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了凡四訓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37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了凡四訓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了凡四訓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了凡四訓讀後感1

《了凡四訓》總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立命之學,作者用講故事的方式,講了自己小時候被算命先生算命,算到作者一輩子的造化。這個觀點我是不認同的,我一直對算命這個説法很反感。後來雲谷禪師傳授的改變自己命運的道理,就是多行善。行善無大小,只要有心,處處可行善。

改過之法,要有羞恥心,敬畏心,勇猛心。真正能達到這樣思想境界,如此徹底的人又有多少。許多人知道自己有過,往往抱着僥倖心理,或者想着這次做了,下次就不再做。或者知道有過,遲遲沒有付諸行動。我想,只要覺察到自己有過,哪怕沒有像作者説的那樣勇猛徹底到位,只要每天每次改一點點也是好的。

積善之方,指做善事的各種方法方式。作者講到了真善和假善之分。善的偏、正,半、滿,大、小之分。真善和假善,有時很難區分。行善時需要對善事仔細考察分析,才能分辨。我回顧自己的助人,有些表面上是幫助他人,但結果反而是使他的結果更壞。常人很難分辨。以後做善事,多留一份心,多覺察。

順其自然地幫助別人,大概有十種:1、與人為善2、愛敬存心3、成人之美4、勸人為善5、救人危急6、興建大利7、舍財作福8、護持正法9、敬重尊長10、愛惜物命。

其中與人為善,感觸比較深。與我家先生相處十幾年,受他最大的影響就是與人為善。認識他之前,我看到的別人,大多是懷疑,不信任,帶着敵意。覺得別人都是不友善的。

記得十年前的某天晚上,我們的汽車在路上被人追尾,對方司機是個滿身酒味的五十多歲男人和他的妻子,我感覺自己的車無緣無故被人追尾,仗着得理對對方夫妻一通指責抱怨發脾氣,而我的先生卻是温和的教對方如何打保險公司電話,如何打交警電話等等一些安全注意事項,當時的我是不理解的。最後在交通事故處理完,對方妻子説:“看在你老公的份上,要怎麼賠償我們都會配合,如果是你,我們就不賠你。因為我先生的行為,讓後續理賠的事情順暢許多。我自慚形穢。

謙德之效。謙虛使人進步。

了凡四訓讀後感2

三年前,朋友送給我一本《了凡四訓》,當時讀完後,我半信半疑,覺得內容迷信離奇,不足以信。後來,王小虎校長在大會上多次提及此書,讓我再次有機會拿起它,這次再讀後感受不太一樣,結合自己我談些自己的體會。

作為老師,首先要修改自己的言,解決口舌爭端問題。不再隨意評論攻擊其他國學和玄學界的前輩和名人,如果有必要可以實事求是地做些中肯的點評。其次,對評論自己的人,善意的批評要接受,惡意的攻擊要不放在心上。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於給自己褒揚的人要知道感恩。

陰陽五行的觀點是,一個事物的發生和發展總是有兩個方面,事物本身不具備善惡,善惡的評判取決於你的視角。這個視角往往又決定在時間和空間的位置。在適當的時間和合理的位置,人要口出恩言。

其次,要解決身體不佳的問題。由於想的多傷神,説的多傷精,運動少導致脾無法運化而肥胖。

解決的辦法,我將學生以6人以小組,分成8組,每組選出一位負責任的組長,當我的教學任務偏重時,我可以吩咐組長去執行,如平時的聽寫默寫,作業訂正,都可以由組長去檢查落實。每週至少四次的活動,比如游泳,打球,跑步等等活動。同時在課前也要進行一些唱歌練聲練氣放鬆心情的工作。

根據五行學的觀點,人要得到一樣東西,必然會失卻一樣東西。很多人明明知道是錯,卻無法改過,不是沒有毅力,是害怕失去。改正缺點的同時會增加自己東西,但也會失去東西。因此在改過的時候,必須明白自己得到什麼,失去什麼。那種只有得到,沒有失去的觀點,不是陰陽五行學的理論,事實上也不存在。不過一般大眾比較喜歡聽。

再次,要修煉自己的心境。用境法,配合自己上面的行為,這是內修的方法。以準提境作為自己護身符。如唐太宗説的:以境照人,可以整衣冠。以史為境可以知興衰,以人為境可以明得失。

在《了凡四訓》中,有個功過格,寫着他積善的過程記錄。還有一個就是準提咒。很多人看了就過去了。其實這很重要,是他改命的三個方法之一。

鏡子的功能是要求自己的心能像鏡子一樣,雖然印射出世界的萬象,但本身還是一層不染。就像我們説的五行可以有萬物類像,但五行本身的定義沒有變化。在生活中,主要表現為你要交接好的人,高尚的人,心裏要想好的事,這樣你的心境就會美好。其次,就是如果鏡子出現了不好的東西,鏡子不會反對,它會接受。也就是説如果我們看到了,遇到了不順利的境況,首先不是拒絕,而是接受。所謂風風雨雨都接受。再次,就是不要去擦鏡子,希望這個不好的像擦掉。要知道這個心像雖然在鏡子中,但要改變,還是要自己去處理。也就是大家説的,先接受它,再處理它,這樣才能放下它。

如果你的心真能到了最高境界,境子中的像就沒有什麼好和不好的區別,我們現在做不到,那麼就多接觸好的東西。其實世間一切的美好,都是要用不好的東西成就的。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有病方為貴,無傷不是奇,格中能去病,財祿兩相隨。最後,必須拋棄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世界的方法。這樣才能根本方向上不犯大的錯誤,也才能靈活的處理各種關係,並知道自己的錯誤。如果以自我為中心,一切的決定以為是自己的,那麼根本沒有辦法抵擋魔鬼的誘惑。如果生辰八字是你,那麼大運流年都是你遇到的人和事,其中有好,有壞。大多數人到了這個時間段自然會認為要這樣做,並認為這是自己的意志。其實很多時候,是一種選擇。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成功,是為了成長。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使命。只要你能成長,那麼獎品就是成功。我很欣賞日本超一流棋手武功宮正樹,他説:我下棋不是為了勝負,而是為了追求棋道,因此總是認真的下每一盤棋。

好書不厭百回讀,今後的工作中,我應把《了凡四訓》作為教學、教育工作的指導,常讀常悟,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了凡四訓讀後感3

《了凡四訓》是袁了凡先生寫給他子孫的家訓,裏面比較精彩的反而是袁了凡兄弟五人記錄的他們的父親袁仁先生和他們的母親的家訓,而袁仁(了凡之父)先生又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他的父親的諄諄教誨,所以很清晰就能看到這四代人在安身立命中的一脈相承及青出於藍,非常有現實意義,再加上又是在浩如煙海的各種文章中脱穎而出,可見其經典。而聯繫到我們目前的教育環境及方式,更加值得學習了。

了凡先生用一本《了凡四訓》告訴世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的方法就是要多積善行,多培養善德。讀了這本書使我明白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就是説樂於助人,好施捨的人,這樣才能把壞的命運變成好的命運。每當要對父母、孩子發火的時候總會想到書中的片段。

少一些埋怨,多一份耐心,做孩子好的榜樣,對人對事不必過於計較。吃虧才是福。

了凡四訓讀後感4

人生在世,就要在修的問道方面有所成就,如果想做一個有益於世,頂天立地的人,就必然在立命,改過,積德和培養謙德四個方面下功夫。《了凡四訓》裏就強調了人的命運完全可以自己掌握,一生的成敗完全取決於自身所作所為,正所謂其中的“命自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四訓》雖然篇幅不多,但寓意內涵十分深刻,它結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展現出了真善美的中華傳統文化。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孝”四個篇章,論證了“種瓜得瓜,善有善報,積極進取,有願皆成”之理。

它平實而無虛華,深奧而不迷信,有很強的感染力與説服力,流傳至今。

當我讀完《了凡四訓》後,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幸福,説法,和做法都有些不正確。

當我們到達一個層次,就會發現命運無時不刻地在注視着我們,監督的我們,而我們卻無法看見它,感受它的存在。但我們只要一心向善,行得正,坐得端,做得直,為自己積功累行,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滿幸福。

我們如果想要趨吉避凶,納福而免禍,且不説行善,首先要能改正過錯。改正過錯,鬚髮三心——恥心,畏心與勇心,具備了這三心,則有過即可改,正如春天的冰雪遇到了陽光,難道還要擔心它不消散嗎?“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當我做到了改過,就要學會行善,而善圖惡的區別就在於善是一心為別人着想,而惡事只為自己的利益着想。

現在,我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看。家長打罵孩子,老師管教孩子,他們都是為了下一代好,是為別人的利益着想,所以是善!我們為了口腹之慾而殺害生擒時,都是在為自己着想,想滿足口腹之慾,還要殺掉那些有靈性的動物,這不是惡嗎?

這些,就正所謂“由此觀之,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凶,斷然自我。”

現在社會這個大染缸是許多人迷失了方向,人們的妄想,慾望不僅沒有被控制住,而且還在一天天膨脹!他們胡作妄為,還以為不會有報應,真是自欺欺人!人們要早日回頭,千萬不要等到惡報降臨的才悔悟,到時候那真是欲哭無淚啊!

了凡四訓讀後感5

這本小書是朋友送來的中華經典隨筆中的一本小冊子。作者是明代的袁了凡。總體而言是一本勸人行善、修身立命的理論指導書。其主要闡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中心思想,強調命運雖有天數,但自己亦可掌控,只要積德行善、謙恭有加,就能獲得福報,是為因果報應。本書糅合了儒釋道三家之學的梗概,可以一方面使得我們初步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同時也會增進我們的個人品格修養。

一、關於作者袁了凡其人

袁了凡,名錶,字坤儀。江浙人士(江蘇吳江還是浙江嘉善已不可考)。彷徨時因參訪雲谷禪師後,得以領悟“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學,便立志多做善事、積功累德,以扭轉自己的命運,因不願再做一個受制於天命的凡夫俗子,因而改名號為“了凡”。袁了凡博學多才,天文、水利、象數、兵法、星宿無一不精通。棄醫從仕後,勤政愛民、興修水利、免除雜役、為民謀利。官仕途中,因不認同提督對倭寇的使詐做法,被構陷革職,在死後終於沉冤得雪,得以善終。

二、關於本書的主要內容

四訓,顧名思義,是由四部分組成,具體包括“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其中“立命之學”為其總結人生經驗、訓誡子嗣的《立命篇》;“改過之法”和“積善之方”是他早年所著“改過第一”、“積善第二”;“謙德之效”為其晚年所做的《謙虛利中》。四篇文章各自獨立成文,但其中義理又一以貫之,強調命由我作,善惡報應之理。

“立命之學”中,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完整闡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其童年棄文學醫,因偶遇異人預言他能夠仕途通達,於是棄醫從仕考取功名。隨後發現人生際遇與所預言命運絲毫不差,遂生懈怠。後機緣巧合,拜會禪師後終於瞭解了宿命論的錯誤,從此開始積功累德,自求福報。

“改過之法”中,作者論述如要行善積德,必先端正心態、改正缺點。敬畏天地鬼神,立定決心,以先賢為榜樣,勇於改過。

“積善之方”中,作者重點説明了“積善餘慶”的道理,對於何謂真善、至善,做了充分闡述,勾畫了中國傳統的魯麗道德。

“謙德之效”,告誡世人要抑制自滿扶持自謙,即要謙虛謹慎、虛己待人,“抬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凶、斷然有我”。

三、一些感悟

舉凡世事,命運皆有安排,但“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任何時候、任何背景下,主觀的力量都是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力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物慾橫流、信仰鬆動的現實世界,修身立德、改過積善、抑滿扶謙當是人真正走向自由的必由之路。

了凡四訓讀後感6

我親愛的朋友:

善,很小,可以從身邊做起。

這兩天在看一本書《了凡四訓》,雖未讀完,深有感觸,受益良多。好的東西,想和身邊親近的朋友,同共受益。我建議兩件事情,您如果願意的話,可以試着去做一下。能做到的話,您可以嘗試去堅持一下。能堅持一段時間,您可以嘗試堅持下去,堅持更長的時間。如果您做到了,您的孩子也會受益匪淺,乃致終身。

一是節約糧食。

二是不吃有恩於人的動物,戒一種肉。比如狗肉、牛肉、羊肉。

人的樣樣種種,都是從天地自然索取而來,而無一回報。穀物糧食乃天地自然,給予人得以生存的恩賜。我之淺見,珍惜糧食,就是我們可以做到的,對自然的回報。而對食物的浪費,其實是生活中最容易發生的小過失,但也是最容易改善的事情,一日三餐稍加留意,就可以讓這種損耗福報的小過失,成為累積福德的善舉。狗、牛、羊,戒一種肉。全素艱難,戒一種肉是易行、能行之善。每一個生命都愛惜自己的生命,動物雖死,但被殺的怨恨不死,食其肉,如食其怨。食之愈多,身體內存在怨恨、毒素愈多,最終會使自身的健康受到損害。

了凡先生自幼家貧,與寡母相依。少年時遇一老者為其算命,五十三歲終,無子。中年時遇一禪師,禪師説:只有平凡庸碌的人,才會被生命定數拘束而無法超越。極善之人,福德隨其行善而日增。所以命數不定。極惡之人,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隨其行惡而曰趨折損,所以命數也不定。了凡先生之前的人生一一如老者所言,絲毫不差。聽了禪師之語後,發願做善事三千件,三千件完後,復又發願三千件、一萬件。如此力行向善,命運得改,安然度過五十三歲,並得一子。在六十九歲寫下此書以警示兒子,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

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如何趨吉避凶,讓不好的事情遠離自己,就是從身邊的小善累積起來而獲得的。這是就是我所得到的益處。午飯時讓兒子吃完粒米,不剩絲毫。隨後兒子上學了,便萌生此念,是不是應該勸告身邊親近的.人,而寫此信,如有冒犯請您諒解。

願我的朋友健康平安。

了凡四訓讀後感7

暑假去了西安的終南山,父母認識一位讓我們全家都很敬重的白老師,他送給我家一本書,書名叫《了凡四訓》,並囑咐我們認真閲讀。我認真讀了好幾遍,我覺得看完這本書我學到了書本上沒有學到的知識,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我看完這本書的心得。

《了凡四訓》,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給自己兒子寫得告誡書,被稱為“中國歷史第一善書”和“東方勵志書”。這本書中,了凡先生以畢生的學問和修養,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兒子不要被命運束縛,命是可以改變的,要自強不息。

這本書包含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方”四訓。這裏主要説了,了凡先生自幼喪父,母親讓他棄學從醫,學醫可以養生,也可以救人,了凡先生聽從了母親的意見。有一天,他去慈雲寺遇到了一位老者,姓孔,雲南人,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孔先生告訴了凡先生命裏為官,並告訴他“你縣考可以考第十四名,府考可以考第七十一名,提學考可以考第九名。”第二年了凡先生趕考,結果孔先生的話都一一應驗。孔先生還告訴了凡先生,他以後是個大官,五十三歲那年因病而終,可惜沒有孩子。了凡先生相信了孔先生的話。知道自己五十三歲就要死了,所以了凡先生也無所求,無所思了。每個人生下來都不是聖人,哪裏沒有過錯的呢?了凡先生決定從今天起改掉過錯,每日行善。了他做了很多好事,包括做官時,減免税負,關心百姓疾苦,是百姓敬重的好官。最後了凡先生不但有兒子,而且還活到了七十多歲。

讀了這本書使我明白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就是説樂於助人,好施捨的人,這樣才能把壞的命運變成好的命運。了凡先生告誡後人要有善心德心孝心。作為一個小學生更要學會這些。什麼是善心,就是要樂於助人;德心我認為就是做一個有道德,公有德心的人。比如很多人會亂丟垃圾,我絕對不會亂扔垃圾,現在40度的高温,清潔工爺爺奶奶們冒着酷暑,在烈日下清掃大街,我請求所有人不要再隨地亂扔垃圾,有的開車的叔叔阿姨會把垃圾隨手扔在大馬路的中間,他們就沒有德心,清潔工們會冒着生命危險去撿垃圾,只要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可以給別人一份愛心;以後不管在哪裏吃飯,我絕對不會浪費糧食,在學校吃多少打多少,不能吃不完就倒掉,因為,在山區偏遠的農村還有很多和我們一樣大的孩子中午都沒飯吃,我希望可以盡我小小的力量幫助到他們;孝心,就是知道孝順父母,知道感恩。感恩我的家人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老師教我們學習知識,上課認真聽講,不讓老師操心。

日日謙善,日日進步;這個是我以後必須每天都要做到的,我希望我身邊的每個人都能讀懂這本書,並明白書中的真諦。

了凡四訓讀後感8

到此刻為止,《了凡四訓》大概讀了有六次了,每次聽都有新的認識。最初決定去讀,只是因為覺得好奇,此刻越來越感覺到:去聽課是一個多麼正確的選取。

首先,和諧友好的氣氛讓人感覺很舒服,沒有人要求你付出什麼去得到這些教誨,你只管去讀就好了,並且那裏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我相信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氣質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着為聽眾們準備吃的喝的,在此感謝她。

再説説課堂,劉老師講課比較風趣幽默,對其中道理的闡釋也做得很詳盡,同時,又不忘讓同修們共同參與,除了最初的讀PPT之外,還發動大家自己做PPT來講,這是對大家的信任與培養,也讓我們學習的動力更大了。到目前為止,三個同修的分享和講解各有所長,劉亞斌師兄講課比較有激情,都是從自身找例子,生動形象,很勇於進行自我批評;韋澤睿師兄對理論的講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資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點小緊張;於寒鬆師兄的講解無論從理論到實例都很精彩,他謙虛好學的態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個觀眾;他們的共同點是,對佛教懷着虔誠的信仰與極大的熱情。

之後再説説我,聽了幾次課之後,我開始對《了凡四訓》有了大致的瞭解,這對我來説好處重大,因為我本身是一個內心很脆弱的人,有時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個做人做事的指導原則,無法處理一些壞情緒和心理問題,對過去的事情不能釋懷,對將來的未知又感到恐懼,敏感,多想,容易受傷,愛抱怨,這一切,都讓我的生活變得很糟,雖然表面看不出什麼來,這些只有我自己明白,自從開始聽課,尤其是每週二上課時與崔瑞和劉老師一齊談話,每次都給我以很深的啟迪,我的心漸漸變得平靜下來,我開始明白“內心的平靜”是應對一切最好的法寶,我也很贊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向是一個善良的人,只但是由於自己慾望太多,自招煩惱而已,劉老師説,學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報應”這個道理,此刻我也就處於“最基本”的階段。對於《了凡四訓》的原文,我承諾劉老師年前要讀夠三十遍,此刻我正在享受着閲讀的樂趣,真是“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我期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樣幸運,得以了接觸並瞭解《了凡四訓》,能得到內心的平靜,能過一種行善而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