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五一勞動節手抄報 「精選」

欄目: 黑板報 / 發佈於: / 人氣:2.71W

國際勞動節亦稱“五一節”,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無產隊級、勞動人民的共同擁有的節日。

五一勞動節手抄報 「精選」

篇一:五一勞動節手抄報

人的一生中在不斷地學習做各種事情,我也毫不例外。而在這麼多事情裏,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學會了洗碗。

在我上三年級的時候,許多跟我同齡的小朋友都能做一些基本的家務,可我除了會疊被子以外,還是什麼都不會做。爸爸、媽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決定讓我先學會最簡單的家務------洗碗。我聽了之後把胸脯拍得“咚咚”響,以我最響亮的聲音回答:“沒問題,包在我身上,你們就等着用乾乾淨淨的碗吃飯吧”。

説幹就幹,我端了一大疊沒洗過的碗放進水池裏。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打開水龍頭,用水慢慢地衝洗幾遍,我一邊衝一邊用手擦掉碗上的雜物,一開始進展得很順利,碗上的許多雜物已經清理掉了。我關上水龍頭。得意洋洋地想:“現在就剩下抹洗潔精了,以前老聽爸爸、媽媽説洗碗很難,沒想到也不過如此嘛”。我正想拿洗潔精,忽然我手一滑,碗就在地上炸開了花,我急忙把碗撿起來,心想:“純屬意外,這碗真可憐,第一個成了犧牲品,不過這也不能怪我,失敗是成功之母嘛”。接着我拿起另一個碗洗起來。這個碗好象在和我做對,一個勁地往下滑,我洗了半天,也沒有洗乾淨。我一急,手一鬆,只聽“咚”地一聲響,結果可想而知。我這才如夢初醒,撿起地上的碗,可惜已經遲了,這個碗摔了個“半身殘疾”。我心裏打起了退堂鼓,心想:“再這樣下去,一池的`碗都會被我摔完的”。這時,媽媽走了進來,笑眯眯地問我:“碗洗好了嗎?我和你爸爸都等着用你洗的碗吃飯呢!”。我羞愧極了,低着頭回答説:“還沒有,我老是洗不乾淨碗”。媽媽見了説:“不要心急,我來給你做示範”。説完,媽媽拿起碗,熟練地用水沖洗着,然後抹上洗潔精,用手細心地把雜物清理掉,最後用水把洗潔精衝乾淨。我仔細地觀察着媽媽的動作,只見媽媽把碗底抹乾淨,之後一圈一圈地往上擦。媽媽邊擦邊和我説:“有油的碗不太好洗”,我聽了恍然大悟,心想:“怪不得第一個碗好洗,而第二個碗不好洗”,之後我學着媽媽的樣子,笨拙地衝洗着,雖然我洗的盤子沒有媽媽洗得那麼好,但是我還是很高興。接着我又照着前次的方法把碗全部洗完了。

看着一疊乾淨、舒適的碗,我心裏美滋滋的。從這次洗碗中,我不僅懂得該怎樣洗碗,還懂得了:實踐出才幹!

篇二:五一勞動節手抄報

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勞動。要發展天才,必須長時間地學習和高度緊張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臨的任務也越複雜,越重要。 —— 斯米爾諾夫

一個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卻在工作過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樂。 —— 歌德

從科學園地採收的果實,如同農人的收穫一樣,常常是工作與幸運和有利的情勢的共同產物。 —— 貝齊裏烏斯

靈感,不過是“頑強地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 列賓

誰肯認真地工作,誰就能做出許多成績,就能超羣出眾。 —— 恩格斯

世間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艱苦辛勤勞動而能夠得到的。 —— 愛迪生

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事事在勞力上勞心,變可得事物之真理。 —— 陶行知

經過費力才得到的東西要比不費力就得到的東西叫能另人喜愛。一目瞭然的真理不費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暫時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遺忘了。 —— 薄伽丘

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説,我活了七十五歲,沒有那一個月過的是舒服生活,就好象推一塊石頭上山,石頭不停地滾下來又推上去。 —— 歌德

正是勞動本身構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獲得的享受,很快就會變得枯燥無聊,索然無味。 —— 休謨

只有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勞動才能從繁重的負擔轉變成輕鬆而愉快的生理要求的滿足。 —— 車爾尼雪夫斯基

我們在我們的勞動過程中學習思考,勞動的結果,我們認識了世界的奧妙,於是我們就真正來改變生活了。 —— 高爾基

我畢生都熱愛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也許甚至説,我更熱愛體力勞動。當在體力勞動內加入任何優異的悟性,即手腦相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就更特別感覺滿意了。 —— 巴甫洛夫

篇三:五一勞動節手抄報

唐代詩人李紳可謂把勞動者的勤苦寫到了極致,他的那首《憫農》家喻户曉,婦孺皆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全詩生動地刻畫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裏勞作,那一滴滴汗珠灑在灼熱土地上的情景。明代馮夢龍有詩云:“富貴本無根,盡從勤裏得。”告訴人們所有的富貴榮華,無不是從艱苦的勞動中創造出來的。除此之外,無論是劉禹錫的“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還是鄭遨的“一粒紅稻飯,幾滴牛頷血”。都在告誡我們,要懂得尊重勞動人民,並珍惜那來之不易的勞動果實。唐太宗李世民在這方面做出了表率,他這樣教育太子:“朕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朕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意思是説,我每逢穿衣吃飯,都會感念耕種的農民和織女的艱辛。

生命因勞動而美麗,美麗因勤勞而精彩。宋代范成大在《四時田園雜興》中如此描述農民通宵打稻的情景:“笑歌聲裏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寫出了農民收穫的歡樂和勞動的愉快。而他在自己的另一首同題詩裏有云:“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又把那種男耘田,女織麻,孩童也學種瓜等幾幅饒有意趣的農家生產小景描繪得淋漓盡致。李白一生寫詩無數,流傳下來的就有近千首。他有一首題為《秋浦歌·爐火照天地》的詩:“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這是一首正面描寫和歌頌冶煉工人的詩歌,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典詩歌中較為罕見,因而極為可貴。透過短短二十個字,我們不難感受冶煉工人的辛苦以及作者在字裏行間對他們的讚美之情。

五月,猶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風一吹,沙拉拉作響。白居易在他那首著名的《觀刈麥》中這樣寫道:“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描寫了婦女領着小孩往田裏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的.情景。而勤勞的青壯年農民在南崗麥田低着頭割麥,腳下暑氣燻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幹點農活。

春夏耕耘,秋冬收藏;昏晨力作,夜以繼日。在古代,雖然沒有一個固定的節日慶祝勞動節,但這絲毫不會影響人們對勞動以及生活的熱愛之情。而今,我們從那千年的古韻裏,依然能夠讀出勤勞質樸的人們對美好明天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