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8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

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1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榮國府為中心,以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悽慘劇為主線,敍述了金領貴族名門賈、王、史、薛四咱們族由鼎盛轉至衰落的進程,以大觀園的點滴小事,復原了其時的社會日子,展示了走投無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消亡的必然趨勢。並以其彎曲隱晦的體現手法、蒼涼殷切的情感風格、激烈高遠的思維見識,在我國古代風俗、封建制度、社會圖景、修建金石等各範疇皆有不行代替的研討價值,到達我國古典小説的頂峯,被譽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我覺得,《紅樓夢》中,最值得學習的,才調其間的詩句了,在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 蘅蕪苑夜擬菊花題》中,世人以白海棠來作詩,他們作的詩一首比一首好,一個比一個妙,尤其是林黛玉作的那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我覺得這個“偷”和“借”用得特別好。還有薛寶釵作的那句"保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保重芳姿晝掩門”讓人感覺白海棠是賢淑而正經的。還有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中,世人吟的菊花詩也是很妙,其間瀟湘妃子的《詠菊》中那句“毫端藴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特別舉辦。作者會寫詩審問夠厲害了,還會依據各種人物的各種性情來作詩,就更厲害了,作的詩還那麼舉辦,藴藏意義,真的是太厲害了!十分值得我學習。

《紅樓夢》中,我最喜愛的才調林黛玉了,儘管她有些多愁善感,慎重多疑,但她坦率純真,聰明過人,才學橫溢,作的詩特別舉辦,引人深思,與寶玉同為封建社會變節者,我很賞識、很敬服她的才調,也很喜愛她率直的性情。

《紅樓夢》讓我學到了許多常識,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瞭解到了其時封建社會的日子。

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2

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紅樓夢》

第一次讀《紅樓夢》,只覺得心中有一絲隱痛以及對於黛玉的不滿和惆悵。一個紅樓的女子,竟永遠只淌些小女子的眼淚,沒有堅強的心,沒有樂觀的心境。是的,淚水逐漸消散了她歎息般的目光、丁香般地惆悵……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杯黃土掩風流。這些都是黛玉曾經含淚吟出的沒有一絲音調的歌。初讀《紅樓夢》時,我僅以為這不過是一個深鎖閨口、多愁善感的女子無奈傷感時,排遣心中悲傷的詞句,脆弱,易傷。

現在,再一次翻開《紅樓夢》,重讀那個讓我愛而不能、舍而心碎的女子——林黛玉。或許是心境不再一樣了吧!或許她的眼淚看得更加真切,黛玉彷彿不再是那個小時與寶玉吵架時傷心流淚的女子;不再是隻會説:“留得殘葉聽雨聲”的孤高小姐龍不再是看到花自飄零水自流掩面而泣的黛玉。在我無數次的思考中,我終於明瞭!她的眼淚不是一個小女子流下的倉促之淚,她的淚是有一個凝聚的過程的。是一個靈魂最含蓄的呻吟,是一個悲劇的絕美體現,是文章的温牀!

試看,曹雪芹為何把紅樓的主角描寫得如此多淚?他必是要達到心碎的效果,黛玉本身就是一個悲劇,卻為其他的悲劇揮淚如雨。見到她的淚,便知紅顏薄命,便知這無數女子吟唱的紅樓曲不過是一首短暫的悲歌。人間有大愛,也有小愛,那麼我寧稱黛玉的哭泣是大泣。她讓多少人感歎於她絕佳的才情,她讓多少人為《紅樓夢》痴迷,她讓多少人為悲劇流淚,像我。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我只能借用那些憂傷的曲調來表達我對黛玉隱隱的痛以及深深的愛。這痛,便像那銀紅的霧,輕輕地遊移在我的青春年少,久久不散了那份奇異的孤芳。

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3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首《葬花吟》讓多少人心悲意慟。一曲《紅樓夢》,唱出了一個時代的悲喜興衰。當大雪落得白茫茫一片真乾淨時,以往的繁華富貴僅有留在薄薄的書頁中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國運昌隆,皇恩永續,似乎一切都欣欣向榮,萬象爭輝。少有人看到,整個社會從最底層至最上流,皆是一番淤泥擁阻,渾濁不堪的景象。底層百姓失田棄地,難以維持生計。不願受辱遭害的,毅然別過人間。硬掙着命活下來的,不是被官府算計,就是被大家族盤剝,最終也免不了悲慘的命運。大家族間更是利益糾葛,為了錢勢互相傾軋,爭權奪勢,與官府沆瀣一氣,弄得民不聊生。就是家族內部也是無休止地勾心鬥角,最終還是難逃家破人亡的結局。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林黛玉喟歎的不止是她一個人的悲哀,也許不久後的他年,不光是這傾城傾國的林妹妹,就是這天下無二的大觀園內的一草一木也怕是不知何處去了吧。世間的歡樂終歸於幻滅,回想起來,也可是是做了一場夢而已。縱使清純潔淨如妙玉之類,也終究落得個狼狽退場。在那個污濁不堪的時代,有誰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呢?個人的杯具如流沙攢聚,漸漸匯成無限的沙漠了。他年葬儂知是誰?不知。慢慢風塵把它們都埋葬乾淨了。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是最淒涼的一句聯,也是林黛玉對自我結局的最為精準的預測。《紅樓夢》是一出杯具,劇中的每個人都被牢牢困在命運的蛛網上。有的人在奮力掙扎,筋疲力竭。有的人早已放棄抵抗,迷迷糊糊地等待毀滅的到來。他們的杯具並非巧合與偶然,而是與整個社會的沉淪密不可分的。預言從一開始寶玉夢遊太虛時就得見端倪。不然,高鶚何以續作後四十回?何不續出大團圓的皆大歡喜的結局?寶黛二人是天上仙靈轉世,死後自會還化作仙靈重歸天界,可那些血肉之軀呢?還是一朝春盡,終歸塵土。

由此看來,一部《紅樓夢》的內涵太豐富,叫人無法全部參透。一首《葬花吟》又怎能概括得盡?真真是紅樓一世界。

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4

《紅樓夢》的價值,可是在中國的小説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點在於如實描寫,並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説敍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全是壞大不相同,所以其所敍有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

毛澤東説:“除了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歷史悠久,以及在文學上有部《紅樓夢》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

吳昌説:“紅樓—世界,世界—紅樓”

王蒙説過:“他似乎已經把漢語漢字文學的`可能性用盡了,把我們的文化寫完了。”

紅樓夢是經典的結經;人生的經驗;社會的經驗;感情的經驗;政治的經驗;藝術的經驗。

紅樓夢這部著作,曹雪芹用細膩的文筆,勾勒出痴情的賈寶玉,才華橫溢,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巧舌如簧,阿諛奉迎的玉熙鳳……人物的形象在紙上躍動,在心中閃爍,在腦海裏漂浮沉浸,栩栩如生,淋漓盡致,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的感情糾葛為主線,以四代家族的興衰為背景,揭露了當時的封閉王國。

人生短暫,在故事時節中,黛玉的死去,寶玉的出家,都是我們所意想不到的,寶玉迷糊去了薛寶釵更是我們始料未及的,這些人對待生活的態度都是不同的,對於這些無可遇知的變故,我們是持逆持受,還是樂觀積極,就是因為林黛玉的持逆持受,才導致了最後的結果,而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死採取出家的方式,也許在當時,這就是最樂觀的解決方式了吧。

人生就是在大海中航行的一頁扁舟哪怕只是海中的一個浪水風浪便能把它覆滅,人們就相當於扁舟上的船手,當危險風浪來臨時,船手是能夠幸運的生存下去還是被大浪吞噬,就要看你是用怎樣的態度對待這些突如其來的災難,笑着活下去?恐慌失措的消失在蔚藍的大海中?這一切我們無從知道。

生活百態,太多突如其來的困難讓我們無從下手,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你是冷靜沉着自信的走在陽光道,還是恐慌不安無措的走上那條陰森可怕的獨木橋

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5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於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後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後,黛玉姐姐的影子就盪漾在我心裏,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裏是她傷感的容顏,帶着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為只有放縱的哭過後才會更舒展,笑容才會更加綻放。閉上眼彷彿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着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為之動情,不能自拔。

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在這背後,只是因為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為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鬱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兇兇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為太難受,於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泄內心醖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

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託。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鋭鋒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讀者的心裏,讓人有至窒息的幻覺,無形之中像是有誰掐住了自己的喉嚨,掙脱不了的傷感,只能不情願地放下書,讓自己慢慢地清醒過來。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後像是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為她太委屈,她是悲慘的、是值得人們憐憫的,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痴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着喊“寶玉,寶玉……”然後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6

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裏,卿何薄命。——題記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經典的文學鉅著,是曹雪芹耗盡全部心血創作的曠世傑作,是一部對後人影響巨大的作品。曹雪芹,名霑,號雪芹。

作為一部文學鉅著,《紅樓夢》的文學藝術鑑賞性是非常高的。比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中,寫到眾人被劉姥姥逗笑的情節就十分精彩,讓我有種置身其中的感受。“史湘雲撐不住了,一口飯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在桌子上哎呦哎呦;寶玉早滾到賈母懷裏,賈母笑得摟着寶玉叫心肝。”同是寫笑,每個人的神態動作卻各不相同,描寫生動、形象、具體,從側面襯托出劉姥姥的風趣幽默,以及賈府上下喜歡她的原因。

再來看林黛玉,她性格純真率直、清高孤傲、多愁善感,骨子裏帶着對封建道德的叛逆,深深吸引着寶玉。她的“儂今葬花入笑痴,他年葬儂只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入亡兩不知”,寄託了黛玉淒涼的身世之感,但也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代社會閨閣中優秀的文學才女的風範。

“花飛花謝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也許有人會説花謝是自然規律,又何必假惺惺地葬花呢?你們不懂,黛玉這是把花比喻成自己,感歎自己會不會像這些花一樣,等到花期一過,也會像花兒一樣孤零零地落下,卻沒有人問。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經暗示了她悲慘的結局。

《紅樓夢》不僅是我們中國文學的璀璨明珠,更是世界文學的絢麗瑰寶。因此《紅樓夢》還出了一門學問,專門研究紅樓夢的“紅學”。今後,它將一如既往地以無窮的魅力吸引更多的讀者。(郭家妤)

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7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紅樓夢》中,寶玉和眾人結社賦詩,恣意暢快;黛玉葬花,悽美纏綿;湘雲醉卧芍藥叢,嬌憨爛漫……它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大家族的興亡盛衰,向我們揭露了古代封建社會的可悲可歎。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莫過於林黛玉了。

她是那麼的有才華,能寫出像“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樣引人深思的詩,也能寫出像“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樑。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這樣優美的詩。但是,我不禁想,為什麼她的詩寫得都略帶憂鬱呢?後來,我就想明白了;我們要理解她的詩,先要理解她的人。林家雖是世代書香人家,但已沒落,窮得連飯都吃不上,加上黛玉的父母雙亡,她只能寄住在賈府中。而且她還患有各種虛症,在這種情況下,她怎能不愁呢?

但她又是那麼秀美,曹雪芹曾説她“兩灣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或許有些人説她小性兒,愛哭,愛鬧彆扭,但其實這只是她極強自尊心的體現。其實,她是很善良,體貼的。對她的“情敵”薛寶釵,她從剛開始的諷刺,嫉妒到後來的以誠相待,傾吐心結再到最後的“待寶釵竟比別人強十分”;再如一個颳風下雨的夜晚,寶玉來探黛玉因“夜深了”要離開瀟湘館時,林黛玉問:“你聽雨越發緊了,快去罷,可有人跟着沒有?”又嫌他的燈不亮,把自己最好的一個給他。原來,林黛玉的細膩心思都在字裏行間藏着呢!初讀林黛玉,只知她愛耍小性兒,愛鬧脾氣;再讀林黛玉,才知她温柔體貼,嫵媚動人。

紅樓夢雖然以悲劇結尾,但仍餘意纏綿,餘音裊裊。詩意貫穿着整一部小説,讓這本小説變得朗朗上口,給它平添了一種詩韻的魅力。書中的道理可以用黛玉和寶釵的兩句話來概括:紅樓一夢,有情未必成眷屬。紅樓一夢,志趣不同終分離。

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8

以前,總是認為中國的古典小説不怎麼好看,文字雖然比課文裏的文言文要好理解,但還是覺得拗口,而且一部小説總要反映些什麼社會現象,總覺得沒什麼趣味。

對《紅樓夢》感興趣純粹是偶然。

有一次看電視,無意間把頻道翻到百家講壇,聽到裏面講《紅樓夢》,説林黛玉這一生只為“還淚”而來,印象中那個滿腹才情女子的命運竟如此的可悲。

讀了《紅樓夢》但還總覺得對“林妹妹”不是很瞭解:説她小肚雞腸,但她卻又十分明事理;説她自卑,但她同時卻又十分的自傲。

多讀幾遍後才發現,林黛玉真的是一個“可憐”的人。

她習慣性地將自己的自卑隱藏在自己的驕傲之後,她習慣性地讓人們看到清高、孤傲、不近人情的自己,她習慣性地用自己的小心機,自己的尖酸刻薄去對待他人,即使這樣的她得不到大家的喜愛。

不是她不願與人親近,是她的自尊心和寄人籬下無可奈何的辛酸與自卑逼迫自己如此。

但我認為林黛玉也有自己的幸福:小的時候父母疼愛她,讓她學習普通深閨女子們很少接觸的詩詞歌賦;到了賈府後,賈府上下也都對她疼愛有加,先不説這疼愛是真是假,大家還是關心她的,她比同時代的女子要幸福的多,她體驗了真正的愛情,雖然最後與賈寶玉沒有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她也比薛寶釵要幸福,因為她體驗到了兩情相悦的愛情。

她的《葬花吟》讓我印象十分深刻,每當看到那首詞時,總覺得眼前會出現一幅畫面,一位素衣女子,用錦帕將掉落在樹下的花瓣小心翼翼的包起,再小心的將它們“埋葬”,這彷彿也是她自己的命運。

她是悲哀的,因為她最終還是還完淚化為一縷芳魂消失;她又是幸運的,因為她擁有了一段在那個社會別人不敢奢望的愛情。

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9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這句話可以形容《紅樓夢》中的兩大主角。但我想説的是薛寶釵。

這個生活在四大家庭裏的貴族小姐,被後人評價於終身誤,一輩子只為了賈寶玉,而到頭來卻是一場空。在一個封建大家庭中的一位封建淑女的典型,這個典型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內涵。她既有大家閨秀卓越的氣質,又是個封建禮教社會的悲情女才子;她既有社會淑女的典型範,又是封建禮教的殉葬品,卻始終擺脱不了成長,生活的社會大環境——封建社會。一個弱女子處在男權社會裏,為了生活的不得假面示人,可見環境對人的影響多麼大。薛寶釵形象的複雜性是值得我們思考體味的。

一個封建時代的少女,在人們的眼中總是作為林黛玉這一人物形象的對立面存在。王崑崙先生曾説過,薛寶釵是一般男子最感到“受用”的賢惠,尋找人間幸福的男子們大概沒有不在嚮往着有薛寶釵這一個妻子理由。“山裏高士晶瑩雪,睿藻仙才瞻仰處。”這句話形容薛寶釵這個封建社會的衞道士。

“金簪雪裏”暗示雪(薛)和“金簪”(寶釵)的結果,即薛寶釵,它象徵着賈寶玉婚姻“金玉良緣”。這裏預告《紅樓夢》接下來要發生的情節。她穿着“不見奢華,唯覺淡雅”她“品格端莊,容貌美麗”;“早言寡慾,人謂裝愚;隨分從時,自雲守拙。”這概括了她謹守封建禮教,順應環境的人物形象。

她多次對勸説賈寶玉做官之道路以至於引起賈寶玉的極大反感,説她“好好的一個清白女子,也學的沽名釣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她多次向林黛玉、史湘雲説:“女子無才便是德。”她是被封建道德觀念毒害比較深的一個。

而我看到薛寶釵,她是一位命運悲慘的女子,她被封建禮教的毒害下的可憐女子,她的命運多舛。而她的未來是一片黑暗,但她的堅強,理性深深的打動了我,並且深深的吸引了我,她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10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更向誰?

我自幼便開始習閲對書中“兩彎籠煙眉,一雙含情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的黛玉更是有一番特殊的感情。

黛玉是淚化而成的女子,傷感的情愫,悲情的結局,孤傲的性情……靈秀的文筆再現悲苦與楚痛。

這株絳珠草註定要用短促卻美麗的一生來償還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情,她償還的方式是用自己的眼淚。作者曹雪芹寫出了一個脱俗而高傲的黛玉,這一縷芳魂也註定是脆弱而寂寞的。多愁善感、睹花落而傷春盡,見殘紅而悲淚灑,紅顏薄命,刻骨銘心地愛戀,清靈曼麗的詩作,深孕於心的悲愁,無時不在的清淚,是書中林黛玉的真實寫照。

我認為,在二十七回的黛玉葬花是紅樓最經典的一幕經典,然而這個悽美的行為加速了她的毀滅。花開花落兩由之,這本是自然現象,正如同四季交替,黛玉在這方面卻陷入了一種偏執、絕望。她把愛情視為生命的全部,結局必然相當悲慘的。我不得不説黛玉早喪,是一個慘烈的悲劇。

黛玉生命中最閃光的地方,大約除了她愛的執着和真摯外,就是對詩的鐘愛和其詩作的靈秀。在人才彙集的大觀園,黛玉的才名絕非浪得,她詩心卓然超逸,才思沛若春水。黛玉寄身賈府,飽嘗籬下之苦,詩中這種苦完全是心理感應的,因為現實中她只是賈府客人,在這種處境下,敏感的她,日夜嚴防風刀霜劍的凌厲之氣,讀書作詩成了她明心隱志的唯一選擇。她執着地以詩的形式存活着,活在詩意中的林黛玉,靈性是自然而單純的,然而於生命價值的錯誤定位和對生存方式的漠視,對一切俗務的排斥,讓她的生命如同一隻風箏,當線斷之後,美麗高潔的芳魂即渺渺而去。

《紅樓夢》人物眾多,黛玉深入人心,曾經在許多讀者心中形成了傷痛,引下了淚水。木石前盟終於敗給金玉良緣,海外仙姝寂寞林,終於芳魂為流水落花斂去流走。

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11

我國兩千多年漫長的封建社會的歷史,發展到清代中葉,已經到了它的“末世”,雖然雍、乾之時出現了某種經濟繁榮,但從整個歷史過程來看,它也不過是一陣子的迴光返照而已,很快就“昏慘慘似燈將近”了。然而在當時的文學領域內卻產生了一件稀世的瑰寶,它不僅是封建文學發展的高峯,為世人所矚目,而且它的燦爛光芒,將永不熄滅於世間,成為我們民族的驕傲,它便是小説《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座完整而又宏巨的藝術寶殿。它“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皆不同”,已經數不清看書多少遍,甚至以探案的視角反覆推敲脂評,卻始終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角度,能描摹出它的整體和全貌,這僅是就其外觀而言。至於登堂入室,以探其藝術壺奧,則更是難上加難了。

單就《紅樓夢》這樣一部前所未有的傑出小説,卻是一部未完成之作,就引起我無限遐想:紅學研究者説《紅樓夢》是“政治小説”,那它寫的是什麼時候的事呢?現在的程、高本是有後四十回的,而原稿現存八十回,八十回後《紅樓夢》本有多少回呢,曹雪芹究竟有沒有寫完《紅樓夢》呢?脂硯齋是誰?畸笏叟和脂硯齋是一個人嗎?全書是怎樣終結的?林黛玉是如何死的?賈寶玉真的出家了嗎?賈府敗落的起因為何,其中又有一些什麼情況呢……隨着讀《紅樓夢》時間愈長,也愈發覺得《紅樓夢》全書充滿謎團,就像那些晦澀的經文,每個字都有象徵意義,每一句都有無數種方式解讀,每一次讀都會有新的感悟。

《紅樓夢》是一本難以讀懂的書,是一本可以讀一輩子的書。真是“一入紅樓,終生不醒”呀!

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12

《紅樓夢》它是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戲,《紅樓夢》所呈現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這是一個不朽的人生悲劇。

我從去年開始,就一直琢磨着《紅樓夢》,雖然幾個月就把它給看完了,但我還有許多看不懂的地方,便一句一句地理解。

《紅樓夢》主要以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描述了賈家榮、寧國府之間,表現在婚姻、建築、文化、財產等各方面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其中最讓我羨慕的則是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階層的人物形象。比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史湘雲,就連作者寥寥幾筆勾勒的晴雯、紫鵑、雪雁等丫鬟,都成為了我國文學畫廊中的藝術典型。

《紅樓夢》所講述的,是一個令人稱羨的大家庭,原本榮華富貴,後來因家庭成員獲罪以致被抄家,逐漸走向沒落,最終繁華成空的大悲劇。

因此,將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作為主力呈現,也適度傳出了《紅樓夢》的主要精神。

黛玉和寶玉的悲劇,肇始於封建社會中,婚姻大事向來由父母決定,子女本身並沒有資格決定。賈寶玉的父親命他娶薛寶釵,他就非娶不可,儘管實際上他心裏喜歡林黛玉。婚姻大事他無法自主,最終導致了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三個人的悲劇。

當我看完《林黛玉焚稿斷痴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和《苦絳珠魂悲傷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時,聽着悲傷的音樂。我實在控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情不自禁地落下淚來,那不爭氣的眼淚始終還是把那頁給模糊了呢!傻傻的我本以為結局會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啊!王子與公主生活只是童話故事而已,然而,這麼悲慘的結局我卻怎麼也想不到。

當黛玉聽完傻大姐的話後,就直吐鮮血。不住地流淚。因為她接受不了這個事實,黛玉她恨寶玉,恨他為什麼不理解自己。她把寶玉送給她的那絹子往火上一撂,頓時化為灰燼。熬了一天,黛玉已經奄奄一息。突然,她高聲叫道:“寶玉、寶玉,你好……”狠心兩個字還沒來得及説,只見黛玉兩眼一翻,一縷芳魂就這樣隨風而逝。

黛玉死的時候,正是寶玉娶寶釵的同一個時辰。只因瀟湘館離新房很遠,聽不到瀟湘館這邊悲慟的哭聲。

這真的是個不朽的悲劇啊!

我為黛玉和寶玉感到悲哀,寶玉最後竟然出家當了和尚,因為他知道林妹妹是為自己而死的。便在靈柩前放聲大哭。

一個風光顯赫的大家族,就這麼沒落了!不知看過《紅樓夢》的朋友們,是否都和我一樣,為他們感到悲哀、痛心呢?

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13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

後人百年揣測,或依詩文或依背景。

因為曹雪芹的不完而終,《紅樓夢》便沒有了結局。

也許就是如此,《紅樓夢》更有意藴。

高鶚的續寫,大多數人都有所否定,而他只是寫了自己心中的結局,僅為一本小説,我們又何能言其對錯,從一開始這就無以深究,因為沒有結果。

更不可深究的是其內容,文章每一處都步步牽引,字字相加。

以往讀書,匆匆而過。

有些一旦知曉了開端,那結局也有些瞭然,餘了那些穿插進的情節,有時也會讓人有些唐突,但《紅樓夢》卻不會。

若有,則只能説明你未曾仔細的品,那如同一張早已織好的網,每一處都必不可少,前一筆都是下一筆的暗示。

早在開始,曹雪芹就埋下了引子,“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不算美好的隱示或亦説只是讀之人感覺的隱示,可那就是清楚的一根線,所有的針都被系在其上。

細品每一個字義,似乎總有些道不盡的意味,然後所引發深層意思越來越多,每一種都有依有據,對立、矛盾觀點的證據卻都出自於《紅樓夢》原文。

很多時候,也許刻意的暗示意義,都是我們的想象,可這所有的想象最後都又會變成“可能的”“不是妄談的”,我想,這才是《紅樓夢》的偉大之處。

越是深究,意味就越多,可以説是無盡。

曹雪芹的十年,又是多少人終生都究不透的“霧”。

“紅學家”太多,“一百二十回”的章體被他們評了又評,他們本知沒有結果,可總是致力於一生,這就是《紅樓夢》所下的“毒”。

“任務解析”“背後意義|”、情節分析”……前人説的太多。

而我讀後之感僅是:無以深究。

無以深究,這裏,是褒義。

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14

探春在十二金釵中算是難得有勇有謀的女子,她果斷而能堅持原則,對事公平公正,不徇私枉法,做管理可以讓人心服口服,放到現在一定是個很好的公務員。

如果説王熙鳳的管理在於善用權利,那麼探春的管理就顯得靈活而更有人情味一些了。探春管理的高明的地方在於她的敢於放權,如在大觀園園子的經營上,探春摒棄以前的按部就班的做法,大膽實行承包責任制。“不如在園子裏所有的老媽媽中,揀出幾個老成本份,能知園圃的,派他們收拾料理。也不必讓他們交租納税,只問他們一年可以孝敬些什麼。”探春把權力下放,讓看園子的人自負盈虧,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不僅將圓子料理的很好,還大大節省了開支,這也是紅樓夢中很好的一個管理案例。

從以上敍述可以大致看出王熙鳳和賈探春管理的兩種模式。王熙鳳是中央集權式的,善於運用權利,賈府上下,事無鉅細均在她的掌握之中,任務分配由她決定,賞罰規則由她制定實施,她是整個管理的唯一核心。這種管理方式所達到的管理效果主要取決於管理者的個人才華、品德修養和綜合素質,若管理者是各個方面都較為完美的人,也許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如喬布斯之於蘋果,但當管理者有較大的缺陷的時候,往往就非常致命。像王熙鳳雖有才華,但由於她的自私自利和徇私舞弊,正是她的所作所為一步步的將賈府推向了衰敗的深淵。而探春採取的管理模式要自由、開通一些,她懂得為下人們着想,合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給他們多一些自主權,讓管理的複雜度得以簡化,管理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假期《紅樓夢》初中生讀後感600字15

今年暑假,我終於在家讀完了《紅樓夢》,看完紅樓,覺得之前看過的小説都弱爆了。一部紅樓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小説,換句話説,紅樓裏任何片段的提取就是一部經典的小説,或描述濃濃的兒女情長,或教會你身邊的人情世故,或告訴你現實的世態炎涼,或靜靜講述每件事情的前因與後果。直到現在似乎才終於明白以前怎也不能理解的紅學研究的意義所在。難怪張愛玲曾説:“人生三恨為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沒讀紅樓之前,我從別人口中得知黛玉是個生性多疑、多愁善感且愛哭的人。但讀完之後,我卻能理解她的苦衷。她從小父母雙亡,又寄人籬下,她的世界有多麼的孤獨,為了保護自己,她只能用刻薄和冷漠去對待他人,這也是她養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她在絕望中死去,身邊只有一個服侍她的丫鬟在默默的為她哭泣。李清照因“物是人非”而“人比黃花瘦”,黛玉因離喪而作“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要是我與黛玉同在大觀園,我恐怕只能做她遠遠的觀望者吧!

在我現在的年紀,最喜歡看那種並不勾心鬥角的掐尖要強,希望活在大觀園,活在一個身邊是釵黛湘妙等諸人的地方,好像隨時都詩意、有趣、靈動。那時候盼望脂硯齋就是史湘雲,盼望她們都真的存在過。這種情感其實可以持續一生,並且我想曹雪芹是願意讓我們保有的。所以拿大觀園比伊甸園亦可以理解。

讀《紅樓夢》,就是聆聽一部封建社會裏唯一描寫女性、頌歌女性的大合唱;讀《紅樓夢》,就是享受作者那心靈深處的淒涼悲婉、無奈和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