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優秀的綿羊》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26K

一本書凝聚着作者對時代、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耗一番心血,成一家之言。作為讀者,角度不同、認知不同,讀後感悟也不盡相同,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優秀的綿羊》讀後感

近日品讀威廉·德雷謝維奇所著《優秀的綿羊》,作者從美國高校教育切入,對教育內在的本質、人生應有的追求、社會發展的問題等進行剖析反思,列舉了大量事例,提出了很多有價值、值得思考的觀點。閲完小思,有這麼幾點感悟。

首先,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作者認為"教育是社會表達價值觀的一種方式,也是社會傳遞其價值觀的方式","大學教育的本意是提供機會給年輕人去嘗試和探索,讓其發現新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並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內在的新的能力","大學承擔的責任首先是教給學生如何思考,培養出思辨的習慣,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身邊任何事物,不自以為是,不妄下結論。大學的意義是幫助我們生活得更警覺,更有責任感,更有自由度並更加完整"同時,作者也指出,目前的教育"雖然培養了不少高智商、有成就的年輕人,但卻沒有教會他們領悟生命的追求,他們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尋找生命的意義,他們按部就班的生活,缺乏新生活的想象力,他們也缺乏勇氣和自由創造自己的道路"作者寫的是美國的教育,反觀我們國家,何嘗不是如此,教育產業化帶了教學功利化,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弱化,學校某種程度上成了生產"工業產品"的流水線。俗話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教育不應當僅僅以分數為衡量指標,也不應當單純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不是製造"考試機器",也不是培養精緻利己主義者,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認知世界、認知社會,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形成獨立思考能力,具備探索創新精神。

其次,人生的追求是什麼?

學習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究竟學什麼、為什麼而學?作者在中提到"整個教育系統在一代人身上催生了可怕的世俗態度:盲目的`野心,對風險習慣性的迴避,霍布斯式的物質唯上的野蠻性競爭""學生們之所以會參加體育、藝術或者領導能力的活動,其動力並非自內心對這些精神的信仰,而是因為這是通向名校的必經之路。這些活動原本是有意義的,但是現在被簡化成一種手段:體育競技講究的是體能訓練;音樂不過是技術上的嫻熟;服務他人等同於做慈善;領導能力無非就是追求位高權重"看,(fsir)在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東、西方面臨同樣的問題,青少年時期為了分數、為了能上一個好的大學(在中國可能是以清華、北大為代表的,在美國是以常春藤名校為代表的),上了大學又為了將更好的就業,都在你追我趕,以能直接滿足現實需要為標準,為了成績和簡歷,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友情、愛情、個人探索、餘活動等等,而這些犧牲恰恰又是構建一個人內心和靈魂的基石。一直在路上拼命的跑着,唯恐自己落後於他人,但是自己的目標究竟在哪裏卻不得而知,忽視了對內心的探尋、對人生的審視。

再者,教育該如何發展?

社會的發展是由人推動的,人是要靠教育培養的,從這個角度看,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希望所在。但教育系統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既受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也影響着社會的方方面面面。作者在中談到美國的常春藤名校主要面向精英階層,通過設置教師推薦信、校友面試等錄取環節,以及偏好運動員或者有"領導特質"學生等等,基本上將普通大眾的孩子排除在外。"普通大眾確實有足夠的理由為自己孩子的未擔憂,社會流動性停滯不前,競爭已經全球化,中產階層艱難生存,資本階層變得越越遙不可及。在這樣一個"贏家通吃"的社會環境之下,唯一可靠地辦法就是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贏家之一""要麼你是‘最棒的’,要麼你什麼都不是,沒有其他選擇"一方面,所有人都渴望接受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優質的教育資只針對少數人開放,這是社會階層固化對教育的影響,反過這種教育模式又進一步加深社會的焦慮與隔閡。迴歸教育本質,建立更加公平、更加普惠的教育,以此促進社會健康持續發展,應當是今後的發展方向。

Tags:讀後感 綿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