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王安石

宋代王安石的詩元日

欄目: 王安石 / 發佈於: / 人氣:2.17W

導語:對王安石《元日》這一首詩,各位可以深入進行學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王安石《元日》相關內容,供大家閲讀與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王安石《元日》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元日》賞析

元日,即舊曆正月初一。元是始的意思,正月初一是一元之始,所以稱為“元日”。這是一首詠節序的詩。

這首詩從除舊佈新、追求進取立義。但詩而上全用元日物色:爆竹、屠蘇、新桃、舊符等等。“爆竹”句説,通宵達旦的爆竹,迎來了元日第一個早晨。“春風”句説,祛寒除病的屠蘇酒,不用温燙,春氣已經把涼冷逼走了,現在人們只須盡情歡飲。“千門”句和“總把”句説,待到彤彤的朝日照進千家萬户的時候,每家的門户上都插上了新桃符,換掉了舊桃符(“新桃”、“舊符”即新桃符、舊桃符,互文省字結構)。這些話,説來全不費力,似乎一點也不經意,但這裏也還是有經營的匠心的。須知前三句淡淡的話頭,都是鋪設,都是給第四句做準備的。第四句的“總把”,這兩個上聲字,要讀得重而沉實。詩意全在這一句。雖然句子字面上用了元日的物色人事——插新桃符,換舊桃符,但其含義是很深刻的。“新桃”意味着新的面貌,新的精神,新的設計,新的生活。在除舊佈新的新的一年的開頭,人們就應該下決心爭取進取——這就是“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句的深刻涵義。“總把”句好像是個忠心的教喻或勸導,喚醒人們可能鬆弛或者沉睡了的意識——去追求新生、追求進取。

王安石的這首《元日》,還表現了他這個曾經是宰執人物的寬宏博大胸懷。他在宋神宗熙寧二年至九年(1000-1076),除有不到一年的時間退居金陵而外,擔任着宰相之職。這首《元日》詩,是否作於這個期間,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這是他後期的詩作無疑。這時候,他政治上成熟,人情練達,有“千門萬户”的'思想感情是不奇怪的。“千門萬户曈曈日”,他要把幸福和温暖送進千門萬户中去,而不是一身之安、一家之樂,這胸襟多麼宏大!

王安石晚年,喜作小詩,淡雅精絕,人稱“王荊公體”。比他稍晚的黃庭堅最讚賞王安石的這些小詩,並説:“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脱去流俗,每諷詠之,便覺沆瀣生牙頰間。”(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宋詩鈔》的編者、清代的吳之振説:“安石以意氣自許,故詩語惟其所向,不復更為含蓄……晚年始悟深婉不迫之趣……安石遺情世外,其悲壯即寓閒澹之中。”惟其所向,不為含蓄,深婉不迫,閒澹有旨,這就是王安石五、七言絕句的特點,亦是此首《元日》詩的藝術特點。

《元日》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着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户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户。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設計理念:

1、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試圖避免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在參與中自悟自得,使學生充分體察個人感受,以學生自身的個性、生活背景、閲讀積累等生活情景為基礎,從詩中有所感悟。從而進行有個性的閲讀。

2、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3、課後作業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識字渠道,認字與識字。

2、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學習古詩,提出疑問。

3、朗讀課文,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

4、指導學生查找資料,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調動查找資料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 引導學生自學提出疑問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年嗎?誰來説説咱們過年都怎麼過的啊?(各抒己見)

(相機出示圖片)

2、你過年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嗎? 簡述《過年的來歷》

3、無論何時何地,所有的炎黃子孫都很注重過年。這節課,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王安石所寫的七言絕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樣過年的。

二、引出詩題:元日

1、説説題目的意思: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

2、詩人是誰,你對詩人有多少了解。

三、自學古詩:

1、回憶學法: 我們要學會一首古詩你有什麼基本辦法呢?

(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理解意思——展開想象)

2、你們有信心讀準、讀懂古詩嗎?

四、學習古詩,交流。

自由讀古詩

1、你讀準了嗎?

2、你知道古人怎樣過春節的嗎?從詩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

飲屠蘇

迎紅日

換新符

3、要讀懂古詩還要先理解詞語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呢?

4、你還有什麼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嗎?告訴大家,讓大家幫幫你。

屠蘇:屠蘇酒。古時候的風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裏,元旦取出來,全家老小朝東喝屠蘇酒。全句説,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意思是説,喝了屠蘇酒,暖洋洋地感覺到春天已經來了)

曈曈:光輝燦爛。全句説,初升的太陽照遍了千家萬户。

總把新桃換舊符:總拿新門神換掉了舊門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時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兩塊桃木板子,畫上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説是可以驅除魔鬼。

(你會換什麼春聯)

5、在大家的幫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詩了呢?

6、創作背景: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請你試着把古詩的意思連起來説一説。

自己説——指名説

理解古詩可以把用在兩部分間加上自己的話。使意思表達更通順。

7、閉眼聽老師範讀,在頭腦中想象,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8、小結:多喜慶,多熱鬧呀。能把這首古詩的熱鬧和喜慶通過讀表現出來嗎?如果你覺得讀不足以把熱鬧和喜慶表現出來,也可以通過動作表現出來。

自己讀——指名讀——全班讀

四、背誦古詩,學習生字。

1、你會背誦了嗎?

全班背——男女生各背

2、學習生字:爆   屠   符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4、展示台進行生字的講評。

五、回顧學法,總結全文。

1、帶領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方法。

2、總結全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興趣的同學課後蒐集王安石的古詩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