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下鄉養兒讀後感範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1W

下鄉養兒讀後感範文

為人父母要學會面對問題,對孩子放手

下鄉養兒讀後感範文

這本書在羣裏流傳了很久,持久而沸騰的討論激起了我的內心多次漣漪,早早地將它納入噹噹購物車,但最後因勉勵自己“學習為重”又移回到收藏夾,三個多月後忍不住再次放到購物車,直到快過年終於購買。於是遠大理想拋之腦後,連着兩天熬夜將它讀完,從起初的心情沉重,感受到最終的釋放。為人父母不要害怕問題,因為就如讀庫經營者老六所言”生活還在繼續,問題層出不窮“,我們要學會面對問題,學會對孩子放手,孩子一次看似”悲痛欲絕“的哭泣不一定是”立馬行動,急於改變“的信號,我們首要做的是情感上理解,學會等待,這個等待也許1個小時、1天、1個月、1年……等待着孩子敏感的覺察力和處理問題的思辨。

可貴的是,父母兩人誠實、努力、耐心,也不自以為是

看到《下鄉養兒》這書名,本以為是家長對現有教育環境和理念的不認可、不接受,主動選擇了鄉下養兒,事實上是一個有社交障礙的孩子被現有環境所排斥、所拋棄,家長不得已而為之。父母不僅不善交,而且還過於溺愛孩子,這種對孩子過分愛護成為孩子交往障礙的致命殺手。可貴的是,父母兩人誠實、努力、耐心,也不自以為是,當有着改變現有教育理念遠大抱負的喬老師出現時,他們願意接受、改變。竟然孩子害怕學校、害怕學習,索性給孩子另一種生活,感受自然、養殖動植物、在相對簡單的社交環境中,讓孩子自然體驗、自然思考和解決問題。也因此,孩子在父母放手、培養責任感的基礎上慢慢變得自信而善交,並從不能上學到成為同學們樂於交往的班長。

人是社會性動物,他最終是要合作,是要溝通的

回到實際中,其實極少的孩子會嚴重到無法上學、見到書本就害怕、見到老師就恐慌、遇到挫折就哭鬧的程度,而且有的孩子生命力極強,即使遇到很多不幸疊加,也能很頑強地在逆境中生活下來,並表現出色。這也許就是為什麼馮老師在最初推出自己的`故事時遭受如洪水般批評。然而,仔細想想,有多少看護人會隨意讓6歲以內的孩子盡情的在公園裏玩耍,更多的是挖土不能用手,玩耍的前提是衣服不能弄髒,家務活有退休的爺爺奶奶、甚至外公外婆或者保姆,爸爸媽媽,更是輪不上孩子,他們的責任是學好、玩好,而上了小學之後甚至連玩好也成了奢侈,小學六年、中學六年都在各種能力評級、各種成績考核中度過,和我們是上了初三開才始忙碌相比,真是差別太大,全國上下始終在喊“給孩子減負,給孩子減負!”,教育局終於決定小學3點放學,可是孩子依然沒有減負,各種特長班、輔導班排着長隊,總之父母不能讓孩子閒着。家長到底需要什麼?到底什麼不安全因素在作用?是競爭、是名譽、是為了以後考大學找好工作?孩子的生活意義是什麼?責任感又是什麼?是學習?

學習好是萬能的嗎?高學歷的孩子無法就業、無法自我自理、無法自我選擇、無法夫妻共處這些問題屢見不鮮,這些都如何解?孩子學業有成、事業有成,家務可以請人做,孩子可以請人養,老人請人照顧,真的這樣就是完美的嗎?人是社會性動物,他最終是要合作,是要溝通的,孩子、老人不僅僅需要生活上的被料理,還有情感上被支持。更何況,社會在進步,人力選拔上早不是智力因素的單維,而是智力、情商、道德、行為能力等多維度組合。《來吧!灰姑娘》綜藝活動都在説“演戲先學會做人”,個人素質即使優秀,責任感、道德修養等根基沒做好,很容易在如”地震“類重大事件中功虧一簣。這樣看來,馮麗麗夫婦最終選擇下鄉養兒為明智之舉,自然的力量推動孩子主動求取知識的需要,孩子間或玩或鬧自然有其解決之道,故事主人公天天在與孩子交往的自然體驗中覺察到與人交往的合作之道,而現在的我們總是“不能等”,為了避免雙方傷害,急於去處理事情,孩子本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這樣一點點被磨滅,某一天又責怪孩子”沒用“。孩子養個小動物,家人不是嫌棄太髒,就是耽誤學習,熟不知《哈佛女孩劉亦婷》就是得益於對狗那份特有的親暱,才被英國中學校長惜愛。可以預見,天天從小生活自理、熱愛動物養育動物、為人處世的這份特有的覺察力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收穫頗豐。

生活本沒有對錯,只要不自以為是、固步自封,不隨意貼標籤,真誠以待,以理解、合作的態度去行動,總有一道彩虹屬於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