚成一股洪荒之力,才能把所有困難一一化解,展示一個大國強國的丰采。

本是一個難得的寒假,一個愉快的春節,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有的計劃。疫情面前,一切行動聽指揮。每天宅在家裏,收看疫情新聞、瀏覽疫情實況,盼望疫情早點結束。

好幾個夜晚,夜深人靜,眼前又如期浮現出一幕幕國家領導全面部署疫情工作、深入疫區指揮疫情工作的情景;國寶級醫療大師、一批批白衣天使、一隊隊軍人夜以繼日奮戰在疫情第一線,好幾次淚目,剜心的疼——您們辛苦了,向您們致敬!好幾次流下幸福的淚水,有您們的保護,我們多麼的欣慰!當全國人民凝心盡力共同戰“疫“的時候,我彷彿聽到了勝利號角在前方吹響!

好幾次了,我把《愛的教育》與戰“疫“聯繫起來的時候,心中湧起很多前所未有的衝動——真想成為一名白衣天使,為人民解除病疼的折磨,為消滅疫情作出一絲奉獻,甚至暢想着在病毒出現之前就能研究出它的變異走向,進而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至少能在新病毒出現危害人體健康之時,即能研發出病毒的剋星藥。

記起兒時的我,看到鄰居家大工作人吃蘋果,那才叫個有勁。個兒又紅又大,味道又香又甜,吃得津津有味。我也是那次鄰居給的一個蘋果,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麼好吃的東西。父母淚流滿面告訴我,只要好好讀書學習,長大了才有蘋果吃。於是,好好讀書學習,靠自己的本事吃上蘋果成了我兒時的夢想。我甚至畫一個大紅蘋果,貼在牀頭最顯眼處當座右銘,時刻勉勵自己。要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要給父母吃上最好的蘋果。後來,我參加了工作,買上蘋果,可心裏卻總高興不起來——父母已逝,陰陽兩隔。錐心陣陣中,總是不厭其煩告誠我女兒:孩子,母親的肚子是世界上你住過最好的房子,別辜負了父母對你的希望!你早一天成才,早一天回報父母,那才是最幸福的事情!你早一天成才,早一天回報親愛的祖國,那才是至高無尚的光榮!

同學們,作為小學老師,經過這次驚心動魄的疫情,希望你們能在祖國温暖的懷抱裏,在老師的精心教育下,在父母和親人朋友的無微不至地呵護下,想方設法沒做個愛國、愛家、愛社會的好孩子。今天,祖國是你們健康成長的驕傲!明天,你們是祖國繁榮富強的驕傲!

讀《愛的教育》有感8

這幾天,我一口氣讀完了《愛的教育》,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不是華麗的語言,而是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異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它在感動我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愛的一些思考。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是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得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之間的愛……使人讀之,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因為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在我生病的時候,媽媽整夜陪伴我;當我學習遇到困難時,媽媽總是擠出時間教我;在我做錯事的時候,媽媽從不責罵我,而是耐心地教育我……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

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具有偉大的力量,當我讀到小偵察員為了祖國統一做出了巨大犧牲時,我不禁想到了我們祖國的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的祖國、同樣是拋頭顱、灑熱血,我被這至高無上的境界折服了、震撼了。

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完成了對愛的思考。

讀《愛的教育》有感9

最近,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書《愛的教育》。其中,讓我最感興趣的是——《掃煙囱的男孩》。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小男孩的父母離婚了,他成了孤兒,後來有一個師傅,可這個師傅每天都要小男孩“搞”到50個銅錢,不然他就會捱打。這次,小男孩好不容易“搞”到了30個銅錢,誰知,口袋破了,錢都掉沒了,最後,一所女學校裏的學生都拿出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零花錢,幫助小男孩渡過難關的動人故事。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感到十分之羞愧,因為我之前拒絕幫助一個婦女救她自己的孩子。

那是個風和日麗的週末,我和媽媽去買菜,在回家的路上,一位婦女的孩子得了白血病,家裏沒有錢,沒辦法醫治孩子,便向我們要些錢。媽媽知道後,馬上給了她兩百塊錢,並讓我也把錢給她,可我卻覺得她不值得我去幫助她,便搖手讓她走,她向媽媽道謝後,消失在拐彎處了。

我讀了這篇文章後,感到十分羞愧,我想:如果我當時幫她,説不定她兒子的病已經好了。以後,只要有人需要幫助,我一定盡力幫助她。

讀《愛的'教育》有感10

在爭創“四有”好教師活動的日子裏,我有幸拜讀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日記體小説《愛的教育》。《愛的教育》真不愧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這本書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學習。寫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戒啟發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它所寫的是我們在教學中的一些平凡事例, 正是這些真實可信的實例,把我帶入了一個愛的世界,讓我感受到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愛國之情……讓我在愛中感受到了莫大的教育。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覺得要向那些默默奉獻的優秀教師們學習。

什麼是愛,如何去愛?很多人只會説不會做。而在“愛的教育”這本書裏,沒有乏味的説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敍,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裏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書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讓我們感受到愛無處不在,而且沒有限制,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是對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獻血,捐獻骨髓,幫助希望工程……愛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夏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 基礎; 教育需要愛,愛要體現在教育中,有愛的教育,才能留下更美好的回憶! 什麼教育才可以稱得上是“愛的教育”?對於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説,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書中則認為:教育首先是一種服務,教師是一種帶有濃厚服務性質的職業。一種為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幫助的服務,一種為社會培養健康健全的人類的服務。也惟有如此,作為教師心懷一種服務思想,才可能從過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誤區中走出來,走進學生,親近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蹲下來悉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熟悉他們的呼吸,也只有這樣才能為他們提供最切合實際的東西,才能為他們鋪設好

最適合他們的道路,讓他們能夠在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聲中他們張揚個性,茁壯成長。其次,當代的教師還要樹立這樣的觀念:“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一名好教師,一名愛學生的教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夥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相長。再次,作為當代的教師還應該“善思”。教師應該是個思想者。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個有心人,去認真總結教育的得與失,不管怎麼樣,有一句話説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當我面對學生時,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些孩子!

讀了這本書,更堅定了我決心在平凡的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決心要把青春年華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學生,這也是我一生無悔的追求。我追求的是“我只是憑良心去做了點極其平常的事,我要用我真情的付出、辛勤的勞動,去努力實現人生的價值。”

讀《愛的教育》有感11

《愛的教育》是一部團體小説,使我感觸頗深。

這部書以學生、教師和學生家長為主。反映了這些人的高尚品質。我記憶電子學人的是卡羅納,他是一個個高膽大的人,穿着十分樸素,樂於助人是他最大的特點,可他的母親卻去世了,我為他感到惋惜。在《愛的教育》這本書中,品質最高尚的應當是安利柯教導,讓他好好做人。這一切都説明了他有一顆高尚的心,更説明了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永遠是完美的春天。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人有一顆高尚的心,樂於助人的心。我們班的週一同學,每次吃飯時都幫我們添飯加菜;荊州市的曾大媽,和丈夫一齊巡山護墓;還有王師傅,他每次回家都要收留幾隻流浪貓、流浪狗的。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永遠是完美的春天。

Tags:有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