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豆樹青青》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豆樹青青》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豆樹青青》讀後感

海瑩,教育工作者,喜歡閲讀,偶爾寫文。

我一直以為美國人情淡漠,人與人之間互不關心和幫助。直到最近看了一本名叫《豆樹青青》的小説後,才知道美國人也有友愛互助的美德。

作者芭芭拉·金索沃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曾獲得美國"國家人文勛章"獎。其代表作有《毒木聖經》、《豆樹青青》、《縱情夏日》、《罅隙》等。

芭芭拉·金索沃從小在美國肯塔基州鄉間長大,熟悉那裏的一草一木,因此她以故鄉為背景,寫下《豆樹青青》這本關於友愛和成長的小説。

書中的主人公泰勒從小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靠給有錢人家做工來維持生計。母女倆的日子十分貧窮,但媽媽堅持供泰勒上學,鼓勵泰勒相信自己,勇敢地追求更好的生活。母親的愛和鼓勵,培養出來的泰勒勇敢而有愛心。

長大後,泰勒離開家鄉,去尋找心中的遠方。然而,在半路上,她不得不收養了一個小女孩。當她帶着小女孩來到一個名叫圖森的城市時,汽車輪胎爆裂,可是又沒有足夠的錢換一個新的。

汽車修理店的老闆瑪蒂看出泰勒的困境,好心地給泰勒提供了一份工作。瑪蒂是一個熱心腸的、心中有大愛的人。她冒着極大的風險,在自己的汽車店收留那些逃到美國的難民。

機緣巧合下,泰勒與露安租住在了一起。露安正陷入失去婚姻的痛苦和迷茫中。當年,露安不顧家人的反對,離開家鄉,嫁給了丈夫。然而在露安即將分娩時,丈夫卻離家而去。露安淒涼地獨自一人產下了兒子。

泰勒白天上班時,露安一邊照顧自己的兒子,一邊幫着泰勒照顧撿來的小女孩。泰勒和露安生活上互相幫助,精神上互相打氣。在泰勒的鼓勵下,露安逐漸走出痛苦,找到一份工作,而且幹得相當出色。當露安蜕變成了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時,愛情也悄悄降臨了。

她倆的`鄰居是一對老年人。其中一個是盲人,另一個就是盲人的眼睛。她們互助地生活在一起。她們照顧自己都很艱難,但還常常幫着泰勒和露安照顧孩子。

後來,警察發現泰勒收養小女孩沒有合法的手續,按照美國的法律,小女孩將被送到孤兒院。泰勒既不捨得,又下不了真正撫養小女孩長大的決心。露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得泰勒最終下決心收養小女孩了。

瑪蒂將自己的車送給泰勒,露安給泰勒準備了衣服等行李。在大家的期待下,泰勒帶着小女孩去她的家鄉辦理合法的收養手續。當然,泰勒不僅是為了這一件事,同時還為了將一對逃難的危地馬拉夫婦送到安全地。這是一個艱鉅而冒險的事情,但是泰勒願意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

因為泰勒認為"豆樹靠自己只能勉強求生,但是如果把它和根瘤菌放在一起,就會出現奇蹟。……人也應該像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一樣,共生共長。"

書中人物都是各盡所能地幫助身邊的人,這令我感動不已。記得有句歌詞是"一個好漢三個幫,為了大家都幸福,人人都需要熱心腸"。是的,我們想要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需要大家團結友愛、互幫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