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李白

李白詩歌的藴藉含蓄美

欄目: 李白 / 發佈於: / 人氣:1.27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詩歌吧,詩歌具有精煉、集中,節奏鮮明,富有韻律的特點。你知道什麼樣的詩歌才經典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白詩歌的藴藉含蓄美,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李白詩歌的藴藉含蓄美

李白詩歌的藴藉含蓄美

李白詩歌的藴藉含蓄之美,與李白接受的儒、道文化,前代詩人的影響以及李白的詩學追求相關。李白詩歌的藴籍含蓄美包括:內容的凝練濃縮,意境設置的淡遠無跡,“計白以當黑”的虛實處理,語言形式的清新自然,狀物抒情的含蓄傳神,以及音韻的和諧悦耳等。

李白無疑是我國古典詩歌史上的天才詩人,像古今中外的母體文學天才一樣,他的詩歌內容是豐富的、體裁和題材是多樣的、情感是多重的、語言和風格也具有多樣化的特徵。李白詩歌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是與李白的人生的豐富性和思想的多重性、矛盾性相聯繫的,這才構成了一個真實的李白以及李白的詩歌藝術天地。李白的詩歌作品不是一條清澈單純透明的小溪而是藴涵深厚的大海,有時洶湧澎湃,驚濤拍岸,有時碧波盪漾,一碧萬頃,內中更是充滿了變化和多樣性。對待李白的詩歌藝術不能持簡單化的態度,只看到李白詩歌中一方面,而忽視其他方面。在文學批評中一元化的評價視角,容易使問題簡單化,為了能夠自圓其説和自成系統,而有意無意摒棄了表面矛盾性的因素。在對李白的詩歌藝術風格和特色的概括上,就有着這樣的偏差。具體的來看我國四種有代表性的文學史對李白風格和藝術特色的描述。劉大傑的《中國文學發展史》主要強調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的系統性,表現在“李白的詩富於想象力,善於藝術上的誇張。他把想象和誇張結合的非常完美,是他的詩歌語言更富於個性化的特徵,富於鮮明的藝術形象” 。 “在他的筆下,任何藝術上的清規戒律,任何傳統和人為法則,都在他的藝術力量下屈服。他是一個狂放不羈的人,作起詩來,不屑於細微的的雕飾,善於用大刀闊斧、變幻莫測的手法與線條,去塗寫他心目中的感情和印象,顯示出豪放、雄奇、清麗、明朗等等豐富多彩的風格” 。“李白的詩歌,繼承了前代浪漫主義創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風格,反映了盛唐時代樂觀向上的創造精神以及不滿封建秩序的潛在力量以及不滿封建秩序的潛在力量,擴大了浪漫主義的表現領域,豐富了浪漫主義的手法,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結合” 。 “詩人將浪漫主義精神滲透於各種題材,其基調又是積極奮發的。李白還以其天才的藝術創造力,極大開拓了詩歌的藝術境界,豐富了詩歌的藝術技巧” 。張培恆、駱玉明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有關李白詩歌藝術方面,圍繞着浪漫主義,談到了李白詩歌的天馬行空般的想象,“使形象突破常規而染上了奇幻的色彩” ,具有“壯浪縱恣的抒情形式” 。再就是提到了李白語言風格的清新明麗天然。

文學史往往是具有定性和權威性的學術評價,這些表述儘管方式、用語不同,就其性質趨向是大同小異的,只強調李白詩歌的與浪漫主義風格相一致的協調因素,而李白詩歌藝術的藴藉含蓄的陰性一面,無一例外的被忽略了。其實就像月亮有陽面和陰面一樣,合起來才是一個真實完滿的整體,正是這種看似矛盾陰陽衝突的結合才達到了更高層次的系統性。而主流刻板印象的評價為李白詩歌陽性的進取、挑戰傳統的一面。李白詩歌風格和藝術特色的另一極,恰恰就是他的陰性、中和、温柔敦厚、繼承傳統的一面。儘管李白是一個極富開創性的詩人,但是他也不能不受傳統詩學的影響。

李白詩歌的陽性一面具有想象奇特,大膽誇張,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的特點,形成了豪放不羈、瀟灑飄逸、超邁脱俗的藝術風格。李白詩歌陰性的一面,具有委婉含蓄、 清麗柔美、內斂雋永的特點,即藴藉含蓄之美。這種藴藉含蓄的美,是李白詩歌特點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必須加以充分強調,以還李白詩歌風格、特色的完整的本來面目。之所以形成李白詩歌的另一面即藴藉含蓄的特色,不是偶然的。

首先,與李白的接受的文化影響有關。李白的思想比較複雜,早年所接受的教育比較龐雜,除了閲讀儒家經籍外,還有六甲和百家,終其一生,對他影響最大的主要是道家、儒家和遊俠思想,道家思想和遊俠思想的影響,形成李白不拘禮法,反抗體制,積極進取,追求個性解放的一面,在詩歌上的體現,主要影響了飄逸灑脱、激昂外向的詩風。而儒家思想的影響,形成李白一些詩歌關注現實人生,温柔敦厚,樸素持重,內斂含蓄的特徵。另外,道家思想的影響具有兩面性,除了對於獨立人格的強調,個性意識的建立,不受既定禮法的束縛的影響以外,道家思想觀點非常強調見素抱樸,貴柔守雌,“無狀之狀,無物之象”(《老子十四章》),“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老子四十一章》) “致虛極,守靜篤” (《老子十六章》),“得意而忘言”(《莊子外篇》),這些思想對於李白詩歌陰柔含蓄一面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

其次,與其他詩人的影響有關。李白的詩歌受到前代許多詩人的影響,李白所推崇的前代詩人包括莊子(他的文章從本質上是詩性的)、屈原、陶淵明、謝靈運、謝惠連、謝眺、庾信等人。同時代的詩人,李白敬仰孟浩然。這些詩人其實他們不能歸為一類。莊子與屈原屬於浪漫主義的範疇,他們的作品格局闊大,汪洋恣肆、想象力大膽豐富、時空大幅度轉換,莊子和屈原的影響,主要是李白詩歌的主導方面,即浪漫主義的陽性方面。而其餘的詩人,與莊子、屈原有着非常大的區別,前者主要是陽剛之美,而後者主要是內斂的陰柔之美。因此,李白的審美趨向也是多元的,是對立統一的。我們不能只強調莊子和屈原對李白的影響而否認後者的影響。後者的影響主要包括詩歌內容的凝練濃縮,意境設置的淡遠無跡,語言形式的清新自然,狀物抒情的真切含蓄傳神。後一類型這些詩人儘管時代不同,但是他們的詩歌具有共同特徵,僅從數量上來看,佔了李白所推崇詩人的絕大多數,其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前代此類詩人中,李白最崇敬謝受其影響也最大。李白多次在詩歌中提到謝,或登樓憑弔上友其人,或讚美其詩歌的風格和藝術成就。諸如:三山懷謝眺,水澹望長安。(《汕望金陵寄殷淑》)解道澄江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金陵城西樓月下吟》)……王士禎《漁洋精華錄》卷二《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三十二首》其三:“青蓮才筆九州橫,六代淫哇總度聲。白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謝宣城。”很好的概括了天才詩人對於謝的景仰。李白詩歌受其影響也是深刻的。謝主張“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 (《南史王曇首傳附王筠傳》),其詩音調和諧,語言清新秀麗,境界優美潔淨,情感悵惘迷離含蓄,收到了小中見大、尺幅千里的藝術效果。李白深得其道。李白作品中的“澄江如練”,原是謝的名句,李白將其化入自己的詩中,既是一種美學上的認同和共鳴,也是一種情感上的交流和溝通。李白還寫過與謝同題的《玉階怨》,即集中體現了李白詩歌的藴藉含蓄之美,也體現了李白在詩歌藝術上對謝的繼承。同時代的孟浩然詩歌的自然樸素、凝練雅緻、平淡深摯、意境優美含蓄,對李白的詩歌創作不無浸染。

第三,與李白的詩學追求有關。“李白是一位思想相當複雜、藝術風格極為豐富多彩的大詩人, 再加上他留下來的直接闡述詩歌理論的文字並不多, 更沒有專門的詩歌理論著作, 因此, 探討他的詩歌理論, 必須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既要研究他直接以理論形式闡述的看法, 更要側重於研究他通過詩歌作品所顯現出來的觀念,二是要全面地掌握李白的詩歌理論, 深入探究它諸多矛盾方面的對立統一, 例如, 在理論與實踐上, 復古理論與創作實踐的矛盾統一,在藝術手法上, 興寄深微與直抒胸臆的矛盾統一,在詩歌風格上, 藴藉含蓄與任情率真的矛盾統一, 自然飄逸與雄健豪邁的矛盾統一, 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的矛盾統一, 在詩歌理論的哲學基礎上, 儒家經世濟時的入世思想與道家隱逸求仙、佛家法相皆空的出世思想的矛盾統一等等”。以上這段話比較全面而辯證的概括了李白的詩歌美學追求。也就是説,李白詩學追求的豪壯恣意、自然率性的外向陽剛之美的另外對立統一的一極是以道家佛禪為美學內核的注重興寄傳統的陰柔內向含蓄之美。孟《本事詩高逸》中所記“白才逸氣高, 與陳拾遺齊名, 先後合德。其論詩云:‘樑陳以來,豔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與!’故陳、李二集,律詩殊少。嘗言興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李白對於傳統的興寄藝術手法是很重視的,這種手法的運用自然導致詩歌的重具象表達、意境表現的美學特徵,從而達到嚴羽《滄浪詩話詩辨》中所提到的效果,所謂“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這裏提到的盛唐諸人,李白自在其中。

李白詩歌的藴藉含蓄之美,表現在幾個方面:內容的凝練濃縮,意境設置的淡遠無跡,“計白以當黑”的虛實處理,語言形式的清新自然,狀物抒情的真切含蓄傳神,以及音韻的和諧悦耳等。即“圓美流轉”“如彈丸”的“好詩”。

從體裁上看,李白的這類詩歌比較集中的體現在律詩中,尤以其中的九十三首絕句最具代表性。胡應麟《詩藪》中説:“太白五七言絕,字字神境,篇篇神物”,歷來被一致公認為“冠古絕今”。“李白絕句的特點是:語言明朗,聲調優美,感情深摯,意境含蓄,韻味深長。上列諸詩都有這些特點,所以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傳送不絕,確實無人能企及。沈德潛《説詩論語》捲上説:‘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吐含不露為主。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這些説法都並非過譽”。李白的具有藴藉含蓄美的詩歌比較集中表現於絕句中,有其必然性。作者要在短短四句中表情達意,必須巧妙佈局,以有限的形式,表達無限的意味,在字詞句章以及意象意境音韻諸方面共同配合,形成一種具有精緻、圓潤、優美、具有內在張力富於暗示性的符號系統,從而留給讀者更多想象的空間,在閲讀過程中進行二度創作。這類以少勝多、以小勝大的詩歌,其境界往往空靈淡遠,極富審美趣味。《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詩歌幾乎完全用有選擇的意象來表現李白的失意孤獨和人格的獨立孤傲。“鳥兒”不願與作者為伍,白雲也彷彿躲避自己,整個世界都放棄了自己,人間是無情的,但是隻有敬亭山與作者好像是知己,人與山之間默默不語,互相對視,也互相印證,山是沉默的、孤傲的、鎮定的,敬亭山有着李白的人格體認。《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這首思鄉內容的七言絕句,細膩、委婉而唯美的表現了李白內心柔軟多情的一面。繁花飄香的洛陽春夜,不知從何處飄來玉笛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優美曲調,如春花幽香一般滿城瀰漫,無處不在,作者被這有關思鄉內容的幽怨折柳曲所感染,望着這眼前明月,彷彿看到了天涯共此時的家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的心乘着音樂的翅膀飛回了故鄉,見到了魂牽夢繞的親朋,這是一種美麗的憂傷,思鄉的含蓄表達令人回味。

從題材上看,李白的含蓄藴藉之美的詩歌多集中表達個人情感的詩歌中,諸如友情、愛情、閨怨、懷思、憫人、愁思等。反過來説,不屬於家國江山政治等大的公共性題材,諸如愛國主義思想、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抨擊時弊的入世情懷、名山大川的激賞態度、遊俠英雄的嚮往、神仙道人的憧憬等題材都不在優美風格之列,而更多呈現李白詩歌崇高浪漫之美。表面外向豪爽率性放達的李白,他的筆觸一旦接觸到個人化的題材,他的內心就變得特別柔軟深情,他往往用清麗精緻的語言,優美的音調,藴藉的意境,表現出李白格外動人的人性美、人情美。所以嚴羽《滄浪詩話詩辨》特別強調:“詩者,吟詠情性也。”在嚴羽看來,也正是的包括李白在內的盛唐諸人的吟詠情性的詩歌,才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抒情詩的原則是收斂或濃縮,在敍述方面不能遠走高飛,而是首先要達到表現的深刻”在抒情詩裏,凡是雖有豐富感情,而對外在事物乃至內心情境的細節進行宂長的描繪,效果總比不上簡練含蓄的作品”李白的此類抒情詩是深深符合表現形式與藝術效果辯證關係的詩學原則的。李白表現友情的詩歌,很能代表這一特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三月的江南,芳菲滿眼,春意盎然,在傳説仙人曾騎鶴飛天之處的黃鶴樓,送別心目中飄逸高蹈的詩人孟浩然,前兩句背景的鋪墊就很詩情畫意,意藴豐富,詩的後兩句似乎是寫景,但在無我之境中,含蓄地表現了對朋友的依依惜別的深情。這裏有很多留白,需要讀者的想象力去填補完型。李白送朋友上船,佇立江邊,目送朋友東去繁華浪漫之都揚州,一葉孤帆沿江而下,漸行漸遠,在水天相接處淡出,在李白的面前呈現的是浩浩蕩蕩的湧向天邊長江水。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嚮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浩浩東去的一江春水。 抒情自然含蓄,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送友人》也幾乎全用景語表達離情,意境優美,情真意切。前四句寫作者與朋友並轡而行來到了青山依偎,綠水環繞的城外,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李白把自己的朋友比作萬里征程中的孤蓬,從此天涯孤旅。尤其是後四句離情的深切表達令人動容:“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詩人即景抒情,自然而巧妙地將“浮雲”暗喻遊子的漂泊不定,以“落日”的温情和不忍遽落大地暗喻不捨的友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李白的《玉階怨》較之原作,更為含蓄曼妙,季節、時間、人物性別、身份、姿容、儀態、內心幽怨等都是通過不同特定的意象來表達的,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的玲瓏神品。這樣的詩歌還有不少,不多枚舉。

還有一種類型,就是同一首詩歌存在外向豪達狂放與於內向沉靜藴藉含蓄兩種對立的並致的風格,但又絲毫不覺唐突不和諧,這是李白不拘形式的大家風範的體現,其他詩人很少有此種情形。《蜀道難》既有狂放豪爽肆意高歌的主旋律,也有平靜低調的含蓄氛圍營造,如同鋼琴與小提琴的和諧鳴奏,演繹出氣勢磅礴的協奏曲。《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把把初登謝樓所見江城的秋景的壯麗、寥廓時的心境的豪放高逸與遠眺“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時的蒼涼悲愁含蓄的身世之感和諧統一了起來。在《金鄉送韋八之西京》中對友人的懷念,藝術表現非常有特色,朋友迴歸西安在即,李白“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感情激越,思情洶湧,風格外在奔放。友人離去,山重水隔,李白久久不忍離去,以致淚眼婆娑,悵惘佇立,“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短短兩句,以動作和意象暗示了對朋友的留戀不捨的深情,表現形式和風格的藴藉內斂與前面的外向豪邁表面是衝突的,但全詩又是氣韻貫通,自然和諧,妙合無跡,統一於對朋友的元氣淋漓的情意中。

李白詩歌的藴藉含蓄美

一、鮮明的個性,時代的強音

李白是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具有灑脱不羈的氣質、傲岸不屈的性格;又是一個熱情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不是一個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詩人,相反,他似乎什麼都關心,很多生活他都體驗過,他的詩歌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而發出的時代的強音。他的詩歌部分是抒情詩,在這些詩中,詩人不是冷靜地表現生活,而是側重抒發強烈的、鮮明的獨創性。他在批判政治黑暗時,憤怒地斥責“夷羊滿中野,菉葹盈高門”(《古風》其五十一);在批判安史之亂時,他又沉痛地呼喊:“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表達了他強烈的憤怒。他在書寫理想時總是十分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將進酒》),“長風破浪會有時”(《行路難》其一);在表達追求自由的心情時更是十分狂放:“何時騰風雲,搏擊串所能?”(《贈新平沙年》)“大鵬一旦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都表現出一種豪放不羈、傲岸不屈的精神。

上述種種熾熱感情的抒發,使李白詩歌具有一種強烈的自我表現的主觀色彩,表現出鮮明的傲岸不屈的個性特徵,體現了李白詩歌“壯浪縱恣,擺去拘束”(元稹語)、以氣奪人的特色。李白正因為如此,他的情感的宣泄,從不顧及理性的規範,不是掩抑收斂,而是噴薄而出、一瀉千里,任憑激情隨着筆端流淌。

二、豐富的想象,豪邁的情懷

李白詩歌還善於運用豐富而奇特的想象來描寫形象、抒發感情。他有時藉助夢境仙界,捕捉超現實的意象,創造出美麗的理想世界,抒寫自己鄙棄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如《夢遊天姥吟留別》,藉助夢境描寫了天雞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龍吟、霓衣風馬等現實意象,渲染了仙界的瑰麗和美好,映襯了現實的污濁和黑暗,表現了崇高的理想。有的詩他藉助神話傳説馳騁想象,大膽誇張,貫以奔放的氣勢,描寫雄偉神奇的山川形象,寄託自己開闊的胸襟和豪邁的氣概。

《蜀道難》就是這樣的詩篇,這首詩一開頭就融匯歷史傳説和遠古神話於一爐,運用誇張手法,着力渲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一雄放基調,接着突出描寫蜀道的艱難險阻:“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破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詩中“六龍回日”的神話,黃鶴難飛的誇張,“捫參歷井”的想象,多種手法跌互使用,融為一體,層層渲染山勢高危,層層映襯蜀道艱險,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氣勢雄偉的蜀道山水圖,寄託了詩人對壯麗河山的讚歎之情和對現實政治的某種隱憂。運用大膽的誇張、新奇的.比喻以及擬人的手法,也是李白抒寫熾熱感情所常見的藝術手法。有時既用誇張又用比喻,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其十五)、“燕山雪花大如席” (《北風行》)都是誇張、比喻的名句。有時他又把豐富的想象和誇張結合起來,寫自己強烈的心潮激盪:“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送韋八之京》),把思念長安的心情表現得十分神奇別緻而又形象貼切;“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寄東魯二稚子》),思念子女的骨肉之情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澎湃的激情,浪漫主義風格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他的詩想象豐富奇特,採用浪漫主義手法,語言清新,不加雕飾,特別是對七古和七絕這兩種詩體貢獻最大,被後人譽為“詩仙”。盛唐詩歌的氣韻、情韻、神韻在李白的詩歌中發揮得淋漓盡致。李白的歌行體完全打破了詩歌創作的一切固定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變,達到了隨心所欲而變化莫測的境界,充分體現出盛唐詩歌的神韻來。就是寫比較小的場面,他也能立足眼底,想到天外。李白的七絕以山水詩歌和送別詩為多,在這些詩中,有一種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的氣質,以其天真純樸的童心,與山水冥合,無論寫景言情,都有種一氣流貫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中山問答》。李白的七言古詩充分展示了李白狂放自信的個性特徵和豪放飄逸的詩歌風貌,也充分體現了盛唐詩歌骨氣端翔、壯大奇偉、蓬勃向上的陽剛之美。這些詩篇以其純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沒了的人性,並因此而獲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詩歌的獨特風格是不可重複的,卻不是唯一的,就像我們既讚美松柏的挺拔又欣賞牡丹的富麗,既神往於水仙的淡雅又嚮往於玫瑰的鮮豔一樣,我們讚美我國詩歌史上傑出詩人們的各種風格,讚美百花競豔,更欣賞李白的詩作給人的飄逸、豪邁的感覺。 一個作家能通過某一體裁充分顯示其創作個性,就帶來了這種文體的風格,就能揚長避短、形成優勢,正如“善舞劍”的應該有“劍風”、“善舞刀”的應該有“刀風”一樣,讀詩與讀小説的感受是截然有別的。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正是通過詩歌這種體裁造就了其創作的浪漫主義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