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青銅葵花》讀後感範文1500字(精選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青銅葵花》讀後感範文1500字(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青銅葵花》讀後感範文1500字(精選5篇)

《青銅葵花》讀後感1500字1

最近我正在網上享用一分美餐——曹文軒的《青銅葵花》,美味又可口。這是一篇很樸實的文章,幾乎沒有半點的色彩渲染,但它足以讓我淚流滿面……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第一次讀到這樣的兒童文學作品,文字純淨得似一滴露珠,晶瑩而剔透,然而就在這種晶瑩中又分明折射出一種悽悽的憂傷。那種於純美中透出的痛苦緊緊抓住人心,而那份於痛苦中流露的美則顯得更加深厚,讀着這樣的文字,不知不覺中便恍然走進了青銅葵花的世界:

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不會説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但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為了兄妹相稱的朋友。在粗茶淡飯的生活中,一家人為了撫養葵花費盡了心思,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着葵花:為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腳上的蘆花鞋也賣了;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時不去別人家“借燈光”,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

在生活富足的今天的我們,也許已經失去了於痛苦中感受美的機會,《青銅葵花》無疑是給我們城市孩子展示了另外一個世界,發出了另外一種聲音。它讓我們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苦難,而苦難中也含着更動人的美。雖然青銅一家過得很清貧,有時連飯都吃不飽,他們的生活跟我們比起來,真是差太遠了。不像我們想吃什麼吃什麼,想喝什麼就喝什麼,但我們有些人還在嫌這嫌那,吃飯要挑,穿衣要挑,整天覺得父母欠他們似的,自已苦得不得了。與青銅葵花比比,我們不覺得慚愧嗎?

青銅為了葵花登台演出精心製作了一串冰項鍊,並親手掛在葵花的脖子上,讓所有的人感動不已。在大雪紛飛的寒冬,青銅到油麻鎮去賣蘆花鞋,為了多賣點錢以減輕家庭的負擔,他竟然把自己腳上穿的蘆花鞋也賣了,赤腳踏着積雪走回了家,而今天的我們棉鞋就有幾雙,哪能忍受如此的痛苦,想想自己真是太幸福了。這樣的痛苦經歷我們生活在糖水裏的孩子是無法用心體會的。身邊的同學常為作業多而叫苦連天……難道這比得上青銅葵花他們所遭遇的苦嗎?

青銅的奶奶生病,葵花為了給出奶奶攢錢看病,小小年紀的她就外出打工——去江南採摘銀杏,雖然只掙到非常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夠給奶奶治病,但他的孝心非常讓人感動。而我平時一元兩元地花錢一點不心疼,要知道這錢可都是父母辛苦勞動的報酬,亂花錢就是對他們的勞動的不尊重。在我家父母為我付出了很多,而我很少給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知道享受,卻不知回報!

看了《青銅葵花》,我改變了很多,以前我不知道我們的生活非常幸福,總是抱怨這兒、抱怨那兒的,可是,自從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還有比我還不幸的人,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好日子!親情,友情,眼淚,微笑,這是上帝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只要珍惜,你的幸福生活會永遠不離開你,一直陪伴着你,守護着你!

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痛苦是無法避免的,沒有一個人的人生路是平平穩穩的,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坎坷。當苦難來臨時,我們只能毫無風度地叫苦連天,我們只能手足無措,不堪一擊。有些苦難,其實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無法迴避的元素。我們要成長,就不能不與這些苦難結伴而行。就像美麗的寶石必經熔巖的冶煉與物質的爆炸一樣。雖然它們的生活很貧苦,但它們樂觀向上,克服困難的精神,讓人感覺他們似乎生活得很快樂,那是精神上的美。不僅是青銅,葵花也為這個家、為青銅付出了許多許多:學校組織的拍照活動她沒參加,為了給自己貧困的家庭省錢;每天放學和哥哥一起去採蘆葦,為了能多編些蘆花鞋去賣;自己一個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撿銀杏、考試故意考差,為了賺錢、省錢給奶奶看病;用各種辦法教她的啞巴哥哥寫字,為了讓哥哥在別人面前自信起來、抬起頭來……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裏,青銅一家齊心協力,艱難、困苦而又快樂地生活着。

《青銅葵花》讀後感1500字2

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是我們劉老師推薦的,書的名字叫《青銅葵花》,這本書的內容是這樣的:

葵花是一個大城市的女孩,可是她的媽媽在她三歲的時候死了,爸爸就把她帶到大麥地的幹校生活,可是她爸爸也死了,是剩下葵花一個人。於是大麥地的青銅一家就收留了她。很快,葵花就融入了這個大家庭。青銅媽媽對葵花的愛甚至超出了隊青銅的愛,可是,啞巴青銅就這樣還把葵花當做自己唯一最好的妹妹。他們一起經歷了三月黃,逃離了龍捲風……發生了不少驚天動地感人肺腑的故事

突然有一天,一個消息流傳了出來:城裏人要接她回去。大麥地的所有人都不讓她去。但是因為大麥地的人嘴巴辯不過城裏的人,他們只好極不情願的把葵花交給城裏人了。因為青銅思念葵花到了極點,他叫出了“葵花”兩個字——啞巴的他變得會説話了。

這本書很感人,我媽的同事也拿着本書去看,結果看得淚如泉湧。俗話説,兄弟如手足。書中的青銅和葵花雖然不是一個媽生的,也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卻親密無間情同手足,能互相幫助。不像某一些人,他們不把兄弟當兄弟,不把朋友當朋友,只把所有的人當工具來利用,然後再給兩顆糖打發走,沒有真情可言。

讀了這本書,我看到了兄弟之情的偉大,有時勝過母愛。任何動物不一樣,人是有感情的,會思考的。可是,如果我們連這一點兄弟之情也沒有,我們還是人嗎?那我們就只是動物。

與其説是親子共讀這本書,不如説找了個機會在喧囂的午後安靜的享受着這純美文學的愜意。每當此時,總是讓我們在疲於奔命中停下腳步,去聆聽和感受心靈深處的某種觸動。

青銅和葵花應該是我們同時代或比我們稍長一些的人物,在災難降臨時,沒有選擇放棄和抱怨,而是單純快樂的從苦難中發現了屬於他們的幸福。即便是“壞小子”嘎魚,依仗着家境的“優越”,可愛的使着他的小壞點子,讓我不禁懷念那個沒有大惡大善的,空氣中沒有化學顆粒的年代。

當明晃晃的烈日炙烤着大地時,我們在空調房裏進行着我們的一切活動,這是每個人每天並不奇怪的生活,孩子很少有機會去感受“汗滴禾下土”的艱辛,他們還嚷嚷着“沒人玩,好無聊,沒意思……”。當我們放下堆積案頭的工作,抽出時間帶孩子去領略大自然的風光,或將他們的童心放縱於遊樂場時,往往因為一個一兩塊錢的小玩具沒有滿足他,生氣、吵鬧是常有的事。我常很無奈,這些孩子是怎麼了?他們為什麼感受不到父母給予他們的幸福快樂呢?

我告訴他我小時候,我的爸爸給我買的第一個只有九英寸的電風扇,我是多麼興奮,我每晚在小風扇下寫作業覺得我又快樂又神氣……。兒子露出一臉的不屑:“我兒子以後用了更高級更涼快的東西,我也會跟他説我小時候家裏只有空調。”想想他説的也不無道理。確實在我小的時候父母跟我説過他們種南瓜吃野菜的經歷,我也只是無動於衷的在聽故事。時代的進步,對於苦難的理解是不可複製的,每個年代有它自己的烙印。幼年時承受的苦難,就像是接種的疫苗,讓他可以坦然笑對成長途中遭遇的波波折折。我在感慨我們的孩子太幸福了,為人父母以自己最大的能力為孩子製造快樂的天堂,又擔憂着他們缺失了對苦難的理解和承受能力的培養。

我應該是很早就有了對“苦難、挫折”的需求,希望孩子在苦難和挫折中增強體質,增強免疫力,也應了現代人們提出的窮養男孩和挫折教育的理論,以至於暑假未到,我就張羅着讓兒子去我單位附近的小店送外賣。大家質問我我是不是後媽。在一片譁然和質問中計劃擱淺。

我是個最笨拙的家長,看到了孩子的一堆問題,卻顯得束手無策,用天暢媽媽的話説只能是“靜待花開”了。但我知道只有苦甜參半的生活才能發現甜的滋味。

讀完這本書,好比喝了烏龍茶,入口苦澀,回味卻有絲絲綿甜。

我看了兒子寫的讀後感,雖有些誇張和言過其詞,但總算是第一次沒有別人的幫助下,自己看到了本中表達的深厚的兄妹感情,也算不易。所以沒有加工和篡改,原原本本呈現在這,尊重詹同學的原作了。

愛情不是一種虛榮,要拿出來在眾人面前炫耀;愛情不是一件美麗的衣裳,要穿在外面給大家欣賞;愛情不是一項任務,要對親朋好友有個交待。21時49分28秒

《青銅葵花》讀後感1500字3

在這個五一的假期中,老師佈置作業來寫這個文章,我和媽媽就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青銅葵花》,雖然我和媽媽閲讀過這個書好多次了,但是還是放不下在這本書中的人情美,在這本書中,講了一個講了一個叫葵花的小女孩和她爸爸還有一些城裏人去一個叫大麥地的地方幹活,後來葵花的爸爸不幸溺水死亡,葵花被青銅家收養,變成了青銅的妹妹,由於青銅家特別窮,只能供一個孩子上學,便讓葵花一個人去上學,葵花學習特別努力,同學和老師都很喜歡她,可後來,葵花又被接回了城裏。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人就是葵花,她能理解別人,在奶奶生病付不起昂貴的醫藥費和信院費的時侯她跑到外地去摘銀杏賣錢。最讓我鹹動的事就是:在冬天,青銅去賣蘆花鞋,幾個城裏人把青銅的鞋全包了,但還有人想再買一雙,青銅為了不讓那個人遺憾,竟把自己的鞋給了那個人,自己光着腳回家了。

通過讀《青銅葵花》我懂了:一個人遇到了挫折是退縮,還是應該通敢的面對它。在我們生活中,在我無論遇到多大的失敗和挫折也不要灰心,只有戰勝它們,我們才能成為強者。

讀完《青銅葵花》,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個悽美的特定年代的故事,是一個時代的烙印,小女孩葵花和他的哥哥之間的真摯的友情讓人感動,讓我們看到了兩顆善良的童心,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愛,善良。

那是一個苦難的年代,那個時代留給了人們太多的痛苦和無奈,青銅和葵花小小的年級也都承受了太多的痛苦,折磨。讀這部小説,始終讓人感覺壓抑,無奈,與青銅和葵花那個年代的人相比,我們是不是感覺太幸福了,現在的孩子與青銅和葵花相比,是不是有種天上人間的感覺呢,可為什麼孩子們卻沒有幸福的感覺呢,他(她)們老是抱怨學習太累,正如本文作者曹文軒説的: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與青銅、葵花相比,現在的這孩子所受的痛苦是不是太渺小了,是不是很多時侯都是在無病呻咽呢,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在我們受到不公或挫折的時侯,該如何去面對呢?我們的孩子又何如去面對呢,他(她)們能夠去堅強的面對困難,戰勝逆境嗎,是的,當我們給予孩子更的的關愛的同時,更要對他(她)們的生存能力多多鍛鍊,讓他(她)們有戰勝困難的能力,能夠坦然的面對失敗、挫折甚至是苦難。

記的人們常愛説一名話:再苦,不能苦了孩子,我倒覺的,讓孩子吃些苦又有何妨,正如孟子所説:“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們雖不要孩子像孟子那樣,但多鍛鍊鍛鍊孩子的吃苦能力,也能磨鍊他(她)們的意志,對他(她)們以後的成長還是大有好處的。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一個時代的痛苦,時代不同,痛苦也不同。通過讀《青銅葵花》這篇小説,使我對痛苦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兩個孩子,出身不同,但命運卻如此悲慘,小小的年齡卻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們在痛苦中生活,在痛苦中歡樂,她們的樂觀向上的精神卻讓我無比敬佩。

作者在寫苦難時,將苦難寫到深處,在寫到美時寫到極致,寫到愛,將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意。在讀這篇小説時,我邊讀邊流淚,為兩個孩子的悲慘命運而感動,她們用愛編織着自己七彩的夢,用行動去幫助對方渡過難關。

看後,使我陷入了深思,如今的孩子物質條件豐富,吃的、穿的、學的、用的都是好的,可他們回報我們的是什麼呢?是愛心,還是堅強,是勇敢還是卓越,是勇於承擔痛苦的勇氣,還是面對挫折的從容不迫。因此我們不得不對孩子進行痛苦、挫折教育,不要讓孩子老是生活在蜜罐裏,不要以為生活是一帆風順的,出現困難和問題是不可避免的,要敢於承擔困難,面對挫折。對他們進行受挫教育,讓他們端正思想,分辨是非,養成一個好品質。讓孩子學會怎樣做人,讓孩子學會怎樣在經濟大潮中撐好舵,不翻船,不受任何誘惑,這是一個非常不好做的事情,這也需要我們不斷去努力。

《青銅葵花》讀後感1500字4

遇到什麼人,交到什麼朋友,都要看緣分,讓心去感受。讀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三生有幸——讀到了《青銅葵花》這本好書。這本書很美,很樸實。文中葵花那個以用青銅為原材料雕塑葵花出名的爸爸,還有大麥地的那片葵花田,名叫葵花的小女孩,叫青銅的男孩,都與題目相映成趣。

曹文軒寫《青銅葵花》,寫出了兩種美:自然美和人性美。

曹文軒寫的所有小説都有一個特點:有唯美的意境。“當時陽光傾盆,一望無際的葵花田裏,成千上萬株葵花,花盆又大又圓,正齊刷刷地朝着正在空中滾動的那輪金色的天體。”寥寥幾筆,將讀者帶進一片美麗的葵花田。這是文章的最後一段,其中“陽光傾盆”、“滾動”等詞語,和作者有意將太陽描寫成“滾動的天體”,讓這種美麗更加難以忘懷。除了葵花田之外的,還有蘆葦蕩:“葵花騎在牛背上,看到蘆葦在風中起伏不定地搖動着,看到蘆葦中間,這兒一處,那兒一處的水泊。水泊或大或小,在陽光下,反射着水銀一般的亮光。看到了水泊上空飛行的鳥,有野鴨,有鶴,有叫不出名字的鳥。”一段話,將大麥地的蘆葦蕩之美毫無剩餘地寫了出來,讓人陶醉其中。

青銅,主人公之一,標準的好哥哥。每天上下學接送葵花;做葵花螢火蟲燈讓葵花看書做作業;做冰粒項鍊給葵花做主持人時戴,為此凍傷了手也不顧;看馬戲時為了葵花搶位置,不惜和人打架,後又馱着葵花看馬戲;蝗災過後挖蘆根,他總讓葵花先吃......青銅為葵花做的太多了!他和葵花感情太深,以至於葵花要被接回城裏時,他媽媽只好把他支開;以至於葵花走後,他天天坐在草坨上思念葵花。這種在心裏的默默但綿綿的思念,衝破了喉嚨的障礙,在多年啞巴以後,讓他喊出了“葵—花!”的.聲音。

啞巴哥哥,才是哥哥咧!

葵花從被領養開始,就彷彿本來就是青銅家的人一般。完全不用磨合,他們就像一家人一樣一起生活了。葵花也不簡單,自己唸書後,也叫青銅識字,讓青銅把大麥地的人們嚇了一跳;她為了治奶奶的病,隻身去外地摘銀杏,拿了錢回到家裏知道奶奶已經不行了,痛哭不已。知道家裏負擔不起自己的學費,故意把成績考壞,好讓家裏不在為她花錢。葵花是個美麗的女孩,無論是外表還是心靈。

青銅奶奶為了家庭當掉了她的金戒指;為了讓青銅葵花穿上厚棉襖棉褲,去外地摘了兩大包棉花,以致卧病在牀,臨終時還留下手鐲給葵花出嫁時用......媽媽為了讓葵花穿得好,把自己的衣服改了給葵花。這個家完全沒有把葵花看待,而是把她當最親的親人,以至於葵花根本不想回城裏去......至於爸爸媽媽,是這個家庭的主心骨,他們的辛勤勞動和樂觀主義,維繫這這個家庭基本但是快樂的生活。連一開始形象有點反面的嘎魚,其實也是一個善良的孩子。在青銅家起火時,是他呼叫鄉親們來撲救;在青銅和葵花的奶奶生病時,是他送來了兩隻鴨子,希望幫上一點忙。

《青銅葵花》還描述了那個年代苦難的生活。通過人們和苦難作鬥爭的描寫,介紹了一種精神:人堅強不屈的心靈之美,人性之美。青銅家,先是家被火燒了,再遇上大水沖垮了茅屋,還趕上了蝗災。在這一次次的劫難裏,青銅家的人也好,大麥地的人也好,都沒有屈服。而是一次次地振作起來,攜手度過了一次次的危機。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沒錯,青銅家的人是這麼做的,大麥地的人是這麼做的。他們從不依賴外界的幫助,靠自己,熬過了一個個苦難,正因為他們有堅貞不屈的心靈和精神。而蘆花鞋、螢火蟲南瓜燈和冰項鍊的描述,又是那麼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通過這樣的描寫,反襯出在美麗的自然和美麗的人性面前,苦難也顯得那麼渺小。

扉頁上有一段題詞:“作品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到之處;作品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極致;作品寫愛——至愛,將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誼。”沒錯,這就是《青銅葵花》,這就是青銅葵花!

用心去感受書中的美吧,等待你的將是一場洗禮!

《青銅葵花》讀後感1500字5

田野裏的葵花花海燦然盛開,城市裏的青銅塑像久久矗立。這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故事,青銅葵花,是他們的名字。

也是這個故事的名字。

翻開封面,隱約有一縷淡淡的槐花香拂面而過,輕輕閉上眼睛,我好像來到了大麥地,站在了那棵古老的槐樹下。遠遠地,我看到了秀氣俊俏的葵花,看到了慈祥和藹的奶奶,看到了情深意重的青銅,看到了樸素善良的爸爸媽媽……轉眼間,一行行樸素的文字幻化成一個個人物,如此真實地出現在眼前,揮之不去。

葵花是個不幸的孩子,小小年紀便失去了母親,離開了原本屬於她的城市,原本屬於她的生活,在這時,這個孤苦的孩子又失去了父親,失去了唯一的依靠。這個本該在城市中、在父親的疼愛下生活得無憂無慮的女孩,竟這樣在命運的捉弄下被寄養到鄉下過起了苦日子。種種災難降臨到他們頭上,小葵花不得不早早地體味了人間的世態炎涼,也不得不隨着父母過着清苦的生活。為了這個家庭,為了生活,她要開始比別人更早地成長,她要以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任,這對一個嬌生慣養的小女孩來説,是有多艱難!

葵花也是幸福的,“這一家人把心都扒了出來給了這閨女”,就如村長所説的,青銅一家人對這個領來的孩子如親生,甚至比親生的孩子還要親。在老槐樹下,這一家人一起爭到了撫養葵花的權利,為了他們的承諾,青銅放棄了上學的機會,讓妹妹讀書;奶奶賣了家當甚至是相伴數十年的首飾給她蓋房子住;爸爸媽媽把省下來的錢全部給了她只為讓她拍一張漂亮的彩色相片。在這個清貧的家裏,他們把所能夠給的都給了這個女孩,儘自己所能把她捧在手心愛護。這對一個女孩子來説,是有多麼幸福!

這一家是清苦的。本來就貧窮的他們偏偏領養了葵花,又為了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女孩而變賣家產供她更好地生活。剛剛擺脱戰火硝煙的他們一次一次遭受自然無情的打擊。洪水沖垮了他們的家,蝗蟲掠奪了他們的一年的糧食,甚至連嘎魚家的鴨子也吃掉了他們賴以生存的茨菰。就在關鍵之時,家裏的奶奶病了,唯一的牛死了,就連最親愛最寶貝的小葵花,也即將離開這個一無所有的家。苦難接二連三地眷戀這一家,陰影總是籠罩在他們頭上,給這個苦難深重的家平添一分苦澀。

可這一家也是幸福的。洪災之後,他們全家開始勞動,憑着自己的汗水住進了新房子;蝗災過後全家人照樣乾乾淨淨安安穩穩、體體面面地過日子。他們窮,可也有他們的樂趣。奶奶的故事,青銅的冰項鍊和螢火蟲燈,葵花摸到的大魚,爸爸媽媽編織的蘆花鞋……這些點點滴滴凝聚成的快樂,這些超乎物質享受的美好,讓他們在這個充斥着災難與痛苦的歲月裏“苦中作樂”,將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小事都儘量變為自己的歡樂碎片,將它們拼湊在一起,成為這個年代裏的來之不易的幸福。他們窮,卻窮得有風骨。在這樣苦痛難熬的歲月中,他們依舊保持了做人的尊嚴,在貧窮和飢餓中也依舊挺直了腰桿生活,讓所有大麥地人為之震撼。為了證明自己捉來的野鴨不是從嘎魚家偷來的,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青銅抱着“丟失”的鴨子繞着村子一圈一圈地走;為了體面地生活,他們即使是忍受着飢餓這一家依然揚起面孔,乾乾淨淨地走出去;為了讓葵花能夠和別家的孩子住上新房子而賣草鞋的青銅在冰天雪地將自己腳上的草鞋脱下變賣。這一切,不是在那個苦難的年代中最可貴的“幸福”麼?這不同於那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幸福”,這是來之不易的,“痛苦中的幸福”,這是身處災難才有的美好!

人,愈是生活在苦痛中,便愈是能夠體味到,即使是點滴的幸福,亦是來之不易的。作者用樸素幹練的文字,像是回憶一個埋藏在記憶深處的故事,緩緩敍來,讓我們隨着他的節奏,時而顰眉時而微笑,直至整個故事緩緩結束。他要告訴我們的是大愛,是大美,是苦難之中的美好。

睜開眼,彷彿隱隱約約有一兩縷槐花香氣飄散,淡淡的,卻能夠嚐到它的滋味,在心間,彷彿是那麼的清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