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讀後感五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36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讀後感五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讀後感五篇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讀後感五篇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格蘭特船長的兒女》,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這本書主要講了格雷那凡爵士夫婦撿到了漂流瓶中模糊不清的求援信,説格蘭特船長在南緯37度11分附近遇難。於是,他們帶着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踏上了救援之旅,但未能找到格蘭特。正當大家決心返航,卻聽到了呼救聲找到了格蘭特。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只要堅持不懈,一定會有奇蹟。

在這本書中,格雷那凡爵士一行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麼沒有驚慌,勇敢地和壞人進行鬥爭,最終獲得了勝利。在途中,格雷那凡爵士認識了一個水手艾爾通,他説自己是格蘭特船上的水手,大家卻不知,他是匪首彭覺斯。他真正的目的是爵士的船,大家知道他的真面目已經為時已晚,大家只好到新西蘭去。讀到這兒,我真恨彭覺斯,也為爵士感到惋惜。之後,爵士的船又來到新西蘭,這是為什麼呢?來在寫信的時候,爵士一行的少校把他所在的澳洲,寫成了新西蘭,所以才來了。怪不得人們常説正義總是能戰勝邪惡。

這本書讓我覺得最有價值的收穫是:做什麼事如果做了就不要放棄,哪怕只有一點點希望,也要做下去!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讀後感五篇2

假期我看了《格蘭特船長的兒女》這本書,這本書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寫的。

故事發生在1864年,格雷那萬爵士從鯊魚肚子裏得到一隻漂流瓶,瓶子裏有一張紙條,從紙條上的信息得知,兩年前在海上失蹤的航海家格蘭特船長還活着,於是便帶着他的兒女去營救。他們橫穿美洲大陸,卻發現船長遇難的地點其實在澳大利亞海岸。經過千辛萬苦到達澳大利亞後,遇到了船長的水手艾爾頓,誰知水手成為了海盜頭目,他們還上了他的當,在穿越澳洲大陸時,被土人俘獲。接下來奇遇不斷,他們終於逃脱了,並把艾爾頓留在一個荒島上。也是在這期間,他們數次巧遇格蘭特船長,最終與他相認,一起回到了蘇格蘭。

這個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書中描寫的格蘭特一家的親情,船上成員之間團結一致、互相幫助的友情,都是非常真實的。故事中格雷那萬爵士歷盡艱難險阻幫助尋找素不相識的格蘭特船長的品德更加值得我們學習。這個故事告訴我,在生活中不但要有樂於助人的美德,更應該具有做事認真細心的態度,只有持之以恆、細心謹慎才能更好的幫助別人。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讀後感五篇3

儒勒·凡爾納是法國著名的科學幻想小説家,讀後感:《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是他著名的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裏》,《神祕島》中的一部。小説描寫了格里那凡爵士等人尋找被漂流荒島的格蘭特船長所經歷的冒險故事。

小説描寫了一艘蘇格蘭國籍遊船"鄧肯"號的主人格里那凡爵士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得到了兩年前因海事遇難失蹤的格蘭特船長髮出的裝有求救信的漂流瓶,他請求英國政府派船隊去尋找格蘭特船長及遇難船員,但英國政府一直很歧視蘇格蘭人,竟拒絕了爵士的請求。爵士感到很氣憤,覺得英國政府見死不救,便自己組織了小型救助隊,親自去營救格蘭特船長。

他帶着格蘭特船長的一雙兒女,沿着南緯37度穿越了南美洲的高山和草原,橫貫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環繞了地球一週。格里那凡爵士等人,為了營救格蘭特船長,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上前進,驚濤駭浪,暴風驟雨考驗着他們。他們全然不顧自己的生命,與大自然搏擊,與毅力較量,最後終於在一個荒島上找到了船長。

書中人物個性鮮明:博愛的格里那凡爵士,冷靜的麥克那布斯少校,博學卻又粗心的巴加內爾,航海技術高超的孟格爾船長以及慈祥的格蘭特船長。其中我比較喜歡麥克那布斯少校,因為他一直保持着冷靜的狀態,多次幫助格里那凡爵士度過險境。還有一個角色不得不提,那就是塔卡夫。這個勇敢,仗義的印第安人幫了格里那凡爵士等人不少忙。在一次洪水中,他為了救自己的馬---桃迦,與格里那凡爵士等人分別。

小説中,最令人敬畏的是格里那凡爵士無比的毅力和他那克服困難的勇氣,也就是人類的一種偉大的精神---堅持。這種精神的存在,可以讓人們克服艱難險阻,突破自己,讓人生的道路走的更加充實和精彩。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中格里那凡爵士等人的樂於助人也深深感動着我。也正是這千辛萬苦的跋山涉水換回了格蘭特船長的生命及他們一家人的團聚,這種無私的精神是人類最偉大的靈魂。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讀後感五篇4

在著名科幻小説家凡爾納的筆下,我瞭解到這樣一個不平凡的.故事。

一八****年,英國遊輪‘鄧肯號’在海上航行時,船員們捕獲了一條大鯊魚,船主格里納爾文爵士在魚肚中發現了一封用玻璃瓶裝着的文件,原來是遇難船隻‘不列顛尼亞號’的求救信,船長格蘭特下落不明。為了尋找格蘭特船長,格里納爾文一行人根據信中所説的疑似地點,先後到過巴塔哥尼亞、澳大利亞、新西蘭。他們遭遇地震、受襲紅狼、洪水脱險、甚至被兇殘的食人族俘虜。不過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一次又一次地化險為夷。但是,尋找格蘭特船長的希望已十分渺茫。就在大家幾乎要放棄時,突然,眼前出現了一座小島,島上有三個英國人在向他們呼救。這正是格蘭特船長和他的兩名水手。

這個故事就是著名小説《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在故事中格蘭特船長的一雙兒女,年僅12歲的羅伯爾和14歲的瑪麗,他們年紀雖小,卻有着不懼艱險的精神。在尋找父親的過程中,他們始終表現的英勇無比,愛父之情戰勝了恐懼之心。羅伯爾甚至憑着自己的聰明機智,兩次救了隊友的性命。我們要學習羅伯爾這種不畏艱險、不畏****的精神。

團結就是力量,格里納爾文和他的隊友們之所以能一次次化險為夷,是因為他們團結一心,同心協力地與困難作鬥爭。‘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人再有能耐,手大捂不過天,要獨自去辦一件大事,恐怕也很難辦到。這時就需要朋友們的幫助,眾人一條心,再大的艱難險阻也要向我們低頭。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格里納爾文爵士是一個有毅力、從不輕易放棄的人。我們不能因為某件事難做而放棄,越難辦到的事情,我們越應該堅持下去,有堅定不移的決心,就一定能夠如願以償。

我們要勇敢地面對困難,不能被它****,而要將它克服。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讀後感五篇5

人們對以遊歷的冒險為主題的作品似乎特別情有獨鍾,究其原因,是人類發自內心的渴望自己走的更遠,力量更強。

在這假期裏我無意間讀了一本叫《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的經典文學名著,這是一部充滿激情與神祕的故事: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蘇格蘭貴族格力那蕃爵士從一條鯊魚肚子裏發現一支酒瓶,瓶中有三封字跡模糊的求救信。根據這些信件可以推測出,發信的主人格蘭特船長被困於南緯37度線的某個地方,為了營救格蘭特船長,格力那蕃爵士毅然決定帶着格蘭特的女兒瑪麗和兒子羅博爾等人,駕駛着自己的鄧肯號,踏上了拯救格蘭特船長的冒險之路……一路上險象環生,奇遇不斷。他們遭遇地震、洪水、風暴等困難,多次陷入絕境,但他們憑藉堅毅的信念和無比的勇氣,與困難做着頑強抗爭,終於他們在太平洋的一個荒島上找到了格蘭特船長,併成功返回蘇格蘭,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書,是人類靈魂的導師,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應當放棄閲讀,它不僅能給我們帶來人生的思考,也能給我們以心靈的慰藉和發自內心的快樂,保持閲讀的習慣,可以為我們的智慧插上翅膀,和我們心靈一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