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5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1

今年暑假,爸爸幫我借了本《富蘭克林自傳》。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119頁到132頁的道德圓滿計劃。

這幾頁講了富蘭克林制定了一個讓他道德圓滿的計劃,一開始只有12條,後來朋友説他在討論問題中十分驕傲,他就決定把謙遜加進去。他朋友親切地告訴他,説他大概看來是驕傲的,而他的驕傲常常在談話中流露。當他討論問題時,如果他是對的,他不是以謙遜的態度來討論的,而是又自大又傲慢,後來他制止一切對於別人的意見當面搶白的反駁,也不作盛氣凌人的正面肯定的論斷。當別人肯定某種事情,而他以為錯誤時,他自己制止以粗暴的方式攻擊或立即表示對建議的可笑,而只回答:“根據我的觀察,在某種情形與環境中,他的意見是對的,但是在現在的情形下,據我看來有點不同”,等。

我讀到這些時想到我爸爸媽媽説我在討論話題中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常常十分激動,還沒把別人的話聽完就斷定他是錯的。我認為爸爸媽媽説的這些和驕傲差不多,但覺得自己不是這樣的,不認為自己是驕傲的人。現在我的想法不一樣了,我心想:我真的驕傲?不過我覺得不論自己是否驕傲都不是謙遜,因為我並沒有像富蘭克林那樣去做,所以我達不到謙遜。但是,我覺得謙遜有很多好處,比如能交到許許多多的好朋友讓你快樂;在討論問題時,別人提出了一個建議,我認為是錯的,結果我是對的,謙遜更能讓別人贊同你的意見,如果自己是錯的,那麼別人也不會嘲笑你。相反,如果你驕傲自大,不會有很多好朋友;自己説對的別人也會不服氣,説錯了別人會嘲笑你,説你什麼都不懂還驕傲的不得了。

下學期我一定要改一改,認真把別人的話聽完,如果別人錯了,可以心平氣和的和他説,不能聽到別人説錯了就情緒激動,嘲笑別人。我們應該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從而來改變自己錯誤的認識。俗話説:“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下學期,我要更上一層樓,我要將謙遜作為自己的德行目標,克服驕傲自大,讓爸爸媽媽刮目相看!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2

當夜晚的月亮高高地掛在天空時,我卻沉沒在書的海洋裏。這是一本影響了幾代世人,歷經兩百餘年永久不朽的勵志奇書——《富蘭克林自傳》.

文章主要講的是富蘭克林於18世紀初出生在美國東北部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城。富蘭克林的父母一共生了17個孩子,他排在15位。隨後的幾年裏,他經過不懈的努力,當印刷工,開書店……終於登上了科學的寶座。富蘭克林的出生不僅使他成為了合眾國的雛形,還影響了這塊英國殖民地的發展。並且讓富蘭克林成為“從天上偷取火種的第二個普羅米修斯”。他的成就讓世人讚揚,他的名字讓世人讚頌。富蘭克林影響的不僅是英國,而是全世界。

使富蘭克林出類拔萃的重要原因,是他那“什麼都想知道”的求知慾望。他10歲的時候,離開了學校,但在後來的幾十年裏,他始終堅持學習。他看來,書是無價之寶;書是打開幸福和成功大門的鑰匙。古今中外這樣的成功人士比比皆是。

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小時候就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常常跟着父親上山採藥,遇到不懂或沒見過的花草就要刨根問底,問個明白。還瀏覽了各種關於醫學的書本,終於寫成千古名著《本草綱目》。

舉世聞名的發明家愛迪生,從小就是一個好奇心特別強的孩子。因為他如此愛好空想和突發奇問,以致一位老師罵他愚蠢。事後,他就退學回家,由媽媽來管照他。愛迪生就是靠着這種勤學好問的精神,才有了1000多項發明專利權,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本書介紹了富蘭克林是一位真正的名垂千古的偉人。作為一名作家、發明家……他慷慨地獻出了他的生命和精力,他感到給他的最高獎賞莫過於使他在有生之年能夠看到他的工作產生的輝煌成果。我們要時時刻刻記住富蘭克林説的一句話:要成大事,就得既有理想,又講實際。不能走極端!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3

對於偉人,我們總是把頭仰得很高很高,把身子俯得很低很低。彷彿那些偉人,是生來就在雲層之上,而我們這些普通人則只合伏在塵埃之中。偉人常常像一面旗幟,一盞明燈,有時會顯得遙不可及,像是另一個世界投來的光。我們甚至懷疑人類歷史上是不是真的曾出現過這些人物,平凡的卑微的人類的血液,是怎樣同樣流過了那些高貴不朽的血管,怎樣同樣撐起了那偉岸挺拔的身軀。距離產生美,也同樣產生了疏離,產生了一堵透明的鐵門,在偉人和平凡人之間,像楚河漢界。我們對偉人是景仰,是敬佩,卻是敬而遠之。

然而讀了富蘭克林的自傳,看着那位傳奇老人一點一點地把自己的人生經驗道來,彷彿是圍坐在火爐旁,聽着親人拉家常,親切又熟悉。原來偉人也曾有過這樣那樣的缺點,就像美玉上的瑕疵;原來偉人也曾走過這樣那樣的彎路,就像每一個平凡的人一樣。也許每個人身邊都有着這樣一個富蘭克林,他酷愛讀書,愛好爭論,偶爾寫詩,習慣素食,他彷彿就在你眼皮下一點點長大,一點點成熟,一點點充實着自己。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富蘭克林。富蘭克林的偉大正在於他鋒芒畢露之後又謙遜地將鋒芒斂起,直至謙遜都難掩其明亮的光芒。

和飛蛾對光明的天生嚮往一樣,大多數的人都有對自我完善的天生嚮往。就如文中提到的斧子,相信在最初的最初,人們所向往所渴望所喜愛的,都是鋥亮鋒利的斧子,只是在漫長而艱難的磨礪中,熱情消退了,身心疲憊了,有的人放棄妥協了,有的人還願意再等。放棄了的人就成了那有斑點的斧子,也總自我安慰着自己就喜歡這一把;而那些堅持到了最後的人,終於擁有了斧出鞘時的一剎驚世光芒。

對富蘭克林來説,這只是第一步。多少鋒芒畢露的人就像彗星,在人類歷史上一瞬即逝。那是他們不懂得給自己安上鞘。再鋒利再明亮的斧子,在風吹日曬下也會變得黯淡遲鈍,除了時時磨礪自己之外,還需要用謙遜做成鞘掩起自己的光芒,使它不再刺眼。謙遜是偉人的保護層。可以改一下馬克思的名言,如果一個人沒有謙遜的美德,也許他會成為一個出色的詩人,著名的學者,但他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富蘭克林的謙遜也許正是他最難得的地方。他一步步地攀登上了科學的高峯,又一步步主動從神壇走下,以平凡人的口吻還原出一個最真實的富蘭克林,給後人以啟發和深省。

偉大出於平凡,而從平凡到偉大這小小的一步,需要多少汗水和努力!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4

今年暑假,我讀到了一本偉人的書——《富蘭克林自傳》。本傑明。富蘭克林自述了他的傳奇一生,從一個窮困潦倒的青年,到一個改變美國曆史的偉人。

富蘭克林出生於一個貧窮的家庭,他很喜歡讀書,但由於家裏的經濟問題,他不得不放棄學業,在家幹活。不過,他還是抽空去買些書回來看。後來,富蘭克林和他的哥哥學了印刷業,決心去費城創業。他從波士頓一路開往費城,終於到達了那裏。他在那陌生的地方艱難創業,省吃儉用,不斷學習,富了起來。他還趕走了法國侵略者和英國殖民者,,讓美國成功獨立。最後,他還成功破解了“天火之謎”。

富蘭克林剛到費城工作時,都要勤節儉用,買些好書看。並勤勤懇懇地工作,慢慢富了起來,自己創辦了印刷鋪。他以出色的才能組織起地方武裝英勇地抗擊着法國侵略者好英國殖民者,最終取得了勝利。“上帝的怒火”使不少人為之恐懼。而富蘭克林卻憑着自己的知識分析認為這只是普通的雷暴現象。他在那些人的冷嘲熱諷下,堅持做試驗,證明了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

富蘭克林省吃儉用,使他能積攢更多的財富;富蘭克林愛讀書,使他能擁有更多知識;富蘭克林有出色的領導才能,使他能組織民兵,團結抗外,進而改變美國曆史;富蘭克林不人云亦云,堅持自己的觀念,證明“上帝的怒火”只不過是普通的雷暴。富蘭克林的成就並不是運氣,而是他的堅持不懈。我們應該學習他的精神。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5

印象中富蘭克林是一名科學家,因為在中學課本上有他發明避雷針的故事。知道看了《富蘭克林自傳》後,才知道他還是出版家、外交家、政治家、哲學家和實業家,美國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並參與起草並簽署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

富蘭克林沒有高學歷,因為家境貧寒,他只讀過兩年書,12歲就去印刷廠當學徒了。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展露才華。20歲時,他開辦了自己的印刷廠,印刷發行影響很大的《賓夕法尼亞》報。在別人看來他已經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了,但是他沒有止步和滿足,而是不斷在新的領域探索,發明在全世界都有深遠影響的避雷針,他還發明過兩用眼鏡、新式火爐和新型路燈,是一名著名的科學家;美國的《獨立宣言》是他與傑斐遜聯合起草的,在政界享有盛譽。他創作的的《富蘭克林自傳》被美國譽為“震撼心靈的美國精神讀本”,是一座富含人生哲理與幽默感的思想寶庫,被翻譯成多個國家的語言,現在依舊是勵志類的暢銷書,由此看來,他還是一位有深遠影響力的作家。

富蘭克林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勇於開拓,就會取得成績。是的,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而是缺乏信心,總覺得即便是努力也不會有什麼結果。或者認為自己起點底,無論如何也不會追上別人,正是這種消極的心態,阻礙了成功的到來。

成功的人一般都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自信,二是愛學習。仔細翻閲這本書會發現,只讀過兩年書的富蘭克林之所以能夠取得那麼驕人的成就,與他的學習精神是分不開的。在印刷廠當學徒的日子是艱苦的,但是他卻利用工作的間隙刻苦自學,閲讀了大量的書籍,為自己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年輕人多數都上過大學,擁有不錯的知識結構,但是要清醒的認識到學習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一定不要忘了學習。現在,收費站的閲覽室裏又增添了很多新書、好書,許多同事爭相借閲,展現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富蘭克林,但將青銀厚德文化裏的“學以養德學以明智學以致用學以立業”的學習理念紮根於心中,必定會有所收穫。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6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開國的奠基人之一,他推動了美國的獨立,為人們帶來了民主。然而,在這成功的背後,缺乏不了他的奮鬥。弗蘭克林的出生並不高貴,他的家庭是靠製造皂燭為生的,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學識成為了他時代的佼餃者,富蘭克林的自傳講述了這一奮鬥過程。

這一切乍讀起來是如此不可思議。“他是如何從普通人成為一個如此有成就的偉人的?他究竟靠的是什麼?他的優點在哪?”幾周的掠奪好,一連串的疑問從腦海裏蹦出,帶着好奇心,我再次捧起了《富蘭克林自傳》。

終於,我在書中找到了一段對解開疑惑有所幫助的`內容,內容大概是講述富蘭克林的品質製表,他用這個表每天提醒自己,勸告自己。讀後,我茅塞頓開——富蘭克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他心中對自我的約束啊!

想到自我約束,我立馬愧疚起來——這正是我所缺乏的!放假的時候,我去外面玩,明明跟媽媽約好了,六點半回家。可一到同學家,約定馬上被拋到了腦後;玩起來,時間變沒了概念。時間到了,媽媽來催促,我應付到:“等一會兒!”可這一會兒又是20分鐘,我沒能夠約束自己,更是違背了諾言……現在想起,仍不禁慚愧的低下了頭。

我該怎麼做?約束不能指望他人,要靠自己。從現在起,我要給自己敲響警鐘,學會自制——我要定下自己的原則,時刻約束自己的行為!

偉人給我們示範了一條正確,成功的路,但我們也不能盲目的模仿。我們應該汲取其中的方法,用自己的腳踏出一條自己的路來!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7

很多人都看過美國經典勵志讀物《富蘭克林自傳》。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體驗感受不盡相同。

富蘭克林先生的一生是如此簡單而馥郁,樸素而芬芳。它有一種不可抵抗的誘惑力,讓我沉浸其中,迴歸安寧。慢慢品讀,這位温文爾雅的老人用一種樸實無華的語言向你娓娓道來。行文節制法度,句法自然簡單,用字準確生動。他代表了一種精神,一代人,一個世界的追求……

本傑明·富蘭克林先生出生在一個貧寒家庭。因為家境貧困,他先是輟學到小商店打雜,12歲的時候在哥哥的印刷廠當學徒……20歲那年,他就已經在費城自營一家印刷廠了。20年間,他住得簡陋,吃得簡單,過着艱苦的生活。生活雖然很苦,但強烈的求知渴望和熱情,讓他想盡一切辦法,擠出一切時間和金錢來實現讀書的夢想。他用普通工人四分之一的伙食費來維持最簡單的生活,用最少的花費幹最多的活,把讀書當成自己一生唯一的最大的娛樂。於是,年紀輕輕的他就通曉英語、法語、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拉丁語,熟悉了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科技等。勤勉和誠實成就了一名偉大的政治家、科學家、實業家。正如傑斐遜這樣説,本傑明·富蘭克林是他生活的時代和國家中,最偉大和最出色的人。

我喜歡富蘭克林,發自肺腑地折服。從貧寒裏取得幸福,從戰爭中取得和解,從蒼天處取得閃電,從暴君處取得民權。他不但實現了自己最初的夢想,也給人類帶來了幸福。他參與起草了《獨立宣言》,促成法美同盟的締結,又為身邊的人帶來瑣碎的方便,為同事提出合理的建議,在大氣電方面做出偉大貢獻,創辦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用中國的一句古話講,富蘭克林先生是“正其義不計其利,所其道不計其功”。

精彩的人生寫照,帶着悠悠哲思,富蘭克林成為世界追逐的共同偶像。他在我徘徊時,讓我懂得決斷,懂得遠離狹隘,拒絕平庸,尋找屬於自己的精神內核,發掘生活的真情趣。

寒假的時候,曾經有過一段短暫的打工生活。想起最初的抱怨,最終的堅持,或許是《富蘭克林自傳》給了我力量,讓我學會在繁瑣的工作中感受細微的幸福,在人際交往中體會相知的愉悦。換一種心態去生活,換一種心態去體驗。艱苦的打工經歷讓我瞭解不一樣的文化,接觸不同的人羣,多一種體驗,多一次學習。我們一直在路上,在不斷地學習和進步中,擁有更寧靜的精神內核,變得更加穩健,更加前瞻。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8

利用寒假的時間,我忙中抽閒,讀了《富蘭克林自傳》。一開始,我看到那麼厚的書那麼密密麻麻的文字我就不想讀,不過後來我被富蘭克林的生活所吸引,三天就讀完了全書。

本書的內容簡單明瞭地説就是富蘭克林自己寫的一本回憶錄,描寫了他一生中見過的人,經過的事。寫了作者17歲時因為和哥哥生活不合而離家,開始自己創業,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在今後的生活中富蘭克林以博覽羣書、勤勞勤儉、樸實善良和勤奮上進這四大元素使他從一個窮困潦倒的小販變成了美國甚至世界上大名鼎鼎的科學家、作家和社會實業家,被譽為“美國人的象徵”和“現代文明之父”。

富蘭克林是多麼頑強不屈啊!他正是靠這種精神使他從天災面前重新站了起來。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而我,一遇到芝麻般的困難就想退縮。

去年的10月23日,我被學校籃球隊落選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籃球打得好的人多得是,本不該讓我心如刀絞,而我覺得老師選舉得有點不公平,這讓我心裏極度不平衡。我腦海裏浮現出一個放棄當籃球運動員的想法,幸虧我及時想到了巨星喬丹説的:“即使命運使我跌倒100次,我也要第101次站起來,這便是熱愛的力量!”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重新振奮起來。

富蘭克林一生博覽羣書、勤勞勤儉、樸實善良、勤奮上進,即使成名後也不沾沾自喜,是多麼一股堅強的心啊!我卻不知迎難而上,真應該儘快改正。

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富蘭克林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9

暑假到了,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名為《富蘭克林自傳》的書,現在我就把這本書分享給大家夥兒吧!

《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是由富蘭克林本人所寫,要不然怎麼是“自傳”呢?富蘭克林是《獨立宣言》的起草者;同時,他還是最傑出的科學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會事業家呢!他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地二個普羅米修斯”呢!

本書是本傑明富蘭克林在晚年時期根據自己一生的經歷寫成的自傳。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一生所經歷過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徐徐道來。在這通俗易懂的敍述中不經有着他睿智和哲理的火花,而且本書全文樸素幽默,使人備感親切。《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還被公認為可以改變人命運的精神讀物呢!聽説世界各國青年深受其影響,許多人還因為這本書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富蘭克林出生貧寒,小時候直讀不起書。但是他一直沒有放棄醫治刻苦自學最終經過自己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終於走上了成功的渠道。富蘭克林在家境貧寒的時,候也嫩堅持不懈的努力奮鬥,自學成才。眼下有好的學習條件就要把握好好時機,刻苦學習想富蘭克林學習!

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10

這個暑假,我讀了幾本讀物。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富蘭克林自傳》。一開始,我看着這本厚厚的書,而且字密密麻麻的,我就不想繼續讀下去了,不過後來翻了幾頁,我被富蘭克林的一生所吸引,3天就讀完了這本書。

富蘭克林出生在1706年的1月17日的波士頓。在1714年的時候,富蘭克林進入文法學校學習,但由於家境貧寒,他被迫中止學業。他12歲就在他大哥的印刷所裏當學徒,之後長期在印刷工廠裏工作。但17歲那年,因為和哥哥生活不和,而離家出走了,他開始自己創業,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之後他刻苦學習,廣泛閲讀各種書籍,他不僅僅會讀書上的內容,他還在紐約倫敦費城等地方流浪,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他還學習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和拉丁語。當選費城參議會成員,組建火災保險公司。在日常生活中,富蘭克林博覽羣書,勤勞勤儉,變成了世界上大名鼎鼎的科學家,作家和社會學家,被譽為美國人的“象徵”和“現代文明之父”。1790年4月富蘭克林在費城安詳辭世,享年84歲又三個月。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富蘭克林説的一句話: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中對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過於真實,誠意和廉潔。這句話充分表現了富蘭克林的一生。

富蘭克林一生成就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發明了避雷針,兩用眼鏡,新式火爐和新式路燈。細細品讀富蘭克林自傳,你將會收穫更多。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11

近日我讀了《富蘭克林自傳》,從而我對富蘭克林有了更深的認識及瞭解。從富蘭克林身上有了些許感悟。

富蘭克林是美國最偉大的先驅者和美國民主的地接着之一,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出版家、外交家、政治家、哲學家和實業家,集六家於一身,可謂是成就非凡。除此之外,富蘭克林還是美國獨立運動的領導人,曾經參與起草並簽署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開始我並不知道富蘭克林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

富蘭克林不是出自名門貴族、士族坤豪。也不能接受正規的傳統的教育。

事實上,富蘭克林只接受了兩年小學教育,12歲就開始在哥哥的印刷廠當學徒。他沒有天才的頭腦,而是有自主的靈活的頭腦,即善於思考,動腦。富蘭克林完全靠不懈的自學。他自學該學的書本知識,自學應該該學的做人常識,體驗過成功,經歷過失敗。成功面前富蘭克林能夠鎮定自若。

富蘭克林在學習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體系,即成長體系。例如,富蘭克林説過:“在那兒,我喜歡並結識了一些有見解的朋友,跟他們交談使我獲益匪淺,同時我也讀了很多書”。“我們總是使對方開心。這樣,我總算可以儘可能的彌補我犯下的過錯”。“我把她當作一個實例,説明這麼微小的收入都能維持生命和健康”。“不久我就想到,當一個人提議某個有用的計劃,但這樣可能被認為使一個人的名譽稍稍高出他的鄰居。而他又需要他們的幫助才能完成這個計劃是,最好不要宣佈擬就是這個計劃的首創。”“懶惰就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經常使用鑰匙,總是亮閃閃的。”

富蘭克林除了人生目標自我實現外,他還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他曾改善接到照明,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會員制圖書館,創辦了醫院和學校,組建消防隊和火災保險公司等等。致力於自我完善而又關心社會進步,這種難得的品質貫穿在富蘭克林的一生。

然而富蘭克林也不是完美的,他也犯過很多的錯誤。在自傳中他都毫不忌諱的寫出來了,於是我也看到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會犯錯,會後悔,也會自省,經歷過各種艱難,不斷的努力,最終成為美國曆史上名垂青史的任務。

《富蘭克林自傳》並不是一本完整的自傳,但是對我而言確實完美的,因為他少了很多刻意的修飾。只是樸實的敍述,評論,還有教誨。對我來説,《富蘭克林自傳》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需要我無限的感動還有反省。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12

這個寒假我讀了幾本推薦讀物,最讓我收穫頗多的就是這本《富蘭克林自傳》。在美國文化史上,《富蘭克林自傳》的出版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在1771年動筆,1788年完成,前後歷時17年之久。這部傳記可以説是在讀者如飢如渴的等待中出版的。世界各地,青年人都希望學習富蘭克林成功的祕訣,他們把這部書當成“人生指導”讀物。富蘭克林寫出了“美國夢”,“到美國去發財致富”成了影響力很大的口號。這正是當下中國一代青年的夢想。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娓娓道來,整部自傳既無譁眾取寵,又不盛氣凌人,在通俗易懂的敍述中不進會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文字樸素幽默,敍述事清楚簡練。所以讀完這本,我從中汲取到了偉人的社交經驗,處世原則等等,可謂受益匪淺。他教我們如何讓有限的生命綻放最絢麗的花火,他教我們如何在逆境中自強不息,在誘惑中孑然一身。

他只讀過兩年小學,之後偏輟學回家,12歲起在印刷所當學徒、幫工。但他刻苦好學,在掌握印刷技術之餘,還廣泛閲讀文學、歷史、哲學方面的著作,自學數學和4門外語,潛心練習寫作。他常常在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後,到印刷廠的圖書室閲讀各種各樣的書籍。這種種經歷和不懈的學習,他最終成為了哲學家,思想家和作家,被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英國牛津大學,愛丁堡大學,聖安德魯大學等六七所大學授予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這是他不斷孜孜不倦刻苦學習的成就,這正印證了“苦心人,天不負”的道理。再者,他善於抓住生活中的絲絲機遇和想法,並激發自己的創新思維,通過“風箏試驗”揭示了雷電現象,富蘭克林説:“我們從前人的發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們也應該樂於有機會以我們的任何一項發明為別人服務,而這種事我們應該自願地和慷慨地去做。”所以他經過不懈努力,發明創造了新式火爐,避雷針,電輪,雙焦距眼鏡等等。他最終實現了他自己的諾言,不盡造福了全美人民,還對全世界的科學進步貢獻了偉大的力量。

還有,富蘭克林擁有高尚的道德和原則,這也是我們高中生在踏入工作之前所要錘鍊和培養的,它可能會準定我們的人生。在這本書中,富蘭克林也強調了道德和原則對人的重要性。富蘭克林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真實,誠懇和正直,人生最大的幸福也在於此。他一生都在身體力行。正因為他擁有着良好的人品和道德原則所以被費城人民,被全美甚至英國高官都敬仰和尊重。那他是怎麼樣磨練自己的呢?他制定了“十三條成功計劃”:

一、節制。食不過飽;飲酒不醉。

二、沉默寡言。言則於人於己有益,不作無益閒聊。

三、生活有秩序。各樣東西放在一定地方;各項日常事務應有一定的處理時間。

四、決斷。事情當做必做;既做則堅持到底。

五、儉樸。花錢須於人於己有益,即不浪費。

六、勤勞。不浪費時間;不去關注那些無聊的言論,每時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動。

七、誠懇。不欺騙人;思想純潔公正;説話也應誠實。

八、正直。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切勿忘記履行對人有益的義務而傷害他人。

九、中庸。勿走極端;受到應有的處罰,應當加以容忍。

十、清潔。身體、衣服和住所應力求清潔。

十一、寧靜。勿因瑣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煩惱。

十二、貞節。潔身自好

十三、謙虛。謙遜,不要傲慢。

這對於今天的我們同樣適用。

讀偉人的傳記,感悟一種人生,體悟一種人生境遇,遇見一些風景。在嚴苛的現實中逢着一絲清香,在找尋彼岸的過程中逢遇一路花香。讀《富蘭克林自傳》,學會和主人公一樣在平凡中磨礪人格,只要你不斷學習,自持,自控!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13

歷史賦予了本傑明·富蘭克林不朽的聲譽。富蘭克林是一位真正的名垂千古的偉人。作為一句作家、發明家、幽默大師,他的一生,為人們樹立了一個獻身於公益事業的榜樣。他慷慨地獻出了他的生命和精力。他感到給他的最高獎賞莫過於使他在有生之年能夠看到他的工作所產生的輝煌成果。

富蘭克林於18世紀初出生在美國東北部馬薩諸薩州的波士頓城。美國的東北部叫“新英格蘭”,是美國的發祥地。大約在一百年以前,第一批移民就在這裏安家落户了。

對於一個窮孩子來説,關於本書能有什麼機會發展他的才能呢?在當時仍然受着大洋彼岸國家統治的這塊土地上,機會就更少了。富蘭克林成長和生活的這段時期正是這塊年輕的美洲殖民地的發展時期,她後來成了合眾國的雛型。在他的一生中,他看到並且影響了這塊英國殖民地的發展。

使富蘭克林出類拔萃的最重要的原因,也許就是他那“什麼都想知道”的求知慾望吧。他10歲的時候,離開了學校。但在後來的幾十年裏,他始終堅持學習。在他看來,書是無價之寶;書是打開幸福和成功大門的鑰匙。讀書,使年輕的富蘭克林掌握了熟練的寫作技巧,獲陽邏輯推理的能力,也使他能夠堅定地為自己的信念進行辯護。

在剛滿17歲的時候,他離開了波士頓,來到了費城。在那裏,勤奮的工作加上一帆風順的機遇,使這位身無分文的年輕印刷工作獲得了令人尊敬的地位。

他關心公共事業,在這方面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在國家需要發言人的時刻,富蘭克林能夠為他的國家闡明自己的觀點。他幫助這塊殖民地獲得了自由,建立了一個嶄新的國家。在歐洲各國君主的眼裏,他是這個國家的代表。

由於在科學上的作為,他在法國和英國贏得了榮譽。他的成就,是全歐洲所公認的。一個那麼小就中斷了學習,地位低下的孩子後來卻發現了電的原理,發明了許多東西。這些發明創造,至今還在造福於人類。富蘭克林具有發明家的頭腦。只要他認為可以用另一種辦法把事情辦得更好,他就立刻動手把它實施起來。因此,他發現了現代化的街燈,造出了散熱效果較好的爐灶,這種爐灶比當時使用的要好得多。正是根據他的設想才使日益發展的城鎮設立了警察局、消防隊和公共圖書館。

如果説他是一個富有理想的人,那麼他同時也是一個勇於實踐的人。他不僅為祖國的自由在設想,而且為她進行了戰鬥。他為自己的成就自豪,卻又告誡自己應該謙虛謹慎。他曾用莊重的語言為他的美國同胞和整個世界講話,而講話時卻笑容可掬。

富蘭克林就是這種人。他的自傳兩百年來一直有力地吸引着讀者。這本自傳,幾乎用世界各國文字出版過。時至今日,讀起來仍然動人心絃。這是一位美國名人的令人心曠神怡的自我寫照。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14

馬雲、柳傳志、李嘉誠、馬化騰、李彥宏等,固然是成功人物,我們衷心祝福他們,不要有嫉妒、恨的仇富心理,任何一個偉大的國家都是鼓勵人們積極創造財富。但他們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因為每個人的出身、經歷、性格不同,我們不可能成為馬雲等,如果每個人都自不量力地好高騖遠終將迷失自己。我個人覺得失敗的人,尤其是失敗之後又成功的,更值得我們學習,如褚時健等。借用巴頓將軍説:一個成熟男人的標誌,不是在一帆風順的時候如何平步青雲,而是低估的時候如何絕地反擊。

《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非常激勵當下的我,有些是相通的,有些是我急需糾正的缺點,一本書只要能讓自己優秀一點點,絕對是一本好書,但知易行難。

富蘭克林説:“從小我就喜歡讀書,為了買喜愛的書,我全部的零用錢幾乎都花這上面了。正當我的求知慾非常旺盛的時候,我卻沒有機會閲讀更適合的書籍,這是我至今仍感到遺憾的。我每天擠出一兩個小時來讀書,這樣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我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遺憾”。我也酷愛讀書,也堅持讀書,這是我信心的源泉,促使自己的內心不斷自省。你若勤勉,你將站在君王的面前,而不是站在庸人面前。

富蘭克林提倡個人修身養性否認13種品德:

1、節制:食不過飽,酒不過量。

2、緘默:避免空談,言必對己或對人有益。

3、有序:你的一切應井然有序,一時一事都要有周全計劃。

4、決心:當做必做,做就要做好。

5、節儉:對人或對己有益才可花錢,絕不浪費。

6、勤奮:珍惜光陰,做有益之事,避無謂之舉。

7、真誠:不欺騙,有良知,為人厚道,説話實在。

8、正義:不做不利於人的事,不逃避自己的義務。

9、中庸:避免走極端,容忍別人給你的傷害,認為是你應該承受之事。

10、整潔:保持身體、衣服和住所的整潔。

11、冷靜:不因小事、尋常之事、不可避免之事而慌亂。

12、節慾:少行房事,除非考慮到身體健康或者延續子嗣;不要房事過度,傷害身體或者損害自己或他人的安寧與名譽。

13、謙遜:效法耶穌和蘇格拉底。

以上13種品德,我有許多的不足,我不希望自己成為偉大的聖人,但不希望自己成為自己討厭的人。

富蘭克林説:“不要説一切直接與別人的意見相左的和一切過分自信的話。”這一點我的缺點非常明顯,從此以後不直接提出與被人相左的意見,但仍要真誠、間接的表達自己觀點,這種談話的藝術其實更需要自己的內心成熟。

這本書,如中國的《道德經》,受益終身、受用終身,時時勤讀之。

讀富蘭克林自傳有感15

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表姐送了我一本書——《富蘭克林自傳》。表姐曾跟我説這本書有啟蒙作用,希望我認真去看。於是我開始瞭解富蘭克林及其一生……

富蘭克林出生于波士頓的一個工人家庭。家庭並不富裕的他只上了兩年學就輟學當了學徒。從12歲起他就在他大哥的印刷所裏當學徒,以後長期從事印刷工作。在學徒期間,他刻苦學習,廣泛閲讀各種書籍。當然他不會僅僅滿足課本上的知識,他不僅從書本上學習各種知識,還輾轉到紐約、倫敦、費城等地流浪,在社會生活中學習。他知識淵博,在政治、科學、歷史、文學等方面打下紮實的基礎,並能熟練地使用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他美德修身,給自己提出13個要求,分別是:節制、沉默寡言、生活有序、決心、簡樸、勤勉、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貞潔和謙遜。他的一生成就顯着,發明了避雷針、兩用眼鏡、新式火爐和新式路燈。他受到法國和英國的尊重……

在《富蘭克林自傳》中,我們不僅能夠看到他的輝煌的成就,而且還能看到他是如何成功的,更能學到修身養性的方法。

當今時代,我們的生活條件比較優越,不用像富蘭克林那樣自小輟學當學徒,但是有些人並不會利用自己的時間廣泛閲讀書籍,甚至每天碌碌無為;有些人雖然廣泛閲讀書籍,卻完全拘泥於書本。富蘭克林的學習經歷告訴我們要懂得學習,不僅要好學、樂學,還要會學。

富蘭克林的修身美德的行為值得我們借鑑。我們自身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修身美德能讓我們更加接近完美。富蘭克林一直在盡力地做着他的十三條,儘管很難滿足,但是他還是堅持不懈。他追求完美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但是需要説明的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不能過分追求完美。

富蘭克林曾説過一句話:“在我看來,能夠給人類帶來幸福的,與其説是千載難逢的巨大幸運,倒不如説是每時每刻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瑣細的方便。”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不能忽略身邊的小事,這些小事可能正是讓我們有所成就的地方。從這句話我們也能明白富蘭克林眾多的有益於人類的發明的由來以及他成為發明家原因,當然這也應該包括勇於實踐的精神。

富蘭克林的一生的成就還有許多,比如:他關心公共事業,在這方面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他幫助殖民地獲得了自由,建立了一個嶄新的國家。細細品讀《富蘭克林自傳》,你將會收穫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