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海邊的卡夫卡》讀後感1000字左右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04K

《海邊的卡夫卡》讀後感1000字(1)

昨晚把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讀完了,本來預計要花一個月時間,結果速度超出我預料,10天便看完了,之前從來沒有寫過看書的讀後感,這是第一次,希望獻給和我有一樣困惑的年輕人。

《海邊的卡夫卡》讀後感1000字左右

這篇讀後感主要思想並不是針對書本身的,主要還是借書的內容來解剖一下自身的一些困惑和想法,買這本書看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之前並不知道《海邊的卡夫卡》是寫什麼的,只是十天之前下班在家看《青年文摘》其中有篇文章中提到了這本書,借書中的隱喻來説明他的文章中關於自由與約束的關係,當看到自由這個字眼時我就觸電了,因為最近心中正好是被這個問題所困惑的,所以就堅決的一定要看這本書,立刻馬上!然後就上網在網上買了這本書。

29歲是個分岔路口,只是每個人的分岔程度各不相同,但需要面臨選擇是一樣的,我的分岔路是上海+事業和老家+婚姻生活,未婚、事業無成,一向自由慣了,如果在上海接着打拼,就沒辦法照顧家裏父母,無論是健康上還是經濟還是精神上,也很難成家,這些是自由的反面。如果回老家去,因為有房子住,找個普通的工作,老大不小的年紀,被催促的婚姻,一路安穩,這是約束的正面。

卡夫卡開始選擇了離家出走的自由,15歲的年齡做個決定是多麼的舒服,遠離自己不想面對的東西,獨立上路,遇見好心的人,做想做的事,自由淋漓盡致。卡夫卡未完成的義務教育和與自己無關卻脱不了干係的父親被殺案。如果是隱喻,那就是我的婚姻大事,和照顧父母的責任,人總是要結婚的,誰也不想浪費時間去論證這個觀點的正確性,一如義務教育總是要完成的。而父親身體一直很差,父親和母親兩個人可以一起自理自己的生活,本來是和自己回不回去沒有關係的,隨着時間的推移,父親讓其回家願望的強烈,變成越來越緊密的關係,這點又和警察到處找卡夫卡破他父親被殺一案不謀而和。

卡夫卡第二次進到森林裏本來是可以不出來的,永遠過着安逸的生活。只是這種生活比較簡單或者説枯燥,一如我現狀再壞也還是有一次機會過安逸的生活,只是我拒絕了朋友的好意。

結尾卡夫卡決定回去對警察説清楚離家出走或者父親被殺案的始末,因為父親不是卡夫卡殺的,所以交代清楚後就不會有任何麻煩了。然後完成義務教育,如果把整本書縮句,就是:卡夫卡從約束中走向自己決定的自由,然後從自由中走回約束。書到這就完了。只是誰都明白,卡夫卡回到約束中與警察交代完,完成剩下的義務教育,他又自由了。更重要的是,大島説過隨時歡迎他回圖書館,還有那通電話,櫻花説:你隨時可以打電話給我,並且幾個月後她也會回到東京。

《海邊的卡夫卡》讀後感1000字(2)

長篇小説《海邊的卡夫卡》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成長小説的最新版本。小説講了一個日本少年的成長經歷,15歲的田村卡夫卡,幼年時被母親拋棄,他決心“成為世界上最頑強的十五歲的少年”,懷着憎惡父親的念頭出走,因為他要逃遁父親的詛咒——他將殺父、奸母、與姐姐*愛。

小説通過十五歲的田村卡夫卡和怪人中田兩條線索來展開描寫,如果説少年的故事以現實描繪為主,那麼中田老人這一部分則充滿魔幻色彩,集體失憶,人與貓交談,天降魚雨和螞蝗雨。在小説中田中面對的是外部世界的兇殘和邪惡,而少年田村卡夫卡面對的則是內心的誘惑和罪孽,最終這兩條線索在高鬆會合了。問題是外部的罪可以用一把鋒利的刀來終結,但內部的罪有那麼容易一筆勾銷嗎?

小説中的主人公田村卡夫卡最終無法躲避詛咒的宿命,這一切又是通過類似古希臘悲劇中的“卡桑德拉預言”、“俄狄浦斯情節”,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悖謬和荒誕,日本《源氏物語》中“活靈”的怪異,科幻小説中的“時光隧道”這一切怪誕至極的情節來塑造完成田村卡夫卡這個人物形象。作品中的田村卡夫卡他被衝往世界的盡頭,又以自身的力量返回,返回之際的他已不是他,他已進入了人生的下一階段。

《海邊的卡夫卡》力圖通過事十五歲的少年的眼睛來描繪這樣一個世界,在這樣一個世界中他的靈魂仍處於綿軟狀態而未固定於一個方向,在他身上類似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那樣的因素尚未牢固確立,在他身體走向成熟的同時,精神仍在荒野中摸索自由,仍在困惑和猶豫。

責任始於夢中。值得注意的是田村卡夫卡殺父、奸母、與姐姐*愛,這一切均在似夢非夢中,殺父由田中完成的,但血卻染在遠在高鬆的田村身上;奸母是在似真似幻的錯覺中(時光倒流,母親錯把他當作是初戀的情人);與姐姐作愛完全是在夢中。這樣寫法的主要原因,作者也許試圖從側面説明,在當今社會,人類最應該做的不是忙着拯救他人,而是及時拯救自己。小説這樣寫,其實是我們每個人很好的入世寫照。當年,我們每個人懵懂而莽撞地扎入社會,內心也不是經歷過相似的波瀾嗎?田村卡夫卡的經歷不過更加誇張化寫意化而已。

雖然不是人選擇命運,而是命運選擇人,但是隻要人沒有在命運的旋渦裏失去自己本來的面目,仍然堅守自己的位置,一切抗爭就都不是毫無意義,儘管在命運面前,它是徒勞的。

歲月在流逝,或精彩或平庸我們都要活着承受,我們大家都在持續失去種種寶貴的東西,寶貴的機會和可能性,無法挽回的感情,但在我們的腦袋裏,有一個將這些記憶保存下來的小房間。

小説告訴我們,罪孽的克服也就是罪孽的完成。這一永恆命運悲劇的內核在兩千年後的今天,可以説沒有多大改變,沒有一種拯救是純潔完善的。當年喪心病狂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如此,我國的十年*革也是如此。

《海邊的卡夫卡》是後現代文學潮流之作。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宿命論的影子,關於原罪,關於男女的感情慾望,性的無法控制,暴力的無意識表現,戰爭的無可奈何。個體的生命是及其脆弱的,正如作品中左伯的青梅竹馬的戀人,由於一個偶然,他被當作另一個人被打死,而且不了了之......我們大多的時候,,不過是鐘錶的擺,按着規定的軌跡運行,無力左右什麼。

命運就是沙塵暴,你無處逃遁,只有勇敢跨入其中,當你從沙塵暴中逃出,你已經不是跨入時的你了。

在小説中,村上以其獨特的邏輯語言,摧毀了夢與真實、現實與超現實、此世與彼世之間難以攀越的高牆,填平了橫亙人世與異界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

田村卡夫卡作為未成年人,他的心在希望與絕望之間碰撞,在世界的現實性與虛擬性之間遊移,在波濤洶湧的世界上,有企圖傷害他的力量,也有温存和美好。好在年輕,他終能經得住折騰,世界對於他來説,還有許多經歷需要他去看,去聽,去感知,去體驗。

《海邊的卡夫卡》讀後感1000字(3)

讀完海邊的卡夫卡,躺在牀上輾轉難眠。村上用平實的白描畫筆描繪了一個奇妙的故事,其穿梭於兩個境界:現實於虛幻。更多時候,兩者的界限是無從定奪的。閲讀的同時,我自己如同跟着穿梭於兩者之中,不得自拔。

書的筆調灰暗但不陰鬱,卻着實散髮這陰鬱的氣味,散盡這種空氣,讓人無法喘息。

小説的主角:15歲的田村卡夫卡、叫烏鴉的少年,背起行裝,離家出走,為了逃離纏繞他的近乎詛咒的預言。漫長的旅途,他時而感覺寂寞,又不時地被叫烏鴉的少年鞭策,被大島開啟,一步步成長。不費吹灰之力地,他遇見姐姐櫻花、母親佐伯。如同一種命中註定的悲劇,他越是苦心掙扎,試圖逃離命運,命運就越將其操控於手掌之間,讓其不得動彈。

我想起與小説同名的那幅畫:海邊的卡夫卡。一望無垠的大海,少年的背影。傳遞着靜謐,或孤寂。少年面對大海,顯得渺小。而他的存在卻賦予了畫面生氣。人類與現實的抗衡,總是需要每一個人掙扎地尋求平衡點的`吧。

畫的主人:佐伯,曾經享有全世界幸福的女子,以為無法承受戀人的死去而跨入入口。從此不再回頭,也無法回頭。被顯示束縛的人類又尋尋覓覓着令人嚮往的領域。苦澀的PARADOX。

小説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人類在生存境界之間的選擇。一部分選擇活在殘酷的現實中,任意隨波逐流,無力逃脱。一部分人走進入口,在夢境辦的世界中沉醉。還有一部分人,比如中田與佐伯,有意或無意的走進了那個世界,又眷戀現實。於是他們在現實中非同尋常,卻在光照下投下了殘缺的影子。

小説中,佐伯痛苦得存活着,在踏入入口後的不久,她就已經靜靜的等待死亡。又或者,在踏入入口的那一刻,便已預示了她的死亡。在閲讀前半部分小説時,我覺得,卡夫卡進入森林,便博得了成功:在那個世界,看來他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運。然後,當佐伯的生命在現實中完結,茍延殘喘的在那個世界裏命令卡夫卡迴歸現實。佐伯終究劃開了自己的動脈,殷紅的鮮血結束了她殘餘的半條生命,意味着她的終結,以及,她的痛苦的終結。

我總覺得,單純的活在現實中,被命運操縱,抑或活在虛幻中,讓自己操縱命運都是不可取的。穿梭於兩者之間,人或許能夠獲得輕鬆瀟灑些。我在思索,村上是否想要藉此表達:人,必須依賴與現實。即使跨過了入口,進入那片森林,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乘入口關閉之前返回,勇敢的面對殘酷,承擔痛苦。人定勝天?未必,人終究是被*縱的,一股無形的力量,永遠無法企及,不能戰勝。

小説的結局,一如既往的平實。和眾多小説如出一轍,主人公辛勞地經歷了風風雨雨,並從中成長。但不同於看ODYSSEY或是DRACULA,沒有武力的戰役,自己與自己的鬥爭更為艱辛。我想到的是秒速的結局,淡淡的,清澈的,透明的感動,隨着耳邊的鋼琴曲慢慢散開,瀰漫。

校園、社會,混居在太多虛無縹緲的規則中,感覺枯燥,庸碌,虛無,被*控。躲進自己的角落,停泊在屬於自己的港灣,頓時感到安定和幸福。我不想離開,不想走出。但現實終究是現實,稍稍休憩後,如果不衝回外界,出口終將關閉。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