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35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

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1

《愛的教育》一書是爺爺在我上小學4年級的時候買的。可是,我翻了幾頁便沒再往下看。心想:太無聊了吧?都是咱們平常生活的事。於是,這本書在我的書架上一放就是3年,一直都沒有動。直到去年寒假才被迫拿起書來讀。

一開始只是看看情節好寫讀書報告,後來我才發現這真是本好書。為什麼説它是一本好書呢?一是本書刻畫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如:受人愛戴的卡羅納,令人佩服的德羅西,盛氣凌人的諾比斯,不知廉恥的弗朗蒂等等。他們每個人都有着鮮明的個性:比如從《寬宏大量的品德》一章中就可以看出卡羅納是一個勇敢和寬宏大量的人。他勇於承擔不屬於自己的錯誤,並且讓老師饒恕那些犯了錯誤的人。從《我的同學科列帝》中則可看出科列帝是一個勤奮能幹的人。他一邊替父親料理店裏的事物一邊學習,還要照顧母親。文中的德羅西不僅學習好而且還是一位善良的人,從《7號犯人》這一章的第二段便可看出。像卡羅納、科列帝和德羅西這樣善良、能幹、正直的人在文中有不少。

但是,作者在書中也塑造了不少性格不好的人物。如盛氣凌人的諾比斯,不知廉恥的弗朗蒂和有些虛榮心沃提尼。其中弗朗蒂很是不知好歹,最後搞得被學校開除了;他的母親來學校為他求情,他還在一旁不知廉恥的笑;那個人要是倒了黴他就幸災樂禍。這樣的人在文中與那些善良正直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咱們做了一次反面教材。

文章通過學校和社會上的小事教會咱們愛。“愛”是什麼?是愛父母,愛國家,愛身邊所有的人:帕多瓦的愛國少年因為有人罵了他的祖國,寧可捱餓,也不要罵他祖國的那些人的錢;倫巴第的小哨兵為了觀察形勢而犧牲;《達達的看護人》中的無名少年隊醫院裏一個重病人像對自己的父親一樣;菲魯其奧為了救自己的外婆,而死去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

非常佩服作者亞米契斯他沒有用普通人常用的枯燥無味的説教來教育咱們。而使用一個一個日常的小故事來教會咱們愛。讀完《愛的教育》我才發現其實愛就在咱們的身邊,只是很少有人會去發現。其實愛往往反映在小事上:冬天出門前媽媽替我圍上圍巾;從外面回來父母遞上一杯水;考試沒考好是父母鼓勵我;學習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老師提醒咱們等等,其實外就在咱們生活中。只有善於發現“愛”才能發現生活的美好!

讀完這篇愛的教育讀後感,同學們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呢。

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2

《愛的教育》通過一個小學生記日記的形式,講述了很多小故事,讀着它使我感受到了人們之間是多麼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呀,而這種關心、理解,都離不開一個最核心的東西——愛!

愛是生活中相互扶持一切的根源,我們關心,照顧他人是因為愛,我們救濟他人因為愛,我們抨擊邪惡,是因為愛正義!真正的愛生命力頑強,它不會因為生活的貧富,地位的差異而改變。這些,都是我拜讀的收穫與感受。

儘管這部作品情節平穩、語言質樸,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豪言壯語的激越,但所描繪的卻是我們真實的生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其中洋溢着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孩子對父母的孝順,學生對老師的尊敬,所有這些在《愛的教育》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合上書本,我的眼前就浮現出那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如賣菜婦女、賣柴人、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賣炭人的兒子、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教師……等等。這些平凡的小人物總是那麼有血有肉,那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又一次次的在我的腦海裏閃現,這一切打動着我,使我心中的湖一次又一次泛起了層層漣漪。

《小抄寫匠》的故事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裘里亞幫助父親工作,不辭辛勞,不顧父親對自己的不理解,對父親仍然百般尊敬,他對父親的愛更是值得我學習。有意思的是裘里亞一開始幫父親的時候,父親居然沒有察覺,還以為是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強了呢,父親是輕鬆了,可裘里亞因為拿出時間幫助父親幹活,睡眠不足,精神不佳,在課堂上竟然睡着了,接踵而來的是他的功課越來越差,字跡潦草。後來便是父親對他的誤解,以為他是個不肖子,對他的態度也越來越冷淡,甚至是不願見他,就在裘里亞要放下這份“工作”的時候,卻意外被父親發現了,父親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誤解了孩子,一下子轉變了態度,對他的愛又一如既往了。

故事雖有些平凡,並不驚心動魄,但它透露出父子深情哪一個委婉曲折的故事能比得上呢?

讀着這樣的書,我怎能不思緒萬千,心潮起伏?對照着裘里亞,我深刻反省着自己,我做到了哪一點呢?在乞丐向我伸手的時候我幫助了他們嗎?在父母勞累的時候我問候他們了嗎?面對疲倦的老師我回報他們的又是什麼?我的不足太多太多啦,我的不完美太多太多啦。但我不怕,這本書以後會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它會督促我一點一點的克服缺點,一點一點的改正不足,讓我越來越完美的!

愛,是人生的法寶;愛,是一個人奮進的動力。它像萬物生長中的太陽,它比雨清新,比月皎潔,比金銀珠寶珍貴!願我們每個人都享有“愛”的體驗,願我們每個人都做出“愛”的奉獻!

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3

我和爸爸PK後,就拿着《愛的教育》不停的翻着看着。昨天,我讀着愛的教育,今天,我讀着愛教育。一頁、兩頁……漸漸地被書中的小短篇吸引住了,彷彿我就是書中的那個小男孩,我班的同學彷彿都成了書中男孩的同學。我一篇一篇的看着,逐漸逐漸地……感之。

這部《愛的教育》篇篇洋溢着愛,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 所藴涵散發出,真的愛,偉大的愛,訴説着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一部最為真誠的教育的愛,教育的愛在眼前展現昇華。

《愛的教育》裏,費魯喬的血,我彷彿是並住呼吸閲看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但,這一篇像似洗滌心靈真愛的篇節,深深吸引着我,幾乎和我差不多大的小男孩,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壯舉,在瞬間,卻用無聲的愛,保護了自己的姥姥……用無聲似有聲的舉動展現了英雄的行為壯舉……

一種責怪、訴落聲,不停地從姥姥那喇叭筒的嘴裏飄出來。“當心呀,費魯喬,你正往歪道上走,我見過好多孩子都像你這樣開始,先從家裏跑出去,跟其他孩子打架,輸錢,然後慢慢從投石子到動刀子,從耍錢到幹其它壞事,從幹壞事最後搶劫。”

費魯喬站在不遠的地方,身子靠在廚櫃,沒有一叮點辯解。聽着奶奶説。

他就是這樣非常頑固的一個小男孩,即使心存多愧疚,“我錯了,原諒我吧。”像這樣的話,都很難從他嘴裏説出來。時常就是心軟,也不表露出來。

讀完了這篇之後,我感受到了他的內心愛。雖然平時費魯喬。從來都不在嘴上表達對家人的愛,但是到了關鍵時刻,他卻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曲愛的頌歌,英雄的讚歌。

現在,我回想起自己的奶奶,使我更加想念和愛我奶奶。我奶奶在世的時候,對我非常的好。似乎覺得,從我剛生下來,奶奶就在我的身邊。我慢慢長大,奶奶從託兒所、幼兒園接送我。生活中照顧我、疼愛我、帶我去玩。因此,我特別喜歡奶奶、感激奶奶。我給奶奶捶背,奶奶高興地直説:“孩兒真孝順!”

奶奶很好滿足的。只要你説聲:“奶奶辛苦了”或“奶奶你真好”之類的話,再給她捶捶背、揉揉腿,她就會更心滿意足的。現在我傷心的是奶奶走了……

費魯喬走了……我們的小英雄走了……一顆美麗的童心走了……

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時間,努力為我們這個短暫的生命之旅,留下一些美好的難忘的記憶。“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英雄,不需要豪言壯語,不需要英勇無敵,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就是一個人的努力充分展示出了人性和愛的光輝。

鎮定地迎接死亡和威脅,展現崇高的愛,費魯喬就是一個值得讚美的英雄。

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4

合上了薄薄的書本,看着書本封面的圖片,心中洋溢着一種感覺——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的日記,來觀察日常生活中感人的一切:老師和學生的愛,父母、兄弟姐妹間的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

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於是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可自從一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説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堅強的孝子一定能成功。於是,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但最終,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

讀到這裏,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同樣的歲數,卻顯得樣無知,那樣渺小。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應該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但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_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互相幫助……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更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然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便會感覺到:人生,是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便會驚奇地發現,原來在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們、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5

《愛的教育》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温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老師説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女兒;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你們之中,我一個都不願責罰,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讓我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於他,這位老師的坦誠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讓我們意識到,老師或家長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麼重要!

古往今來,有多少愛的真情故事啊,可見,愛,是無處不在的。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裏,有父母的愛和爺爺奶奶的愛。漸漸長大了,上學了,又有老師的愛,同學們的愛。愛就如空氣一般,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愛,我們從未離開它,離開了愛的人,就等於沒有靈魂的人。愛可以使人絕處逢生,愛可以使浪子回頭,愛又可以激發人無窮的力量。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温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這就是《愛的教育》給我的啟示。

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6

在老師的極力推薦下,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採用日記的形式展現在我們眼前。字裏行間,每章每節,都洋溢着愛,都洋溢着對祖國、家人、師生、朋友、生活、勞動的愛。亞米契斯把“愛”表現得那麼自然,讓人讀着心情愉快,讓人一讀就感受到這的世間的愛。

全書分為10個章節,100篇文章,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掃煙囱的孩子》這篇文章。它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一個掃煙囱的孩子,掃了好幾處煙囱,才好不容易得了三十個銅幣,但是不知什麼時候,銅幣從口袋裏掉出去了。一個小女孩知道了這件事兒,捐給了他一些有銅幣,又召集其他同學一起來捐。最終,不僅集齊了三十個銅幣,還多出了點。讀完這篇文章,讓我感覺到心裏暖洋洋的,像吃了蜜一樣。我覺得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碰到這樣的事情,可能覺得是騙人的,不敢給他們。但是我突然想起了一句歌詞:“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我覺得,如果我們看到無助的盲人,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飢餓的母親,離家出走的孩子們,我們應該幫助他們,把口袋裏的錢分給他們些。在我們沿西街小學附近,就有一個盲人和一個流浪漢。他們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沒有住的地方,也沒有家人。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流浪漢。他的臉黑黑的、圓圓的,頭上的發也不多。手裏終年是一隻手拿着一些破紙盒,另一隻手用嘴啃着,還時不時的發出怪音,那是因為他太餓了。每次看到這一幕,我就會鼻子酸酸的,眼睛辣辣的,一股熱流從眼眶了流出。終於有一次,我忍不住了,我從家裏拿了點我的零花線,從學校門口給他買了點油條,他接過就吃,看他的神情好像在對我説謝謝,看着他狼吞虎嚥的樣子,好像好久沒有吃東西了。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伸出自己手,哪怕是一點微薄的力量,都會讓他們感受到無窮的温暖,讓他們體會到這個世間還有人愛他們,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最孤獨的,讓他們體會到愛,體會到這個世間的力量。

讀完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這本書中的這個故事,也讓我體會到了一個道理。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多幫助比自己弱小的人,他們需要大家的愛,需要這個世間的愛。願世界到處都是真、善、美,願大家能記住這與歌詞:“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7

如果你讀了《教繩》這篇文章,一定也會像我一樣感觸良多。為什麼呢?因為你會發現文章裏的主角李根,她是一個很孝順父母、熱愛學習的好孩子。

以前,李根和我們一樣,有一個温暖的家,自從她的爸爸患上了嚴重的肺病,導致一側肺壞死,雙目失明,語言能力基本喪失,長期卧牀不起。李根的媽媽不堪重負,偷偷地離家出走。從此,李根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了這個搖搖欲墜的家,李根既要學習,又要照顧殘疾的爸爸,生活過得十分艱難。朋友,如果是你,你能行嗎?我已經讀四年級了,可是從來不敢一個人睡覺,更不用説幫媽媽幹家務活了。李根為了給爸爸治病,把家裏所有的積蓄都用光了,連房子都賣掉了。可憐的李根無家可歸,好心的親戚給李根一間十平方米的小屋,生活總算是安頓下來了。此時的李根能吃些什麼呢?我簡直不敢想象。在突然降臨的災難面前,李根做到了許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她白天上學,一放學就匆匆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她還要揀些破爛換點零用錢,給爸爸買點菜。回到家,她先做飯給爸爸吃,再扶爸爸去散步,回到家還要燒水給爸爸擦身子,洗好爸爸換下的衣服,做完全部家務活已經11點了。此時,我在做什麼?肯定是在舒適的牀上做美夢吧!她還打開作業,一直寫到午夜1點,睡覺了,她又怕自已睡死了,因為爸爸咯血,需要打針、吃藥、包紮,聰明的李根想出一個絕妙的主意,她找來搬家時用的尼龍繩,一頭系在自已的腳腕上,一頭系在爸爸的牀頭上,這樣,半夜裏爸爸可以拽動繩子叫醒她。多麼孝順的女兒啊!我卻連飯碗都懶得端起,更不用説照顧大人了。

李根不但孝順,更愛學習。有一次,李根因整晚用蒲扇給爸爸扇風降温,很晚才睡,早上她強迫自已睜開惺鬆的雙眼,可還是遲到了。上課時,她為了不打瞌睡,竟用一把小刀重重地刺進自已的腳,鮮血直往下淌。讀到這裏,我無法控制自已的眼淚,直往下淌。我觸動:李根的堅強、勇敢的精神,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學習。我難過:作為她的同齡人,在家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每天吃香的喝辣的,媽媽給我總是最好的,可我還是不滿足,挑三揀四的,只要遇到自已喜歡吃的東西,就狼吞虎嚥,不讓別人碰這個菜,弄得大人整天圍着我轉。

在學校,上課開小差,作業馬馬虎虎的,老師常説:“澤釗,你很聰明,就是缺少竟爭意識。”這話的意思我懂,就是不肯下功夫,超越別人,超越自我。讀了《教繩》這篇文章,對我的觸動真是太大了,我覺得自已應該好好向李根學習,把她的精神發揚光大。簡評:感人的故事,催人奮進,給了作者茁壯成長的營養!在讀中聯繫自己談感悟,對比鮮明,受益匪淺!

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8

“我讀一本好書”暑假活動中,我一口氣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寫的,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一個學期中所記的日記,以及每月一次老師所講的關於意大利少年的故事。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無不訴説着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教育使愛在昇華。

我走進安利科的生活,好像與他一起分享着生活的`一點一滴,目睹着安利科和他的同學們是怎樣生活、怎樣學習的,是怎樣去愛的,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生活的追求!

隨着看書的頁數的一頁一頁深入,我因感動而流淚的次數不斷的在增加,我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麼高,而是在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含散發出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真得很偉大。

小説記述了主人公恩里科在三年級整整一學年中所經歷、觀察和感受到的一切,其間穿插了他的父母、姐姐寫給他的話及老師給學生抄寫的每月故事,通過他們來頌揚愛的美德、和高尚的心靈,教誨青少年愛祖國,愛人民,愛大自然,愛學習,愛勞動,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保護弱者,同情不幸的人。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

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愛不加虛偽,不加冷藏,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我想《愛的教育》這本好的書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的人。

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9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部書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個小學生的名義,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後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

這些日記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長,都是孩子在讀書期間一天內發生的有趣,有意義的事,孩子只是很簡單的將這些學習過程,教育過程如實地記敍着,但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可以表達很多的內涵。因為讀者看到小學生將他眼中的先生的教育方法,先生對學生的愛、關心,對學生的幫助,以及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友愛的情感用一些記敍性的文章記錄下來,有一些簡單的情感表達其中,小學生雖小,但卻能深刻感受到先生“愛的教育”,感受好與壞,感受愛與憎惡,這一切複雜的感受通過這一篇篇日記表達出來,傳達給讀者,引起讀者的一些思考,讓讀者能切身體會“愛的教育”,感受“童言無忌”。

當我們在閲讀這本書時,可以慢慢思考些什麼,這些思考使我們能夠深刻體會一下愛的教育。愛的教育並非易事,當教師、父母能把握好這個度,那愛的教育則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而不正當處理這愛的教育,這愛就有可能成為溺愛,盲目的愛,將會起到反作用。我想這是我們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所以,這些以日記形式的小故事表現給我們看。這些日記大人可以看,以瞭解孩子的心靈,小孩也可以看,感受同齡人的身心狀態,一切都因它沒有複雜的語言,卻能帶來一些共鳴。

下面來介紹一下作者,埃德蒙多·德·亞米契斯,出生在意大利裏古拉州的一個小鎮奧奈格里斯,參加過統一意大利的愛國戰爭,在行軍打仗中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活。1870年意大利完成統一,亞米契斯退伍後從事教育事業,創作了許多反映教育事業的作品。亞米契斯受意大利民族解放運動領袖馬志尼的影響很大,作為一個民族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他認為教育問題具有重大意義。他所倡導的愛的教育,包括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同情弱小、樂於助人、尊師愛生、體貼父母等人類美好的精神,在作者眼中通過一些小故事表現得親切感人,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首先是因為作者讀他所描寫的對生活的熟悉,特別是對孩子心理入木三分的洞察,寫來就自然生動,給人印象深刻。其次是由於作者擁有一顆孩子般純真的愛心,使作品擁有一種統美的情感。

《愛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強的作品,鼓舞孩子能接受挑戰,用愛心創造美好的世界,所以值得大家一看。

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10

愛就像空氣,充斥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充滿了每個人的內心,它的非凡意義已經融入到每個人的生命。

為了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假期的十幾天,我拜讀了亞米契斯的代表作品《愛的教育》。這是一部日記體小説,情感豐富且文筆優美。全書共一百篇文章,都有着積極的教育作用。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我能放下手機,潛下心來投入有益的閲讀,是一件受益終生的決定。

在我們中小學教育中,“愛的教育”始終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但“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説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為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的學校教育,它永遠不是也不可能是單純以兒童教育為目的的。孩子們不可能生活在真空裏。學校教育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展,是一代代的兒童將成長為什麼樣的人才有利於,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所以,我們必須結合孩子們的不同成長環境,不同認知,既要“因材施教”又要“異中求同”。“條條大路通羅馬”,孩子們明白愛,理解愛,踐行愛,這就是我們的羅馬之路。

《愛的教育》一書上每個小故事都講述了一種不同的愛,特別是每月故事更是讓人感動,讓我覺得世間處處有真情。其中《尋母記》更使我感慨頗深,一個才十一歲的孩子就孤身一人從熱那亞出發去美洲,這需要多少愛來支撐他啊!然而愛的獲得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千萬個磨礪,使他變得更加堅強,更讀懂了愛的彌足珍貴。書中還有一個小故事,一個小男孩本想把墨水瓶丟向侮辱他的同學,不想卻丟到了先生身上。先生沒有盲目地責怪他,而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得一清二楚,並請真正的肇事者起立,承認錯誤,從而培養學生有坦白過失承擔責任的勇氣。

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彷彿現實中的情景重現。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人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温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孩子的世界就是一張潔白的白紙。老師就是那個拿着畫筆的人。你的用心塗抹,會在白紙上留下永遠的印記。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愛是所有塗抹中最亮麗的一筆。

人生有太多平凡而難忘的瞬間,我們別忘了給這些瞬間一個大大的特寫。雖然這些瞬間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説,也許只是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中的一朵小小的花,可是對於孩子來説,也許因此開啟了幸福之路,成功之路。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作為一個平凡的教師,我願用我的真心,愛心,耐心去和孩子們一起開啟幸福之路!

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11

《愛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著。這本書講的是小主人公安利柯在上小學四年級這一年的所見所聞。這本書講述了愛與真誠,講述了生命與快樂的真諦,講述了安利柯與同學的友情。

生命的真諦在於你將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要做一個勤勞、勇敢、正直、善良的人。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每一個值得你愛的人。生命就像花,在最燦爛的時節開放,點綴着四周。生命的意義在於價值的體現。不論你是貧窮與富裕,人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是意料之中的事。生命的體驗本來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快樂的真諦在於到了一個大好的季節,而你心中無愧。無愧於心才能頂天立地,才能自信十足,才能昂首挺胸。要做到無愧於心,首先要做到無愧於人,不要做損人利己的事。只要我們對得起別人,對的起自己,那我們將是快樂的。每天都會譜寫一首首快樂的旋律。

安利柯是幸福的,他有仁慈的媽媽,和藹的爸爸,懂事的姐姐,可愛的弟弟。在這樣一種家庭氛圍中成長,安利柯受到的教育是優秀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高素質的父母,或教育或影響,他們的孩子長大後也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書裏有安利柯對老師的喜愛,也有安利柯爸爸對他自己的老師的尊敬。老師在教育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為人師表,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才能把學生培養成才。老師只有無私奉獻,才能受到學生的尊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安利柯有一羣小夥伴,有富有正義感的卡隆,愛做鬼臉的小石匠,聰明漂亮的代洛西,柔順悽苦的潑來可西。他們之間的友情純樸、真摯。讓我們彷彿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個天真的年代。

書裏的每月故事總是那麼帶有啟發性和教育性。有幫父親做抄寫工作掙錢的裘里亞;有在戰爭中英勇受傷的少年鼓手;有替祖母擋了一刀的費魯喬;還有費盡周折找到母親的馬爾可。他們就是一個個榜樣,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思想,引導我們找到人生正確的道路。人生的漫長與短暫在於我們如何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有意義。

整本書以一個孩子的視角講述故事,讓我覺得親切、純真、耐人尋味。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純潔的,沒有瑕疵,沒有雜質,像一塊晶瑩剔透的玉。沒有繁雜,沒有麻亂,只是那麼在平淡中充滿了驚奇,在憂愁中又尋找到了歡樂。每個人其實都有善良的本質,所以對孩子從小的教育是必要的,本書就給了我們正確的引導,教育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是愛的教育。

泰戈爾也説,我愛他並不是因為他的好,只是因為他是我小小的孩子。只有我才有權利去罵他、責罰他,因為只有源於愛的懲戒才是正當的。

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12

今年暑假,有幸拜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書中的感人情節仍歷歷在目。

《愛的教育》一書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年人物,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這也是亞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處。在看《愛的教育》時,每每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蹟感動,在和孩子有關的故事中,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塑造着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讀此書,就好像走進了他們融洽之師生羣體之中,走進了他們感人肺腑的一幕幕酸甜苦辣故事之中。 泰戈爾曾説:“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着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對學生愛是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自我體現,教師沒有愛也就不能教育學生。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温存慈詳的態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真人的規範導之以行,或示範,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教育又無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沒有對學生的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着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

在我們的小學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説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為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的學校教育,它永遠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兒童為目的的,它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展,是一代代的兒童將成長為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ji體教學的形式一經奠定,所謂“因材施教”只能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目標。

由此我想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物。師愛是包含教育目的的愛,而且通過這愛以受到教育效果。

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13

亞米契斯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他是著名的意大利作家,寫過許多著名的書,《愛的教育》就是其中一本。這本書是一部流偉世界各地的名著,它是以日記方式來寫的,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本書是用日記的手法借用了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安利柯的口吻寫的。形容了一個充滿愛心,充滿熱情同情心的世界。主角安利柯,他觀察着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包括他周圍的每一個人,也都充滿了愛心。表達了作者對家庭、學校、父母、兄弟姐妹、師生之間關係的看法。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對安利柯深有感觸,一個年僅十二歲的男孩用他的心去愛,去看,去體會身邊的一切事情。這樣一個男孩他有一顆春節高尚的心。而我呢?我和他是一樣生活,一樣的家庭,但我卻沒有去認真的去想過。在街上,一雙可憐瘦弱的手向我伸來,我看也不看,就走遠了。而安利柯,他卻願意獻出一片愛心,這是我不如他的地方……

還有,在這本書裏,安利柯的同學們也有一顆善良的心。雖然他們各有自己不同的家庭背景。比如普羅克,他不懈的努力學習,終於感化了他那不務正業的父親。作者亞米契斯,他緊扣孩子的心靈,用生動的筆觸,更多的強調體貼,博愛與責任心,深深的打動了我。

這本書中還有幾篇是我特喜歡的。例如《高尚的行為》,內容是這樣的:作者上課室時,看見三四個同學正在戲弄紅頭髮的克洛西,他是一隻胳膊殘廢的小孩,他的母親賣菜為生。有的同學用尺子捅他,有的同學拿栗子殼擲他,還有人學他一隻手掛在脖子上的樣子。克洛西坐在座位上,臉色蒼白,用求饒的眼光望着他們。那幾個戲弄他的同學見他這樣,越發起勁了,弗蘭諦這個無賴還跳到凳上,扮着克洛西母親挑菜擔的樣子來,學生們見了便鬨堂大笑起來。這時克洛西氣極了,從桌上抓起墨水瓶,向弗蘭諦擲過去,但是弗蘭諦閃在一邊,默水瓶恰好打在正走進課堂的老師的身上。大家見了,都逃回自己的座位上去,老師變了臉色,厲聲問:“這是誰幹的”沒有人回答,老師提高了聲音再問,這時,卡隆突然站起來,承認是自己乾的,但老師説不是他。過了一會兒,老師説決不處罰扔墨水瓶的人。克洛西站了起來,哭着把事情的經過告訴老師。教師便叫那四個頑皮的學生站起來,教訓了他們一頓,然後走到卡隆面前,讚揚他的心靈是高尚的。卡隆還求老師饒恕那些頑皮的孩子。

我覺得克洛西雖然殘廢,但他也是一個人,大家應該尊重他,幫助他,使他不會因為殘廢而難過。但是那四個頑皮的同學竟拿他的殘廢來嘲笑他,當他是怪物。他們欺負侮辱一個不幸的人,他們做法是可恥的。人類不應該互相仇視,不應該侮辱別人,不應使人難堪。

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14

所有的讀者都可以擁有簡單明亮的心情,去聽這個孩子的故事,感悟這個孩子對生活的熱愛。每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都會把主人翁恩利科的感悟通讀好幾遍,每讀一遍,我都會有很多的體會,恩利科只是一個年幼的孩子,但是他卻可以從一件小事中,甚至一個眼神中,感悟到身邊的愛。即使有時候,恩利科會因為受到生活上的挫折而失去勇氣,但是,他那顆能夠敏鋭的洞察愛,發現愛的心,又會燃起他對生活的渴望。恩利科常會因為別人對自己夥伴的一點點幫助而感動至深,常從許許多多平凡的事情中感受到愛,牢記他人的愛,也常常在他人奉獻愛的時候給與他們最誠摯的祝福,但他往往把話都埋藏在自己心裏,自己去體會,去感悟。短短的一個學期,看似平淡的每一天,在恩利科的眼睛裏,在他的敍述下,充滿的美好,聖潔以及深深淺淺的感悟。

有時候我會想,它僅僅是一個小孩子,為什麼會具有一份連大人都無法超越的對生命的讚美和熱愛,今天,我反覆翻看着這正本書,給了自己一個還算滿意的答案——因為它會感悟身邊的愛。也許生活總是充溢着平凡和乏悶,總會有很多事情不順心,時間一天天的流逝,我們卻無法用短暫的一天去完成自己偉大的理想,這時候要抱有什麼樣的態度呢?恩利科告訴我,你去用零星的時間去感悟愛,於是我試着去做:早晨第一縷陽光,是太陽給萬物的愛,媽媽一聲輕輕的問候,是母親給子女的愛,街上忙碌的人羣中,一個小孩子一臉的歡樂,是他給大家傳遞幸福時所播撒的愛……當我看着夕陽西沉時,感歎一天中居然有着這麼多的愛時,才懂得這就是幸福。

我用一天時間,用自己的雙眼尋找愛,用心去聆聽愛,得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要是每一個心靈,用他們的每一天去追尋,去感悟,真正的不順心,真正的平凡也不過是自己的藉口罷了。恩利科和他的夥伴們,也許就是懷着那感悟愛的心情,去面對所有的日子,我捧起手中的這本書,似乎聽見恩利科稚嫩的聲音,聽見他輕快的腳步,心裏豁然開朗。等待着我們的,是無數個嶄新的一天,點點滴滴中都包含着愛的情愫,用最真誠的態度,去感悟你身邊的愛,用最炙熱的心情,去感悟你身邊的愛。其實一切都不會平凡,當我們真正的感悟到身邊的愛時,我相信,我們都會擁有像恩利科那樣快樂的生活,會像他一樣,期待着每一個新的清晨。

六年級學生《愛的教育》讀後感15

莎士比亞曾經説過:“人生如花,而愛便是花的蜜。”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去愛或被愛,愛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也是我們生命中亮麗的風景。

今年暑假,我閲讀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心中感受到了暖暖的愛。這本書裏記錄的是一個三年級小學生安利柯身邊發生的一些平常的事,但也是由這些平常事,我看到了人情冷暖和愛的教育的偉大。

一開始閲讀我就感受到了師生之間的愛,安利柯的先生的親人全部都去世,便把他的學生們當作他的親人,他會關注他的學生們的身體狀況,也會指出學生的錯誤但並不責罵。由此我想到了曾經教過我的老師們,他們為了我們無私奉獻,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孩子,當我們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時會耐心的給予我們指導,當我們生病時會給我們最親切的安慰,當我們犯錯誤時會一遍遍的教導我們,老師就像是我們生命中的一盞明燈,驅散了前方的迷霧,給我們滿滿的愛。

安利柯的日記中收錄了許多父親給他的信,看完這本書,父親對他的愛與教育也是讓我記憶猶新的。安利柯的父親用一封封信件讓安利柯明白了要好好學習,不可以對母親説失禮的話,要有愛心,關心那些可憐的窮人。羅素曾經説過“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我想,安利柯的父親就是這樣教育安利柯的吧。安利柯父親的每一封信都是他對安利柯的一份愛,這樣的教育方法是很有效的,不僅不會傷到孩子的心,也可以讓孩子記住這個道理。看到安利柯的父親寫的一封封信,我也想到了我的父母,雖然他們沒有用信件與我交流,但平時也時常教導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我相信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我也會使自己變得更強,有能力去保護他們愛他們。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除了師生之間的愛,父母帶來的愛,接觸最多的就是同學之愛。每個班就如同一個小家庭,在班級中也有一些為人很好,受到所有人喜歡的人,就比如書中的卡隆,他在克洛西將受責罵之時挺身而出,也會因為小石匠的病而露出多愁善感的一面,他用心熱愛着身邊的同學,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班級這個大集體中,我們都要用心對待身邊的同學,寬容他人的錯誤,並一同努力使班級獲得更多的榮譽,讓班級充滿愛。

這本書記錄的只是一個三年級學生身邊的愛,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如果用心去記錄,也會發現身邊這些大大小小的愛。這些愛是我們生命中最美也是最值得紀念的東西,不是嗎?從這一刻起,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