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劉禹錫

如何看待劉禹錫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欄目: 劉禹錫 / 發佈於: / 人氣:1.15W

導語:在物質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是如何看待詩人劉禹錫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發呢?

如何看待劉禹錫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惟吾德馨”是古人淡薄名利,修身養性,玉潔冰清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對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

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境界和價值取向發生了嚴重的分化!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還能象劉禹錫那樣,常養浩然之正氣,勤修立身之美德,做世間的道德楷模,而很大一部分人,物慾橫流,亂花迷眼的社會現實看花了他們的雙眼,矇蔽了他們的心靈,他們不再有崇高的精神追求,不再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不再有高雅的生活情趣,他們淪為了金錢的奴隸,權力的俘虜,他們走進了世俗的圍城,失去了做一個高尚的人的機會!

必須讓他們從圍城中走出來,必須讓他們重温“惟吾德馨”的思想精髓,必須讓他們脱離低級趣味,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才能有真正實效,我們的精神家園才能重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才有希望,才有未來!

陋室銘賞析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於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有了名氣;水不在於有多深,有龍(居住)就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因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蘚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葱,映入竹簾。平時和我交談的都是博學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無學問的平民。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閲讀佛經。沒有嘈雜的奏樂聲使我的.耳朵紊亂,沒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説:“有什麼簡陋的呢?”

寫作背景: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0八。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世稱“劉賓客”。劉禹錫生於嘉興(當時屬蘇州),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縣)。唐代大詩人、文學家、哲學家。

劉禹錫文名遐邇。唐貞元年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詞科,授監察御史。後經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他和柳宗元交誼頗深,人稱“劉柳”;後與白居易唱和甚多,亦並稱“劉白”。據史載,劉禹錫在任監察御史期間,曾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他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及安徽和州縣通判。按王朝規定,他應住衙門內三間三廳之房。但是,和州縣的策知縣是個勢利小人,認為劉禹錫是被貶之人,便給他小鞋穿,安排他到城南門外臨江三間小房居住。對此,他毫無怨言。劉禹錫是個文人,於是就根據住地景觀寫了一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的對聯貼在門上。

做賊心虛的策知縣見之,甚為惱火,馬上將劉禹錫移居別地,並把住房面積減去一半。此房位於德勝河邊,岸柳婆娑。劉禹錫見此景色,更是怡然自樂。於是,他又撰寫一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策知縣聞訊後,下令攆劉禹錫搬到城中一間只能放一牀一桌一椅的破舊小房中居住。

半年光景,劉禹錫的“家”被折騰了三次。他在憤激之中,有話如鯁在喉,傾吐為快,一氣呵成,寫成了《陋室銘》,並請人(這人就是柳公權)碑刻豎於門外。(節選自《應用寫作》學術月刊1995年第11期《劉禹錫和他的“陋室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