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高級心理機能的起源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3W

維果斯基的GenesisofHigherMentalFunctions(《高級心理機能的起源》)從社會文化歷史的角度為讀者展現了人類的高級心理機能,提出了人的心理的發展是在環境和教育的作用下,由低級心理機能向高級心理機能轉化的過程。基於此,在其文章中,維果斯基具體闡釋了人類心理機能的發展、階段等相關的特點,尤其是兒童心理的發展,在文章中被重點突出。閲讀完其文章後,我對文中幾個觀點,或者説關鍵詞留有深刻的印象。

高級心理機能的起源讀後感

維果斯基在文中反覆提及到一個詞,“development”。Development含有發展、進化的含義,在文中,被多次用來形容兒童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首先,他認為兒童的發展不僅僅只是生理上種種元素的累加,即,並非只是個體由胚胎髮展,體積的增加,機體和器官逐漸成熟,而形成個體的生理過程。作者多次強調,生理髮展僅僅是兒童發展的一部分,社會歷史學承認兒童生理髮展這一純粹的量化過程,但人類,尤其是兒童,其發展過程並不是單一軌道進行的,而是一個真實而全面的發展。維果斯基進而提出探索人類發展中能夠重塑兒童行為的量變過程和轉化(qualitativechangesandtransformations)是學者的重要任務之一。為此,維果斯基提出雙線的發展。即,在兒童發展上有兩個不同的平面等級發生,那就是自然的線及文化的線。自然的線(naturalline)指的是生物的成長、物體的成熟,及心智的結構;文化的線(culturalline)指的則是學習使用文化工具,以及參與文化活動的知覺意識。在本文中,維果斯基着重運用文化歷史的方法來探究兒童發展的心理。

在論述兒童心理髮展為質變過程時,維果斯基指出,皮亞傑過於強調質變的唯一性,僅僅關注在觀測過程中兒童所展現的新的共有的特質,而忽略了兒童個體的特殊性。對此,維果斯基在文章後部分提到了對於特殊兒童心理髮展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其理論的“社會性”和人文性。

同時,維果斯基還運用達爾文的相關理論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一定的闡述。針對兒童心理髮展,維果斯基提出了其所認為的科學意識,即,心理的運轉和演進(revolutionandevolution)在這一意識內得以聯繫和相關,共同構成了發展。進而,後文以達爾文的理論來支持其關於心理演進的觀點。“種族的起源和消亡,變化和發展都源於為獲得生存而進行的鬥爭,同時,也是與環境相互適應的過程。”在此,維果斯基強調了“環境”對於心理髮展的重要作用。兒童是基於社會環境這一大背景之下所實現的發展,這種發展是一個積極性適應過程,而不是傳統所言的鏈式連接過程(linksofachain)。這種過程是以歷史文化的.發展形勢來呈現的。維果斯基運用進化論中適者生存的相關觀點來闡述兒童心理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將物種、生理層面上的演進過程內化到心理機能的進化,在其理論和進化論間建立了一個相當耐人尋味的橋樑。

高級心理機能是人類特有的心理機能起源上是社會文化歷史的產物,其受社會規律制約。從個體發展上看,它是在人際交往中產生並不斷髮展的。為此,在闡述高級心理機能時,他強調了語言對於交往,對於人類心以及對於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重要性。在該文中,維果斯基用word來表示語言。聯想到維果斯基的《思維與語言》一書,其表述為ThoughtandLanguage,其中,language為涵括了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廣義語言,因此在閲讀其GenesisofHigherMentalFunctions時,我認為文中的word僅僅指的是書面語言,而後文所出現的speech僅指口頭語言。在本文中,維果斯基並沒有花大量的筆墨去闡述這兩種語言的特點,而是作為比較,闡述了Janet關於語言作用的相關觀點,進而凸顯出自己所強調的語言的作用:語言具有加強社會聯繫和塑造個體文化行為的重要功能。

在闡述了個體高級心理機能發展的社會起源時,他認為個體通過參與廣泛的共同活動並將共同活動的結果內化,以此來或得有關活動與文化的知識與策略。在強調文化發展的主要起源還作用於兒童的文化發展中的同時,他認為其作用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社會性的和心理性的。為此,維果斯基解釋了他所認同的“social”的含義。最廣義上的“social”意味着任何具有文化性的事物都是具有社會性的。因為,文化是人類社會生活和活動的產物。所有高級心理機能都是社會秩序內在化關係(internalizedrelations)的實質,是個體社會結構的基礎。個體的所有行為和反應都是社會作用的結果,即使是他們的內心活動過程,都保持着類社會性(quasisocial)。

縱觀全文,維果斯基在其論述中有着強烈的邏輯性。從兒童發展的心理過程,到心理髮展與環境的交互作用,進而闡述維繫發展與環境、維繫個體人際關係的語言,直至最後討論的“社會”這一大環境。在這其中,維果斯基還闡述了兒童文化經驗的特點和階段,從外部到內部的演化的三種類型和過程。文章中還通過列舉了大量的現實例子來表述其相關理論,比如,論述通過列舉兒童學會數數的例子來體現信在內化過程中的作用。在文章的最後,維果斯基又反覆強調了speech對於兒童文化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正如一開始所説,維果斯基運用歷史的方法去思考了行為的高級形式。這些分析引導我們去探索兒童的正規歷史文化發展。本文的標題是高級心理機能的起源,在文本中,維果斯基重點闡述了社會文化對於心理機能,尤其是高級心理機能的作用,對其的起源於發展做出瞭解釋,同時文章中也體現出心理機能受到一定的社會規律的制約,對此並沒有做出特別詳細的説明。關於社會秩序和規範對心理髮展的作用,反之,心理髮展對於社會規範的反作用,也是值得我們進行一定的思考和探索的。

Tags:起源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