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飄》精選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9W

《飄》精選讀後感1

終於把這本書看完了,説幾點想法吧。先説讓我不太能忍受的缺點(缺點總是比優點讓人注意):不知是翻譯者的原因還是版本原因,文章內錯別字稍多,且一些不合文章的似插入的字實在讓人摸不着頭腦,讓我意識到一個優秀的翻譯者或好的出版社對一本書有多重要~

《飄》精選讀後感

斯佳麗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在戰亂時期為了一家人的温飽生活不屈地“戰鬥”着,儘管她漸漸地把善良、誠信等美德都拋棄了,但是在那個生命與財產都受到威脅的時期,活下去才是至關重要的。在温飽問題都沒有着落的時候美德可以説是用處不大的。最後,擁有大量的金錢就成了斯佳麗的執念以至於做出了許多當時人們都不理解及不認同的事情。

玫蘭妮興許是作者推崇的一個角色吧,外柔內剛,始終保有優良品德,對身邊人與事都持有樂觀看法,對所處的生活保有感恩與樂觀的心態,始終不退縮地站在自己信任、喜愛的人一邊。她是幸福的。

關於斯佳麗的愛情……説實話看到她與瑞特“相愛相殺”,有點虐啊~不由得憐憫起瑞特了,對一直把阿希禮當作戀愛幻想的斯佳麗關心疼愛,可直到對她的愛消耗殆盡的時候她才醒悟。

文末,斯佳麗想“到了明天,事情就會有解決的辦法”,是啊,時間是一種藥,會給出答案。

《飄》精選讀後感2

《飄》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長篇小説,是一部文字優美,情節蕩起伏、扣人心絃,值得再三品味的好書。對於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是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我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環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幹活,佩服她能不顧社會上的言論而開創自己的事業。她美麗而任性,並不是一個被大家歡迎的人。她會耍手段,但很堅強,很熱情,是個活潑可愛的女人。她喜歡幸福和富裕的生活,她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愛。但命運不那麼簡單。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瞭解的。如果她瞭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瞭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直以來是辜負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着自己夢中的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特點認為阿希禮有,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

斯佳麗生命有幾個靈魂,一個是她的母親。她的母親是一位非常能幹、温柔的典型貴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親為了救人而被傳染傷寒,去世了。另一個,是她十幾年來最愛的人——阿希禮。她能在逆境中站起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禮。她對阿希禮是異常執着的。還有一個,就是玫蘭妮。在一起奮鬥的十幾年裏,玫蘭妮已經成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赫思嘉在整個故事中,都是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希望,每一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希望會成為我們的一種動力。這種希望會促成文化、技術的發展,在失望的時候,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我最欣賞的,便是她的這句 “Tomorrow is another day.”。永遠充滿了希望,充滿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學習的。所以,每當我遇到困難、心情不佳時,我會想起這句話。雖然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糾紛,但我們不應該放棄自己的慾望和追求。正像赫思嘉所説的:“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我們可以休息,但我們決不能放棄。

《飄》精選讀後感3

《飄》是一個常在我家買東西的老主顧説送給我看的,看它這麼厚的一摞,我就害怕,當時我還瞪了她一眼,什麼不好“飄”,“飄”本這麼厚的《飄》,我哪有耐心把它看完啊!於是這本《飄》就被我擱在了牀頭,每天只是純粹的陪我入睡而已。直到前不久我感冒發燒,只能去掛鹽水然後呆在家時,看完了所有的雜誌,無書可看了。突然想起了這本被我打落冷宮的《飄》,隨手拿起翻了幾頁,沒想到這一翻就不想停下來,不然會一直心不在焉的想後面會發生什麼,於是我一口氣花了三個白天四個晚上把它看完。

也因為有了對它的感觸,我甚至還和外號叫“飄”的同桌開玩笑:“同桌啊,你真應該去看一看《飄》,然後再好好對比一下你差到哪去了,嘿嘿……”

對《飄》的主題思想,有很多説法,多是説它寫亂世中佳人的命運,寫飄然而逝的美國南方文化。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深受美國南北戰爭的影響。戰爭改變了那些女人,她們內心的想法也在改變,她們在戰火和硝煙中守護着自己的土地,她們勇敢、堅強、不服輸,因為“Tomorrowisanotherday”……用今天的話説,非常“正能量”。

但是,它給我的第一感受卻是強烈的氣憤和悲哀。

氣憤和悲哀的感覺怎麼説?恩,氣憤於女主角郝思嘉的卑鄙、殘忍不擇手段甚至陰險。我在心裏譴責了她上千遍,難道別人也這樣對她,她會好受?以往所看到的女主角要麼温良賢淑、大度寬容或者純潔善良,或者歷盡艱辛最終找到真愛和愛人幸福在一起了。不想,小説剛開始沒多久,郝思嘉就在衞希禮和媚蘭的訂婚宴會上,為了報復衞希禮而銫誘媚蘭的弟弟。很快他們就結婚並且還生了一個兒子,看到此處我很生氣,期望中女主角清純的形象蕩然無存。她傲嬌、貪婪、虛榮,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更不是手下留情的人,她的決絕在後面的劇情中一一展現。她渴望愛情,不顧別人的看法,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但當感情和現實利益相沖突時,她也會毫不猶豫為了錢。為了300塊陶樂的租金在向白瑞德騙錢被識破而未果後,又故伎重演銫誘甚至還是她妹妹未婚夫的乾癟老頭弗萊,無奈只因為這個乾癟老頭有一個小小的木材廠,能夠提供她300塊。

對於人生的善與惡,我不敢妄加評論,因為,我走的路也就19年。十九歲的我,看不透人性,想法也很幼稚。其實我氣憤之餘,又湧出一點同情和佩服。

同情郝思嘉,對於其“不擇手段”的“自私鑽營”,可能那些是她不得已而為之的權宜之計,都是為了生存。不過想想也確實如此,如果我生存在那個年代,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那麼好。在郝思嘉所處的那個動盪變革的時代,一個弱女子根本無法養活一個家庭,沒有朋友,就只能靠自己。郝思嘉通過用斤斤計較的賺來的錢,通過各種“殘酷手段”,換得了自己的新生,換得了朋友家族的新生。這樣的結果可比我看過的很多“穿越”的故事要好得多,或許這樣也可以讓人欣慰一點吧。

另一方面,郝思嘉對待媚蘭也是很好的,是關愛備至的,只是有些情況是迫不得已。可能這其中是出於對衞希禮的愛而愛屋及烏,但到了後來則完全不是。這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卻達成了“到老,兩個沒牙的老太太;到死,兩具乾癟的木乃伊”的結局,這樣的結果也是讓人開心大於悲哀了吧。

雖然《飄》只是小説,但是通過《飄》,我也瞭解了一些遠離我們的歷史,關於南北斗爭,關於那些美國人敢於爭鬥敢於擺脱困境的精神。同時,讀過《飄》後,我也能看到,南方奴隸制中也有温情也有情誼,北方對南方進行的戰爭從某種程度上説也是一種侵略,摧毀着南方的秩序和關係,在某些方面反而激化了白人和黑人的種族衝突。歷史是勝利者歌功頌德的工具,細節只能從字裏行間慢慢品味了。

幾天時間,看完了整本小説,我記下了自己喜歡的兩句話:

“美貌並不能使人高尚,衣着也不能使人尊貴。”——警告貪慕虛榮的人。

“我向來不是那樣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些碎片,把它們黏合在一起,然後對自己説這個修補好了的東西跟新的一模一樣。一樣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寧願記住它最好時的模樣,而不想把它修補好,然後終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

從氣憤悲哀到同情敬佩,可能經典給人的感受就是這樣,要咀嚼了幾遍才看出點東西,心裏的感受才越發深了,所以有時,我和累了一天的大人一樣,不想動腦,便喜歡看《雪豹》、《黑狐》,喜歡看到中國最終勝利所帶來的簡單的喜悦。

可能很奇怪,細想想,又很正常。讀“經典”,讀到深處,果然是件勞心費神卻又往往讓人悲喜莫辨、樂在其中的事情,呵呵……

《飄》精選讀後感4

《飄》這本書寫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斯嘉麗的家庭也因為戰爭而被迫搬遷。斯嘉麗也因此遇到許多磨難,但她始終那麼堅強,不管遇到什麼難題都會勇敢地去面對,從不退縮。

斯嘉麗的勇敢我們不用質疑,因為事實擺在眼前。當斯嘉麗家的東西將被搶走,而對方又帶着槍時,斯嘉麗沒有被嚇哭,而是從容地把值錢的東西藏好,她甚至把東西藏在嬰兒的尿布裏。當有人搶走斯嘉麗的東西后,斯嘉麗沒有服從,而是拿起了一個女人所不使用的東西-槍,對準了對方,扣下板機。當強盜死後,鮮血流了一地,別人都十分害怕,只有斯嘉麗仍然鎮定地想辦法,把屍體埋了起來。

斯嘉麗也是一個有能力的女人。當原本的家產幾乎變得一無所有時,斯嘉麗沒有恐慌,而是儘自己的力量去拯救它們。斯嘉麗的妹妹已準備好了嫁人,逃離這苦難的地方,但只有斯嘉麗留下來保護家產。很快,斯嘉麗就通過做生意賺了錢,並用了當時愛人敵視的也是最便宜的黑人。在斯嘉麗的智慧和努力下,棉花生長了,有東西吃了,條件也變得好了,但是斯嘉麗不是滿足於現況,而是用這點本錢,將生意做得越來越大。

斯嘉麗的能力總是讓人無法相信這只是一個柔弱的女人,另外斯嘉麗的臨危不懼,堅強勇敢,她的能力,智慧一樣讓人敬佩。

斯嘉麗是樂觀的,她總是相信明天會更好,因為明天畢竟是新的一天了。

斯嘉麗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了堅強的重要,我們要擦乾眼淚,在陽光下微笑,用堅強去與困難抗爭。我們一定可以成功的,因為斯嘉麗正在對我們微笑呢,你看到了嗎?

《飄》精選讀後感5

《飄》,是我最喜愛的書,《飄》讀後感作文。喜歡斯佳麗的勇敢堅強,喜歡瑞特的機智果斷,喜歡玫蘭妮的外柔內剛。

對於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是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瞭解的。如果她瞭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瞭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直以來是辜負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着自己夢中的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特點認為阿希禮有,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

對於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環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幹活,佩服她能不顧社會上的言論而開創自己的事業。她生命有幾個靈魂,一個是她的母親。他的母親是一位非常能幹、温柔的典型貴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親為了救人而被傳染傷寒,去世了。另一個,是她十幾年來最愛的人——阿希禮。她能在逆境中站起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禮。她對阿希禮是異常執着的。還有一個,就是玫蘭妮。在一起奮鬥的十幾年裏,玫蘭妮已經成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覺得斯佳麗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着,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在拼命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

斯佳麗愛的'是阿希禮,可是,阿希禮卻不要她。就像瑞特説的,阿希禮是個君子,只是生在了一個和他格格不入的時代。他還是用舊世界的遊戲規則生活,只會撞得一鼻子灰。斯佳麗不瞭解阿希禮,所以她愛他,想盡一切辦法得到他,而當她認清他時,她再也不愛他了。

斯佳麗是個矛盾體,可又有誰不是矛盾體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當她面對困難時,她選擇迎接,當她面對責任時,她選擇擔負,可當她面對愛的抉擇是,起初,他選擇矇蔽自己,當她終於認清,要面對時,卻已為時已晚。而她,在無能為力時,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Tomorrowisanotherday。她在整個故事中,都是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我最欣賞的,便是她的這句“Tomorrowisanotherday.”。永遠充滿了希望,充滿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讀後感《《飄》讀後感作文》。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學習的。所以,每當我遇到困難、心情不佳時,我便會告訴自己:“Tomorrowisanotherday.”。

書中另一個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蘭妮。她是個外柔內剛的女性,她幾乎擁有了女性所能擁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瑞特説的,她是他所見過的少數貴夫人中的一個。她是堅強的,她是愛國的,她用她的心愛身邊所有的人。當她丈夫打仗時,她在後方默默守侯,做她力所能及的事,當北佬打進城而她又快要臨盆時,她依然鎮定,當她身體虛弱而沒人下地幹活快要沒飯吃時,她和斯佳麗一樣,放下過去所受的教育和優越感,拖着虛弱的身體下地幹活,當她看到斯佳麗殺了一個北佬時,她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幫着掩埋屍體,搜查錢財,擦拭血跡,當戰爭終於結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來到她門前要求照顧而她們自己也沒有過多糧食時,她還是盡她所能地幫助他們,因為她希望在遠方也有一個好心的北佬女人給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飯吃。

如此一位堅強的女性,卻又是如此的温柔善良和善解人意。她執着地相信斯佳麗和阿希禮,即使有人親眼看見他們摟在一起,也執着地相信他們,保護斯佳麗。她明知自己的身體無法再承受生育的痛苦,卻執着地要再為阿希禮生個孩子,最終離開了她愛了一輩子的親人們。

真的是太偉大了,看着玫蘭妮,使我想到許許多多的中國古代女性,她們也是如此的善良,任勞任怨,相夫教子,然後默默無名地老去、死去。

整部書中,我最為喜歡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執着,他能那麼深地愛着斯佳麗十幾年不變。他想保護斯佳麗,寵愛斯佳麗,照料斯佳麗,讓她事事稱心,而斯佳麗卻拒絕了。他説過,再永恆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斯佳麗,被阿希禮,被斯佳麗愚蠢的固執磨光的。他的心,死了。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再也回不來了。他説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剪碎的褲子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條了。

瑞特是個複雜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卻仍和舊時代格格不入,他有鋭利的眼睛,可以在亂世找到自己的處身之道,他對國家有熱情,即使他明知必敗無疑,卻仍在最後關頭入了軍。他愛斯佳麗,但他更瞭解斯佳麗,所以他從不説,只是通過行動表達,而斯佳麗卻從來不想去了解他。最後,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再去嘗試,他累了。

《飄》絕對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書,文字優美,情節跌蕩起伏、扣人心絃,雖然其中由於作者的主觀因素,對於美國南北戰爭的評價並不客觀和全面,但以文學角度來説,這絕對是一部絕世佳作,值得一看。

《飄》精選讀後感6

現在作文中,習慣出現李白,杜甫蘇軾等傳統中國文人,你使大部分人都忘卻了外國經典文化。而這正是新穎所在。

小學時候中央台就播放過一部經典巨片《亂世佳人》(改自小説《飄》),當時由於年紀小,又不懂英語,覺得不好看,但是女角思嘉麗鮮明性格卻從此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後來電視偶爾又重播,也看了一大部份,但都是看不懂。直到讀大學時候學外國文學學到《飄》然後完整地看了一次電影《亂世佳人》,由於是英語系,加上學習了一相關歷史背景,所以看起來明白了很多。當時只是對電影情節比較吸引。工作又在偶然機會在電視上又看了兩三次整部片,雖然沒有更多更深理解,但是覺得百看不厭。直到昨晚在明珠台又重新看了一次原汁原味英文版,感覺上又有新收穫和不同理解,就像有人説看《三國演義》不同人生階段看都會有不同收穫一樣。 我愛人、給了我錯覺,最後發現他不是真正愛我,只是我對他太過美化了,是根本不存在;而真正愛我人三番四次受到我對他傷害,當他要離開我時候我才發現原來在我潛意識裏他對我是那麼重要,我真正愛人、值得我愛人是他。但是在我如夢初醒時候一切都遲了。非常感人一個愛情故事,其實對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是有很大啟示,有時候我們又何嘗不像思嘉麗一樣混然不知道自己愛是誰,什麼才是值得我們去追求和為之付出呢。但是這一切都是一種生活經歷。

昨天經過千辛萬苦找到了一個大學同學電話,打電話給他談起他跟大學裏她續集如何時,他很坦然説他跟她分開了,雖然經歷有點坎坷,但是大家都沒有誰埋怨誰,這只不過是生活經歷一部分。我聽了也很感慨,人總要成長,包括處理感情事,能夠做到像他們那樣再見亦是朋友戀人真不多,我從心理佩服他理性。不知不覺間原來我們大學畢業已有十年了,十年了,多麼想念我親愛同學們呀!所以作為班長我有義務負起責任組織一次同學聚會,否則太對不起同學們了!

《飄》精選讀後感7

哪怕一種最堅貞不渝的愛也會消磨掉。我的愛已消磨殆盡了。——瑞德

千百年來,愛是什麼?即使是哲人也討論不出個所以然來。如果愛是有定義的,就像數學公式那樣,那麼,世間的痴男怨女就可以對號入座了

對於思嘉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了的。她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着,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拼命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第一個愛上的是阿希禮,可阿希禮卻不要她。就像瑞德説的,阿希禮是個君子,只是生在了一個和他格格不入的時代。他還是用舊世界的遊戲規則生活,只會撞得一鼻子灰。思嘉不瞭解阿希禮,所以她愛他,想盡一切辦法得到他,而當她認清他時,她再也不愛他了。

思嘉是個矛盾體,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當她面對困難時,她選擇迎接,當她面對責任時,她選擇擔負,可當她面對愛的抉擇是,起初,他選擇矇蔽自己,當她終於認清,要面對時,卻為時已晚。而她,在無能為力時,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Tomorrowisanotherday。她在整個故事中,都是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我最欣賞的,便是她的這句“Tomorrowisanotherday。”。永遠充滿了希望和鬥志,永遠不會放棄,不會絕望。

思嘉真正愛的是瑞德。瑞德在他們婚後,一次又一次給她機會,而她就像瑞德所説的,像一個頑固的小孩,固執得可愛。他愛思嘉,但他更瞭解思嘉,所以他從不説,只是通過行動表達,而思嘉卻總是利用別人對她的愛來轉化成鞭子,一下下鞭打愛她的人,也從來不曾想去了解他。最後,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重複去嘗試,他累了。最終,把他對她的愛消磨殆盡。她悔悟得太晚了。他的心,已死。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就再也回不來了。他説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破碎的東西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樣了。

是誰將思嘉從守寡的抑鬱中拽拖出來?是誰一而再再而三地縱容着思嘉的嬌縱和無理取鬧?是誰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出現,從容淡定地擺平一切。瑞德那麼耐心地等待着思嘉長大,而思嘉卻那麼無知愚蠢地等待着希禮長大。金錢不曾讓瑞德失望,而思嘉卻讓瑞德絕望了。

我不知道,一個在最後才明白自己是深愛着那個一直深愛着她的人,而那個人卻決定永遠離開她時,那會是怎樣一種心情?無助、迷茫、痛苦、後悔亦或是心碎?無論如何,那種感覺肯定是不好受的!

這本書無聲的訴説講盡世界的多姿,人生的美好,人心的醜陋,世俗的不堪,那樣真實,又那樣夢幻。隨風而逝,也許説的是歲月,也許説的是性命。《飄》完美的表達了作者的想法,思嘉就像一片落葉,乘着一陣陣風,卻抓不住任何東西。

《飄》精選讀後感8

我獨自一人靜坐在書桌前看完《飄》的最後一章節,合上書,心中不免對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產生崇拜之情。

《飄》從寫作藝術上來説,不愧於世界名著之一,小説極富於浪漫情調的構思,細膩生動的人物和場景的描寫讓人不禁身臨其中。

從《飄》的內容上説描寫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動亂的社會現實,以"亂世佳人"斯佳麗為主線,描寫了幾對青年的愛情糾葛。斯佳麗年輕貌美,為了振興家業,她把愛情和婚姻作為交易,三次婚姻沒有一次出於真心,後來才終於明白她一直念念不忘的阿希禮懦弱無能,倒是自稱與她同類的瑞特值得愛

讀罷這部鉅作我仍沉浸在小説中,似乎自己是女主人公,斯佳麗。記得莎士比亞曾説過"女人啊女人,華麗的金鑽只會讓你剩下勢力的傷,傲慢的香和撩人的芬芳"這句話近幾年來我一直深深的印在心裏,除了此話十分優美之外,更點出了一個人生的真諦。女孩温柔的天賦,獨有的天真在當今這樣的社會上在金錢權利的引誘下或許真的只剩下"傲慢的香和撩人的芬芳"正如斯佳麗一樣到最後才發現真愛就在身邊。不管是梁祝似的兩小無猜,單純簡單,還是《巴黎聖母院》中執着低調,或許愛情一詞只會在小説中才能真正演繹,愛情一詞才能得到真正的詮釋。

對於這篇文章的女主人公,斯佳麗,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着,佩服她能在特殊環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幹活,佩服她能不顧社會上的言論而開創自己的事業。

斯佳麗的悲劇應該讓它結束,處於新時代的我們應該似《簡?愛》中簡?愛追求道德上的完善,堅持着個人的獨立性,縱使在愛情與此發生衝突的時候也是如此。讓愛變回它原來的面目,讓女性恢復天真善良的秉性。

《飄》精選讀後感9

初讀《飄》,覺得作者不知道在講些什麼,只知故事是從一場宴會開始。後來,再次讀了一遍,或許是成長了,便讀出了整個故事曲折、複雜。

縱觀全文,我覺得,最喜歡人物還是思嘉,儘管她任性狡黠、殘忍貪婪,但同時在她身上表現出還有她嬌豔美麗、精明能幹。她不像當時婦女們,她們那麼拘謹,又是那麼迂腐,而思嘉不同,她是隻活潑又不受束縛鳥兒,在那樣一個昏暗社會自由自在翱翔。當她錯誤地給艾希禮套上自己精心編制“禮服”時,她愛便錯了;當她不明白自己情感,消耗盡瑞德愛時,她又再次錯了。好在,思嘉很堅強,當她兩次犯錯時,她想起父親話:“世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她正面自己情感,不再迷茫、猶豫,她相信明天,明天她就能把握住愛。主人公思嘉便是那麼一個有些孩子氣,卻又堅強,擁有希望人。

就像艾希禮所説,媚蘭是那樣脆弱膽小,而思嘉卻是那麼勇敢。雖然思嘉在愛情上失敗了,但是她生活,她努力,顯而易見得成功。當艾希禮把媚蘭託付給思嘉時,儘管心裏很不滿,但她還是遵守自己諾言,細心地照顧媚蘭。在戰爭期間,人人都過得很困難,思嘉卻靠着自己努力養活了媚蘭還有自己一家人,雖然很多是靠欺騙弗蘭克得來。或許,有人認為她真是狡猾,手段卑劣,但我卻不能認同,思嘉這樣做,完全是為了救所有人,她不能讓父親家業毀於一旦。思嘉是那麼努力,她執着、勇敢地保護着所有人。

Tags:讀後感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