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簡單又漂亮的植樹節手抄報

欄目: 黑板報 / 發佈於: / 人氣:3.28W

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國植樹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簡單又漂亮的植樹節手抄報,希望大家喜歡。

簡單又漂亮的植樹節手抄報

  

簡單又漂亮的植樹節手抄報內容1:

在年復一年的植樹活動中,也使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年年植樹,成活率有多少?聽説一個地區幾年前曾搞一次萬人植樹活動,但幾個月過後,成活的只有數棵,結果令人痛心,前期栽樹,後期放棄,後期的管理工作沒有到位,結果等同沒有植樹,汗水付諸東流。

最早感受到“植樹節”的現時意義是在初中時代,每年春季,學校都要組織去黃河邊的邙山植樹,由於是春意昂然,萬物復甦的季節,同學們羣情激昂,興奮不已,如春天飛回大自然的侯鳥,享受一片綠色的春意,也做一次心靈的飛翔,與綠色的土地親密接觸,還可以一覽祖國的美好名勝,放飛心情,愉悦自我,陶冶情操,綠化了山區,在茫茫的黃山坡留下自己親自種植的小樹,也是埋下了一棵希望的種子,伴隨着青春釋放綠色的生機,為大地增光添色,亭亭玉立在風霜雪雨中,在歲月延綿中詮釋生命的意義,“植樹節”孕育了無限綠色生命的活力。

在以後的植樹活動中,工作的忙碌淡化了植樹節的意義,或把分配到的樹苗僱人栽培,或按照任務數量上交一定的銀子,或按照單位的職能分配到户,總之,植樹的機會越來越少,也由於植樹活動的堅持開展,可能適用於植樹的'區域在逐漸減少。每當在植樹節看到電視上播放植樹的鏡頭,心裏就懷念植樹的情景,如同少了一次為大自然播灑希望的時機。今年的植樹節,終於身臨其境,把“植樹節”的意義再次付諸於現實,在鞏義石殿村的貧困山區種下了一棵松樹,在原始生態濃厚的遠山,植樹活動的開展更賦予了新的內涵,在層層依山而上的梯田中,人們也開始了致富的構思,栽下薄皮的新疆核桃,或栽下長勢旺盛的梧桐,或栽下四季常青的松柏,或栽下能藥用的木材(槲樹),“植樹節”也成了農民奔向小康的起點,

在充滿希望的春天,種下致富的希冀,收穫一樹燦爛的秋天。

簡單又漂亮的植樹節手抄報內容2:

3月12日植樹節,我校六年級全體師生來到了公園參加植樹活動。

一路上,微風輕輕吹拂着我的臉龐,讓我頓時有種神清氣爽的感覺。路邊的鮮花也爭相開放,小鳥高站在枝頭,愉快地唱着美妙的歌曲,小樹也招着稚嫩的綠手快樂地迎接我們.大家手拿着各種工具,談笑風生,不一會便到達了目的地。

老師先幫我們分好小組併發給我們桂花小樹苗,然後告訴大家種植地點。只見同學們還未等老師説開始,便一呼百應,迫不及待地登上了一處小山坡,準備植樹。寂靜的大地頓時熱鬧起來,耳邊響起了乒乒乓乓的“交響奏”:有的拿着沉甸甸的鐵鍬,鼓足氣準備開挖,可用力過猛,差點仰面而倒;有的小組為使小樹能茁壯成長,競與別組為地盤爭得面紅耳赤;還有的為了給小樹澆水,不知跑了多少彎路,渾身上下汗流浹背…… 我們組也不示弱,很快作好了挖坑的準備。只見遊陽手提鐵鍬,大步流星地走到挖坑地點前,那樣子好像不費吹灰之力便能把樹坑挖好。我們一個負責去打水,另兩個則負責扶樹苗。別看扶樹很簡單,其實要很小心的。我先小心翼翼地樹苗輕輕地放在地上,然後慢慢用手靠着樹幹,生怕碰掉了半片葉子,讓小樹受傷。

大家忙得不亦樂乎。時近中午,樹差不多都植好了,我們望着自己親手種植的樹苗在微風中搖曳,心中有種説不出的喜悦之情。大家不禁暢談起來:“幾十年後它定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我要每個星期都來看它。”……我的眼前彷彿浮現出樹苗長大時的樣子,彷彿聞到了一陣陣清新淡雅的桂花香,彷彿看到了一簇簇潔白的桂花,繁星點點,如一座噴花的飛泉,彷彿感受到它那蓬勃向上的旺盛生命力。

這次有意義的活動不僅放鬆了我們的心情,還使我們親近了大自然,更讓我們為家鄉增添了一份綠意。這次活動真讓我快樂!

拓展

節日起源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於1400多年前從陝西首創的。韋孝寬(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時期的一位名將,京兆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人。據唐李延壽《北史》列傳第五十二記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置一個土台,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現在的里程碑。韋孝寬上任後,發現土台的缺點很多,經風吹日曬,特別是雨水衝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既費時費力又不方便。韋孝寬經過調查瞭解之後,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台。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並且不需要修補。韋孝寬的這一作法,無疑是造福桑梓,減輕家鄉百姓負擔、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陝西作為歷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樹的地方,曾經是全國道路綠化的表率,而韋孝寬最早栽種的槐樹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陝西人對這種槐樹更是情有獨鍾,十分喜愛,並且廣為種植,現在這種槐樹已經作為西安市的象徵,被確定為市樹。

中國的植樹節,因時代的演變,先後作了三次改定。民國4年(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由農商部總長周自齊呈准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並從事植樹。經1915年7月21日批准後,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民國17年(1928年)4月7日由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嗣後舊曆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民國18年(1929年)2月9日農礦部又以部令公佈《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各省植樹暫行條例》16條。民國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週間為“造林運動宣傳週”,於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舉行植樹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9年2月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林業總局局長羅玉川提請審議《森林法(試行草案)》和對“決定以每年3月12日為我國植樹節”進行説明後,大會予以通過。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為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次年,國務院頒佈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中國幅員遼闊,氣候差異較大,各地適合植樹的時間也不相同。因此,許多省市還規定了自己的植樹日、植樹周、植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