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談讀書》讀後感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5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談讀書》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談讀書》讀後感5篇

《談讀書》讀後感1

我選擇去解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句話的意思是聰明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或者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辱。

知識淵博的偉大歷史名人孔子,也虛心的求教別人。有一次,他和弟子開車在路上,遇見一位小孩在馬路中間玩石頭。孔子很生氣地説:“你怎麼在路中間玩石頭。”小孩説:“你看我這塊石頭像不像兵。”孔子一聽,便坐下來認真觀察,觀察完後問了小孩叫什麼,幾歲了。孔子最後説了一句:“我要拜你為師,讓你當我的師父。”

還有一次,孔子遇到了幾個不會的題。孔子並沒有去找什麼大人物求教,而是向自己的弟子去提問解決那一個個題。人們説:“孔子真是熱愛學習,勤勉學習,而且也向別人去虛心學習。

我們班也有幾位同學,遇到問題不會時,會時常向學習不如自己的人請教。

所以,我也要虛心地去向別人請教,這樣知識才會越來越多。而不是目中無人,藐視那些學習不如自己的人,讓自己的知識捉襟見肘。學無止境,我要讓知識滿滿的如滔天巨浪一般,取之不盡,用之不盡。

《談讀書》讀後感2

今天我們學習了《古人談讀書》這篇課文,深受啟發。

陶淵明説過:“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既然學習如此重要,那麼怎麼學?這個問題讓《古人談讀書》來回答你。對我來説,第五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的啟發最大。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像在追趕什麼東西,總怕追不上,追上了又怕失去。“學而不厭”,如果追上了就認為不會失去,這説明你滿足了,這是不可能學好的,你總會遇到比自已厲害的人。

毛主席説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就像追趕東西,一天不追,就會被落下一大段,就不可能追到了。

相信有許多人像我一樣,什麼班級第一呀,什麼年段第一呀,取得了一點小成績就開心得不要不要的。記得上學期,有一次考試我得了第一,開心極了,向媽媽要獎。上課老師分析試卷,我都沒怎麼聽了,結果錯的我根本不會。這就是認為自己趕上了就會失去。説句實話,我有時候甚至沒有努力去趕。毛主席説過,事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所以只要努力,就決不會追不上;只要堅持,就永遠不會失去。

少壯不努力,老大徙傷悲,努力不是為了美好的現在,而是為了更好的明天!

《談讀書》讀後感3

不知道你們讀了書有沒有什麼啟發,或是明白了什麼道理,反正我多多少少有一些。有些人看了一本書和沒看一本書都差不多,只是花了一點點時間把裏面的內容全看完。説實在吧,我讀書的心情至少會和內容有所變動,我經常看着看着,滿臉是淚。甚至有時過於氣惱,差點把書撕了。

可看了《古人談讀書》這篇課文後,突然感覺我之前做得並不好,還需要改進。

首先,要讀出來,這樣才能更好的記住這本書的內容。其次,讀的時候要大聲。比如説我的班級,早自習讀書時,大多都讀得有氣無力。只有一部分在認真讀,而這一部分中,可能只有兩三位同學在大聲朗讀。而另一小部分呢?雖然有認真讀,但害羞,認為大聲讀會被聽到,幾個人聲音合起來也沒有一個大聲朗讀的聲音大。

單單只是朗讀聲音大不行,還要一心讀書,而不是讀着書想着玩,這樣的朗讀,絲毫沒有好處。所以有些人讀課文讀了十幾遍了也背不下來,有些人讀了幾遍就背得滾瓜爛熟。原因在哪?在心上啊!不要像某些同學一樣死氣沉沉的讀,就算會背了也記不了多久!

我從今天開始,要做到大聲朗讀,用心朗讀!

《談讀書》讀後感4

最近的閒散時間都用來看史鐵生先生的書了,記得之前上中學的時候,課本上選錄了他的文章,那時候看課文都覺得字裏行間都是感動,説實話我也曾設想過如果我遇到和史鐵生先生同樣的處境,我會怎麼辦,最後想到都覺得這對於我應該就像天塌了一樣,於是愈加配合史鐵生先生的堅毅和勇氣。因為想把看過的書都整理一下,順便能夠摘錄一些好句子也是好的,所以就想起來要寫讀後感。

寫讀後感能讓我保持一種清晰的思緒去回顧自己看過的書,也有助於我去梳理我讀完書後的感情,於是在不斷地看書——寫讀後感的過程中,我發現,寫讀後感是有利於更好地讀書的。當我們只是讀書的時候也許我們就是在做單純地吸收知識的運動,而當我們開始拿筆記錄的時候,其實就相當於一個消化的過程,我們需要自我理解書裏面的內容也需要再次審視我們讀書的態度。

我現在慢慢養成了一種習慣就是在看完一本書或者文章之後,再寫一篇讀後感,通過寫讀後感我可以瞭解我自己的感情,沒錯,我們有時候需要靜下心來看看自己到底在想什麼,看完自己的讀後感後我會再一次讀讀過的內容,這個時候我的感悟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變化,我會把這些“二次感悟”在寫進我的讀後感裏面。讓讀書成為我們的`每天的習慣,讓讀書成為一種享受。

《談讀書》讀後感5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遇。”我覺得“善讀”不僅僅是指多讀書,也在告訴我們讀書需要講求方法。就讀了培根的《談讀書》一文後,的確是啟迪多多,感到受益匪淺。

首先讀書可以陶冶情操,培養一個人的學識氣度,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的古典名著有許多都值得品讀。文中説道:“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順暢。”所以説書籍如浩瀚海洋,應取己所需而讀,我們應有選擇性地去尋找對自己有幫助的某一方面的書籍去讀,而其次在其它一些方面的書籍則應大體涉獵,取其精華去讀。不過這也並不代表不去讀其它書籍,只是應在讀書的比例中能正確分配。

在讀書的過程中應適宜地做一些批註,在讀懂全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後,用筆將一些關鍵性的句子圈點勾畫出來也是很好的讀書方法。同時培根也説“狡黠都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在讀書過程中要明確書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只是讀書中的表面文字,也應將它們與生活實際起來,再將自己從中得到的啟示實踐於生活,將它們變成自己的東西。

總之,讀書的方法各有不同,像陶淵明認為應“好讀書,不求甚解”,朱熹認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説我們應參照前人的讀書方法,結合自身實際,用自己的讀書方法去“善讀書”。

Tags:讀後感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