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陸游

陸游小傳

欄目: 陸游 / 發佈於: / 人氣:8.09K

陸游(1125—1210) ,字務觀,晚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生長在一個富有學術和文學氛圍的仕宦之家,曾祖陸?、 祖父陸佃、 父親陸宰,在經學或文學方面,都有很深造詣。

陸游小傳

陸游降世時,正值金軍滅遼後南下攻宋的動亂時期。他的父親做到淮南計度轉運副使,在卸任回京的途中,陸游出生於淮水之濱。尚在襁褓之中,他便隨着家人流寓滎陽。次年,金兵攻陷北宋國都汴京。陸游的父母帶着他自中原 “渡河、 沿汴、 涉淮、 絕江,間關兵間” ,歸山陰(《諸暨縣主簿廳記》)。金兵過長江後,又逃到東陽(今浙江東陽) ,直到他九歲時才重返山陰,他的童年是在 “兒時萬死避胡兵” 的顛沛流離中度過的。

陸游的父親陸宰,是一個具有愛國思想的人,他所結交的多是一些愛國志士。父輩交往中的言談對陸游思想有着深刻的影響,陸游在他晚年所寫的《跋傅給事帖》裏回憶當時的情況説: “紹興初,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雖醜裔方張,視之蔑如也” ,在他的幼年時期,就已經萌生了憂國憂民的思想, “少小遇喪亂,妄意憂元元” (《感興》) ,青年時代便立下報國的壯志。

陸游以蔭補登仕郎,紹興二十二年(1152) ,陸游被薦參加鎖廳試,即在職考試,第二年,他參加禮部考試。當時秦檜因孫子秦壎被降低名次發怒,加以陸游又 “喜論恢復” ,“語觸秦檜” ,因此陸游竟遭黜免。從此陸游返歸鄉里,一面致力於詩歌的寫作,一面研讀兵書,學習劍法。秦檜死後五年,紹興二十八年( 1158) ,陸游才去福建寧德縣任主簿,後改授敕令所刪定官,紹興三十一年(1161)被罷歸鄉里。這時,曾幾也住在會稽。陸游十八歲就從曾幾學詩,這時來往更密切, 他説, “無三日不進見,見必聞憂國之言。 ” (《跋曾文清公奏議稿》)孝宗即位,朝廷中主戰的老將張浚被起用,準備北伐。陸游遷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聖政所檢討官。據《宋史》本傳記載,這一年 “史浩、 黃祖舜薦遊善詞章,諳典故” ,被孝宗召見,皇帝稱讚 “遊力學有聞,言論剴切” ,遂賜進士出身。這時陸游乘機提出了許多有關軍政方面的建議,我們從他所寫的《論選用西北士大夫?子》和《代乞分兵取山東?子》兩個奏摺裏可以看出他的政治軍事見解。陸游積極支持張浚北伐。此後,由於陸游議論孝宗皇帝寵信的龍大淵、 曾覿 “招權植黨,熒惑聖聽” , 激怒了孝宗,遂被放出為建康通判。乾道二年( 1166) ,陸游又被以 “交結台諫,鼓唱是非,力説張浚用兵” 的.罪名,被免除了隆興通判的職務,返歸山陰。

乾道五年,宣佈陸游為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節縣)通判。次年五月,他自山陰啟程,溯江而上,沿路遊覽山水,憑弔了李白、 白居易、 蘇軾、 屈原、 杜甫等大詩人的遺蹟,“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萬里看無窮” (《水亭有懷》)。到夔州以後不久,他被任命為四川宣撫使司幹辦公事兼檢法官。四川宣撫使王炎,是以副丞相名義任此職,積極準備收復失地,大軍進駐南鄭(今陝西漢中市)。陸游從夔州到南鄭,終於走上了當時的軍事前線。從此他不斷來往於前線和南鄭中間,有時射獵深山,有時戍守要塞,親身感受了這裏的愛國民眾迫切希望抗擊敵人的熱情,考察了南鄭一帶地理形勢,併為王炎出謀獻策,提出了經由周至縣西南駱谷直取長安的路線。這時期從軍的豪邁生活,報國的戰鬥熱情,必勝的堅定信念,對他以後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自己也認為南鄭的生活使他獲得了 “詩家三昧” 。後來為了紀念這段有意義的生活,他把自己的詩集題名《劍南詩稿》。但是由於南宋統治者的怯懦,根本無心北伐,他雖在前線,卻不能出兵殺敵。王炎被調離川陝後,陸游也被調回成都,任成都府路安撫使司參議官。他懷着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吟誦着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 ? 細雨騎驢入劍門” (《劍門道中遇微雨》)的詩句,問自己是否算一個詩人,抒發了他報國志願不得實現的憂憤。

陸游調回成都以後,相繼在蜀州(治今四川崇慶)、 嘉州(治今四川樂山)、 榮州(治今四川榮縣)等地供職。嘉州是唐代邊塞詩人岑參作過刺史的地方。陸游這時寫下不少回憶邊防前線生活的詩歌。他在《觀大散關圖有感》一詩裏説: “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二十抱此志,五十猶癯儒。 ” “偏師縛可汗, 傾都觀受俘。上壽大安宮,復如正觀初。

丈夫畢此願,死與螻蟻殊 !” 詩人認為如果能夠完成殺敵報國的志願,即使死了也是有意義的。同時寫的《金錯刀行》 “楚雖三户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 更進一步表達他復國的決心。這時期調遣頻繁,陸游頗不如意。淳熙二年(1175 ) ,詩人范成大來成都,節制四川軍事,以陸游為參議官。他們二人本來有文字之交,這時更是往來頻繁,詩酒交歡,又因陸游不拘禮法,言官説他 “燕飲頹放” ,他乾脆自號為 “放翁” 。

淳熙五年(1178) ,由於他的作品 “寄意恢復,書肆流傳” (《四朝聞見錄》) ,受到朝廷注意,被召回臨安,先後擔任提舉福建常平茶鹽公事,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淳熙十三年(1186) ,權知嚴州。淳熙十五年(1188 )除軍器少監。次年,光宗立,除朝議大夫禮部郎中。他針對當時弊政提出的建議,非但沒有被接受,反而被罷斥,退居山陰。

從光宗紹熙元年( 1190)開始,到他去世的二十年間,除去約一年的時間到臨安主修孝宗、 光宗實錄以外,他的晚年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山陰三山村度過的。這時期,他的生活清苦平靜,如《貧甚戲作絕句》其八: “?米歸遲午未炊,家人竊閔乃翁飢。不如弄筆東窗下,正和淵明乞食詩。 ” 陸游也寫有和陶詩,注意學習陶淵明,如《自勉》詩中説 “學詩當學陶” 。詩風也趨平淡。詩中不時流露出消沉的心境,但愛國熱情並未消退,如 “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 (《老馬行》)。直到臨終之際,還寫了著名的《示兒》詩: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