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水滸傳三十九回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3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水滸傳三十九回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滸傳三十九回讀後感

迤邐近一年,終於結束了水滸的歷程。上部的大致內容幾已模糊,只留股豪情糾着心田。開局的星羅棋佈,一百單八條好漢從涓涓細流匯為大江,奔騰向前。這種不斷的壯大感,對眾而言,具有深深的.吸引力。

前期的歷歷事蹟,不乏酣暢淋漓之舉,大快人心之作。然更多的是打打殺殺,衝動妄為,草菅人命。讀來着實厭惡,具是綠林之舉,不足為奇。自一百單八齊聚之後,梁山實力達到頂峯。如果作為部眾,那是可以瀟灑快活,自由自在。可作為頭領,宋江必須要為梁山將來之路做出選擇。

很多人都認為宋江假仁假義,一心想着招安。在招募部眾上山的過程中,確實感到宋江的假仁義,如招募黃信,秦明,呼延灼之人等,可以説是逼上梁山。在拉攏他們的時候,宋江甚至殺其家人,以絕其念,手段殘忍,面不改色,甚至無羞愧之詞。在梁山前途的選擇上,宋江篤定要招安,矢志不移。我個人認為,一是宋江本人的忠君為國的思想,或是當時社會的歷史政治文化氛圍所感染,尊崇管家所謂的“忠”,所謂的“義”。難免偏頗,難免狹隘。

第二,可能宋江自己認為,帶同眾弟兄一同招安,也是為他們謀一個“高大上”的正道歸宿。將自己的思想推己及人。可是,人各有志,一百單八條好漢,豈是人人都願意加官進爵?有所覺悟的人,都認為當時的官場氛圍,實在是烏煙瘴氣,是非糾纏。即使想要明哲保身,亦非常困難。故有公孫勝,李俊,燕青,魯達,武松等輩,自奔去處,遠離是非。就個人而言,的確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遠離爾虞我詐,自在快活而去,有個相對的善終。

但反過來想,如果人人都不願為國報效,為官治國,國家和社火又怎麼能轉換?誰來鳴不平,誰來掃除奸邪,匡扶社稷,保家衞國?當然,當時社會封建體制積重難返,對能人志士而言,確實也是刀山火海。也許,這是一種歷史的無奈吧。

數敗官軍,打破遼國之後,梁山迎來最大對手——方臘。悲劇就此拉開序幕。一戰接一戰的節奏,贏的很不容易。而干戈之後,是一封接一封的陣亡表。過往悍將,屢屢陣亡。拼盡全力殲滅方臘之後,好漢們十停止剩二三,當中又有不願為官自行離去的,可謂悲涼之至。武松出家,魯達坐化,更是將這股悲涼之情推至淒涼。

渡江之前,軍馬齊整,凱旋之時,殘缺不全。及至朝聖之後,加官進爵,盧俊義被害,諸多將勇次第辭官,到最後宋江、李逵隕命,吳用、花榮自縊相隨。從頭到尾,恍如隔世,是否應了那句“是非成敗轉頭空”。往事的波瀾壯闊,快意恩仇,如今,卻化為座座墳頭,了了蒿草,縷縷青煙。回想蓼兒窪那幕,仍有震撼心扉之力,着實唏噓不已。這種義氣之舉,無論對錯,都令人肅然起敬,扼腕歎息。

縱觀整個歷程,滄海桑田,亦如過眼雲煙,隨風飄散。斯人已去,唯有事蹟家喻户曉。以此想來,人生不過數十載,成也罷,敗也罷。如能轟轟烈烈,穿雲裂帛,亦不失為來此人世走一遭。錚錚鐵骨,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