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幸福讀後感作文1100字三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38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幸福讀後感作文1100字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幸福讀後感作文1100字三篇

幸福讀後感作文1100字 篇1

改革開放33年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的日子也都更加富裕了。這是我讀了《建設幸福中國》後最大的感受。

新中國成立後,人們翻身做了國家的主人,生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社會上還有很多家庭面臨着口袋空空的威脅。為了把這些可憐的人們拉出貧困的深淵,國家實行了許多優惠政策,幫助他們儘快致富,讓他們的錢袋子一點一點的鼓起來;有的邊遠地方為了給孩子們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捨不得吃也捨不得穿,紮緊了褲腰帶供給孩子上學;也有很多患者因為沒有足夠的醫療費而放棄了求醫,不得不飽受疾病的百般折磨。現在,國家對這些問題也都出台了救助和補助政策,加大教學投入,改善教育環境,為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助學金、獎學金,讓孩子們上得起學,進得了好學校,讀得起好書。國家還開展了醫療救助、貧困户幫扶,減輕了人們的鉅額家庭負擔。人們有錢可以花了,有房可以住了,有學可以上了,有病可以治了,臉上也就綻開了笑容。

家鄉的農民們也都樂開了懷。現在的種子好了,莊稼的收成好了。有報道説,有個地方一畝地的柿子都能賣回兩萬多元錢呢!而且,現在的農村種地不要錢了,不僅不再交“皇糧國税”,國家還對種地農民給予了各種補貼,白種地不説,國家還給補貼,這在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好事,現如今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你説,誰還能不高興?

在城市,早晨起來,人們東奔西走,搭乘各類交通工具去上班,或者乾脆徒步走着去上班,既鍛鍊了身體又節省了能源。下班了,人們一想起自己舒適、温暖的的家園都不由自主的加快了回家的腳步。電視機、電腦、電話、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微波爐、數碼相機……好多好多現代化的東西進入了每一個家庭,温暖的陽光照在每個人臉上都是喜氣洋洋。想要知道什麼是幸福嗎?只要看一下人們喜笑顏開的臉龐就都知道了。

到了週末,每家超市、商場裏都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各類生活物品琳琅滿目。這些物品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也更讓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倍感幸福。我們這些小學生從來就沒見過怎麼使用煤油燈,那種煤油燈下的生活我們一天也沒體會過,但我們可以想象沒有電的日子是多麼可怕!而據大人們講,即便是煤油燈,在以前也不是每晚都可以點到大半晚上的,那時的煤油也就是“火油”,更是“嬌貴”東西,誰敢浪費呢?現在我們哪一家沒有幾件電器呢?我們常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哇!

我們也都知道,這些讓人自豪的成績都是老一輩揮灑畢生的心血和汗水為我們打造的,我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們也正在把它們打造的更加美好。太陽每天升起,可不一定每天都是晴空萬里。生活也是這樣,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最大的幸福,生活中還有這樣、那樣的不盡人意,還存在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可我們知道這些都是暫時的。通過我們每一個人的辛勤努力,總有一天,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那份陽光普照的幸福和愉悦!建設幸福中國,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付出智慧和汗水。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現在最大的任務就是要學習更多的知識來武裝自己,為將來奉獻社會、展現美好人生打好基礎。相信我們吧,我們現在這些祖國的“花朵”,一定會再接再厲,繼往開來,把祖國大花園裝扮得更加雍容華貴,燦爛多姿。

幸福讀後感作文1100字 篇2

閲讀完幸福在哪裏,頗有些感受,關於白巖鬆《幸福在那裏》讀後感。白白帶着新聞人的敏感和憂慮解析了社會的怪事不斷,從而引出信仰的話題,談到了從宗教的領域引申了我們的文化,肯定了改革開放成就的同時,質疑了幸福的存在,激發了我們反思---為什麼走出去,是不是走得太快,跟丟了靈魂。感謝白白的文章,可以讓我們在忙碌之餘花點時間靜下心來思考一下生活的意義。帶着80後的標籤,80前的心態,“我們”疾呼社會變化太快的同時,也驚歎“我們”遺忘過去的速度。梁漱溟先生所説人類面臨有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針對的也許是趁着改革之風走出的那代人的順序,而他們的後代所面臨的三大問題,順序似乎要反過來:首先解決人和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接下來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最後才是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他們大部分更關心自我,然後才是他人,最後希望在以己及人的良性循環中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所謂的理想實現,這理想包括物質,也包括認可和影響力等非物質形態的價值。然而困惑的是,父輩們在行走中迷失了靈魂,尚且可以等一等,或者回去找一找,我們還沒有行走,尚處於起跑線,就已經在思考內心價值在哪裏,這種顛倒的邏輯無法追尋!“我們”假裝成大師,丟掉青春的浪漫;“我們”肆意對人和事發起抨擊,卻不考慮負責;樂觀的情緒越來越少,喜歡把自己包裹在悲情縷衣下掙扎;生活不是用來熱愛的,點和線可以一成不變;與人交往缺少熱情,卻氾濫激情;總是慾望更多,不懂得珍惜眼前,就像撿貝殼,下一個更漂亮,下一個更美麗~~~~~~聽聽“我們”的邏輯:媒體輿論討論大師,編造大師,是因為這個社會缺少標杆市的人物,就像處女稀少但是我們內心渴望處女一樣;“我們”行使言論的自由,憂國憂民,至於造成的結果和影響不去考慮,還大言不慚言説有責任心;悲觀不是“我們”的錯,是社會烙上的通行證;生活很無趣,所以需要激情;沒有慾望的人還有希望嗎?所以選秀呼天搶地,所以炒作大行其道,所以傳統摒棄,所以懷舊肆意,讀後感《關於白巖鬆《幸福在那裏》讀後感》。有句話很有意思,賺錢是為了花錢,花錢是為了換感覺,所以感覺的名目越多,決定了賺錢的數目越多,決定了慾望的越多!如果大家都是“淡泊名利”,感覺“遲鈍”,或許和諧社會不是口號,但紛繁複雜的信息化時代,鼓吹的是成功,發揚的是名望,攀比之風盛行。鱗次櫛比眼花繚亂的看,五花八門紛紛擾擾的聽,五味雜陳秀色可食的嘗,怎麼會感覺不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充斥我們的五官,我們被動地接受他們,關閉不了感官,大部分人卻錯誤地選擇關閉內心,留下獨自挖掘內心價值,重又走到了顛倒的邏輯的開端,由於經驗知識等等的侷限,北季南饒都參不透的真諦更何況我們,這時候懷疑成了智慧的代名詞,悲觀主義氾濫,惡性循環!!!改變所改變的,適應所不能改變的,但是適應不是盲從和跟風,五四所謂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被我們歪曲和誤解,演化成自我之精神,放縱之思想!!!多挖掘一點真善美,少接觸一點假醜惡,這需要社會,新聞,媒體的努力,也需要我們若愚一點。 能夠釋放內心的愛其實就是幸福。

幸福讀後感作文1100字 篇3

有幸讀了《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着這本書,我被書中的故事感動着,被書中的情感感染着,更被書中那濃得不能化解的愛融化着。作為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沒有讀到這本書之前,自認為自己還算是一個盡職盡責的老師,可是,讀完這本書後,我對好老師的標準又有了新的認識,“老師是什麼?是種植孩子美好感覺的土壤,是照亮孩子心靈的明燈。成為老師的先決條件是愛,但光有愛遠遠不夠,做一個合格的教師,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一種手段,一種具體的操作方式,要使孩子能把知識化為智慧、把品格滲進心靈才行……”是啊,要使孩子幸福,我們不僅要對孩子有愛心、責任感,更要使這份愛心充滿智慧。

作者李躍兒在書中提到的“教育,首先是讓人成為人的,是提升人的,拯救人的,其次是增長智慧、傳達知識的。”而現實當中,尤其是在中國,成人對於孩子,大都是隻注意孩子的身體和學習,卻很少注意背後的那個心靈。書中楊一凡的事例讓我深深震撼,正是因為孩子的父母,以及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在剝奪着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教育觀念、錯誤的教育方法使得我們的孩子開始變得不再幸福,但這絕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狀態!

在李躍兒的書中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孩子是腳,教育是鞋”,看到這句話,不禁讓我怦然心動,在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選鞋的經歷,經過一次次的嘗試,我們最終選擇的總是那雙穿着最舒適的鞋子,聯想到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突然想到:我的這雙“鞋”真的適合班級裏每個孩子這雙“腳”嗎?

我們作為家長也好,老師也罷,似乎都應該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教育觀念和行為。給予孩子幸福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但我們要重新定義幸福的概念:人是否幸福,並不取決於他有多少財富,是否過着奢侈的生活,而在於人的內心有沒有釀造幸福的工廠,有沒有對於“幸福”這個概念的'準確理解和把握,有沒有獲得幸福的智慧。作為教育者和家長,我們首先要清楚孩子“幸福的根源”,這絕非是孩子要什麼就滿足什麼。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給我的另一個啟示:孩子的心境仿如一張白紙,在這張白紙上一開始是沒有稜角的,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這張白紙上按照自己的意願畫上一個方框後,從此它就成了一個永恆的矩形,這時,除了在方框中發揮定格的形態外,再也沒有其他發揮的餘地了。這是教育的失敗!只有當孩子心境未定格時,才是教育的最好時機。我們應該將心比心,使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拉成平行線,只有這樣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洞悉孩子真正要什麼、想什麼,也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孩子才能獲得有益的發展,才能感受到幸福!

感謝李躍兒,在這個時候,為我、為許許多多迷失在教育裏的人們,傾情奉獻了這樣的一本好書,這樣的一個理念,這樣的一份情感,這樣的一聲愛的宣言。使我猛然醒悟,作為一名教育者,還給孩子本應有的幸福,呵護與珍愛孩子的幸福童年,實在是教育的根本職責。教育的難點不在於有沒有現成的方法,而是在眾多的方法中選擇出“只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這就需要教育的智慧。古人講:藥無貴賤,醫病者良;法無高下,契機者貴,説的就是這樣的意思。李躍兒提出自己的觀點就是“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教育者(教師、家長)是造鞋人,只有他們瞭解了孩子腳的大小、形狀、特點,造出合適的鞋,孩子才會感到幸福。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時就像在一面光潔的鏡子前觀照自己,渺小而卑微。她使我的心靈受到震撼,使我的靈魂受到洗禮。雖然距她的教育觀點還差得很遠很遠,但是,我會向着“愛自己的學生,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的方向去努力。

Tags:三篇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