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2022傳統文化手抄報簡單

欄目: 黑板報 / 發佈於: / 人氣:3.03W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聽説過或者使用過手抄報吧,手抄報必須在內容上突出一個主題,做到主題突出,又豐富多彩。什麼樣的手抄報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手抄報簡單,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傳統文化手抄報簡單

傳統文化手抄報簡單1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曆)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曆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系。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佈廣闊,被稱為“漢文化圈”,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掌故原指舊制、舊例,後多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實或傳説。典故中的“典”是典籍的意思,典故也可解釋成典籍中的'故事和詞語。典故一詞,出現在《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中,如“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

《山海經載》:“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從這則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説開始,至今幾千年來,到底發生過多少故事,沒人能夠説得明白。《尚書序題目》:“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至於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是故歷代寶之,以為大訓。八卦之説,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春秋左氏傳》曰:‘楚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即謂上世帝王遺書也。先君孔子,生於週末,睹史籍之煩文,懼覽之者不一,遂乃定禮樂、明舊章,刪《詩》為三百篇,約史籍而修《春秋》。”“昔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主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確實是“俱往矣”。

大部分典故隨着歲月的流逝而煙消雲散了。《韓非子》中有“心不在馬”的典故,是説:趙襄主向王於期學馭術,不久與於期比賽,換了三次馬都落在於期之後。襄主説:“先生教我馭術,沒有教盡吧?”於期答:“馭術已盡,使用有錯而已。凡馭駕,貴在馬體安於車,人心調於馬,才可以加速致遠。您落後則欲追上臣,領先則恐被臣追上。賽車非先則後,而您領先落後心都在臣身上,又何以調於馬?此君為何落後也。”本來也是個好典故,無奈《禮記》中的一句“心不在焉”就使得極富哲理的“心不在馬”湮沒於書海之中了。即便是“心不在焉”本身也變得與本義完全不同了。《禮記·大學》原文曰:“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本義是説:修身在於正心,身有忿恨、恐懼、好樂、憂患則不能正心。只有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不知味,這樣修身才能正其心。如此看來,“心不在焉”已與原始本義南轅北轍了。

歷代畫家以繪畫的形式反映典故,但由於畫家對歷史事件的理解不同,美學修養不同……所以同一典故,即使用同一的繪畫形式表達,也會有不同的體現方式,因而出現主題相同的不同畫作。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一些文人出仕後,仍以繪畫作為雅趣,創作了一批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畫作,被稱為文人畫。有人認為文人畫是題材繪畫中造詣最高的。眾多畫匠不識字,或者識字不多,往往靠耳濡目染、道聽途説,憑理解用炭條在宣紙上形成草圖,經定稿再用毛筆勾畫。好畫一經脱稿又引得許多後人臨摹、修改……於是產生了一個典故有眾多派生故事的現象。

傳統文化手抄報簡單2

中國有很多傳統文化,如:剪紙、鬧花燈、猜謎語、賽龍舟、包粽子……

今年端午節,我跟着爸爸媽媽回到家鄉,向外婆學了一門手藝——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新鮮的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我最愛吃的棗子,肉等做餡,將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柔軟的糯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餡放入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粽子做出四角的形狀。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這最後一道工序上,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這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變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了。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一小時後,改文火煮三十分鐘就可以了。等待的時間永遠是那麼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饞得口水直流,放在碗裏,咬一口,哇!美味無比!

這就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包粽子,這是不是很有趣吧!

傳統文化手抄報簡單3

1.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2.發揚優良傳統,堅持開拓創新,不斷提升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能力和水平。

3.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弘揚傳統美德,繼承傳統文化。

5.發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創造先進燦爛中華文化。

6.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時代創新精神。

7.傳承文明,弘揚文化,立足本國,面向世界。

8.弘揚優良傳統,感悟優秀文化,創建魅力家園。

9.繼承中華優良傳統,發揚偉大民族精神。

10.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做好文化創造性轉化和發展。

11.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文明祥和社會氛圍。

12.弘揚優秀文化傳統,大力推動文化創新。

13.繼承優良傳統,弘揚民族精神。

14.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15.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文明創新。

16.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7.繼承中華文明傳統,挖掘優秀文化精髓。

18.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繁榮。

19.傳播東方智慧,點睛中國商戰。

20.發揚優良傳統,把握正確方向,堅持改革創新。

傳統文化手抄報簡單4

1、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6、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小窗幽記·集醒篇》

7、天不再與,時不久留,能不兩工,事在當之。——《呂氏春秋·覽·孝行覽》

8、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世説新語·言語》

9、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列傳·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

10、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十三節》

1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2、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世説新語·惑溺》

1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4、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篇》

1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老子·道經·第十二章》

17、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史記·貨殖列傳》

18、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增廣賢文·上集》

19、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惡。——《韓非子·內儲説上七術》

20、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21、巧詐不如拙誠。——《韓非子·説林上》

22、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2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24、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説苑·雜言》

25、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26、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史記·蘇秦列傳》

2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