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蘇軾

蘇軾《滿庭芳香靉雕盤》全詞翻譯賞析

欄目: 蘇軾 / 發佈於: / 人氣:8.56K

《滿庭芳·香靉雕盤》作者為宋朝詩人蘇軾。其古詩全文如下:

蘇軾《滿庭芳香靉雕盤》全詞翻譯賞析

香靉雕盤,寒生冰箸,畫堂別是風光。主人情重,開宴出紅粧。膩玉圓搓素頸,藕絲嫩、新織仙裳。雙歌罷,虛檐轉月,餘韻尚悠揚。

人間,何處有,司空見慣,應謂尋常。坐中有狂客,惱亂愁腸。報道金釵墜也,十指露、春筍纖長。親曾見,全勝宋玉,想像賦高唐。

【前言】

《滿庭芳·香靉雕盤》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寫作者在友人宴席上一次不尋常的豔遇故事,倍寫了對靚麗歌女的驚詫和傾慕心態。這首詞寫得靈動逼真,意趣盎然。

【註釋】

⑴香瑗雕盤:指香煙繚繞升出於雕鏤的彩盤。香,指燒香冒出的香煙。瑗,香煙繚繞裊裊升騰,有如雲霧靄靄。雕盤,雕鏤彩釉的煙盤。

⑵寒生冰箸:寒氣從冰柱中生髮出來。冰箸,指屋檐上滴水凍結的冰柱。亦稱冰條。箸,筷子。

⑶紅粧:陪酒侍宴的歌女。

⑷“膩玉”句:形容歌女的頸項潔白圓潤,似用軟玉搓捏而成。

⑸藕絲:彩色名。唐李賀《天上謠》:“粉霞紅綬藕絲裙。”王琦匯解:“粉霞、藕絲,皆當時彩色名。”也藉以形容用藕絲般纖細嫩絲所織成的裙子。

⑹虛檐轉月:月光悄悄地從靜寂的屋檐轉照下來。指時間已久。

⑺“餘韻”句:指歌聲悠揚的餘韻尚在耳邊迴盪。

⑻司空見慣:典出孟棨《本事詩·情感》:“劉尚書禹錫罷和州,為主客郎中、集賢學士。李司空罷鎮在京,慕劉名,嘗邀至第中,厚設飲饌。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劉於席上賦詩,曰:‘鬈髻梳頭宮樣粧,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後因以“司空見慣”謂事之常見者。

⑼狂客:此指作者自己。言被歌女美貌藝伎着迷得發狂的人。

⑽春筍:形容歌女的十指尖尖,像春筍初發般媚入。

⑾“全勝”二句:意謂我親眼所見的美人,完全比宋玉《高唐賦》中想象的美人還要漂亮。宋玉,戰國時楚國的辭賦家,或稱屈原之弟子,曾事頃襄王。作《高唐賦》,描寫了一個妙麗的巫山神女。此説《高唐賦》中的`美女尚不及席上的歌女美。

【翻譯】

香煙繚繞升出於雕鏤的彩盤,寒氣從冰柱中生髮出來,畫堂裏別有一般風光。主人情意重,設宴席還請出美女。歌女的頸項潔白圓潤,似用軟玉搓捏而成,藕絲般的裙子如仙女的新織的衣裳。幾首歌唱完,月亮已轉過凌空的房檐,餘音還悠揚不絕。

這歌聲,人間哪裏去找,那些司空見慣的女伶,實在也太尋常了。在座的狂放的客人,心緒繚亂。歌女説金釵落了地,正要撿,十指露出來,如春筍般細長。我親自看見了,比《高唐賦》裏還要美的人。

【賞析】

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祐二年丁卯(1087年)六月。據《詞林紀事》雲:“《西園雅集圖跋》,此闋當在王都尉晉卿席上,為囀春鶯作也。”清王文誥《蘇詩總案》謂作於丁卯六月之“集於王詵西園”。宋米元章有《西園雅集圖記》,記述畫家李伯時所畫“西園雅集圖”中的蘇軾與王晉卿等十六位文人墨客相聚議論弄墨的“卓然高致”和“各肖其形”的情景。

詞的上片,一開頭先展現出堂宇的一片清涼明麗的夏日景象:雕盤中升騰繚繞着的靄靄煙香,堂上陳置着冬日儲存的天然冰塊,滿屋清香撲鼻,又時感渾身清涼。爽涼舒適的環境,為下文妙麗“紅粧”的出場,做好了鋪墊;同時也為“主人情重”的盛意,進行了渲染。下面“膩玉圓搓素頸,藕絲嫩,新織仙裳。”淋漓盡致地描繪了歌女“囀春鶯”的外貌美。而“歌聲罷”三句,則極寫歌聲的餘音迴盪,顯出靈動悄恍之美。你看,當歌聲停歇之後,人們才如夢初醒般看到月光已從靜寂的屋檐下爬了進來,因為歌聲太迷人了,聽得也太專注了,所以忘記了時間的飛逝。不僅如此,那悠揚美妙的歌聲餘音,似乎還在人們耳邊飄蕩迴旋不止呢!這是暗用了《列子·湯問》“曹娥善歌”的故事寓意:“昔曹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詞藉此典故,誇張地表現了囀春鶯的歌聲極強的感染力,有如曹娥的“餘音繞樑”,給人以無限想象的餘地,説明歌女不僅外貌美而其歌聲更美。

下片轉向了作者對絕代佳人的驚訝和讚歎。“人間,何處有?”像囀春鶯這樣美貌而絕倫的歌手,人間無處去找那些司空見慣的女伶,實在是尋常。“坐中狂客,惱亂愁腸”,作者不禁為之心緒繚亂,“狂”態百出,不知如何是好了。驀然間,“報道金釵墜也。”歌女一聲尖叫,作者的視線也立即隨着她的手伸向地面去撿拾金釵——一隻纖長細嫩的手臂煞時從舞袖中袒露出來:十指尖尖,如春筍初發,愈加可愛無比。這個突發的小插曲,卻驟然增添了歌女的另一層美麗,啟示人們對她整體部位美的想象和思索,意味無窮。於是,詞情便順利地轉向了虛處的渲染和烘托:“親曾見,全勝宋玉,想象賦《高唐》。”意謂:宋玉在其《高唐賦》中塑造的巫峽妙麗神女,是出自他的藝術想象,現實中並不存在;而我自己這番親眼所見,卻無與倫比,她的美,遠遠超過了宋玉筆下的神女。這段話,是作者的自言自語,一如痴人痴話,任其傾慕思戀之情,全從心底款款流出。在感慨萬千中,將無窮思緒引向無邊無際的時空之中。美人不多見,也難能再相遇,作者此時似乎還交織着一種悵然若失的人生感受,遺憾不已。

這是蘇軾一首顯著的婉約詞,寫得靈動逼真,意趣盎然。這首詞雖然也受到柳永詞的影響——如“膩玉圓搓素頸”,全用柳永《晝夜樂》。然而從詞的整體藝術格調來説,它感情純真麗自然,與柳永詞的華麗濃豔不同,而有所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