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關於時政演講稿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3.11W

篇一:時政演講案例

關於時政演講稿

【案例1】“過度醫療”誰來買單?

與支架、瓣膜、鋼板等植入性醫療器械類似,抗生素是目前最常被濫用的藥品。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陳自平説:“往往不需要打吊瓶的打了吊瓶,不該用的消炎藥用了,只需用兩天的抗生素,硬給用一週。”

“過量使用抗生素,不但導致細菌耐藥,出現‘超級細菌’,還容易引發患者急性腎衰或肝衰竭。”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腎內科主任許冬梅説。

據浙江大學醫學院肖永紅等人調查,我國抗生素原料人均年消費量比一些發達國家高几倍。世衞組織推薦的抗菌藥物院內使用率為30%,因為國情等原因,我國衞生部門設置的底線則是60%。

降了“用藥比重” “過度檢查”更重

為降低醫院對藥品收入的過度依賴,各地衞生主管部門結合新醫改,推出了一些控制性措施。

山東省衞生廳提出,全省縣及縣以上醫療機構藥品收入佔業務收入比重,總體平均要控制在44.6%以下,比以前下降2個百分點。

記者採訪發現,一些醫院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授意醫生多開大型設備檢查,如核磁共振、CT等等。“大型設備檢查費用上去了,藥品收入佔比也就下降了。該降的沒降,不該升的反而升了,等於按下葫蘆起來瓢。”

陳自平大夫説,“過度檢查”的一個原因是醫生經驗不豐富,難以判斷病情,怕漏診誤診,所以用設備“大撒網”檢查。

“另一個原因是醫患關係緊張,醫生‘免責’意識較強,助推了過度檢查。”陳自平大夫説,醫療事故糾紛採取“舉證責任倒置”的辦法,作為被告人的醫生需要自證清白,這使一些醫生濫用儀器設備檢查。

從“收入為本”到“病人為本”有多遠?

記者採訪發現,多年來“自收自支、自負盈利”的管理體制,鼓勵了公立醫院的創收衝動。一個突出問題是:部分公立醫院實行以科室為單位的財務核算機制,科室人員的獎金全部從科室收入賬上支出。只有多創收,才能多發錢。

山東一家省級醫院科室主任透露,醫院對科室有一項考核指標,即住院率。如果住院率上不去,科室就要被取消部分牀位,科室人員的獎金也會下調。一旦科室住院率不到90%,醫生就會被要求多開住院,不該住的病人也得住。

“在這種科室考核制度下,醫療能不過度嗎?”這位主任醫師坦言,治理“過度醫療” ,必須下體制改革的猛藥,小打小鬧的管理創新沒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採購處處長謝力説:“只有醫生和醫院不再從藥品和大型設備檢查上謀利,‘過度醫療’才能真正遏制。” 改革的辦法是切斷醫院藥品和檢查收入的來源,對這部分收入實行上繳,或是實行醫藥分離,把藥劑科從醫院劃出去。“醫療改革需要配套推進,否則就難以持續。”於建國等專家表示,醫藥分離後,各級政府應切實提高對公立醫院的補償水平,並適當提高診療費用標準,重點考核醫生醫德和診療水平。

今年初,衞生部部長陳竺在全國衞生工作會議上強調,“十二五”期間要全面取消以藥補醫,革除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及藥品濫用的機制。人們期待早日告別“過度醫療”。

我的感想

曾經,醫院是小孩子畏懼的地方,只要一聞到酒精消毒水的味道,一看到穿着白大褂的人就心裏大喊不妙。但如今,連家長也因過度用藥而害怕,看到醫生們飛舞的字跡,就彷彿自己腰包裏的錢被一張張地抽走,同時也害怕着自己的病情究竟會痊癒還是惡化,自己的身體會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弱。

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們的私心,為了那些所謂的利益而“不擇手段” 。如今的醫生已不被奢望有白求恩般的捨己為人,至少也應該要盡忠職守吧。但是,究竟有多少醫生能問心無愧地説自己一直盡忠與自己的事業?

同時,若想真正從根部將“過度用藥”剷除,必須還要得到國家的充分重視,取消以藥補醫,讓醫生們明確自己應盡的責任。

現在的我們正值初三,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所以在此我想説:“大家要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得病了,因為,醫院是一個進去容易,出來難的地方!”

能夠抓住最新的時事熱點,關注到社會民生。內容準備非常豐富,能夠具體説明事件發生的情況,比較全面。但是如果事件發生過程能夠更為精簡,材料做更細緻的篩選會更有效。“我的感想”能夠透過現象看到事件更深層的本質問題,比較深刻,並且能夠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自己的感想。

案例2】江蘇豐縣校車側翻事故

為躲避三輪車,校車卧倒在西面的水溝裏

12月12日晚上5點45分,豐縣首羨鎮一輛搭載29名學生的`校車,行駛在一條田間小路時,因躲避一輛三輪車,側翻入路邊的水溝,車上的學生全部隨校車落入水中記者趕到現場時,側翻的貨車剛剛被脱走,路邊的河溝裏,原本茂密的蘆葦被整整齊齊的壓倒了一片,住在旁邊的村民告訴記者,這裏就是校車側翻的地方。

為了進一步弄清楚當時的情況,記者通過多方打聽,發現在校車出事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監控探頭,探頭的方向正對着事發地點,由此,事故發生的全過程清晰地浮出了水面。

從監控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當時這輛校車從路的遠端開過來,由於天色漸暗,校車上下的照明燈已經打開,在行駛到路段中部時,似乎是遇到了什麼東西,突然向左轉向,緊接着開始向左下沉,側着身子倒在了水溝裏。

從監控畫面中可以看到,當時車輛的右面有一個黑色的小點,這個黑點就是一輛人力三輪車。

據公安交警部門現場勘查,這輛校車就是因為躲避這輛人力三輪車發生側翻滑入路邊水溝的。因該車側翻於水深約60釐米的水溝內,車廂內進水,致使部分被擠壓在下層的學生溺水、窒息。

事故初始造成11人受傷,13日凌晨2時許,3名學生搶救無效死亡後,事故共造成15名學生死亡,有8名傷者倖存。

12月13日,家長用電動三輪車等接送子女。 12月12日發生校車側翻事故之後,江蘇豐縣有關部門決定停駛全縣所有校車,進行清理整頓。首羨鎮中心小學許多學生家長開着電動三輪車、摩托車等到學校接送子女。但記者瞭解到,豐縣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不到二十分鐘便被強行結束了,對於如此收場,着實令人擔憂。

從有關信息看,校車發生側翻,是因為避讓一輛電動車。實際上,按照標準的操作規範,遇到路面緊急情況,校車只要速度不高,往往能夠剎車,側翻多發生於高速運行下的緊急轉向。該車核載52人,實載46人,提示我們:校車出事故不是超載引起的,也不是車子質量不好,是由於駕駛員麻痺大意,操作不當造成的。

有關部門不要總是討論配備什麼樣的校車,與其把錢花在車上,不如把錢花在培養一個合格的司機身上。凡是稱之為“事故”的,都是偶然的,不是常態,這與司機的駕駛水平和責任心有關,應該先加強校車司機的培訓和考核,挑選高水平的司機開校車,靠換車和超載罰款解決不了問題。

我的感想

現如今校車的安全隱患發人深省,令人痛心的甘肅校車事故發生後不到一個月,江蘇豐縣校車側翻再釀悲劇,同一天的佛山校車與貨車相撞事件也引起了國人的廣泛關注。這一場場慘劇正在為我們敲響警鐘,農村地區因為資金不足,所以政府應該投放更多資金用於提高校車的質量,及培育優秀的駕駛員身上。政府的承諾與執行力將會對中國校車的安全起到決定性作用。一起又一起的校車事故,令人痛心,希望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能杜絕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能夠將事件發生的具體情況描述清楚,並配上相應的圖示,能夠使聽的同學更清楚的瞭解到事件發生的情況。沒有侷限於事件本身,而是能夠挖掘事件更深層的內容,探究事件發生的背後原因。整個演講圖文並茂,條例清晰。“我的感想”談得比較深刻,並且對於避免事件發生的措施有所思考,較為全面。

【案例3】你見過黑熊嗎?你知道熊膽嗎?你聽説過活熊取膽嗎?

亞洲黑熊黑熊也被人稱之為月熊、喜馬拉雅熊或藏熊,而在我國,它們也被稱為狗熊、熊瞎子或狗駝子。黑熊的體型只能算中等,頭至軀幹約120~180cm高,母熊的體型比較小,可能只有公熊的一半。黑熊的體毛粗密,一般為黑色(也有棕色)。胸前有一塊很明顯的白色或黃白色的月牙形斑紋,因此也被人稱為月熊(Moonbear)。不過這塊斑紋的大小和形狀在不同個體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有的可能只是一條挺細的線,有的則是好大一塊三角斑。

在朝鮮人“發明”活熊取膽術以前,獲取熊膽只能依靠捕殺野生黑熊來獲得。根據中科院動物所相關數據庫中的資料顯示,我國黑熊的野生種羣估計為12,000~18,000頭,最高估計也不過2萬頭(馬逸清、胡錦矗等,1994)。而1979~1984年間出口日本的熊膽就需要獵殺4.7萬隻黑熊,這還不包括國內市場。引流術取膽引發後遺症

背景:有媒體稱,中國中醫藥協會會長房書亭曾針對活熊取膽是否虐待動物迴應:活熊取膽過程就像開自來水管一樣簡單,自然、無痛,甚至還很舒服昨日,亞洲動物基金中國高級外科獸醫莫妮卡用數據進行了反駁。她説,無管引流是在熊三歲時,進行的一項危險而疼痛的手術,拉扯膽囊並縫合在皮膚上;這對黑熊來説意味着潰瘍、感染。

2000年以來,該基金共解救277頭黑熊。其中181頭來自使用無管引流術的熊場。莫妮卡説,它們由於腹部傷口的不斷刺激和癒合,腹部均有不同程度的粘連。

數據顯示,165頭被使用無管引流術取膽的熊,99%的患有膽囊炎,一半以上患有膽囊息肉等。還有很多黑熊死於肝癌。“無論是哪一種取膽方式都非常不人道”。

莫妮卡指着一照片説:“我們在一頭熊身上找到了七八釐米的膽結石,而我朋友身上長了0.5釐米的膽結石就痛得吃不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