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通用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5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偉大的悲劇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通用5篇)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1

生活總是變幻多姿,有的人把生活當作享受,則有的人把生活當做冒險。我們《偉大的悲劇》中的主人公就把生活當做冒險,在他們身上我學到了許很多多的啟示,他們是偉大的,令人崇拜的英雄!

在人的一生中,有喜有憂,有失有得,有笑有淚,而貢獻就是那把直尺,用來衡量你人生的輕重,曾聽很多人説過;幾句“豪言狀語”,可他們有履行過自己的承諾嗎?在浩繁人中,令我最敬佩的是“視死如歸”這種薄弱的身軀包裹着神聖靈魂的人,他們就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想起現在的社會,不是利慾薰心,縱然嫉妒成性,試問:能有幾個人能向他們如許擁有誠篤守信的紳士風度呢?

隨着經濟的發展,錢已經成為人類不可缺少的東西,人類為了錢,貪心,自私,時常湧現,他們心目中所向往的只有一個字——錢。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我基本上認同,有較好的經濟頭腦,但是沒有遠大滿足的心胸的人,總有一天會被這個社會淘汰的。

斯科特的五位隊員,他們是人類敬仰的英雄。在與大自然的搏鬥中,他們雖然失敗了,但是他們戰勝了心靈的考驗,在他們身上,我看到的是許很多多的高尚品質。

當我讀到他們的隊員一個個升入天國,他們所表現出的對搭檔的敬意,情誼時,淚水己滿眶,作者將他們的事蹟寫得生動傳神,令我不禁肅然起敬。

你斯科特那組去南極探險的步隊中就有五位永垂不朽的英雄,他們面對死亡是靠那種堅忍的意志,誠然,擁有頑強意志的人是會坦然面對生死的,其時,分高人一等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了南極,可效果是有人捷足先登,他們之前的努力難道白費了嗎?

看着那封由挪威探險隊留下的信,他們大可以將之修改,變成是自己先完成這個偉大的使命的,但是,他們沒有如許做,為的是自己的良心,他們更不想得到虛假的成功。在歸去的路上,每一步都要倍加小心,恐防倒在這塊生疏的地方,其實他們早己意識到自己已經面臨絕境了,而行動所表現出來的'執着,是非一個正常人所具備的,因為他們是勇敢的戰士。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2

南緯90度,冰雪覆蓋的南極點,神祕而又美麗。它吸引了一批批為之瘋狂且勇敢的探險家,而他們不是知難而退就是葬身冰原,一度成為駭人聽聞的“死亡地帶”。

但在1911年底,挪威探險家阿蒙森與英國探險家斯科特一行人為了國家的榮譽,在南極展開了一場富有戲劇性的角逐。但由於阿蒙森首先出發,且斯科特准備不足最終還是被阿蒙森捷足先登。

斯科特面對這辜負了他雄心壯志、美好心願的南極點,他們毫不後悔,有的只是悲愴與無奈,並且斯科特甘心為對手阿蒙森坐業績作證,且這一事業正是他所熱烈追求的。

他那誠信的紳士風度與坦然面對成功與失敗的無比高尚的人格,贏得無數人之敬佩。

當然他們堅毅執著為事業而獻身的英雄氣概使他們在歸途中與死亡作鬥爭,當他們一個個倒斃時,沒有一個像孬種,都是響噹噹的漢子,“生得光榮,死得偉大!”

並且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使他們在關鍵時刻為了保護同伴而勇於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考慮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記的始終是別人,他最後的遺書不是為死後的沽名釣譽,而完全是愛的真情流露!他懷着一種熱烈的愛而沒有絲毫的恨離開了那個冰冷的世界!

斯科特在與大自然的搏鬥中雖然失敗了,但是他的心靈禁受了考驗,變得無比崇高,是有價值的美。正應如此他才被人們銘記在心,甚至作為自己的榜樣,他雖然離開了人世間,但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3

讀《偉大的悲劇》總有對人一種心靈的震憾,奧地利作家茨威格透過兩個南極考察分隊失敗一方的描述,再次證明,悲劇的力量才是最偉大的力量。

設立在南極南緯90°的科學實驗站取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這是為了紀念人類歷史上最早到達南極點的兩名科學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帶領探險隊離開英國,前往南極。1911年10月,他們在新西蘭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陸,準備在當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極點。但是就在這時候,他們得到消息説,挪威人阿蒙森率領另外一支探險隊正向南極進發,要“和他爭奪第一個揭開冥頑的地球的祕密的榮譽”!於是,斯科特一行於11月1日匆忙出發,“去爭取國家的榮譽”。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結果是阿蒙森隊捷足先登,於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而斯科特隊則於1912年1月18日才到達,比阿蒙森隊晚了將近5個星期。最後,阿蒙森勝利而歸,成功的旗幟永遠飄揚在南極點上,而斯科特等5名衝擊南極的英雄,因為南極寒冷天氣的突然提前到來,飢寒交迫,體力不支,在回到的路上與嚴寒搏鬥了兩個多月,最後長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茨威格為何不給勝利者阿蒙森作傳,卻充滿激情地為失敗者斯科特書寫這悲壯的一幕?

這能夠從文中找到答案:“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我,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作為一位偉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絕不主要是事業的成功者,而是許多歷史事件背後給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啟迪。按照這個價值標準,茨威格當然認為給斯科特作傳會更有好處,會給人長久的思考。

斯科特一行在與阿蒙森的競爭中失敗了,但他們勇於承認失敗,並願意“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我所熱烈追求的”。如果將此事置於一個愛耍賴、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探險是人類的不朽事業。事實上,沒有對探險的執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氣,是不可能從事這項事業的。而當他們在歸途中與死亡抗爭,一個個倒斃時,沒有一個孬種,都是響噹噹的漢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壯。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後一息,思考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記的始終是別人:朋友、同伴、妻小,還有他的祖國和人民。他最後的遺書不是為死後的沽名釣譽,而完全是愛的真情流露;信寫得如此鎮靜,絲毫不像一個行將離世的人。斯科特是懷着一種熱烈的愛而沒有絲毫的恨離開了那個冰冷的世界。強烈的羣眾主義精神。探險需要團結協作精神,在關鍵的時刻為了保護同伴,有時要勇於獻出自我的生命。這一點斯科特和他的隊員都做到了……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4

《偉大的悲劇》使我不禁讀了再讀,不是因為其中華麗的語句,而是因為我因着它而產生感動、惋惜、羨慕、敬佩的感情,讓我感受到了真摯的友誼,勇敢、從容所帶來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我感動,為他們那種甘於為對手見證的誠信的,實事求是的精神感動;我惋惜,為他們能夠抵達南極點,卻不能成功返回,只得長眠於此感到惋惜;我羨慕,為他們彼此能擁有對方給予的心靈上的撫慰感到羨慕;我敬佩,為他們敢於勇敢,從容地面對死亡感到敬佩。

雖然我知道他們是怏怏不樂地去做的;雖然我知道那是情理之中的;雖然我知道那是最後的道別;雖然我知道那是無能為力的表現。

但我仍要讚美這偉大的悲劇,讚美他們將自我犧牲,團結的集體主義精神表露地天衣無縫,讚美他們流露出的勇敢、堅毅、執著,為事業而甘於獻身的英雄氣概,讚美他們不為個人的得失和利益,只為心中的理想,只為自己所追求的而努力的品質!

我想他們會是含笑離開的,因為他們完成了自己一生追求的理想,他們做到了“更好”。真的,快樂不在結果,而在追求結果的過程中,他們仍是勝利者。

説了這麼多,還未提到他們的名字,他們就是斯科特、鮑爾斯、埃文斯、奧茨和威爾遜。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些可敬的人的名字吧,因為是他們用生命譜寫了這偉大的悲劇!

偉大的悲劇讀後感5

悲劇,總會悄然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有時,如一隻攔路虎,堵着你不敢向前;有時,如一座山,咬緊牙關,翻過山,迎接你的,又將是一片廣闊大地。

《偉大的悲劇》一文中,斯科特一行人代表英國向南極發起了挑戰,但由阿蒙森帶領的挪威人早已與他們之前來到了這裏,斯科特一行人十分沮喪失望,一開始的滿腔激情早已消逝。在返回的途中,天氣十分的惡劣,人類的勇氣被大自然所侵蝕,斯科特一行人抵擋不住大自然的威力,全部長眠於這一片淨土之上。

從文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人類所具有的偉大精神。奧茨的腳凍壞後大大影響了行進速度,他認為自己已經成了大家的負擔,於是,他為了集體,主動要求丟下自己,這從分體現了奧茨捨己為人,為他人着想的精神;隊員們不放棄他,是對同伴的關愛、關心之情;威爾遜博士死前還不丟棄珍貴的巖石樣本,繼續自己的科學觀察,是為科學獻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用在他身上最好不過……可惜上天不公,竟讓這樣一個個善良、友愛的人死去,這才是真正地“悲劇”!

有一句話令我深受感動“一個人雖然在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這表現了他們為事業獻身的精神是無比高尚的。

雖然他們去世多年,但我相信,他們的高尚精神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裏,永遠不會被人們放棄或遺忘。悲劇,是偉大的……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感受太多太多幾乎可以説是每讀一次這篇文章,我都會被震撼一次。

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這個名字深深地嵌入了我的心中。不僅他,還有他的隊友們,那種最初的激動,到最後的絕望,這途中的感受不言而喻。我們可以想象,一片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中就只有他們幾個人在走,他們心裏的那種無助、失落、不知所措的心情一直迴盪在他們心中,但他們沒有一個人把心中的苦傾訴給自己的同伴,而是自己默默地忍受着、承擔着。這種精神上的壓力是非常人所能忍受的,以至於讓埃文斯精神崩潰。

而騎兵上尉勞倫斯·奧茨為了不拖累同伴,獨自去面對、走向死神,給隊友們以更多生的希望,而要做出這一決定,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但他的隊友們並未能如他所願,而是最終以體力不支而倒在返程的路上。

斯科特臨死前的感悟可能比某些人一輩子的感悟都多。“因為只有在這種從未被人聲衝破過的寂靜之中,他才會悲壯地意識到自己對祖國、對全人類的親密情誼”。作者的這句話説得多好。一個人如果連拿出讓自己領悟、反省的這麼一個時間都沒有的話,那這個人這一生算是白活了。一個人只有在靜下心來,在極度的寂靜之中,自己想一想,反省一下自己。這務必會讓這人感受良多,會讓人的思想昇華。

“偉大的悲劇”這個標題一點也不過分,因為它充分地彰顯了斯科特一行人的頑強求生意志,但卻事與願違。用他們的話來説:或許這就只能是一個偉大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