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關照自我》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3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照自我》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照自我》讀後感

近日,幸得王老師著作《關照自我-動力溝通理論與實踐》,才草草翻看了幾頁,就被追問讀後感寫的如何,惶恐之極,感覺像是被催交作業的“學困生”。來而不往非禮也,君子風度還是要有的,於是連夜讀完大作《關照自我》,“憋”出一篇讀後感,不求盡善盡美,只求問心無愧,把自己的點滴收穫記錄下。

一、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當我們提到心理學,似乎只有西方才是心理學的源頭、鼻祖,我們容易犯一個輕賤自己的低級錯誤,似乎只有外國的月亮才是圓的。那麼,我們的儒、道、佛、心學都不算嗎?它們才是心理學的搖籃、萌芽所在!

動力溝通金剛石理論吸取了西方科學心理學和哲學觀、東方傳統文化、馬列毛主義,是中國本土化、特色的心理學產物。在我看來,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傳統心理學是基於實驗、數據而產生的`理論,而動力溝通被我稱作“非典型性心理學”,它更趨近哲學思辯思維,獨闢蹊徑,反其道而行之,從實踐中提升理論,再到實踐中反覆驗證,讓實踐檢驗真理。

有學者曾對動力溝通理論嗤之以鼻,認為是“偽科學”。然而,一種新理論的誕生,在我看來,無非八個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幾個字看似簡單,實則艱辛,許多理論在未實證前、普及前往往因曲高和寡或晦澀難懂而鮮有人懂。

二、拳拳赤子心,錚錚金剛石

無論哪個流派的心理學,其目標大抵一致——救贖心靈,提升人格,美好生活。至於方法問題,那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在我看來,動力溝通其實質是一種“暴力溝通”,先讓自己覺察不舒服,不舒服才有改變,跟“窮則思變”、倒逼革命是一個道理。先讓自我一分為二,一個是反觀的自我,一個是行動的自我,即靈魂支配肉體(做出穩定的反應),既不過分理性又不過分感性,不偏不倚不執拗,類似於中醫講求的平衡,道家儒家追求的無為中庸。

溝通的關鍵是自我有效對話,自我的覺醒與反審。到底是溝通產生暴力,還是暴力才能產生溝通(互為因果),這是個雙向辯證問題,就如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怎麼説都有理。從方法上講以退為進,做局外人反觀自我,同時又做自己的諮詢師,自我療愈。

人生最難懂的便是我,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回答我是誰的問題,套用《關照自我》中提到的“金剛經”的文風,在此我應該這麼寫——我是我,我不是我,我還是我(我早已跳出自我看我),此生我需參透自我——做最穩定的金剛石,修己達人。

眾所周知,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金剛石最為堅固無比,金剛石模型其基本核心就在於從自我出發,關照自我,迴歸自我,維持金剛結構點線面體三維空間的穩定性。如果有一言以蔽之——則是“安心”二字。安,是一種穩定的狀態。心安,身安,神安,則家國安、天下安。這句話看似很面熟,回望傳統,我們的老祖先早就告訴我們: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好心,修好身,千秋家國夢,和諧你我他,盡在其中。

Tags:讀後感 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