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獨龍花開》讀後感範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1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獨龍花開》讀後感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獨龍花開》讀後感範文

《獨龍花開》讀後感1

作家韓寒説過:“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實現夢想的瞬間,而是堅持夢想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夢想本身並不會發光,發光的是追夢的你自己。這是我讀完《獨龍花開》後最大的感悟。

《獨龍花開》是雲南鄉土作家吳然寫的一部紀實兒童文學作品,它描述了雲南大山深處獨龍江邊孩子們的生活現狀、成長與夢想。其中,梅西子、木椋花、龍金幾個鮮活的形象最令我印象深刻。

梅西子是獨龍江中心學校的校長,她是追夢者和奮鬥者的化身。為了發展山區教育,受教育局的安排,她毅然捨棄了之前優越的工作環境,隻身來到獨龍江中心學校擔任校長。在這裏她面臨着城裏小學沒有的挑戰,如:這所小學的學生沒有衞生意識,甚至連老師也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所以,處理起事情來就十分棘手。梅西子把改變學校環境,改變學生和老師的面貌作為自己發展民族教育的夢想。最終梅西子戰勝重重困難,使獨龍江中心學校變成了一個校風好,乾淨整潔的學校。梅西子是一個教育有方、關愛學生、平易近人的好校長,而且她還把全身心投入到學校裏,有一種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奮鬥精神,這種精神正是我沒有的。以前媽媽送我去學畫畫,我每次不是畫個雞蛋,就是畫個太陽,媽媽批評我是在了差事,我還振振有詞,説達.芬奇就是從畫雞蛋開始的。所以,直到現在,我的畫技還是沒有一點長進。我以後可不能這樣了,要從小立下志向,樹立夢想,並時時勤奮去實現夢想。

龍金是一個追夢的少年。他是“小小夢之隊”的中鋒,是一個酷愛打籃球的陽光男孩,他一直夢想自己能成為學校籃球隊的一員。一天,體育老師偶然發現了他的籃球天賦,便成功錄取了他,他也完成自己四年來的夢想。他身上的追夢精神讓我想起到了另一位名人——周總理。他從小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夢想,經過他和無數革命前輩們幾十年的奮鬥,新中國成立了,他也完成了他畢生的志向。無論是龍金還是周總理,他們都讓我明白了“有夢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會成功”的`道理。

“有夢想就有希望”將成為我的座右銘,激勵、鞭策我朝着自己的夢想奮勇前進!梅西子、金龍就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要像他們一樣,為了實現夢想,奔跑在追夢的大道上。

《獨龍花開》讀後感2

今年暑假,我讀了謝老師佈置的暑假必讀書單,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本書是《獨龍花開——我們的民族小學》。這本書不僅給我們介紹了神祕的獨龍族,而且還給我們講了獨龍族的名族小學發生的一些趣事。

從書中我知道了,獨龍族是中國最後一個被命名的少數民族。獨龍族曾經有一個習俗,這裏的女孩子一到十三四歲就要文面(在臉上刺青)因為在新中國解放以前,有許多外族的土司會搶奪獨龍女做奴婢。獨龍族的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只有用這種殘忍的方法掩蓋她們的美麗。在獨龍江,文面女受到絕對的尊重。解放以後,各民族互相平等了,就再也沒有一個獨龍女需要文面了,這象徵着陳舊的、愚昧的過去已經徹底消失了。

讀了這本書,我還知道了獨龍族有一個民族符號"約多"。約多是獨龍族的毛毯,也是他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物品,它象徵着幸福和美滿。馬庫小學的同學們開辦了一個約多工藝班,大家都在認真地學織約多。他們希望把這項手藝傳承下去並推向全世界。約多這項傳統文化將在他們手中發揚光大。

讀完這本書,讓我瞭解了獨龍族的民族習俗和符號。我覺得這是一個快樂而有希望的名族。我要向這個民族學習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後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就用這種精神來激勵自己。

《獨龍花開》讀後感3

暑假期間,我讀了《獨龍花開》這本書,起初,我只知道獨龍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獨龍江是雲南六大水系之一,可是,《獨龍花開》中的“獨龍花”是一種什麼花呢?讀完書之後,我豁然開朗。

《獨龍花開》並不是一部僅從觀賞的視角來表現獨龍人及其生活、文化的作品。相反,全書採用了第三人稱的敍事方式,以獨龍族人的視角,帶領我走進獨龍族人真實的生活世界。

翻開書本:“奔跑的獨龍江不睡覺,夜裏照樣流着,波浪追趕着波浪,又唱又跳。清晨,白而藍的霧力在江面上飄飛着,在給獨龍江洗臉呢。”到合上書頁:“啊喲喲啦喲……我們是獨龍蘭卡的孩子,我們是獨龍木利的兒女,有夢想就有希望哎,有夢想就有希望哎。”我終於明白,吳然要寫的“獨龍花”,是所有花中最絢麗的一朵——她是教育之花、文明之花、未來之花,是一個由原始社會直接進入到現代社會的“直過民族”,在艱難曲折的探索中,找到自己走向幸福未來的光明之花、希望之花、追夢之花。

還記得書中寫到的一個細節:當大雪封山前夕,來自獨龍江、就讀於貢山學校的幾十個獨龍族孩子,一夜之間突然失蹤了。如果不能及時找回這些孩子,那就意味着至少半年時間,這些孩子將處於失學狀態——而且將可能永遠遠離現代教育,去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這個細節表現出了獨龍孩子特有的心機,他們事先算定了大雪封山的時間,趁着這個時候就開始“大逃亡”,但是,以老縣長為代表的獨龍人堅定走向現代文明道路的勇氣和決心,最後,在深山峽谷裏,找到了孩子們把他們送回了家。這個故事豐富多義,耐人尋味,充滿着讓人忍俊不禁的喜劇意味。

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麼安詳、富裕,衣食無憂。每天揹着心愛的書包乘着汽車到學校學習知識,交到善解人意的朋友。但獨龍族人,不要説在遠古時代,就算是六十多年前也不知道什麼是“學校”。更別説聽到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見到豪華的汽車以及高樓大廈了。雖然這樣,但他們熱愛家鄉,擁有夢想。終於,在一九五六年建設了獨龍族的第一所小學——巴坡小學,從此結束了獨龍族刻木結繩、口口相傳的歷史。在獨龍江的波濤裏,從此融入了獨龍族小學生的讀書聲,獨龍江上空,飛翔着獨龍族人夢想的翅膀。

正如著名兒童文學評論家——徐魯所説:“吳然用這部文筆真實、故事豐盈的紀實作品,描畫出了作者親眼見到、親身感受的獨龍江孩子的成長畫卷,讓我們看到了新一代獨龍族人正在邁入文明進程,匯入中華民族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追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