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杜甫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合集15篇

欄目: 杜甫 / 發佈於: / 人氣:3.04W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1

 [唐]杜甫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合集15篇

亂後今相見,秋深復遠行。風塵為客日,江海送君情。

晉室丹陽尹,公孫白帝城。經過自愛惜,取次莫論兵。

註釋:

作品賞析:

黃鶴編在廣德元年,今姑仍之。【朱注】《王右丞集》有《送元二適安西》詩,疑即此人。舊注以元二為元結,錢箋辯其謬誤。考本傳,結未嘗至蜀,亦未嘗適江左也。

亂後今相見,秋深復遠行。風塵為客日,江海送君情。晉室丹陽尹①,..公孫白帝城②。經過自愛惜,取次莫論兵③。

(原注:“元嘗應孫吳科舉。”上四送別傷情,下則囑其前途慎密也。風塵承亂後。江海承遠行,二句有無窮之悲。自白帝而丹陽,乃江左經過處,此與“白狗黃牛峽,朝雲暮雨祠”,同是起下語。時藩鎮多跋扈觀望者,故戎其毋詼兵以賈禍。【趙汸注】亂離之際,作客送客,倍難為情。)

①胡孝轅曰:丹陽尹,不必指定晉何人。南渡初,如温嶠、劉隗尹京,多在王敦俶擾際,而子陽負劍稱白帝,大似肅代朝節鎮分據景象,用此二語先之,正為論兵語脈也。朱注云:《宋書》:漢元封二年,立丹陽郡,治今宣城之宛陵縣。晉武帝太康二年,分丹陽為宣城郡,治宛陵,而丹陽移治建業。元帝太興元年,改為尹,領縣八。梁元帝《丹陽尹傳序》:自二京板蕩,五馬南渡,因乃上燭天文,下應地理,即變淮海為神州,亦即丹陽為京尹。劉謙《三晉記》,蘇峻召祖約為逆,約遣許柳以眾會峻,克京師,拜丹陽尹,後以罪誅。【吳注】肅宗時,節鎮跋扈,大有蘇峻俶擾石頭、子陽負險稱帝氣象。先伏此二句,正為“莫論兵”張本。②《元和郡縣誌》:白帝城,與赤甲山相接,初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因號魚復為白帝城。③【邵注】取次,猶言即次之處。【黃生注】此當時方言,猶從容之意。今按:當是次第之意。北齊樂歌:日日飲酒醉,國計無取次。白居易詩:“老愛尋思事,慵多取次眠。”又:“遇客踟躕立,尋花取次行。”又“閒停茶碗從容語,醉把花枝取次吟。”《史記》:孫子臏腳而論兵法。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2

[唐]杜甫

雀啄江頭黃柳花,??鸂鶒滿晴沙。

自知白髮非春事,且盡芳尊戀物華。

近侍即今難浪跡,此身那得更無家。

丈人文力猶強健,豈傍青門學種瓜。

作品賞析:

雀啄江頭黃柳花①,鵁鶄鸂鶒滿晴沙②。自知白髮非春事③。且盡芳搏戀物華④。近侍即今難浪跡⑤,此身那得更無家⑥。丈人才力猶強健⑦,豈傍青門學種瓜⑧。

(首二敍景,三四陪鄭,五六自敍,七八勉鄭。春事物華,即指江頭花鳥。白髮自憐,清樽聊遣,公蓋對境而興闌矣。官居近侍,既難浮沉浪跡,回念此身,更無家計可資。見尸位不可,去官不能,進退兩難也。鄭丈必有歸隱之語。故稱其才力猶強,不當學邵平之種瓜。《杜臆》:此詩起最有力,一氣轉下。勢若連環,若他人必用力實聯矣。朱注“那得更無家”,即“笑為妻子累”意,時已有去官之志。二句仍屬慨歎語。)

①【顧注】柳始生嫩蕊,其色黃,故曰黃柳。未葉而先花,故雀啄之。②《通鑑》:玄宗初年,遣宦者詣江南,取鵁鶄、鸂鶒等置苑中。申涵光曰,兩句三用鳥名,頓挫有致。③陶潛詩:“白髮被兩鬢。”王勃詩:“春事一朝歸。”歐陽公詩:“青春固非老者事。”本杜。④《晉·隱逸傳》:“劉、畢芳樽之友。”陽縉詩:“青門小苑物華新。”吳注:樑柳惲詩:“離念已鬱陶,物華復如此。”⑤許善心詩:“夕拜參近侍,朝恩濫弘獎。”戴逵《棲林賦》:“浪跡穎濱,棲景箕岑。”⑥《詩》:“樂子之無家。”⑦王充《論衡》:“才力不相如。”陸雲書:“永曜素自強健。”⑧《三輔黃圖》:“長安霸城門,其色青,故曰青門。秦東陵侯邵平隱居於此,種瓜五色。”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3

[唐]杜甫

垂白馮唐老,清秋宋玉悲。江喧長少睡,樓迥獨移時。

多難身何補,無家病不辭。甘從千日醉,未許七哀詩。

作品賞析:

【鶴注】此亦夔州西閣作,故云江喧樓迥。詩成後,拈垂白二字為題,非專詠垂白也。《漢書·杜周傳》:“老姊垂白。”注,“白髮下垂也。”

垂白馮唐老①,清秋宋玉悲。江喧長少睡,樓迥獨移時②。多難身何補,無家病不辭。甘從千日醉,未許《七哀》詩③。

(此章乃老去悲秋之意,下六,申言其悲。少睡移時,憂在國家也。醉千日,付之不知。未七哀,傷心更多矣。《杜臆》:公年老為郎,有似馮唐。當秋而悲,復如宋玉。少睡無聊,故起立移時。多難身何補、作憤語,無家病不辭,作苦語。

【趙注】公妻孥在蜀,而云無家,蓋以故鄉為家也。)

①《漢書》:馮唐以孝著,為郎中署長,文帝輦過唐曰:“父老何自為郎?”②庾信詩:“高花出迥樓。”③《魏都賦》:“醇酎中山,沈湎千日。”《搜神記》:狄希,中山人,能造千日酒,飲之,一醉千日。《七哀》詩,見十六卷。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4

[唐]杜甫

朝光入甕牖,屍寢驚敝裘。起行視天宇,春氣漸和柔。

興來不暇懶,今晨梳我頭。出門無所待,徒步覺自由。

杖藜復恣意,免值公與侯。晚定崔李交,會心真罕儔。

每過得酒傾,二宅可淹留。喜結仁裏歡,況因令節求。

李生園欲荒,舊竹頗修修。引客看掃除,隨時成獻酬。

崔侯初筵色,已畏空尊愁。未知天下士,至性有此否。

草牙既青出,蜂聲亦暖遊。思見農器陳,何當甲兵休。

上古葛天民,不貽黃屋憂。至今阮籍等,熟醉為身謀。

威鳳高其翔,長鯨吞九洲。地軸為之翻,百川皆亂流。

當歌欲一放,淚下恐莫收。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沈浮。

作品賞析:

【盧注】此詩諸家編入乾元元年春,公方在諫垣,此時兩京復,祿山亡,詩中不得作長鯨吞、地軸翻等語,範氏編至德二載春,此時身陷賊中,豈能為令節之飲?且朝官降賊,豈得以公侯目之?斷是天寶十五載,與《蘇端薛復筵》為一時作。是年正月,祿山遣其將寇潼關。【鶴注】唐以正月晦日為令節,至德宗貞元五年正月,敕自今以後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代晦日。

朝光入甕牖①,屍寢驚敝裘②。起行視天宇③,春氣漸和柔④。興來不暇懶,今晨梳我頭⑤。出門無所待⑥,徒步覺自由⑦。

(首敍晦日出遊。)

①何遜詩:“窗户映朝光。”《記·儒行》:“蓽門圭竇,蓬户甕牖。”②屍寢,反用《論語》“寢不屍”。驚敝裘,朝光入而驚起也。③陶潛詩:“昭昭天宇闊。”④阮籍詩:“春氣感我心。”王羲之《蘭亭集詩》:“欣茲莫春,和氣載柔。”⑤祕康書:“性復疏懶,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遠注】興來二句反用此語。庾信詩:“梳頭百遍撩。”⑥陸機詩:“出門無通路。”夢弼曰:無所待,謂不待車從也。”⑦《淮南子》:“布衣徒步之人。”《焦仲卿詩》:“汝豈得自由。”

杖藜復恣意①,免值公與侯。晚定崔李交②,會心真罕儔③。每過得酒傾,二宅可淹留。喜結仁裏歡④,況因令節求⑤。此往尋崔李二家。公侯皆非知己,故有免值之歎。

①《莊子》:“原憲華冠而縰履,杖藜而應門。”魏文帝樂府:“何不恣意遨遊,從君所喜。”②《易傳》:“定其交而後求。”③《世説》:簡文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④《思玄賦》:“匪仁裏其焉宅。”⑤令節求,因晦日而邀留也。

李生園欲荒,舊竹頗修修①。引客看掃除②。隨時成獻酬③。崔侯初筵色④,已畏空樽愁⑤。未知天下士⑥,至性有此不⑦?

此見兩人好客之誼。

①庾信詩:“舊竹侵行徑。”漢古詩:“樹木何修修。”②《後漢·陳蕃傳》:同郡薛勤曰:“何不灑掃以待賓客?”③《詩》:“獻酬交錯。”④又:“賓之初筵。”⑤張璠《漢記》:孔融拜大中大夫,每歎曰:“坐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⑥《史記》:新垣衍謂魯仲連曰:“今日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⑦嵇康書:“阮嗣宗至性過人。”崔本為客,卻畏酒空,略形跡而見真性矣。

草芽既青出①,蜂聲亦暖遊②。思見農器陳③,何當甲兵休④?上古葛天民⑤,不貽黃屋憂⑥。至今阮籍等,熟醉為身謀⑦。

此對春而慨時事。【朱注】上古之世,黃屋無憂。今何時乎?而阮籍之流,止沉飲以謀身。歎己與崔李輩,無能為天子分憂也。①沈約詩:“塞草發青芽。”②《杜臆》:蜂以暖遊,帶聲字更趣。③《家語》:鑄劍戟以為農器。④《國策》:張儀説楚曰:“秦下甲兵據宜陽。”⑤《帝王世紀》:大庭氏至葛天氏,皆號炎帝。陶潛《五柳先生傳》:“葛天氏之民與?”⑥《漢書》李斐音義:“黃屋,車上蓋,天子之儀,以黃繒為裏。”黃希曰:漢制,副車黃屋作左纛,亦如金根之制,行則從後。⑦《阮籍傳》:“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鍾會數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罪,以酣醉獲免。”虞世南詩:“非是為身謀。”

威風高其翔①,長鯨吞九州②。地軸為之翻③,百川皆亂流④。當歌欲一放⑤,淚下恐莫收。濁醪有妙理⑥,庶用慰沉浮⑦。

此傷亂而借酒遣憂也。威鳳高翔,以致長鯨吞噬,蓋賢人去而盜賊熾,如張九齡之罷相是也。地翻川亂,應上甲兵。濁醪用慰,應上熟醉。《杜臆》:末段紆迴吞吐,有無窮之悲。此章五段,段各八句。①《漢·孝景紀》:“南郡獲白虎威風為寶。”晉灼曰:“鳳之有威儀者也。”②樑湘東王書:“淮海長鯨,雖雲授首;襄陽短狐,未全革面。”③《海賦》:“又似地軸挺拔而爭回。”④《詩》:“百川沸騰。”⑤曹操詩:“對酒當歌。”⑥嵇康書:“濁醪一杯。”江淹詩:“精靈歸妙理。”⑦《遊俠傳》:“放意自恣,浮沉俗間。”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5

[唐]杜甫

司徒天寶末,北收晉陽甲。胡騎攻吾城,愁寂意不愜。

人安若泰山,薊北斷右脅。朔方氣乃蘇,黎首見帝業。

二宮泣西郊,九廟起頹壓。未散河陽卒,思明偽臣妾。

復自碣石來,火焚乾坤獵。高視笑祿山,公又大獻捷。

異王冊崇勛,小敵信所怯。擁兵鎮河汴,千里初妥帖。

青蠅紛營營,風雨秋一葉。內省未入朝,死淚終映睫。

大屋去高棟,長城掃遺堞。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龍匣。

雅望與英姿,惻愴槐裏接。三軍晦光彩,烈士痛稠疊。

直筆在史臣,將來洗箱篋。吾思哭孤冢,南紀阻歸楫。

扶顛永蕭條,未濟失利涉。疲苶竟何人,灑涕巴東峽。

作品賞析:

【盧注】哀司徒者,哀其匡復大功,受謗未明而沒也。《唐書》:光弼,營州人。【朱注】司徒已封王,贈太保。止稱司徒者,其功名著於司徒時,蓋從時人所稱耳。

司徒天寶末,北收晉陽甲①。胡騎攻吾城,愁寂意不愜。人安若泰山②,薊北斷右脅③。朔方氣乃蘇,黎首見帝業④。

(首記守太原之事。當時安史稱亂,祿山從河北而向潼關,思明從山右以瞰秦隴。自光弼西扼賊衝,故朔方無虞,而肅宗得起業靈武。此至德元年事也。城,指太原。意不愜,賊失意也。)

①《舊唐書》:太原,漢晉陽縣,天授元年置北都,兼都督府。《公羊傳》:晉趙鞅,取晉陽之甲以逐荀寅,君側之惡人也。②《枚乘傳》:“安於太山,易於反掌。”③《國語》:斷趙之右臂。《西域傳》:開玉門關,通西域,以斷匈奴右臂。【朱注】太原在幽薊之西,故曰右脅。④《舊書》:郭子儀為朔方節度,薦光弼為雲中太守,充河東節度副使。潼關失守,授户部尚書,兼太原尹、北京留守。至德二年,史思明等四偽帥率眾十餘萬攻太原,拒守五十餘日,伺其怠,出擊,大破之,斬首七萬餘級。加校檢司徒,尋遷司空。《漢·高帝紀》:五年而成帝業。

二宮泣西郊①,九廟起頹壓②。未散河陽卒,思明偽臣妾。復自碣石來,火焚乾坤獵③。高視笑祿山④,公又大獻捷⑤。

(次記破思明之功。兩京克復,思明偽降,既而賊勢復熾,公又獻俘奏捷,此至德二年事也。二宮泣,玄、肅還京。河陽卒,子儀舊營。碣石來,思明再叛。乾坤獵,如縱火大獵。笑祿山,思明自矜其勇。)

①沈約《安陸昭王碑》:“二宮升降,令績斯俟。”西郊,自蜀至京之郊。②周制:后稷為太祖,廟百世不遷,左為文世室,右為武世室,居三昭三穆之上,共為九廟。《史記》:勾踐身稱為臣,妻稱為妾。③《詩·叔于田》章:“叔在藪,火烈具舉。”前漢長沙定王以獵縱火坐罪。此火獵所自出也。④《盧思道集》:“抵掌揚眉,高視闊步。”⑤《左傳》:“凡諸侯有四夷之事,則獻捷於王。”又:“擊之必大捷焉。”《唐書》:思明來援慶緒,光弼拒戰尤力。思明即偽位,縱兵河南,光弼代子儀為朔方節度、天下兵馬副元帥,與思明戰中潭西,大破之。又收懷州,擒安太清,獻俘太廟。

異王冊崇勛①,小敵信所怯②。擁兵鎮汴河③,千里初妥貼④。青蠅紛營營⑤,風雨秋一葉。內省未入朝,死淚終映睫⑥。

(此傷其封王未久,憂讒以卒也。光弼出鎮臨淮,在肅宗之末;其封臨淮郡王,在代宗初年,越二歲,而竟憂憤隕身矣。怯小敵,雖指北邙之敗,亦見其勇於大敵也。青蠅,指中官之讒。秋一葉,李薨在七月也。當日畏禍,不敢入朝,內省慚恨,故臨死而淚猶在睫。)

①《漢書》贊:功臣異姓而王者八國。《舊書》:寶應元年五月,光弼進封臨淮郡王。杜篤誄吳漢:“勛業既崇。”②《光武紀》:劉將軍生平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③《通鑑》:上元二年五月,復以光弼為河南副元帥,統八道行營節度,出鎮臨淮。④王逸《楚辭序》:“事不妥貼。”張遜《上隋文帝表》:“幅員暫寧,千里妥貼。”⑤《詩》:“營營青蠅,止於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⑥唐書》:北邙之敗,魚朝恩羞其策謬,深忌光弼,程元振尤嫉之。及來瑱為元振讒死,光弼愈恐。吐蕃寇京師,代宗詔入援,光弼畏禍,遷延不敢行。廣德二年七月,薨于徐州,年五十七,贈太保,諡武穆。【朱注】《譚賓錄》:光弼懼朝恩之害,不敢入朝。田神功等不受其制,愧恥成疾,薨。《淮南子》:“一葉落而知秋。”王浚表:“內省漸懼。”張率詩,“獨向長夜淚承睫。”桓譚《新論》:孟嘗君喟然歎息,淚下承睫。

大屋去高棟①,長城掃遺堞②。平生白羽扇③,零落蛟龍匣④。雅望與英姿⑤,悽愴槐裏接⑥。三軍晦光彩⑦,烈士痛稠疊⑧。

(此志其身歿之後,人心追悼也。去棟掃堞,朝無倚毗。槐裏相接,死猶近君。烈士增痛,同懷忠憤也。初,光弼至河陽,壁壘旌旗,精彩皆變,今則光彩已晦矣。當時朔方軍士,樂郭之寬,畏李之嚴,今則稠疊悲痛矣。此皆實事也。)

①去高棟,即樑木其壞意。《史記·孟軻傳》:高門大屋。朱超詩:“高棟響行雷。”②《宋書》:檀道濟被收,脱幘投地曰:“壞汝萬里長城。”沈佺期詩:“遺堞尚雲屯,堞城上箭垛。”③裴啟《語林》:諸葛武侯以白羽扇指麾三軍。《杜臆》:羽扇零落,惜不盡其用也。④《西京雜記》,漢帝及諸王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為鎧甲,連以金縷,皆鏤為蛟龍、鷙鳳,龜麟之象,世謂蛟龍玉匣。【朱注】《霍光傳》:賜壁珠璣玉衣,梓宮。則人巨亦可稱蛟龍匣也。⑤《世説》:崔琰代操見匈奴使。曰,“魏主何如?”使曰,“魏王雅望非常,然牀頭捉刀人乃英雄也。”《後漢·二十八將論》:“英姿茂績,委而不用。”⑥曹植詩,“悽愴內傷心。”《長安志》:槐裏故城,即犬戎城,在興平縣東南一十里。【錢箋】《神道碑》:窆公於富平縣先塋之東,銘曰:渭水川上,檀山路旁。檀山,在縣西北四十里,本非槐裏,昔漢武帝葬槐裏之茂陵。衞青、霍去病墓,去茂陵不三裏。光弼葬在馮翊,猶衞霍之接近槐裏,故曰“惻愴槐裏接”。朱注云:《舊書》本傳:光弼葬於三原,詔百官袒送延平門外。碑又云:窆於富平縣考三原,與富平接壤,在京師東北。槐裏,則《漢志》屬右扶風,非光弼葬地也。《唐書》:高祖獻陵在三原,中宗定陵在富平,故以槐裏比之。舊注直雲光弼葬槐裏,則失實矣。⑦《西京雜記》:開匣拔鞘,光彩射人。曹植詩:“光彩曄若神。”⑧曹操樂府:“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直筆在史臣①,將來洗筐篋②。吾思哭孤冢,南紀阻歸楫。扶顛永蕭條③,未濟失利涉④。疲茶竟何人⑤?灑淚巴東峽⑥。

(末為司徒表心,而深致哀思也。李公扶帝業,奏大捷,此功烈之昭著天壤者。若其死淚承睫,而烈士痛心,將來直筆史臣必能為之洗雪。特恨身滯峽中,不能臨冢悲哭,為可歎耳。此章五段,各八句分截。)

①《晉紀·總論》:長虞數直筆而不能糾。庾信詩:“唯當一史臣。”②《史記·甘茂傳》: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杜臆》:筐篋,似用樂羊謗書盈篋事。《賈誼傳》:“俗吏所務,在於刀筆筐篋。”③漢章帝《賜東平王書》:可以持危扶顛。④《易》:“故受之以未濟終焉。”又:“利涉大川。”⑤《莊子》:“茶然疲役而不知所歸。”⑥曹植詩:“灑淚滿禕抱。”劉克莊曰:此詩“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龍匣”,語極悲壯。又云:“青蠅紛營營,風雨秋一葉。內省未入朝,死淚終映睫。”其形容臨淮憂讒畏議,不敢入朝之意,獨見分曉。今按:當時李、郭,功存社稷,而被讒中官。子儀聞命即赴,不顧其身,終以至誠感物;光弼怵於禍患,畏縮不行,競至悔恨而亡。詩云“直筆在史臣”,此微顯闡幽,欲為純臣表心也,一語有關大節。《唐書》本傳:史官力為暴白。皆公詩有以發之矣。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6

[唐]杜甫

能畫毛延壽,投壺郭舍人。每蒙天一笑,復似物皆春。

政化平如水,皇恩斷若神。時時用抵戲,亦未雜風塵。

作品賞析:

能畫毛延壽,投壺郭舍人①,每蒙天一笑②,復似物皆春③。政比平如水④,皇明斷若神⑤。時時用抵戲,亦未雜風塵。

(此記當時優寵技巧也。在四句分截。舍人投壺,足動天顏之笑。延壽善畫,能令物色生春。此一時適意之事。若使當年政平威斷,即時用抵戲,亦何至風塵雜起乎?惜乎明皇之不然也。【盧注】玄宗時,畫鷹畫馬有馮紹正、韓幹輩,其侏儒黃,帝嘗呼為肉幾,此即毛、郭之流,故借漢事為比。《杜臆》:抵戲,用以當戲劇,舊引《漢書》角觗戲,未合。雜風塵,指流離播遷,既涉風塵,則不平不斷可知,言外見意,此風人温厚之旨也。)

①《西京雜記》:畫工有杜陵毛延壽,寫人好醜老少,必得其真。又云:武帝時,郭舍人善投壺,以竹為矢,不用棘,古之投壺,取中而不求還,故入小豆,惡矢躍而出也。郭舍人則激矢令還,一矢百餘反,謂之驍,言於輩中為驍傑也。每投壺,帝輒賜金帛。②《神異經》: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與一玉女投壺,設有入不出者,天為之笑。張華曰:笑者,開口流光,今電是也。隋辛德源詩:“雲銜天笑明。”③《莊子》:“與物為春。”④漢安帝詔:達於政化。《後漢·第五訪傳》:“政平化行。”⑤班固《兩都賦》:“天人合應,以發皇明。”《魏都賦》:“皇恩綽矣。”《晉史論》:“神略獨斷。”洪容齋《三筆》雲:杜詩命意用事,旨趣深遠,若隨口一讀,往往不能解。如《能畫》詩第三聯,頗與前語不相貫穿,然按其旨,本謂技藝倡優,不應蒙人主顧盼賞接,然使化如水,恩若神,為治大要,既無所損,則時或用此輩亦無害也。

黃生曰:政平明斷,自指開元之治,從半腰説起,轉折方不費力,若將此意頓在前,敍事必拖沓矣。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7

原文:

[唐]杜甫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邊兵盡東征,城內空荊杞。

思明割懷衞,秀巖西未已。回略大荒來,崤函蓋虛爾。

延州秦北户,關防猶可倚。焉得一萬人,疾驅塞蘆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賊起。近聞昆戎徒,為退三百里。

蘆關扼兩寇,深意實在此。誰能叫帝閽,胡行速如鬼。

賞析:

此詩屬至德間陷賊中作。塞,屯兵以塞此關也,【錢箋】《元和郡縣誌》:塞門鎮,在延州延昌縣西北三十里。鎮本在夏州寧朔縣界,開元二年,移就蘆子關南金鎮所安置。蘆子關屬夏州,北去鎮一十八里。

五城何迢迢①,迢迢隔河水。邊兵盡東征②,城內空荊杞③。思明割懷衞④,秀巖西未已。回略大荒來⑤,崤函蓋虛爾⑥。

(此詩為籌邊而作也。首言撤兵東征,邊方單弱,恐寇來西突,不由近關也。)

①五城,指定遠、豐安及三受降城。庾信詩:“五城鄰北極。”五城,在黃河之北,故曰隔河水。②《漢書》:陳豨監趙代邊兵。《通鑑》:祿山反,邊兵精鋭,皆徵發入援,謂之行營。留兵殘弱,匈奴蠶食之。《詩》:“周公東征,四國是皇。”③阮籍詩:“堂上生荊杞。”④《唐書》:史思明,胡人也,本名窣於,玄宗改為思明。高秀巖,本哥舒翰將,降賊為偽河東節度使。【錢箋】至德二載,思明自博陵寇太原,舍河北而西,故曰“割懷衞”。秀巖自大同與思明合兵,故曰西未已。二賊欲取太原,將長驅朔方、河隴也。【朱注】懷州河內郡,衞州汲郡,俱屬河北道。⑤《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大荒山,日月所入,是謂大荒之野。⑥《過秦論》:“孝公據崤函之固。”《漢書注》:崤山,今陝縣二崤是也。函谷,今桃林縣南洪溜澗是也。師氏曰:虛,言其無備禦。《杜臆》:雍州山從西北來,地勢西高東下,故關中視中原其勢俯,視羌戎其勢仰,函關之險,特對中原而言,若賊從蘆關來,則函關不足恃矣,故云:“回略大荒來,函關蓋虛耳。”

延州秦北户①,關防猶可倚。焉得一萬人,疾驅塞蘆子。岐有薛大夫②,旁制山賊起。近聞昆戎徒③,為退三百里。

(此言延州要地,亟宜防守,所幸景仙犄角,得遏敵衝也。)

①《舊唐書》:延州中都督府,屬關內道,在京師東北六百三十一里。扶風,即古岐周地。②《通鑑》:至德元載七月,以陳倉令薛景仙為扶風太守防禦使,賊遣兵寇扶風,景仙擊卻之,京畿豪傑往往殺賊官吏,遙應官軍。賊兵所及者,南不出武關,北不過雲陽,西不過武功。江淮奏請之蜀之靈武者,皆自襄陽取上津路抵扶風,道路無壅,皆景仙之力也。③《前漢·楊惲傳》:“昆戎舊壤。”昆夷犬戎,比近境賊徒。

蘆關扼兩寇,深意實在此。誰能叫帝閽①,胡行速如鬼②。

(此結防寇本意,欲緊扼蘆關之險也。兩寇,指思明,秀巖。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後段四句收。)

①揚雄《甘泉賦》:“選巫咸兮叫帝閽。”②《左傳》:“其行速,遇險而不整。”《詩》:“如鬼如蜮。”朱鶴齡曰:《唐書·方鎮表》:朔方節度,領定遠、豐安二軍及東中西三受降城,五城當以此為據。張説為朔方節度大使,往巡五城,措置兵馬。元戴請城原州雲,北帶靈武五城,為之羽翼,皆即此詩所指也。《地理志》載夏州朔方縣,有烏延、宥州、臨塞、陰河、陶子等城,在蘆子關北,乃長慶四年節度使李祐築,鮑欽止引之以證此詩,誤矣。《夢溪筆談》以宋時延州五城為杜詩五城,尤誤。又曰,“此詩首以五城為言,蓋憂朔方之無備也。高、史二寇合力攻太原,克太原才渡河而西,即延州界,北出即朔方五城。朔方節度治靈州。靈距延才六百里爾。靈武為興復根本,公恐二寇乘虛入之,故欲以萬人守蘆關,牽制二寇使不得北。塞字作壅塞解。時太原幾不守,幸祿山死,思明走歸范陽,勢甚岌岌,公故深以為慮也。“誰能叫帝閽”即《悲青阪》所云“焉得附書與我軍”也。此本陷賊時詩、諸本多誤解,故次在收京之後。

王嗣奭曰,此篇直作籌時條議,剴切敷陳,灼見情勢,真可運籌決勝,若徒以詩詞目之,則猶文人之見也。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8

[唐]杜甫

清秋望不極,迢遞起曾陰。

遠水兼天淨,孤城隱霧深。

葉稀風更落,山迥日初沈。

獨鶴歸何晚,昏鴉已滿林。

評析

全詩由望字着筆,因野望而生愁,國破家亡,天涯漂泊;近望吐蕃在川西猖獗;遠望安史在河北縱橫,加之遲暮多病,報國無門,感慨無限。結句點題並與首句呼應。語言凝練,感情深沉。

------------------------------------------

【鶴注】詩云遠水孤城,當是乾元二年在秦州作。陰鏗詩:“王城野望通。”

清秋望不極①,迢遞起層陰②。遠水兼天淨③,孤城隱霧深④。葉稀風更落⑤,山迥日初沉。獨鶴歸何晚⑥,昏鴉已滿林⑦。

(此邊秋野望而作也。通首俱望中所見者。水空天淨,一望清曠;城隱霧中,再望迷離;枝枯葉脱,三望蕭疏;山高日落,四望沉冥。又見此時日暮鳥還,昏鴉滿樹,而鶴歸何晚耶?孤飛寡侶,良可歎矣。望不極,不能極遠也,緊照下句説,非一望無極之謂。詩以迢遞層陰作眼,中四皆層陰中所望者。顧注作一明一晦説,甚確。但末二不當仍分明晦,蓋日落鳥歸而致慨乃羇棲自況之意。【趙汸注】遠水孤城,先遠後近,葉稀山迥,先近後遠。唐汝詢曰:杜公下字,善於用虛,如《晚出左掖》篇融濕、去低,此篇兼淨、隱深,俱沉細可想。)

①殷仲文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梁武帝詩:“長洲望不極。”②謝瞻詩:“迢遞封畿外。”注:“遠貌。”《水經注》:“迢遞相望。”陸仲詩:“層巒起層陰。”③薛道衡詩:“遠水舟如葉。”④楊素詩:“孤城絕四鄰。”⑤庾成師詩:“已見秋葉稀。”⑥何遜詩:“獨鶴凌空逝。”班婕好《搗素賦》:“哀離鶴之歸晚。”⑦何遜詩:“昏鴉接翅飛。”舊以鶴喻君子,鴉喻小人,於詩意不合。

-----------仇兆鰲《杜詩詳註》-----------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9

[唐]杜甫

此堂存古制,城上俯江郊。落構垂雲雨,荒階蔓草茅。

柱穿蜂溜蜜,棧缺燕添巢。坐接春杯氣,心傷豔蕊梢。

英靈如過隙,宴衎願投膠。莫問東流水,生涯未即拋。

作品賞析:

鶴注編在大曆元年春晚作。原注:“越公,楊素也,有堂在城上,畫像尚存。”李貽孫《夔州都督府記》:白帝城東南鬥上二百七十步,得白帝廟。又有越公堂,在廟南而少西,隨越公素所建,奇構隆敞,內無撐柱,夐視中脊,邈不可度,五逾甲子,無土木之隙,見其人之瑰傑也。【朱注】詩言柱穿、棧缺,而記雲“無土木之隙”,疑記語未足信。

此堂存古制,城上俯江郊①。落構垂雲雨,荒階蔓草茅。柱穿蜂溜蜜,棧缺燕添巢②。

(上詠越公堂景。落構,屋檐頹落。垂雲雨,言其高。蔓草茅,言其荒。蜂溜蜜,春氣融。燕添巢,新入堂也。)

①鮑照詩:“江郊靄微明。”②朱注:“閣木曰棧。

坐接春杯氣,心傷豔蕊梢。英靈如過隙①,宴衎願投膠②。莫問東流水,生涯未即拋。

(下詠陪宴情事。豔蕊易謝,起英靈過隙。宴衎投膠,當及春歡飲。生涯未拋,不能捨夔州而東下也。此章,上下各六句。)

①《莊子》:“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②《詩》:“嘉賓式燕以衎。”古樂府:“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10

 原文

詔發西山將,秋屯隴右兵。淒涼餘部曲,燀赫舊家聲。

鵰鶚乘時去,驊騮顧主鳴。艱難須上策,容易即前程。

斜日當軒蓋,高風捲旆旌。鬆悲天水冷,沙亂雪山清。

和虜猶懷惠,防邊不敢驚。古來於異域,鎮靜示專征。

燕薊奔封豕,周秦觸駭鯨。中原何慘黷,餘孽尚縱橫。

箭入昭陽殿,笳吟細柳營。內人紅袖泣,王子白衣行。

宸極祅星動,園陵殺氣平。空餘金碗出,無復繐帷輕。

毀廟天飛雨,焚宮火徹明。罘罳朝共落,棆桷夜同傾。

三月師逾整,羣胡勢就烹。瘡痍親接戰,勇決冠垂成。

妙譽期元宰,殊恩且列卿。幾時回節鉞,戮力掃欃槍。

圭竇三千士,雲梯七十城。恥非齊説客,只似魯諸生。

通籍微班忝,周行獨坐榮。隨肩趨漏刻,短髮寄簪纓。

徑欲依劉表,還疑厭禰衡。漸衰那此別,忍淚獨含情。

廢邑狐狸語,空村虎豹爭。人頻墜塗炭,公豈忘精誠。

元帥調新律,前軍壓舊京。安邊仍扈從,莫作後功名。

 作品賞析

【鶴注】《舊史》言:至德初,英又遷隴右節度使,兼御史中丞,不言兼太僕卿。《新史》言:祿山亂,拜秦州都督、隴右採訪使,至德二載,加隴右節度使,不言兼御史中丞與太僕卿。此題曰:送郭中丞兼太僕卿充隴右節度使,可補二史之闕。當是至德二載秋八月作。

詔發山西將①,秋屯隴右兵②。淒涼餘部曲③,燀赫舊家聲④。鵰鶚乘時去,驊騮顧主鳴。艱難須上策⑤,容易即前程⑥。斜日當軒蓋⑦,高風捲旆旌⑧。鬆悲天水冷⑨,沙亂雪山清⑩。和虜猶懷惠(11),防邊詎敢驚。古來於異域(12),鎮靜示專征(13)。

(首敍郭鎮隴右,上下八句分截。詔發二句,扼題。淒涼二句,言將門宿望。鵰鶚四句,言郭公忠勇。斜日四句,記秋隴時景,與前程相應。和虜四句,語屯兵方略,與上策相應。【朱注】吐蕃和好,久懷舊恩,故防邊之法,不在驚擾,自古御戎,惟於鎮靜之中,默寓專征之意。)

①【錢箋】《趙充國傳贊》:秦漢以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天水、隴西、安定、北地皆為山西。英乂瓜州長樂人,故曰山西將。②《唐六典》:隴右道,古雍、樑二州之境,東接秦川,西逾流沙,南連蜀及吐蕃,北界沙漠。③鮑照《東武吟》:“將軍既即世,部曲亦空存。”④【朱注】《舊唐書》:英乂,知運之季子,知運為鄯州都督、隴右諸軍節度大使,自居西陲,甚為蠻夷所憚,開元九年卒于軍。至德初,肅宗興師朔野,英乂繼其父節度隴右,故有部曲家聲之句。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李陵既生降,頹其家聲。”⑤《詩》:“天步艱難。”漢賈讓《治河奏議》:“今行上策。”⑥《前漢書》:楊惲曰:“事何容易。”《搜神記》:上馬赴前程。⑦範雲詩:“軒蓋照虛落。”⑧曹植詩:“高風吹我軀。”師氏注:“高風,八月風也。”詩:“悠悠旆旌。”⑨《唐書》:天寶元年,改秦州為在水郡。洙曰:天水郡,漢武元鼎三年置。⑩《後漢·明帝紀》:祁連山即天山,一名雪山,今名析羅漢山,在伊州北。(11)【錢箋】吐蕃使來請討賊,既而侵廓岷等州,又請和。《左傳》:魏絳和戎。(12)蔡琰《茄曲》:“異域殊風。”(13)《晉書·謝安傳》:每鎮以和靜。桓温《薦譙秀表》:“足以鎮靜頹風。”《古史》:紂賜西伯弓矢,得專征代。陳子良詩:“受賑事專征。”

燕薊奔封豕①,周秦觸駭鯨②。中原何..黷③,遺孽尚縱橫④。箭入昭陽殿⑤,前吹細柳營⑥。內人紅袖泣⑦,王子白衣行⑧。哀極妖星動⑨,園陵殺氣平⑩。空餘金碗出(11),無復繐帷輕(12)。毀廟天飛雨(13),焚宮火徹明(14)。罘罳朝共落(15),棆桷夜同傾(16)。

(此傷祿山之亂,亦在八句分截。燕薊,謂陷河北。周秦,謂破兩都。遺孽,指安慶緒。箭入四句,賊至而奔散也。宸極四句,言驚擾陵寢。毀廟四句,言燒焚宮廟。賊將安忠順等入長安,未嘗有發園陵焚宮殿事。當時燒左藏大盈者,亂民也,其公卿墳墓,亦必有乘亂髮掘者,故此詩概及之。)

①《左傳》:“吳為封象長蛇,薦食上國。”洙曰:豕善突,故喻祿山。②陳琳檄:“若駭鯨之觸網。”言其易決也。③《英華辯證》:庾信《哀江南賦》:“茫茫慘黷。”杜詩:“中原何慘黷。”據陸機《漢功臣贊》“上慘下黷”,並當作..。④《史記》:“羣盜縱橫。”⑤昭陽殿,見《哀江頭》注。⑥《括地誌》:細柳倉,在雍州威陽縣西南二十里,周亞夫屯兵處。⑦崔令欽《教坊記》:唐妓女入宜春院,謂之內人。《子夜四時歌》:“羅裳迮紅袖,玉釵明月璫。”⑧【遠注】白衣行,改微服也。秦王苻堅黜賈雍,以白衣領職可見。⑨《虞翻別傳》:“仰瞻宸極。”徐孝穆書:“齊聖廣淵,體自宸極。”《漢·天文志》:襖星不出五年,其下有軍。杜審言詩:“雲淨妖星落。”(10)《光武紀》:赤眉發掘園陵。注:“園謂山墳。”謝朓詩:“殺氣盛涼飄。”(11)金碗,用《搜神記》盧充幽婚事。沈炯表:“甲帳珠簾,一朝零落;茂陵玉碗,早出人間。”(12)《鄴宮故事》:魏武遺令,西陵施六尺牀,張繐帷。《説文》:“繐,細疏布也。”(13)《舊唐書》:東都太廟九室神主,共二十六座。祿山取太廟為軍營,神主棄街巷。(14)《史記》:項羽入咸陽,燒其宮室,火三月不滅。(15)【錢箋】唐蘇鶚《演義》雲:罘罳,織絲為之,輕疏浮虛,象羅網交文之狀,蓋宮殿檐户之間。杜詩:“罘罳朝共落。”鶚説是也。(16)《爾雅注》:“棆,木名,楩屬,似豫章。”《説文》:“屋椽,周謂之榱,魯謂之桷。”《左傳注》:“桷。椽也。”

三月師逾整,羣胡勢就烹。瘡痍親接戰①,勇決冠垂成②。妙譽期元宰③,殊恩且列卿④。幾時回節鉞⑤,戮力掃橇槍⑥。

(此望郭回京,與上段相承。言破賊之勢,指日可成,今暫住隴右,終當歸殲巨寇也。【盧注】至德二載,肅宗至鳳翔、隴右、河西、安西、西域兵皆會。時王思禮軍武功,王難得軍西原,郭英義軍東原。是“三月師逾整,羣兇勢就烹”也。安守忠寇武功,英義戰不利,流矢貫頤而走,是“瘡瘦親接戰,勇決冠垂成”也。)

①梁簡文帝詩:“潛師夜接戰。”②庾信《平鄴表》:“天策勇決。”③《北山移文》:“馳妙譽於浙右。”元宰,上相也。《晉書·王導傳》:“實賴元宰,固懷匪石之心。”④潘岳《馬沂督誄》:“明明天子,旌以殊恩。”【朱注】《唐志》:御史中丞二人,正四品下。太僕寺卿一人,從三品。中丞兼卿,所以為加恩。楊惲《報孫會宗書》:“位在列卿。”⑤《晉書》,漢魏故事,遣將出徵,符節郎授節鉞於明堂。⑥《商書》:“聿求元聖,與之戮力。”《爾雅》:“彗星為欃槍。”謝瞻詩:“鴻門銷薄蝕,垓下隕欃槍。”注:“亦謂之孛,言其形字豐似掃彗。”

圭竇三千士①,雲梯七十城②。恥非齊説客③,只似魯諸生④。通籍微班忝⑤,周行獨坐榮⑥。隨肩趨漏刻⑦,短髮寄簪纓⑧。徑欲依劉表⑨,還疑厭禰衡⑩。漸衰那此別(11),忍淚獨含情(12)。

(此送郭而敍交情也。圭竇諸生,不如下齊説客,此自謙之詞。公除拾遺,故曰微班。郭為中丞,故曰獨坐。隨肩短髮,歎年老得官。《社臆》:觀劉表、稱衡語,則郭亦非可依者,後果鎮蜀而為崔籲所殺。)

①《記》:“儒有革門圭竇。”注:“門旁窬穿牆為竇,如圭。”《家語》:“遠方弟子之進,蓋三千焉。”②《墨子》:莊王令公輸作雲梯以攻宋。《漢書》:酈食其説田廣罷歷下守備,馮軾下齊七十餘城。【朱注】時賊尚據長安,故用下城事。③《後漢書》:光武答馬援曰:“非刺客,乃説客也。”④《前漢書》:叔孫通曰:“臣願徵魯諸生,共起朝儀。”⑤通籍,注見六卷。微班,下位也。⑥《詩箋》:周行,周之列位也。梁武帝詔:“方當置諸周行,飾以青紫。”《後漢書》:宣秉拜御史中丞,光武特詔,御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並專席而坐,京師號三獨坐。⑦《記》:五年以長,則肩隨之。⑧《左傳》:“其發短而心甚長。”陳後主詩:“進退簪纓移。”⑨《魏志》:王粲,字仲宣,山陽人。獻帝西遷,粲從至長安。以西京擾亂,乃之荊州,依劉表。⑩禰衡,見二卷。(11)庾信詩:“故人傷此別。”(12)王粲詩:“含情慾待誰。”

廢邑狐狸語,空村虎豹爭①。人頻墜塗炭②,公豈忘精誠③。元帥調新律④,前軍壓舊京⑤。安邊仍扈從⑥,莫作後功名⑦。

(終以恢復之事望諸郭卿,與第三段相應。狐狸虎豹,指當時附賊為盜者。元帥,指廣平王。前軍,指李嗣業。扈從,應上回節鉞。功名。應上掃欃槍。此章前二段各十六句,三五段各八句,第四段十二句。)

①沈炯詩:“空村餘拱木,廢邑有頹城。”傅玄《放歌行》:“但見狐狸跡,虎豹自成羣。”②《商書》:“民墜塗炭。”《史記·龜筴傳》:塗,葉讀杜。“周流天下,還復其所。上至蒼天,下薄泥塗。”③前漢鄒陽書:“精誠變天地。”④後漢陶謙書:“謹同心腹,委之元帥。”《易》:“師出以律。”庾信賦:“玉律調鍾。”《左傳》:趙衰舉郤縠為元帥。⑤前將軍,見《漢·李廣傳》。《唐書》:李嗣業至鳳翔,上謁,肅宗喜曰:“卿至,賢於數萬眾。”以為前軍,收長安。陶潛詩:“生平去舊京。”⑥《晁錯傳》:安邊境,立功名。《司馬相如傳》:“扈從橫行,出於四校之中。”⑦鄒君倩《遺公孫弘書》:“勉作功名,以俟嘉譽。”【遠注】後功名,即《孟子》後名實之意。王嗣奭曰:此詩本送郭之隴右,而語意輕外重內,其於隴右,但以懷惠鎮靜勗之。未幾,吐蕃果遣使來,並請討賊,蓋有先見矣。至於中原慘黷,餘孽縱橫,亶亶而談、有人臣所不忍言者,正以激感中丞,使知急也。後雲:“幾時回節鉞。”又云:“安邊仍扈從。”蓋深以討賊大事,望之英乂矣。

《隨筆》雲:唐人歌詩,其於先世及當時事,直辭詠寄,略無避隱。至宮禁嬖暱,非外間所應知者,皆反覆極言,而在當時亦不以為罪。如白樂天《長恨歌》、諷諫諸章,無微之《連昌宮辭》,始末皆為明皇而發。杜子美尤多、如《兵軍行》、前後《出塞》、《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哀王孫》、《哀江頭》、《麗人行》、《公孫舞劍器行》:終篇皆是。其他波及者,如“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是時妃嬪戮,連為糞土叢”,“內人紅袖泣,王子白衣行”,“毀廟天飛雨,焚宮火徹明”,“御氣雲樓敞,含風彩仗高”,“仙人張內樂,王母獻宮桃”,“固無牽白馬,幾至著青衣”,“奪馬悲公主,登車泣貴嬪”,“落日留王母,微風倚少兒”,“鬥雞初賜錦,舞馬更登牀”,“殿瓦鴛鴦拆,宮簾翡翠虛”,七言如“關中小兒壞紀綱,張後不樂上為忙”,“天子不在咸陽宮,得不哀痛塵再蒙”,如此之類,不能悉書。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11

原文:

[唐]杜甫

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台。寒蕪際碣石,萬里風雲來。

桑柘葉如雨,飛藿去裴回。清霜大澤凍,禽獸有餘哀。

是時倉廩實,洞達寰區開。猛士思滅胡,將帥望三台。

君王無所惜,駕馭英雄材。幽燕盛用武,供給亦勞哉。

吳門轉粟帛,泛海陵蓬萊。肉食三十萬,獵射起黃埃。

隔河憶長眺,青歲已摧頹。不及少年日,無復故人杯。

賦詩獨流涕,亂世想賢才。有能市駿骨,莫恨少龍媒。

商山議得失,蜀主脱嫌猜。呂尚封國邑,傅説已鹽梅。

景晏楚山深,水鶴去低迴。龐公任本性,攜子卧蒼苔。

作品賞析:

【鶴注】此當是大曆元年夔州作。詩云楚山,夔屬楚地也。

昔者與高李(【原注】高適、李白),晚登單父台①。寒蕪際碣石②,萬里風雲來。桑柘葉如雨③,飛藿去徘徊④。清霜大澤凍⑤,禽獸有餘哀⑥。

(首敍昔日東遊之事。公遇高李於齊兗,在天寶四載。寒蕪二句,秋日遠景;桑柘四句,秋日近景。此皆登台所見者。)

①《舊唐書》:單父,古邑,貞觀十七年屬宋州。考《寰宇記》,子賤琴台,在縣北一里高三丈。②顏廷之詩:“寢興日已寒,白露生庭蕪。”此寒蕪二字所本。《齊地記》:渤海東有碣石。③謝脁詩:“切切陰風暮,桑柘起寒煙。”④阮籍詩:“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廣韻》:“藿,大豆葉。又,草名。”⑤湛方主《弔鶴文》:“負清霜而夜鳴。”⑥陸機詩:“願言有餘哀。”

是時倉虞實①,洞達寰區開②。猛士思滅胡,將帥望三台③。君王無所惜,駕馭英雄材。

(此記當時寵任邊將,因東遊而並盡之。將望三台,祿山恃功。君無所惜,明皇濫賞也。)

①《風俗通》:漢文帝即位十餘年,百姓足,倉廩實。②《東都賦》:“平夷洞達,萬方輻湊。”《後漢·逸民傳論》:“自致寰區之外。”寰區開,言道路無梗。③夢弼曰:望三台,祿山領范陽節度,求平章事也。《帝王世紀》:黃帝以風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聖配下台。《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者,名曰三台。”孟康注:“泰階,三台也,台星凡六。”

幽燕盛用武①,供給亦勞哉②。吳門轉粟帛,泛海陵蓬萊③。肉食三十萬④,獵射起黃埃⑤。

(上言將之雄,此見軍之盛,皆寓諷刺於稱揚。泛海輸粟,則民日疲。射獵練軍,則兵日橫。欲不亂得乎?)

①江淹詩:“幽燕非我國。”《晉書·司馬承傳》:用武之國也。②《漢·郊祀志》:“使者存問供給,相屬於道。”③吳門,即蘇州。蓬萊,在山東。《魏志》:“獻帝策命:穡人昏作,粟帛滯積。”《鄒陽傳》:“轉輸流粟,千里不絕。”《海賦》:“泛海凌山。”《博議》雲:唐運江淮租税,以給幽燕,此天寶間海運也。④《左傳》:“肉食者鄙。”⑤賈山《至言》:“日日獵射,擊兔伐孤。”《蕪城賦》:“直視千里外,惟見起黃埃。”

隔河憶長眺①,青歲已摧頹②。不及少年日,無復故人杯。賦詩獨流涕,亂世想賢才。有能市駿骨,莫恨少龍媒③。

(此撫舊交而有感也。登台故人,不可復見矣。欲須賢共濟,當以駿骨引龍媒,乃自負之語。)

①潘岳《西征賦》:“奏策罟以長眺。”②青歲,猶雲青年。陳子昂《春台引》:“遲美人兮不見,恐青歲之遂遒。”③駿骨、龍媒,注皆別見。

商山議得失,蜀主脱嫌猜。呂尚封國邑,傅説已鹽梅①。景晏楚山深,水鶴去低迴②。龐公任本性③,攜子卧蒼苔④。

(此援古人以寄慨也。前人勛業,本可追蹤,但遭際非時,亦止為龐公之遁世而已。結意無限悲涼。此章,前後三段各八句,中間二段各六句。)

①盧元昌謂:商山四句,因高李而並憶中興往事。“商山議得失”,指李泌周旋太子事。“蜀主脱嫌猜”,指泌易表章請上皇還京。“呂尚封國邑”,指靈武功臣叨封爵邑者。“傅説已鹽梅”,指扈從大臣晉階宰相者。引證亦似有據,但於駿骨、龍媒,意不上接續耳。【朱注】《漢書》:上欲使太子將兵擊黥布,四人説建成侯呂澤,夜見呂氏,止其行。故云“議得失”。《蜀志》: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張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史記》:太公封於營丘。《説命》:“若作和羹,爾唯鹽梅。”②《史記·孔子世家》:“低迴留之不能去。③《淮南子》:“松柏有本性。”④陳琳詩:“窮谷之污,生以蒼苔。”公夔州後詩,間有傷於繁絮者,此則長短適中,濃淡合節,整散兼行,而摹情寫景,已覺興會淋漓,此五古之最可法者。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12

原文: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註釋:

【1】陰陽: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3】霽(jì):雪停。

【4】三峽: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瞿塘峽在夔州東。

【5】野哭:戰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户的哭聲響徹四野。

【6】戰伐:崔旰(gàn)之亂。

【7】夷歌:指四川境內少數民族的歌謠。夷,指當地少數民族。

【8】人事:指交遊。

【9】音書:指親朋間的慰藉。

【10】漫:徒然、白白的。

作品賞析:

【註解】:

1、陰陽: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3、三峽: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瞿塘峽在夔州東。

4、星河:星辰與銀河。

5、野哭句:意謂從幾家野哭中聽到戰爭的聲音。幾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謂漁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見夔州之僻遠。夷:指當地少數民族。

7、卧龍:指諸葛亮。《蜀書·諸葛亮傳》:“徐庶……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

8、躍馬:指公孫述。述在西漢末曾乘亂據蜀,自稱白帝。這裏用晉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意。諸葛亮和公孫述在夔州都有祠廟,故詩中及之。這句是賢愚同盡之意。

【韻譯】:

時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來越短;

浪跡天涯,在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時聽到戰鼓號角,起伏悲壯;

山峽倒映着銀河星辰,隨波動搖。

野外幾家哭聲,傳來戰爭的訊息;

數處漁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謠。

諸葛亮和公孫述,一樣終成黃土;

人事變遷音書斷絕,我寂寞無聊。

【評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大曆元年(766)寓於夔州西閣作所。全詩寫冬夜景色,有傷亂思鄉的意思。首聯點明冬夜寒愴;頷聯寫夜中所聞所見;頸聯寫拂曉所聞;末聯寫極目武侯、白帝兩廟而引出的感慨。以諸葛亮和公孫述為例,説明賢愚忠逆都同歸於盡,個人的寂寞就更無所謂了。全詩氣象雄闊,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引自"超純齋詩詞"

【簡析】:

蜀中有崔盱、郭英義等互相殘殺,百姓遭殃,詩中的“野哭千家”就是這次戰禍的寫照。杜甫經常情思諸葛亮,這是他從內心崇敬的一位賢臣,也留下他自己的'影子。

———————————————————————

這是大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當時西川軍閥混戰,連年不息;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鄭虔、蘇源明、李白、嚴武、高適等,都先後死去。感時憶舊,他寫了這首詩,表現出異常沉重的心情。

開首二句點明時間。首句歲暮,指冬季;陰陽,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説明夜長晝短,使人覺得光陰荏苒,歲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淪落天涯意。當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晝,詩人對此淒涼寒愴的夜景,不由感慨萬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寫出了夜中所聞所見。上句鼓角,指古代軍中用以報時和發號施令的鼓聲、號角聲。晴朗的夜空,鼓角聲分外響亮,值五更欲曙之時,愁人不寐,那聲音更顯得悲壯感人。這就從側面烘托出夔州一帶也不太平,黎明前軍隊已在加緊活動。詩人用“鼓角”二字點示,再和“五更”、“聲悲壯”等詞語結合,兵革未息、戰爭頻仍的氣氛就自然地傳達出來了。下句説雨後玉宇無塵,天上銀河顯得格外澄澈,羣星參差,映照峽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搖曳不定。景色是夠美的。前人讚揚此聯寫得“偉麗”。它的妙處在於:通過對句,詩人把他對時局的深切關懷和三峽夜深美景的欣賞,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詩句氣勢蒼涼恢廓,音調鏗鏘悦耳,辭采清麗奪目,“偉麗”中深藴着詩人悲壯深沉的情懷。

“野哭”二句,寫拂曉前所聞。一聞戰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慟哭,哭聲傳徹四野,其景多麼悽慘!夷歌,指四川境內少數民族的歌謠。夔州是民族雜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間,漁夫樵子不時在夜深傳來“夷歌”之聲。“數處”言不只一起。這兩句把偏遠的夔州的典型環境刻畫得很真實:“野哭”、“夷歌”,一個富有時代感,一個具有地方性。對這位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來説,這兩種聲音都使他倍感悲傷。

“卧龍”二句,詩人極目遠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廟和東南的白帝廟,而引出無限感慨。卧龍,指諸葛亮。躍馬,化用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句,意指公孫述在西漢末乘亂據蜀稱帝。杜甫曾屢次詠到他:“公孫初據險,躍馬意何長?”(《白帝城》)“勇略今何在?當年亦壯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他們不都成了黃土中的枯骨嗎!“人事音書”,詞意平列。漫,任便。這句説,人事與音書,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結尾二句,流露出詩人極為憂憤感傷的情緒。沈德潛説:“結言賢愚同盡,則目前人事,遠地音書,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詩別裁》)象諸葛亮、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不論他是賢是愚,都同歸於盡了。現實生活中,征戍、誅掠更造成廣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這點寂寥孤獨,又算得了什麼呢?這話看似自遣之詞,實際上卻充分反映出詩人感情上的矛盾與苦惱。“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古柏行》)“英雄餘事業,衰邁久風塵。”(《上白帝城二首》)這些詩句正好傳達出詩中某些未盡之意。盧世?認為此詩“意中言外,愴然有無窮之思”,是頗有見地的。

此詩向來被譽為杜律中的典範性作品。詩人圍繞題目,從幾個重要側面抒寫夜宿西閣的所見所聞所感,從寒宵雪霽寫到五更鼓角,從天空星河寫到江上洪波,從山川形勝寫到戰亂人事,從當前現實寫到千年往跡。氣象雄闊,彷彿把宇宙寵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胡應麟稱讚此詩:“氣象雄蓋宇宙,法律細入毫芒”,並説它是七言律詩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13

[唐]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羣。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作品賞析:

這首詠物詩寫於大曆初杜甫居夔州時。它是一首孤雁念羣之歌,體物曲盡其妙,同時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稱佳絕。

依常法,詠物詩以曲為佳,以隱為妙,所詠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則不然,他開篇即喚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地飛着,叫着,聲音裏透出:它是多麼想念它的同伴!不獨想念,而且還拼命追尋,這真是一隻情感熱烈而執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龍評曰:“‘飛鳴聲念羣’,一詩之骨”(《讀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領的。

次聯境界倏忽開闊。高遠浩茫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雁僅是“一片影”,它與雁羣相失在“萬重雲”間,此時此際的心情該多麼惶急、焦慮,又該多麼迷茫啊!天高路遙,雲海迷漫,將往何處去找失去的伴侶?此聯以“誰憐”二字設問,這一問間彷彿打開了一道閘門,詩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滾滾流出:“孤雁兒啊,我不正和你一樣悽惶麼?天壤茫茫,又有誰來憐惜我呢?”詩人與雁,物我交融,渾然一體了。清人朱鶴齡注此詩説:“此託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詩人所思念者恐不獨是兄弟,還包括他的親密的朋友。經歷了安史之亂,在那動盪不安的年月裏,詩人流落他鄉,親朋離散,天各一方,可他無時不渴望骨肉團聚,無日不夢想知友重逢,這孤零零的雁兒,寄寓了詩人自己的影子。

三聯緊承上聯,從心理方面刻畫孤雁的鮮明個性:它被思念纏繞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飛鳴。它望盡天際,望啊,望啊,彷彿那失去的雁羣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喚聲聲,喚啊,喚啊,似乎那侶伴的鳴聲老在它耳畔響;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飛,不停地呼喚了。這兩句血淚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絕。浦起龍評析説:“惟念故飛,望斷矣而飛不止,似猶見其羣而逐之者;惟念故鳴,哀多矣而鳴不絕,如更聞其羣而呼之者。寫生至此,天雨泣矣!”(《讀杜心解》)

結尾用了陪襯的筆法,表達了詩人的愛憎感情。孤雁念羣之情那麼迫切,它那麼痛苦、勞累;而野鴉們是全然不懂的,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無意緒”是孤雁對着野鴉時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與知己親朋相見,卻面對着一些俗客庸夫時厭惡無聊的心緒。“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王風·黍離》),與這般“不知我者”有什麼可談呢?

這是一篇念羣之雁的讚歌,它表現的情感是濃摯的,悲中有壯的。它那樣孤單、困苦,同時卻還要不斷地呼號、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熾烈地燃燒,它甚至連吃喝都可拋棄,更不顧處境的安危;安雖命薄卻心高,寧願飛翔在萬重雲裏,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詩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藝術技巧而論,全篇詠物傳神,是大匠運斤,自然渾成,全無斧鑿之痕。中間兩聯有情有景,一氣呵成,而且景中有聲有色,甚至還有光和影,能給人以“立體感”,彷彿電影鏡頭似的表現那雲間雁影,真神來之筆。

【鶴注】此託孤雁以念兄弟也,當是大曆初夔州作。

孤雁不飲啄①,飛鳴聲念羣②。誰憐一片影③,相失萬重雲④。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⑤,鳴噪亦紛紛⑥。

(詠孤雁,有流落之悲。首二另提。片影相失,寫孤雁之狀。望盡哀多,寫念羣之意。末聯,借鴉形雁,乃題之外象。不飲啄者,為念羣故也。誰憐,指羣雁之已去者。雁行既遠,望盡矣,似猶有所見而飛;追呼不及,哀多矣,如更有所聞而鳴。二句,申言飛鳴迫切之情。見聞二字,屬在孤雁。王彥輔曰:公值喪亂,羇旅南土,而見於詩者,常在鄉井,故託意於孤雁。章末,譏不知我而者。師氏曰:鮑照《孤雁》詩云:“更無聲接緒,空有影相隨。”孤則孤矣,豈若此侍“飛鳴聲念羣”一語,孤之中仍有不孤之念乎。)

①魏文帝詩:“孤雁獨南翔。”何遜詩:“誓將收飲啄。”②《詩》:“載飛載鳴。”江總誄詞:“念羣桑梓”③庾信詩:“澗底一片雨。”④梁簡文帝詩:“花茂蝶爭飛,枝濃鳥相失。”吳均詩:“山上萬重雲。”⑤王融詩:“絲中傳意緒。”何遜詩:“生平無意緒。”⑥《拾遺記》:魯僖公十四年,晉文公焚林以求介之推,有白鴉繞煙而噪。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14

[唐]杜甫

有客傳河尹,逢人問孔融。

青囊仍隱逸,章甫尚西東。

鼎食分門户,詞場繼國風。

尊榮瞻地絕,疏放憶途窮。

濁酒尋陶令,丹砂訪葛洪。

江湖漂短褐,霜雪滿飛蓬。

牢落乾坤大,周流道術空。

謬慚知薊子,真怯笑揚雄。

盤錯神明懼,謳歌德義豐。

屍鄉餘土室,難説祝雞翁。

作品賞析:

原注:甫故廬在偃師,承韋公頻有訪問,故有下句。

《舊唐書·韋濟傳》:天寶七載,為河南尹,遷尚書左丞。《唐·地理志》河南府偃師注云:天寶七載,尹韋濟以北坡道迂,自縣東山下開新道,通孝義橋。則詩當作於是年。詩云“章甫尚西東”,又云“江湖漂短褐”,“周流道術空”,可知是時公又去京師而他矣。意在近畿,故云奉寄。是年韋方拜左丞,公又有兩詩贈之。謂之贈,則歸京師後投贈也。

有客傳河尹,逢人問孔融①。青囊仍隱逸②,章甫尚西東③。鼎食分門户④,詞場繼《國風》⑤。尊榮瞻地絕⑥,疏放憶途窮⑦。

(首段,賓主並敍。上四述存問之語,下四感垂注之情。李膺比韋,孔融自喻。隱逸、西東,傷公之困窮潦倒。鼎食,稱韋家世。詞場,稱韋文翰。尊榮屬韋,瞻者在公,疏放屬公,憶者在韋也。《重遊何氏》詩,先提“將軍有報書”,而接以倒衣二句,即報書語也。此提“逢人問孔融”,而接以青囊二句,即所問意也。)

①《詩》:“有客有客。”《後漢·孔融傳》:河南尹李膺,不妄接士,融年十歲,造門與交。②《晉書·郭璞傳》:璞嘗受業於鄭公,得青囊書九卷,遂開洞五行。《抱朴子》:“褒隱逸之士。”③《記·儒行》:孔子居宋,冠章甫之冠。《檀弓》:“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④《家語》:“子路仕衞,列鼎而食。”夏侯湛《抵疑》:承門户之業,受過庭之訓。韋氏有大小兩逍遙房,故云分門户。⑤《舊唐書》:濟以詞翰聞,制《先德》詩四章,辭致高雅。杜審言詩:“巖谷卧詞場。”《國風》,《毛詩》也。鍾嶸《詩品》:“子建詩原出《國風》,卓爾不羣。”⑥尊榮二字,出《孟子》。任昉《齊景陵行狀》:“地尊禮絕,親賢莫貳。”⑦向秀《思舊賦序》:“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阮籍詩:“途窮能無慟。”

濁酒尋陶令①,丹砂訪葛洪②。江湖漂短褐③,霜雪滿飛蓬④。牢落乾坤大⑤,周流道術空⑥。謬慚知薊子⑦,真怯笑揚雄⑧。

(此自敍途窮,以答所問之意。濁酒二句,言隱逸之狀。江湖二句,言東西之跡。牢落、周流,對章甫言,不敢以孔子自方也。慚薊、怯雄,對青囊言,不欲居郭璞,而以子云自命也。知指韋丈,笑指他人。)

①陶潛詩:“濁酒且自陶。”②葛洪丹砂,見前。③陶潛詩:“江湖多賤貧。”④【朱注】霜雪,喻頭白也。張正見詩:“鬢似雪飄蓬。”《詩》:“自伯之東,首如飛蓬。”⑤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郭璞曰:“羣奔走也。”李善雲:猶遼落也。曹植詩:“牢落冥冥。”⑥《説苑》:孔子周流應聘。《莊子》:“人相忘乎道術。”⑦《後漢·方術傳》:薊子訓有神異之道,既到京師,公卿以下候之者,坐上常數百人。⑧《揚雄傳》:雄草《太玄》,或嘲雄以玄尚白。雄作《解嘲》曰:“子徒笑我玄之尚白,我亦笑子之病甚,不遭臾跗、扁鵲。”【盧注】公《秋述》雲:“揚子云草《玄》寂寞,多為後輩所褻。”意正相同。

盤錯神明懼①,謳歌德義豐②。屍鄉餘土室③,誰話祝雞翁④。

(末稱頌河尹,仍歸結見問之意。盤錯,言才堪經世。謳歌,言化能及人。屍鄉系公舊居。誰話雞翁,唯韋獨見問耳。《杜臆》:杜公贈人諸詩,大概前半頌所贈,後截乃自陳。此獨參錯轉接,承頂呼應,脈理極細。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後段四句收。)

①《後漢·虞詡傳》:詡為朝歌長,曰:“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治政鹹稱神明。神明懼,猶言鬼神畏其精鋭。②陸雲《贈汲郡太守》詩:“之子於行,民固謳歌。”《左傳》:敬奉德義。《淮南子》:德義足以懷天下之民。【朱注】《唐書》稱濟文雅,能修飾政事,所至以治稱。此詩盤錯二語,乃是實錄。③《詩正義》:河南偃師縣西二十里,有屍鄉亭。《水經注》:陽渠水,又東流,經漢廣野君酈食其廟南。廟在北山上,成公綏所謂偃師西山,即陸士衡會王輔嗣處也。此山即祝雞翁之故居。《後漢·袁閎傳》:閎四周築土於庭,以為房室。王績詩:“土室映山斜。”【鶴注】土室,謂依土山以為室,如《宿贊公土室》詩云“土室延白光,鬆門耿疏影”是也。諸社廬與墓多在河南偃師,故《憑孟倉曹覓土婁舊莊》詩:“平居喪亂後,不列洛陽岑。”則喪亂之前,公屢到矣。自開元二十九年酹遠祖於洛之首陽,及天寶元年為姑萬年縣君制服作銘,三年為皇甫妃范陽太君盧氏作志,皆在河南也。所以公歿又歸袝於偃師。④《列仙傳》:祝雞翁者,洛陽人也,居屍鄉北山下,養雞百,年餘雞至千頭,皆有名字,欲取呼則種別而至。賣雞及子得千餘萬,輒置錢去之。【錢箋】《風俗通》:呼雞朱朱。俗説雞本朱公化為之,至今呼雞皆朱朱也。《説文解字》:喌喌二口為讙,州,其聲也,讀若祝,祝者,誘致禽畜和順之意。喌與朱音相似耳。

杜甫全文原著賞析15

[唐]杜甫

西掖梧桐樹,空留一院陰。艱難歸故里,去住損春心。

宮殿青門隔,雲山紫邏深。人生五馬貴,莫受二毛侵。

作品賞析:

據此詩,賈出汝州在乾元元年之春。考《肅宗本紀》:九節度師潰,刺史賈至奔於襄鄧,在次年三月,與此詩前後相合。本傳以為出蒲州,史氏誤書耳。《舊唐書》;舍人年深者,謂之閣老。《唐志》:汝州臨汝郡,屬河南道,本伊州,貞觀八年更名。汝州,今屬河南南陽府。

西掖梧桐樹①,空留一院陰。艱難歸故里②,去住損春心③。宮殿青門隔④,雲山紫邏深⑤。人生五馬貴⑥,莫受二毛侵⑦

(上四賈出汝州,下言別後交情。掖梧空留,賈已出院矣,艱難,言中途跋涉。去住,謂彼此蹤跡,青門隔,去者不見長安。紫邏深,住者不見汝州也。【張遠注】人生得為刺史,亦不賤矣,莫以一麾出守,感憤而生二毛,此作慰詞。)

①《初學記》:“中書省在右,因謂中書為右曹,又稱西掖。”《杜臆》:“起語從召公甘棠脱來,起得俊拔。”《詩》:“於彼梧桐。”②《楚辭》:“懷恨兮艱難。”《淮南王篇》:“還故鄉,入故里。”黃曰:賈至,河南洛陽人,汝州與河南為鄰,故曰故里。③《楚辭》:“目極千里兮傷春心。”④《後漢·順帝紀》:“修飾宮殿。”《前漢書注》:“霸城門,民間所謂青門也。”⑤蔡琰《胡笳》:“雲山萬重兮歸路遐。”《九域志》:“汝州樑縣有紫邏山。”⑥《潘子真詩話》:《禮》:天子六馬,左右驂。三公九卿駟馬。右騑。漢制:九卿則中二千石亦右驂。太守駟馬而已,其有加秩中二千石,乃右驂。故以五馬為太守美稱。《漢官儀》:太守四馬,行部加一馬,故稱五馬。宋人《五色線集》:北齊柳元伯,五子同時領郡,時五馬參差於庭,故時人呼太守為五馬。⑦二毛,注見五卷。錢謙益曰:賈至本傳不載出守之故,杜有《別賈嚴二閣老》及《寄嶽州兩閣老》詩,知其為房琯黨也與。武尚未貶,而先出至者,以普安郡制置天下之詔,至實當制,故先去之也。嶽州之謫,亦本子此。公詩有艱難、去住之句,情見乎辭矣。

黃生曰:起語醇深雅健,興體之妙,無出其右,三唐之絕唱也。又曰:起處用《卷阿》詩意,而無其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