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依舊是》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W

從一張白紙上走過而依舊是"——這行詩自詩人多多的詩《依舊是》,這個"而",這個輕輕淺淺的語氣詞,也許,它比一聲歎息還低。這首帶有灰色基調的詩,讓人看完不由發出一聲歎息。詩中重複運用相同詞語和相同段落,語言準確、富有張力,達到一種迴環往復的藝術效果。段落排版嚴謹,尤其是在重複與跳躍和停頓之間,形成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字字珠璣。"墓碑""骨頭"等意向的描寫大膽鋭利,力圖實現他孤寂而堅定的美學抱負。"依舊是"、"而依舊是"這兩個反覆出現在詩中的詞,他似乎更偏愛"而依舊是",但他偏偏又只用"依舊是"作標題。在"而"的轉折中有矛盾,帶着躊躇的、似斷又連的模糊性,或許也是處混亂的革時期的詩人,那一瞬間迷離心緒的寫照吧。

《依舊是》讀後感

我曾看過有人這樣評價詩人多多:"對心靈細節有深切的敏感和痛苦的體認,對人類的.精神困境有明確的藝術承擔。"詩人所擁有的獨特創作風格,或許是因為人的審美社會環境的影響,也受到生活經歷的影響——首先,在詩人開始寫作的那個革的特殊年代,閲讀的喉節尚未圓潤,就已成為口號的陷阱,所能閲讀的字是那麼少,比生還的倖存者都要少。人們擁有的情懷最為原始也最為強烈。其次,詩人曾在白洋澱插隊的經歷讓他忘不了自己對土地的牽掛,於是有了"這世上最響亮的,最響亮的,依舊是大地"的描述。

從詩裏,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內心飽滿但不能説的失語者,在和世人,也和那個內心的自己用他人不懂的語言在交流。詩人成長在一個"用暗語交談"的時代,革記憶中最大的恐懼在於那個時代頓然沉陷入巨大的黑暗無聲之中,黑暗總是在疊加,顧城那首有名的《黑眼睛》是例證,一個啞巴或"口吃"的人如何吟詠;革的語錄或口號式話語剝去了語言幾乎所有的修辭,他只能聽從命令。我看到詩人的心向着明亮的太陽,向着原野裏奮力生長的麥子,向着冬日雪地裏温暖的牛舌,向着父親母親…

反諷的手法也在貫穿着全,詩人一邊諷刺着困頓的時代帶的壓抑,表達無奈與反抗精神,一邊用用回憶刻畫出心裏最温暖的詩篇。離開父母的漂泊的多多雖然孤獨無依,但感謝心中有歌,依舊可把黑暗道破。雖然心緒不得言語,但"埋在後園的每一塊碎玻璃都在説話",詩言志,依舊是,依舊是在為他訴説。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