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數學史》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91K

《數學史》讀後感1

今年的寒假出奇的漫長,在這漫長的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我不怎麼喜歡的書——《數學史》,為什麼不喜歡呢?是因為我很多不懂,但是讀着讀着我就喜歡上了,《數學史》記錄着人類數學歷史發展的進程,讀了它,我有一點膚淺的體會。

《數學史》讀後感

體會一:數學源自於與生活的需要與發展。

書中寫到:人類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具有識辨多寡的能力,從這種原始的數學到抽象的“數”概念的形成,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人們為了方便於生活便有了算術,於是開始用手指頭去“計算”,手指頭計數不夠就開始用石頭,結繩,刻痕去計計數。例如:古埃及的象形數字;巴比倫的楔形數字;中國的甲骨文數字;希臘的阿提卡數字;中國籌算術碼等等。雖然每種數字的誕生都有不同的背景與用途,以及運算法則,但都同樣在人類歷史發展和數學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前進。

體會二:河谷文明和早期數學在歷史的長河一樣璀璨奪目。

歷史學家往往把興起於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中國和印度等地域的古文明稱為“河谷文明”,早期的數學,就是在尼羅河,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黃河與長江,印度河與恆河等河谷地帶首先發展起來的。埃及人留下來的兩部草紙書——萊茵徳紙草書和莫斯科紙草書,還有經歷幾千年不倒的神祕金字塔,給後人詮釋了古埃及人在代數幾何的偉大成就,也給後人留下了輝煌的文化歷史,而美索不達米亞在代數計算方面更是達到令人不可思議的程度。三次方程,畢達哥拉斯都是它創造的不朽的歷史,在數學史上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

古人云:讀史使人明智。讀了《數學史》讓我明白:數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最終服務於生活,運用於生活。

《數學史》讀後感2

此書是《數學史教程》的第二版,這本書還得到了諸多數學界有望人士的高度讚揚。嘉興學院名譽校長,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為此書惠贈了墨寶:瞭解歷史的變化是瞭解這門科學的一個步驟。此外,吳文俊院士也在百忙中趕寫了讀後感,對《數學史概論》一書在數學史學科研究上的肯定,並稱之“翻閲此書都會開卷有益並感到樂趣”。

數學是一門歷史性或者説積累性很強的學科,重大的數學理論總是在繼承和發展原有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們不僅不會推翻原有理論,而且總是包容原先的理論。所以説數學是歷史最悠久的人類知識領域之一。因此也有數學史家認為“在大多數學科裏,一代人的建築為下一代所摧毀,一個人的創造被另一個人所破壞,但是有些學科就像數學,每一代人都在古老的大廈上添加一層樓”。

作者是按如下的數學史分期為線索進行展開論述的:

一、數學的起源和發展;

二、初等數學時期;

1、古希臘數學,2、中世紀東方數學,3、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三、近代數學時期;

四、現代數學時期。

此書從上古的巴比倫、希臘、中國、印度、阿拉伯,以至當代數學,對於數學的貢獻與影響都有中肯的評論和解説。在原始社會,從原始的“數覺”到抽象的“數”概念的形成;隨着計數的慢慢發展,

出現了石子記數和結繩記事等記數方法;接着經驗算術與幾何法的發現;再在此基礎上加工昇華為具有初步邏輯結構的論證數學體系;隨之發展而來的便是近代數學;之後數學的發展更是迅猛:微積分的創立,代數學的新生,幾何學的變革......

在很多人看來數學總是那麼枯燥乏味的,沒有多大的興致看完這本書。而此書中作者不僅對數學史實有詳盡而忠實的介紹,還藉助各種例子來讓讀者理解,甚至加入了很多生動有趣的故事及奇聞軼事,例如阿基米德解決皇冠難題的故事,牛頓蘋果落地的故事等等。讀之趣味盎然,大大增強了書本的可讀性。書中還寫到了很多著名的數學家,並就其學術成就做了概括的介紹,尤其重要成就,不惜花了很多篇幅以詳細説明。

最後,作者還就數學與社會的關係及兩者互相之間的影響發表了論述。他精闢地闡述為:數學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有着密切的聯繫,這種聯繫是雙向的,即一方面,數學的發展依賴於社會環境,受着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數學的發展又反過來對人類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大方面的影響。接着,作者從數學與社會進步,數學發展中心的遷移,數學的社會化三方面進行了展開説明。

我想我本是數學系的學生,多少是得對數學史有所瞭解。雖沒有過於仔細的拜讀,但我想通過這次翻閲還是受益匪淺的。

《數學史》讀後感3

《數學史》一直是我最想讀的一本書教學中我越來越覺得作為一個數學教師,數學史對我們有多少重要!於是我拜讀了數學史。

我知道了,數學的歷史源遠流長。我瞭解到,在早期的人類社會中,是數學與語言、藝術以及宗教一併構成了最早的人類文明。數學是最抽象的科學,而最抽象的數學卻能催生出人類文明的絢爛的花朵。這便使數學成為人類文化中最基礎的工具。而在現代社會中,數學正在對科學和社會的發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理論和技術支持。

我知道了,第一次數學危機——你知道根號2嗎?你知道平時的一塊錢兩塊糖之中是怎麼迸濺出無理數的火花的嗎?正是他——希帕蘇斯,是他首先發現了無理數,是他開始質疑藏在有理數的背後的神奇數字。從那時起無理數成為數字大家庭中的一員,推理和證明戰勝了直覺和經驗,一片廣闊的天地出現在眼前。但是,希帕蘇斯卻被無情地拋進了大海。不過,歷史卻絕對不會忘記他,縱然海浪早已淹沒了他的身軀,我們今天還保留着他的名字——希帕蘇斯!

第二次數學危機——知道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牛頓,曾經站在英國大主教貝克萊的前面,用顫抖的嗓音述説者自己的觀點,沒有人相信他,沒有人支持他,即便他的觀點着實是今天的正解!數學分析被建立在實數理論的嚴格基礎之上,數學分析才真正成為數學發展的主流。

第三次數學危機——我們聽過這個名字——羅素,但是緊跟在他的身後的兩個字卻是那麼刺眼——“悖論”。“羅素悖論”的出現使數學的確定性第一次受到了挑戰,徹底動搖了整個數學的基礎。與此同時,歌德爾的不完全性定理卻使希爾伯特雄心建立完善數學形式化體系、解決數學基礎的工作完全破滅。數學似乎是再也站不起來了。是的,羅素的觀點似乎真的很有道理,危機產生後,數學家紛紛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比如ZF公理系統。這一問題的解決到現在還在進行中。羅素悖論的根源在於集合論裏沒有對集合的限制,以至於讓羅素能構造一切集合的集合這樣“過大”的集合,對集合的構造的限制至今仍然是數學界裏一個巨大的難題!不過,我們不能蔑視“羅素悖論”,換種説法,不正是這個“悖論”引起了我們的思考嗎?不正是這個“悖論”使我們更有創造精神嗎?

我知道了,我們中國在數學上的成就也絕對不能忽視,從《九章算術》到《周髀算經》,中國傳統數學源遠流長,有其自身特有的思想體系與發展途徑。它持續不斷,長期發達,成就輝煌,呈現出鮮明的“東方數學”色彩,對於世界數學發展的歷史進程有着深遠的影響。

《數學史》讀後感4

當我們學習過數學史後,自然會有這樣的感覺:數學的發展並不合邏輯,或者説,數學 發展的實際情況與我們今日所學的數學教科書很不一致。 我們今日中學所學的數學內容基本 上屬於 17 世紀微積分學以前的初等數學知識,而大學數學系學習的大部分內容則是 17、18 世紀的高等數學。 這些數學教材業已經過千錘百煉, 是在科學性與教育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指 導下經過反覆編寫的, 是將歷史上的數學材料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和學習要求加以取捨編纂 的知識體系,這樣就必然捨棄了許多數學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實際背景、知識背景、演化歷程 以及導致其演化的各種因素,因此僅憑數學教材的學習,難以獲得數學的原貌和全景,同時 忽視了那些被歷史淘汰掉的但對現實科學或許有用的數學材料與方法, 而彌補這方面不足的 最好途徑就是通過數學史的學習。 在一般人看來, 數學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 因而很多人視其為畏途, 從某種程度上説, 這是由於我們的數學教科書教授的往往是一些僵化的、 一成不變的數學內容, 如果在數學教 學中滲透數學史內容而讓數學活起來, 這樣便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也有助於學生對數 學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理解與認識的深化。 科學史是一門文理交叉學科, 從今天的教育現狀來看, 文科與理科的鴻溝導致我們的教 育所培養的人才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當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高度滲透的現代化社會, 正是 由於科學史的學科交叉性才可顯示其在溝通文理科方面的作用。 通過數學史學習, 可以使數 學系的學生在接受數學專業訓練的同

時, 獲得人文科學方面的修養, 文科或其它專業的學生 通過數學史的學習可以瞭解數學概貌, 獲得數理方面的修養。 而歷史上數學家的業績與品德 也會在青少年的人格培養上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數學有着悠久的歷史,14 世紀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數學最為發達的國家,出現過許 多傑出數學家,取得了很多輝煌成就,其源遠流長的以計算為中心、具有程序性和機械性的 算法化數學模式與古希臘的以幾何定理的演繹推理為特徵的公理化數學模式相輝映, 交替影 響世界數學的發展。由於各種複雜的原因,16 世紀以後中國變為數學入超國,經歷了漫長 而艱難的發展歷程才漸漸匯入現代數學的潮流。 由於教育上的失誤, 致使接受現代數學文明 薰陶的我們,往往數典忘祖,對祖國的傳統科學一無所知。數學史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 數學的輝煌成就, 瞭解中國近代數學落後的原因, 中國現代數學研究的現狀以及與發達國家 數學的差距,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振興民族科學。

《數學家徐利治的故事》,知道了徐老先生在數學上為祖國做出了貢獻,他寫的許多論 文在國際上引起了反響,他還培養出一批成材的學生。 徐老先生為什麼能成為數學家?為什麼能做出這樣大的貢獻?原因之一, 就是他小時候不怕 困難,刻苦學習。文章裏寫道:“他在讀書時常把伯父給他的午飯錢省下來,用來買書和買 練習本,為了節省用紙,他常用手指在睡覺的涼蓆上練字,夜深人靜,同學們早已進入甜蜜 的夢鄉,徐利治卻來到走廊,在燈光下認真地學習。白天,他泡在圖書館裏用饅頭、白開水 充飢……”可以看出,徐老先生小時候學習條件很不好,連買書、買練習本的錢都缺乏,只 好節省午飯錢,然而,他勤奮學習,並不因學習條件差而氣餒。 在我們這時代,家庭生活比較富裕,很多家只有一個孩子,零花錢比較多,這些錢我們不是 去打電子遊戲,就是去買好吃的。平時,也很浪費,一張紙不是寫幾個字就扔了,就是摺紙 飛機玩,一點也不知道節省。 在學習上,現在很多同學都不認真學習,學習目的不明確,我也是這樣,做題稍微遇到 一點困難就氣餒了。 我們的學習態度和徐老先生那種廢寢忘食的學習精神相比, 真有十萬八 千里的差距。

《數學史》讀後感5

我閲讀《數學史通論》,完全在一種休閒的、輕鬆的,也是舒坦的、愉快的狀況之中。碰到繁複的數學公式、定理及其證明等,我一目十行、囫圇吞棗,一如我讀大部頭的小説,往往常規地跳過向來不太在意的大段心理描寫一樣。讀《數學史通論》,我卻十分留意它行雲流水的敍述、縝密思維的演繹、多姿多彩的話語、宏大緊密的結構。有時,我按圖索驥,對着目錄,找準其中的某一篇章,仔細揣摩;有時,我隨意打開其中的某頁,順勢而讀,總能做到樂在其中。我不求透徹的理解、不求系統的把握,《數學史通論》讓我與牛頓、高斯這些巨人親密接觸,也讓我循着代數、幾何、算術、三角學發展的脈絡,靠近(還不能説走進)數學。在我來説,只是追求閲讀視野的擴大、知識背景的重構。

數學是人類創造活動的過程,而不單純是一種形式化的結果;運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數學科學及數學教育,在他們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但表現出矛盾運動的特點,而且它們與社會、政治、經濟以及一般人類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聯繫。

它的內容涉及到從上古時代到19世紀初的這段時期。為了跟蹤過去20xx年當中主要數學概念的發展,作者非常重視第一手資料的蒐集與運用。在介紹重要數學家的工作時,大量從他們的原著中引用材料。在不列顛博物館、英國皇家學會和劍橋三一學院的幫助下,引用了比較多的史料,使人們對原始的情況獲得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作者還注意到數學知識的繼承性和積累性,並不把重大的發現和發明完全歸功於某一個人。例如對歐幾里得和牛頓這樣一些主要的流派,作者到説明他們的成就的淵源,從而勾畫出數學科學本身發展的規律。斯科特博士依靠他對數學史的駕馭自如的能力寫出了這本富有激勵性的好書。

數學的`歷史源遠流長。我瞭解到,在早期的人類社會中,是數學與語言、藝術以及宗教一併構成了最早的人類文明。數學是最抽象的科學,而最抽象的數學卻能催生出人類文明的絢爛的花朵。這使數學成為人類文化中最基礎的學科。對此恩格斯指出:“數學在一門科學中的應用程度,標誌着這門科學的成熟程度。”在現代社會中,數學正在對科學和社會的發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理論和技術支持。

數學史不僅僅是單純的數學成就的編年記錄。數學的發展決不是一帆風順的,在跟讀的情況下是充滿猶豫、徘徊,要經歷艱難曲折,甚至會面臨困難和戰盛危機的鬥爭記錄。無理量的發現、微積分和非歐幾何的創立…這些例子可以幫助人們瞭解數學創造的真實過程,而這種真實的過程是在教科書裏以定理到定理的形式被包裝起來的。對這種創造過程的瞭解則可以使人們探索與奮鬥中汲取教益,獲得鼓舞和增強信心。

《數學史》讀後感6

為了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師專業素養,學校為老師們準備了《數學史選講》這本書,讀了以後有點感想。

數學是幾千年來人類智慧的結晶,書中通過生動具體的事例,介紹了數學發展過程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與重要成果,讀後讓人初步瞭解了數學這門科學產生與發展的歷史過程,體會了數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作用,感受到了數學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鍥而不捨的探索精神。 在數學那漫漫長河中,三次數學危機掀起的巨浪,真正體現了數學長河般雄壯的氣勢。 第一次數學危機,無理數成為數學大家庭中的一員,推理和證明戰勝了直覺和經驗,一片廣闊的天地出現在眼前。但是最早發現根號2的希帕蘇斯被拋進了大海。 第二次數學危機,數學分析被建立在實數理論的嚴格基礎之上,數學分析才真正成為數學發展的主流。但牛頓曾在英國大主教貝克萊的攻擊前,顯得蒼白無力。 第三次數學危機,“羅素悖論”使數學的確定性第一次受到了挑戰,徹底動搖了整個數學的基礎,也給了數學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歌德爾的不完全性定理卻使希爾伯特雄心建立完善數學形式化體系、解決數學基礎的工作完全破滅。 如果説“危機”是數學長河的主流,那數學史上一道道懸而未解的難題、猜想,就是一朵朵美麗的浪花。費馬猜想,歷經三百年,終於變成了費馬定理;四色猜想,也被計算機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已歷經兩個半世紀之多,眾多的數學家為之競相奮鬥,儘管陳景潤跑在了最前面,但最終的證明還是遙遙無期。更有龐加萊猜想、黎曼猜想、孿生素數猜想等……,刺激着數學家的神經,等待着數學家的挑戰。 天才的思想往往是超前的,在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眼中,的確很難理解他們。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依然默默的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執著着自己的理想。數學家們那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是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的,正是有了那種精神,他們才能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這也許就是他們所認為的幸福。回想我們自身,什麼才是我們所追求的呢?什麼才是幸福呢?教師職業本身的內涵和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享受職業內在的幸福要從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開始。 浪花是美麗的,數學更是美麗的,英國數學家羅素説過:“數學不僅擁有真理,而且擁有至高無上的美——一種冷峻嚴肅的美,即就像是一尊雕塑……這種美沒有繪畫或音樂那樣華麗的裝飾,他可以純潔到崇高的程度,能夠達到嚴格的只有最偉大的藝術才能顯示的完美境界。”

這麼美的東西除了我們自己感受,還要在學生中去流傳,將數學史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素質,激勵學生奮發向上,也能夠激發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