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劉禹錫

劉禹錫的介紹

欄目: 劉禹錫 / 發佈於: / 人氣:6.17K

導語:劉禹錫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他在政治上遭受不少的挫折,而他也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劉禹錫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劉禹錫的介紹

劉禹錫的介紹: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晚年自號廬山人,漢族,中國唐朝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劉勝,又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近人卞孝萱則提出劉禹錫是匈奴族後裔,出生於嘉興的新説,據鄧聲斌先生考證其父劉緒遭遇安史之亂,舉族東遷定居彭城。劉禹錫為貞元九年(793)進士。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劉禹錫的最後一任是太子賓客,故後世題他的詩文集為《劉賓客集》。白居易贊其“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故劉禹錫又譽為中唐“詩豪”之稱,是中唐傑出的政治家、哲學家、詩人和散文家。

祖籍

關於劉禹錫的祖籍,多有爭議:一説是洛陽(今河南洛陽),一説是彭城(今江蘇徐州),自言出於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劉禹錫祖籍河北中山,系漢景帝之子劉勝的後裔。隨七世祖劉亮遷居洛陽。其父劉緒遭遇安史之亂,“舉族東遷”,至江蘇彭城定居。其長輩與同輩皆稱“彭城劉禹錫”。各種史志典籍也作如是記載。應是可信的。並非卞孝萱等人所論是浙江嘉興或埇橋人。據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華族譜集成》劉氏族譜傳:“劉禹錫,字夢得。世為儒。祖籍中山,世居彭城地。”又海南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唐代名家詩選》稱劉禹錫“原籍中山,後遷彭城”。

説劉禹錫是定州人、中山人以及中山無極人,還得從他七世祖劉亮説起。周漢時期,定州、無極是冀州的屬地,無極同時也是定州的屬地。劉亮曾任冀州刺史、散騎常侍等職,後北魏遷都洛陽,劉亮全家也隨之遷至洛陽。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集部別集類:“書禹錫本傳,稱為彭城人,蓋舉郡望,實則中山無極人,是編亦名中山集,蓋以是也。”此外清《畿輔通志》及《中國歷史人物辭典》和《中國歷史名人辭典》等也都有刊載。經過反覆查證和諮詢有關專家,劉禹錫祖籍確認為無極,是有據可依的。

着作

現存劉禹錫集古本主要有三種:①清代避暑山莊舊藏宋紹興八年(1138)董刻本,題為《劉賓客文集》,屬小字本,今有徐鴻寶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陸游據董本重刻,稱“浙本”。明清以來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屬於這個系統。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蘭館所藏宋刻本,題為《劉夢得文集》,屬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務印書館縮印本。③北京圖書館所藏宋刻殘本《劉夢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兩代的毛晉、惠棟、何焯、馮浩、黃丕烈等人曾對劉禹錫集作過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數是抄本,流傳不廣。現通行劉禹錫集版本:《四部叢刊》本《劉夢得文集》,《四部備要》本《劉賓客文集》,《叢書集成》本《劉賓客文集》。此外,尚有校點本《劉禹錫集》。劉禹錫的生平事蹟,見於新、舊《唐書》本傳,唐韋絢編《劉賓客嘉話錄》(一稱《劉公嘉話錄》),記錄了劉禹錫晚年有關創作、學問等方面的談話,頗具資料價值。今人卞孝萱着有《劉禹錫年譜》,對劉禹錫的生平和各種史料多有考訂。《陋室銘》被選中人教版8年級上冊26課《陋室銘》,上海九年教育課本七年級第二學期12課。

劉禹錫

塞北梅花羌笛吹,

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奏前朝曲,

聽唱新翻《楊柳枝》。

劉禹錫的樂府小章《楊柳枝詞》,一共有九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可以説是這組詩的序曲,鮮明地表現了詩人在詩歌創作上的革新精神。

首句梅花,指漢樂府橫吹曲中的《梅花落》曲, 用笛子吹奏(羌笛是笛的一種),其曲調流傳後世,南朝以至唐代文人鮑照、吳均、徐陵、盧照鄰、沈佺期等都有《梅花落》歌詞,內容都與梅花有關。

(見《樂府詩集》卷二四)這句意思説,起源於塞北的《梅花落》是用笛子吹奏的樂曲。

次句講的是《楚辭》中的《招隱士》篇。相傳西漢淮南王劉安門客小山之徒作《招隱士》篇來表現對屈原的哀悼。《招隱士》首句雲,桂樹叢生兮山之幽,下文又兩處有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所以劉禹錫詩中以桂樹指代《招隱士》篇。《招隱士》雖然篇章短小,但情辭悽婉動人,為後代所傳誦。篇中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兩句尤為後世文人所賞愛,樂府雜曲歌辭有《王孫遊》曲,南齊謝朓與王融、唐崔國輔均有歌詞,即從此兩句衍化出來。

(見《樂府詩集》卷七四)次句意思是説,《招隱士》是淮南小山的歌詞。《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詠梅花;《招隱士》出自淮南王門下,屢屢詠及桂樹。它們與《楊柳枝詞》(詠柳)都以樹木為歌詠對象,在內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劉禹錫拿它們來與《楊柳枝詞》相比。

《梅花落》、《招隱士》雖是產生於西漢的作品,但長久傳於後世,到唐朝仍為人們所吟唱傳誦。唐代文士不但寫《梅花落》、《王孫遊》樂府古題詩,而且在其他篇什中也常詠及這兩個作品。如李白詩云: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落梅花即指奏《梅花落》曲。王維詩云: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送別》)即化用《招隱士》句意。這都可以説明這兩個作品在唐代的影響。

劉禹錫固然也重視這兩個作品的傳統地位和深遠影響,但他本着詩歌必須創新的原則,向時人提出: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指出《梅花落》、《招隱士》這兩個作品畢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現在還是聽我改舊翻新的'《楊柳枝詞》吧。

《折楊柳》原來也是樂府舊曲。樂府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曲,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歌辭》、《折楊柳枝詞》,相和歌辭中有《折楊柳行》,清商曲辭中有《月節折楊柳歌》,其歌辭大概是漢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體來抒寫。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楊柳枝詞》,從白居易、劉禹錫以至晚唐的李商隱、温庭筠、薛能等的許多作品,卻都用七言近體的七絕形式來寫作,雖然內容仍詠楊柳或與楊柳有關的事物,在形式上的確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絕句配樂演唱,七絕尤多。《樂府詩集》都編入近代曲辭,表明它們是隋唐時代的新曲調。

劉禹錫晚年與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楊柳枝》組詩八首,其第一首雲:《六麼》《水調》家家唱,《白雪》《梅花》處處吹。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劉禹錫的《楊柳枝》組詩九首,就是與白居易唱和之作,因此首篇塞北梅花一章,在構思、造語上都非常接近。比較起來,劉的請君莫奏二句比白的古歌舊曲二句,語言更為精警凝鍊,因而贏得更多讀者的喜愛。這兩句詩,不僅概括了詩人的創作精神,而且那些致力於推陳出新的人們,也都可以借用它們來抒發自己的懷抱,故而可説含藴豐富,富有啟發意義。

本篇上下兩聯都接近對偶,每聯意思都對稱,詞語則是大部分對稱,於大體整齊勻稱中顯出流動自然之美。

劉禹錫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裏一青螺。

望洞庭

這首詩是劉禹錫被貶南荒,在一次秋天去洞庭湖的時候著寫的。

首先,“光秋月兩相和”描繪出秋天的夜晚,皎潔的月光灑在洞庭湖上,湖水和月光交相呼應,更加的襯托出環境的安寧,縹緲。“潭面無風鏡未磨”則是形容湖面無風,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和第一句相照應,突出洞庭湖風平浪靜。同時,也描繪了秋夜的洞庭湖的美景。彷彿使大家身臨其境。後兩句“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則是將視野放大畫面之外,從整體的角度來寫,在皓月相照之下,洞庭湖山山水水更加的融合,渾然一體,就像是銀盤子裏面盛放着點點青螺,相互映襯,相得益彰。這句話,色彩描寫的豐富,使人畫面感增強,另外,劉禹錫從整體來描寫洞庭湖,也不僅突出洞庭湖景色優美,同時也能夠表達自己的不凡氣度。

洞庭湖是湖南嶽陽的名勝,由於洞庭湖自身的風景實在是優美,所以,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們喜愛的地方,李白就曾説過:“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可以説,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搖籃,在歷史的長河裏,留下許多名勝古蹟。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