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雷雨》的讀後感8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7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雷雨》的讀後感8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雷雨》的讀後感800字

《雷雨》的讀後感800字1

曹禺先生的《雷雨》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作品,在慢慢品讀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封建禮教對勞動人民的迫—害,資歷本家血腥的積累以及“周館”大家庭錯中複雜的關係。而其中也體現了人性的虛假和愛恨的衝突和悲劇。作品當中給我們帶來了一種神祕的又值得深思的感悟。或許正如曹禺先生所説的:“《雷雨》對我是個誘惑。與《雷雨》俱來的情緒藴成我對宇宙間許多神祕的事物、一種不可言喻的憧憬。”

《雷雨》創作中人物的塑造可真謂是登峯造極,就説周樸園吧,在第四幕中,他獨自坐在黑黑的屋子裏,聽着外面的雷聲,略顯孤獨、寂寞,讓我們似乎會感受到一個有血有肉的男子漢。而一方面,自從他認為侍萍死後,直襬放着舊傢俱,堅持穿舊襯衣,讓我們一開始隱隱約約感覺到他對侍萍的情深意濃,可當侍萍真正站在他面前時,他卻顯露出他的冷酷無情,竟然用一張支票打發這個他“深愛”幾十年的女子,這不禁讓我懷疑,周樸園是真的愛她嗎?或許,當週樸園兩次經歷了婚姻的不禁,身心俱疲。當初的侍萍,給過他一絲的温暖所以才會如此追憶。可是一旦侵犯到自己的根本利益便會原形畢露。原來他的愛如此廉價。

另外,《雷雨》的成功這處還在於內容的巧合性和戲劇性。周樸園對魯侍萍“欠着一筆債”,周萍對蘩漪也有着類似的感覺;周萍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真愛,卻被告知那是自己的親妹妹。這樣的巧合是戲劇性的,也是毀滅性的。而戲劇中的衝突、誤會,也讓其跌宕起伏、波瀾不驚,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讀者和觀眾。

重新品味《雷雨》中,我真正看到了人們對無常命運的恐懼、惶惑與呼號。命運的極端恐懼折磨着每一個強烈慾望中的靈魂,使他們焦灼的心情恰似大雷雨前沉悶壓抑的天空,然而被殘酷命運所驅使的人們卻不是宿命地等待最終的審判,頑強的生存意志與求生本能促使他們不斷掙扎,就像蘩漪對於命運大膽無畏的挑戰,正張揚着個體生命存在的價值。

僅管《雷雨》里人物的命運是黑暗的,但我們應該相信,在黑暗的盡頭就是光明,在黑暗中可以尋找到光明。命運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對命運低頭。我們自始至終都應該明白,命運是把握在自己的手裏,應該朝着光明前進。

《雷雨》的讀後感800字2

看了雷雨後,一如既往的是中國史上少爺與丫鬟永遠不會又好結果。一個風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傭,這樣的結合自古至今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倘若那個男的有情有義,大不了兩人私奔,背離父母,遠走高飛作對苦命鴛鴦,然而雷雨中的女主角侍萍也沒有這樣的好結果,周樸園這個風流少爺只是被她的青春美麗與温柔打動,但他的心是隻愛自己的,所以又怎會與她廝守一生?孤苦無依的侍萍帶着患病的二兒子傷心的離開,原一味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誰知造化弄人,命運又將他們牽扯在一起。錯綜複雜的關係又上演了,簡直就是一團糟,最終導致了同母異父的兄妹相愛。身為他們的母親,侍萍只能接受命運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命運,似乎一切該終結了,偏偏當年的風流少年周樸園在誤會下道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件事害死了3個人……

在雷雨中我最討厭的就是周僕園,他唯利是圖,陰險狡詐,是他的自私造就了接下來的的悲劇。他對魯侍萍有愛,但他愛的是那個青春完美,美麗温柔的侍萍,而不是出現在他面前的這個女人。他即做不到好好的愛侍萍的話,至少應該擔當一個做丈夫的責任,但他與妻子繁漪感情不和,兩人格格不入。周僕園渴望的'最圓滿最又秩序的家庭實際上是一個醜陋的,混亂的家庭。但這是他自找的。

雷雨中最讓人可憐的居室周沖和四鳳了,他們單純,清澈,對愛情對未來生活充滿熱情,但他們卻在上一輩人的恩怨中滅亡了,其實周衝比四鳳更加的無辜,雷雨過後,我們不得不歎息;多麼年輕的生命啊!

雷雨中的繁漪雖然扮演這我們大家都無法接受的和自己的繼子關係不正當的角色,但她應該是雷雨中最勇敢,最用勇於突破封建禮教的人,但很可惜在當時的背景下,她的結局註定是瘋!我覺得用水來形容繁漪最合適不過了,繁漪,柔弱又堅強,像水一樣,水至柔,柔腸百結,但也可水滴石穿;繁漪又是孤獨的,雖然水滴石穿,可水穿後就無所謂水,因為水已沒有了依靠;繁漪是可悲的,水執著得用一生來敲打石,可力盡了終生,也只能穿出一線小洞,最終也無力改變石;繁漪是可憐的,因為冰冷的水永遠不會給繁漪帶來愛的温暖;繁漪還是悲壯的,水滴石後即粉身碎骨,又如繁漪終究要鳳凰涅磐。

《雷雨》的讀後感800字3

最初接觸《雷雨》是在中學時期,那時候我的眼裏人只有兩種,好人和壞人。如果斷定此人是好人,那麼就算是他做過一點壞事,我仍會寬容的對待他;相反,如果他是壞人,他做什麼,我也會感覺他是有陰謀的,周樸園就是我眼中典型的壞人形象。

《雷雨》中周樸園是一位封建家長,又是一位資產階級代表人。他視工人的生命如兒戲,為了錢不擇手段;拋棄了為他生子的魯侍萍,控制着妻子繁漪;他試圖操縱周圍的人和事,當時讀他,只用一個詞形容“陰狠自私”。對他的態度討厭至極,甚至覺得四鳳,周衝,周萍的死亡都怪他。現在重温《雷雨》,才發現以前忽略了很多細節,這些細節也讓我重新審視對周樸園的看法。

序幕中老人對樓上的太太和樓下魯奶奶的關心慰問,第四幕中周樸園對周沖流露出的父子之情,他是一個想要多和兒子説説話的孤獨的父親。還有劇中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懷念和眷戀,雖然在看到了侍萍本人後他驚慌,恐懼,完全沒有了曾經的温情,但是站在一個帶有封建性質資本家的角度上看,在看慣了社會和商場上的爾虞我詐,明爭暗鬥之後,再次意外的見到昔日的情人,周樸園的腦海中最先迸出的自然是“侍萍可能是被對手派來威脅自己的”,這樣看來,任誰,都會臉色大變,問清來人到底有什麼目的。

在我看來,現在的周萍和四鳳就像昔日的周樸園和魯侍萍,在最初不摻雜任何功利色彩時,他們兩個人對愛情轟轟烈烈,誰有會知道,年輕時候的周樸園不是真心待侍萍,想要許她一輩子的幸福呢?可是封建家長制和殘酷的現實一點點地吞噬了這美好的愛情,門第的差距逼得他們分離了。如果周萍和四鳳沒有死亡,那麼我想他們活着的結局又會是下一對周樸園和魯侍萍呢,誰又能保證膽小怯懦的周萍不會在社會這個大鐵爐裏被煉得和他的父親一樣自私殘忍呢,或許死亡反而對他們是一種解脱。

重温《雷雨》之後,這一代年輕人的悲劇該責怪的不是周樸園,而是當時那個社會,它是一個大染缸,染黑了人性,周樸園也是一個被人同情的“老人”。

《雷雨》的讀後感800字4

曹禺的《雷雨》一直被喻為“中國話劇創作第一次成熟而優美的收穫”它同魯迅的《吶喊》郭沫若的《女神》一樣是一部經典之作。因此我看了這部短劇的劇本雖然它並沒有華麗的詞語加以修飾但卻以話劇獨有的形式清晰的向我展示了一場兩代人之間的家族矛盾。

周樸園和魯侍萍之間的關係導致了最終一切種種不幸的發生。當週樸園與一個真正門當户對的小姐周蘩漪結婚後這也並不是一個美好的開端只不過是最終那場雷雨的爆發時增添了一根導火線直接點燃了那場大火。我以為周蘩漪是一個極具“雷雨”性格的人物她的行為沒有一個是不極端的她有着最不容忍的恨及最殘酷的愛。但也就是這樣的極端性致使她的生命燒到最終化為烏有短促卻充滿着“矛盾”。

周萍和魯四鳳的相戀我認為是對當時封建觀念的一個諷刺明明是親兄妹卻由於上一代的過錯錯誤地結合了。而最終成為這場悲劇的犧牲品。而周衝我覺得是一個最無辜的人物雖然他充滿着不切實際的想法總是沉浸在自己理想的堡壘裏對現實抱有許多憧憬但他卻遭受了與四鳳同樣殘酷的結果。當他真正領悟到現實的殘酷伴隨他美麗的夢一個個的破碎時他的生活最寶貴的部分——情感的激盪最終死了。一個花季少年扼殺在現實的粗惡裏。魯貴不用細談他就是當時社會的一個市井之徒滿腦子都是金錢他從不有着對家庭的丁點責任感為了錢可以拋棄自尊和子女這令人髮指。但魯大海卻是一個正直的青年他敢於對周樸園反抗爭論。這也應該是曹禺當時想傳達的那種精神——在強權面前所表現出的不畏懼不退縮;同時這也是現今所受提倡的一種品質。

總而言之這部《雷雨》將這四代人之間的矛盾刻畫的淋漓盡致。通過這兩代人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分別細緻地描繪了多個不同性格的人物是一部成功之作。也許我的感受還比較膚淺但至少我對當時的社會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也算是一種成功吧。

《雷雨》的讀後感800字5

雷雨的開頭也註定着會有一個悲情的結局,劇中的人物他們所持有的感情是為難的更是矛盾的,煤礦公司的董事長周樸園在年輕時他愛上了自己年輕貌美的女僕侍萍並且與侍萍有了兩個孩子本來可以幸福的生活下去可是天不遂人願,周樸園最終在自己母親的逼迫下與一個門當户對的小姐結婚並且在年三十的晚上趕走了與他相愛的侍萍。當侍萍走投無路的時候想到的不是尋求出路而是自殺,但上天往往在不經意之中照顧着侍萍。侍萍被人救下之後再次改嫁給了魯貴併為他生下了一個女兒原本她也可以因此而幸福一生,可是偏偏造化弄人,魯貴在周家當差並將四鳳帶入了周家做了僕人,而她與周樸園的小兒子也在周家的礦場上工作,並正為了礦上警察惡意殺人事件而採取集體罷工來要挾周樸園。而周樸園卻用金錢收買了別人,導致最後罷工的只有周大海一人。資本家與階級工人的差距在這裏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反觀周樸園他雖然聽從母親的要求娶了富貴人家的小姐可他並沒有因此而得到幸福。他唯一愛的女人侍萍在他心中應經死了,他留下侍萍用過的傢俱,保留她的習慣,都可以看出他對侍萍的思念,然而在他真正在看到侍萍的時候,看着這個自己愛過的女人的時候卻沒有太大的感情波動,反而認為侍萍想以年輕時的舊事來要挾他、敲詐他,再此可以看出一個資本家的知道後無法接受而導致瘋狂的事,最終與周樸園的兒子周衝為救四鳳而觸電身亡。

在這些悲劇背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封建主義思想家庭的矛盾,相愛卻不能相守,不愛卻能夠共亡。

在封建思想的領導下,讓他知道自己的小兒子就是在礦上領頭罷工反對他自己的兒子魯大海時,他表現出了驚訝,但很快平復了情緒,並毅然的決定辭退他。再此,可以看出他的狠心、無情。

本就留在自己身邊的兒子周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並與自己同母異父的'妹妹四鳳有了孩子之後,終於不能接受而死在了得知真相的當夜,所以:

夫妻相見,不相認卻相恨。

父子相見,不相親卻相鬥。

母子相見,不相親卻相怨。

兄弟相見,不相識卻相愁。

《雷雨》的讀後感800字6

我想周樸園對魯侍萍沒有感情。當年為了娶一位有錢有門第的小姐周樸園明知魯侍萍不可能在呆在周家卻沒有説一句話。如果説當時的周樸園迫於家庭的壓力和封建制度的壓力二無可奈何,不得不幹魯侍萍離開,那麼三十年後的周樸園更加印證了他對魯侍萍沒有半分真情實意。

在他認出魯侍萍之前,魯侍萍問他説:“姥爺願意幫幫他麼?”周樸園只是説“讓我想一想”。如果他真的對魯侍萍有感情,怎麼會在聽了侍萍的悲慘遭遇之後只是淡淡的説想一想?如果他真的對侍萍心存懷念和愧疚,難道不應該萬分欣喜、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侍萍麼?如果説這還是周樸園的剋制和隱忍,那在他認出魯侍萍的時候,全無久別重逢後的喜悦甚至仔細端詳侍萍這樣本能的動作都沒有。有的只是戒備,只是一句嚴厲的質問,也許他那一刻顧念的只是自己的名聲和利益。做到如此絕情還能説周樸園是在剋制自己嗎?如果他對侍萍還有感情,為什麼他連三十年前的死都不願侍萍提?。我想這並不是他對侍萍心有愧疚,而是他急於抹去自己年少輕狂時留下的污點。後來他居然急於打發侍萍離開。“以後魯家的人永遠不許到周家來。”這表現出他急於撇清和侍萍的關係。到最後他也可笑地想用錢解決他們之間恩怨。這些都可以看出他對侍萍沒有半分真情實意。

當然,不可否認,周樸園的確在懷念着。

他留着侍萍的相片、她喜歡的傢俱,還保留着她的生活習慣。堅持了三十年實屬不易。這一切似乎在無言的告訴所有人周樸園還在還念着魯侍萍,似乎還在證實着周樸園對她念念不忘。但我覺得這更像是周樸園在懷戀自己未能得到的東西,這更像是周樸園貪戀的表現。人總在覬覦。心理學上有一種“契可尼效應”——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覺得好。這種效應放在周樸園身上何嘗不是一樣。他懷戀的只是他無法再得到的,只是他和她無疾而終的愛情。所以所有的人都以為周樸園對魯侍萍還有感情,也許周樸園自己也這樣以為。其實魯侍萍只是他這種未得到的貪戀的寄託。

可能三十年前他對她的確是真情實意,但他可能為這愛活一瞬,絕不可能是一生。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畢竟,人首先要愛自己。

《雷雨》的讀後感800字7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是張愛玲曾經寫給胡蘭成的話,雖時隔了半個世紀,我認為這依就是最理性的話之一。

張愛玲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蒼連、涼無望的,牽手過後便是放手,“死聲契闊”卻還要説永不分離。是啊,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個謊言的世界,當愛情之花温柔的凋謝時,才明白真愛只是美麗的童話。其實,所謂的愛情在冥冥之中,蒼天早已有所註定。

想起了繁漪,一個在《雷雨》中被愛情傷的體無完膚的女子。繁漪,她就像一個活死人,有着一顆被愛情遺忘的冰冷的心。但是愛情始終是女性永恆的期待,無論你身處在怎樣的環境之中,你依然渴望一把像火一樣的愛情點燃你內心冰冷的墳墓。正如繁漪一樣,她十八年來陪着一個暴躁專橫的丈夫,早已心如死水,而周萍,正好是點燃她內心之火的救命稻草。

我認為在《雷雨》中,繁漪是個罪人,也是個受害者。她就像在黑暗之中鏗然而泊的血蓮,冷漠。詭異。妖豔。將生命之火點燃到像光電一樣白熱,但你卻如同燈絲一般短促,將生命頓時化為烏有。“也許愛與恨正是《雷雨》所要表達的主題,周樸園。魯侍萍哪一個不是恩怨情仇,只是繁漪將愛與恨詮釋的更加淋漓盡致罷了。”

喜歡繁漪,覺得她很可愛,也許這樣的用詞不是很恰當,但我認為她的可愛就在於她的不可愛,她用一種傳統一種端莊,一種賢妻良母去野性的愛一個人。套用《士兵突擊》許三多的説話方式,這比大膽還大膽。

至於周萍,我不喜歡他。他根本沒有愛過繁漪,他説“我尊敬父親”,我敬佩父親,多麼虛偽,他見着四鳳,覺着她有“青春”她有美貌,就因為這一點,他根本就配不上繁漪。

周萍死了,在驚心動魄的雷雨之夜,愛與恨的嘶殺之中死了,當一切又迴歸平靜時,我們應該明白,愛恨終究不能長久,繁漪只是做了那個年代的犧牲品。

愛是什麼?“只不過是你傷我,我傷他,痕已請,痛尚存”,為此而已。它就如同神與佛與輪迴,與一切宗教信仰一樣,一直信則有,不信則無的心證罷了。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Tags:雷雨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