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劉禹錫

劉禹錫詩歌研究

欄目: 劉禹錫 / 發佈於: / 人氣:3.22W

中唐詩人劉禹錫以其獨特的詩歌風貌,在中唐詩壇上獨樹一幟。

劉禹錫詩歌研究

20世紀80年代以後對劉禹錫的研究有以前的偏重哲學和思想轉變到了全方位,多元化的研究,詩歌研究也不斷細緻和深入,領域不斷拓寬。縱觀學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方面。

一、詩歌繼承和創新研究。

這方面的文章主要研究了劉禹錫對前代作家的繼承和超越,有對屈原的接受,目前學界研究較多,如韋燕寧《論屈原騷怨情感對劉禹錫的影響》認為屈原的騷怨情感,對劉禹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劉禹錫把這種精神融進了對自身遭遇的憂怨感慨,對社會現實的諷刺;也融進了他對巴楚風物的現實觀察和表現,對巴山楚水自然風物的自覺關注,在意象的描寫中寄託和表現自己的騷怨愁情,還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屈原的騷怨表達,使之更具有現實性。王建梅《劉禹錫貶謫詩對屈騷的繼承和超越》認為劉禹錫在貶謫時期繼承了屈騷精神,並且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屈騷的憂怨主題,形成了自己放曠與自適的風格。劉夢初認為劉禹錫接受屈原的契機是貶謫朗州,相同的環境和相似的稟賦才能是劉禹錫接受屈騷的外在條件和內在因素。

有對李白的接受,如閆偉哲《“詩仙”“詩豪” 之詩的豪情—— 論劉禹錫對李白詩歌精神的承襲與發展》一文認為劉禹錫在追求建功立業和獨立的人格、強烈的主觀情感的抒發、恢宏壯大的景物描寫等方面都承襲了李白的詩風,並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認為劉禹錫繼承了“視風騷,宗盛唐”的傳統,在豪情中融入了理性精神和滄桑之感,把李白青年式行俠的豪情轉化為中年式成熟的.豪情,為北宋蘇軾、辛棄疾氣象雄壯的詩篇開闢了新路。對皎然的接受,金燕《論劉禹錫詩歌對皎然自然美學觀點的實踐》認為劉禹錫的語言藝術繼承了皎然以情興為出發點,經過人工雕琢的,與藝術規律相結合的美學原則,同時也在接受客觀生活感召的基礎上,對其中的唯心主義進行了剝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歌語言藝術,詞總華實,語語可歌,在中唐詩壇獨樹一幟。

張振萍《論劉禹錫詩歌中的創新意義》認為劉禹錫的創新在於使詩歌題材領域得到拓展和發掘:把勞動場面寫入詩,以開朗豁達的心胸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詩中體現出豪放不羈、倔強不屈的品格。他創作的民歌體詩歌 ,對後世影響很大,使詩歌體式更加完善。馮權書認為劉禹錫創新詩歌創新的成就表現三方面: 對題材領域的拓展與發掘;對傳統主題的深化與反撥;對詩歌體式的變革與發展。

二、詩歌藝術研究

(一)藝術特色研究。如肖瑞峯《論劉禹錫詩的藝術風格》用“豪健雄奇”來概括劉禹錫詩的風格。韋永霞認為劉禹錫詩歌的“三美”特徵是意境美、意志美、哲理美。羅筱玉認為劉詩語言合氣骨、情致、韻律於一體,熔豪健、含蓄、明快於一爐。崔桂萍認為劉禹錫詩歌是思想和藝術完美結合的產物,個性主要表現在有獨特的精神氣質,強烈的現實批判精神,理性沉思和感性思維的結合。還有一些論其“詩豪”風格的文章,如宋恪震、劉夢初有些文章都對劉禹錫詩歌風格進行解讀,認為其具有豪邁的風格。孫琴安指出劉禹錫的懷古五律獨佔鰲頭,且五律中的妙句很多,他晚年的五律成就很高,認為其五律在唐代五律詩中有較高的地位。

(二)詩論研究。對劉禹錫的詩論進行研究,劉歡認為劉禹錫説的“境生於象外”這句著名的話中的“境”字,是指作者的主觀情旨。一層是作者在作品中要表達的旨意;另一層是由文字刻劃的種種物象。兩者結構關係是“境生於象外”,劉禹錫有不少作品都能給人提供這樣的藝術美。認為劉禹錫用入念息定,主體致悟方法解決意境創作中的構思問題,對後世有很大影響。朱學東指出了劉禹錫構建以境生象外為中心的意境理論,包括因地乘氣的主體心性論、因定得境的審美虛靜論和至言無辯的言意論。劉氏對意境理論的探討是最具有理論深度的,對古代詩論的發展有很大貢獻。陳允鋒認為劉禹錫在創作詩歌時也非常注意對地理歷史沿革、地域民風以及地方歌謠的重視,並充分運用到文學創作中,這也是他詩學思想的一個特點。

三、詩歌內容研究。

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對其詠史懷古詩,政治諷喻詩,樂府民歌的具體分類研究。

(一)詠史懷古詩研究。林心治認為劉禹錫的詠史懷古詩在題材範圍特別是思想深度方面較前人有進一步拓展,在藝術創造上也多有建樹,對晚唐詠古詩的興盛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尚永亮認為劉禹錫此類詩作可分為詠史和懷古兩類,認為其具有意悲境遠,感慨無端,調響詞練,高華深穩的特點。江枰把劉禹錫詠史詩分為朗州十年為前期;夔、和二州的五年為後期。前期內容主要為被貶謫的悲苦,憤怒,矢志不移的堅貞,嚮往被起用信心。後期內容主要為對統治者的批判,警示以及與先賢自比。劉歡、蕭瑞峯有些文章分別對劉禹錫詠史懷古詩的生成,價值,地位和影響進行了研究。

(二)政治諷喻詩研究。文章主要研究劉禹錫諷喻詩的的創作特點﹑藝術成就﹑形成原因﹑歷史貢獻。有何正力認為劉禹錫諷刺詩形成有三方面原因,政治因素:藩鎮勢強,宦官受寵,朝臣不睦;文壇因素:元和文壇重功利的文學思想;個人因素:剛直之性,怨憤之情。貢獻有思想貢獻:憂國不謀身的思想對底層民眾的同情,執著的信念,不屈的反抗。和藝術貢獻:體式和語言的創新。江雲認為劉禹錫的諷刺詩,鞭撻社會醜惡,表現出曠達的胸懷和堅強的意志。

(三)樂府民歌研究。文章主要是對劉禹錫以《竹枝詞》為代表的民歌進行研究。蕭瑞峯、李申有些文章對劉禹錫民歌藝術以及《竹枝詞》《踏歌詞》等進行研究。金豔有些文章集中於研究劉禹錫向民歌的學習。張福清、吳倩有些文章從民俗文化的角度來研究劉禹錫民歌。唱和詩研究,付瑤、劉小年分別研究了其唱和詩的創作原因,思想主題等,對於瞭解劉禹錫的思想,交友都有很大意義。貶謫詩、詠秋詩、詠物詩等也進入到了研究者的視野。反映了20 世紀80 年代以後劉詩研究的細化和深化。

四、詩歌影響和流變研究。

洪迎華、何正力有些文章研究了蘇軾對劉禹錫諷刺詩的接受。關於劉禹錫詩歌的研究還是比較全面的。但還是有許多受冷落的地方,給後世學者的研究留下了很大的空間。詩歌繼承和創新研究方面主要集中於對屈原,皎然的繼承和超越,並未涉及對其他作家的接受。詩歌藝術研究方面集中於劉詩的豪邁風格,側重於對詩歌背後的詩人思想精神的關注,對於其他藝術手法研究較少。詩論研究的文章集中於研究其意境論,對劉的其他詩論主張,如詩歌用典等方面的研究欠缺。關於樂府民歌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竹枝詞》,《踏歌詞》這幾篇。影響研究只涉及到了蘇軾等少數人。

Tags:詩歌 劉禹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