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最新老師師德師風演講稿(精選6篇)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2.67W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幹、結尾等幾部分組成。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需要使用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師師德師風演講稿(精選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最新老師師德師風演講稿(精選6篇)

老師師德師風演講稿1

曾經有人説過:有一首歌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風景最為迷人,那就是師魂;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不要説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同一片廣博的天空,我們擁有同一顆火熱的太陽。

自從做了老師之後,我的心裏就多了兩個沉甸甸的詞語,責任感,使命感。

責任感,這並不僅僅要求我對自己負責,不僅僅要求我對課堂負責,更要求我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負責,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負責,更是對學生的人生道路負責。

使命感,作為學生接觸知識,接觸社會的引導者,每一個教師都有一種神聖的使命,就是把知識,更要把良好的學習意識,生活意識傳授給每一個學生,為他們自己人生的白紙上添加出美麗炫目的色彩。

責任感,使命感,這兩個沉甸甸的詞彙意味着我要去承擔,要去奉獻,去關愛每一個學生。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與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十年的時間將一個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尤其是那些家庭有特殊變故的學生,我們要用真誠的交流,熱情的鼓勵,耐心的幫助,讓這些孩子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在我的課堂中,每當有學生不認真聽課,揹着老師搞自己的小動作時,我總是忍不住的去用語言甚至走到他座位上去提醒他;每當有學生不會做練習,在座位上迷茫的時候,我總是很耐心的去引導他,甚至手把手的教導他。記得上學期,我上五年(2)班的課,班中有個學生李燁煒,每次其他同學做練習的時候他總是不做,我問他:“你為什麼不做練習呢?”他説:“不會做。”“不會做我可以教你。”然後我連續教了他幾節課。後來接觸多了我發現並不是他不會電腦的操作,而是語文基礎不好,不懂拼音,導致在電腦上的操作進行不下去。知道這個原因後,我想過放棄,畢竟語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補回來的。但是一想到我肩膀上的“責任感”“使命感”這兩個詞,我就不能放棄,至少要讓他跟上大部分同學的步伐。於是我特地裝了一個拼音的練習軟件,當其他同學在練習書本的內容時,我把他單獨叫上講台,慢慢的給他講,然後在他旁邊陪着他練習,當他遇到困難時適當的給他一點幫助。一開始,李燁煒不願意,總是找藉口不練習,我看到這情況也想過要不要放棄呢?不!絕對不能!放棄他一節課等於放棄他一輩子。於是我通過軟件中的一些小遊戲加上我自己的一些技巧,慢慢的引導他。幾節課之後,我和他的共同努力沒有白費,慢慢地他能跟上同學們的步伐了。

學生的成長呼喚教師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教師工作具有很強的示範性,而學生又有一種特殊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由此我們老師的責任和使命就要建立在自身的一言一行中。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老師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小至辦公桌上一本書的放置,電腦硬盤內一個文件的存放位置,大到對社會對國家的態度和言語都會影響的學生,所以我們要以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而信其道。

老師師德師風演講稿2

我是一個容易感動的人。別人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温暖的問候,一次及時的幫助……常常會激起我心中的漣漪,甚至使我眼眶潮熱。有時躺在被窩裏或在桔黃的燈下,回味那些令我感動的人與事,我的內心便充溢着幸福和温暖。雖然在父母眼裏還是孩子的我,但在家長的眼裏我卻是一名教師,所以擁有這樣稱號的我,應該不斷進步,慢慢積累經驗,做個孩子喜歡、領導同事信任的老師。記得剛剛來幼兒園的時候,我和周老師、何老師帶大班的孩子,這對我來説無疑是個挑戰。這是我第一份工作,也是新的開始,看到孩子們陌生、害怕的眼神,聽着哇哇哭的聲音,讓我覺得孩子好可憐呀,我有責任和愛心去照顧他們。

當我幸運的成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時,我的這種愛與責任就越發強烈,而它的源泉就來自於我的孩子們是他們給了我無限的愛,是他們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是他們讓我更進一步解讀生活。陶行知先生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孩子,不僅是一名教師人品、學識、情感與親和力的展現,實際上更多的是傾注了我們教師對祖國、對人類、對未來的熱愛。因為有愛,我們才有耐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和孩子貼心。愛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實際上是我們教師最大的樂趣。

為幼兒教師,我們的責任感可以體現在關心和熱愛兒童。因為愛是每一個兒童健康成長的最基本前提和需要。我們還要平等地對待和尊重兒童,這也是兒童的權利與成長的需要。我們要將自己的愛給予班級裏每一個可能招人喜愛和不招人喜愛的孩子,為每一位孩子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促進每個孩子富有個性的、充分的發展,讓他們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生活。

做為幼兒教師,我們的責任感可以體現在支持兒童的學習,促進每一個兒童全面、健康的`發展。兒童是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的。教師要在教育工作中努力為兒童創設和提供各種豐富的學習、活動環境和動手操作的機會,積極鼓勵他們操作、探索和與人交往,激發兒童主動學習的態度、興趣,在促進兒童認知和智力發展的同時,還要關注和促進兒童社會性、人格的積極健康的發展,因為促進每一個兒童全面、健康的發展是教師的重大責任。

做為教師,不僅要把幼兒作為一個年幼的個體來培養,而且要把幼兒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個體、未來社會成員來培養,對兒童的學習和發展負責,為其一生成長奠基。這也是對兒童和社會做出的承諾。

冬天的早上特別的冷,而我又是個最怕冷的人。記得在一次早上做操時我感覺特別的冷於是不停的搓手。子軒跑到我的身邊問我:“老師你很冷嗎?”我點點頭説:“是呀老師好冷,”“老師,我的手很熱,我給你暖暖手吧,”“不用…”還沒等我説完我的手已在他的小手中了。突然,有好多的孩子跑過來,把他們那一雙雙小手伸到我手裏,“丁老師,我的手也很熱,不信,給你暖暖,”剎那間,一雙雙肉乎乎、暖融融的小手,給了我一股暖流,它直通心臟,然後隨血液流向全身的各個部位。此時此刻,我的眼眶濕潤了,再也沒有任何言語,因為再多的言語不能準確地表達我當時的感受,她的美麗是無法用任何絢麗的詞句形容的,她們的善良在這短暫的動作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有一種力量讓我用力去抱住這些可愛的孩子,許久,許久…

老師師德師風演講稿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教育的目標是“德才並重,以德為主”。具體的歸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職業道德去影響每一位學生。所謂的明善惡、秉正義、知榮辱等都是人們意象中的代名詞。所以我説,道德立於心、工作成於手。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現身説法、以身示範,培養自己良好的師德,在師德中體現自我價值,實現良好的教育目的。

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師德,在行為上,體現師德,只有在社會實踐中進行道德修養,才能真正認識善和惡,才能體驗到加強道德修養的緊迫性。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師德標準去潛移默化的影響每一位學生,從而在教書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一份成功。在良好的師德中體現自我的存在,實現自我價值。

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教師的形象直接關係着學生素質的培養。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

所以,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和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從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師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和崇高的歷史使命感,發揚優良師風,弘揚崇高師德。加強師德建設,提升自身素質。教師的責任是教育學生,然而學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感染出來的。

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對學生道德紀律的實施需要藉助的是教師的道德權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紀律強權。道德權威來源於教師的師德,教師的人格力量。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作為教師,我們不求功名富貴,不求揚名史冊,只求在三尺講台默默奉獻自己的一生。這就是我,一個剛剛步入教壇的青年教師的人生定位。回看走過的路,雖沒留下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卻留下“粉塵撲面,無私奉獻”一串串跋涉的腳印,儘管腳步艱辛,但我仍要大聲説:我愛教書這一行,我愛教師這職業。三尺講台,三寸筆,三寸舌,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樑!

老師師德師風演講稿4

“所有燭光都為春點亮,所有心曲都為秋唱響,寂寞也好,清貧也罷,你信念不改神采更飛揚。你用青春感動那歲月,一路播撒輝煌。”各位親愛的朋友,你熟悉這首歌嗎?

這是廖昌永先生為我們的老師演繹的一首讚歌:感動歲月。

談到老師,我們都會聯想到粉筆。粉筆,雖然普普通通,但它在語文老師的手裏演繹着古戰場上壯觀的場面,在數學老師的手裏變成了一道道算式的解析,在物理老師的手中,它訴説着牛頓第一定律,在音樂老師的手中,它們歡樂的跳躍,變成一個個歡樂的音符……老師也像粉筆一樣,在黑板上播下希望的種子,用汗水耕耘,用心血澆灌。這就是我敬愛的老師,他們的教誨,猶如一股清泉,在我心靈的河牀上,從童年一直流到青年。

“奧運會有冠軍,福布斯有排行榜,那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佳的呢?”我想,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無需用豪言壯語,而只需來自真實生活。

“你承諾了,你必須做到!”,每當我遇到挫折,想放棄的時候,我的耳邊就會想起我的初三班主任的話語。窗外的梧桐樹開花兒了,很香,很美,喇叭樣的花瓣,由內向外,由紫向白。那天,老師的桌子上也擺着幾朵梧桐花,那花香,卻令我落淚。“離中考還不到三個月了,你卻沉迷於小説,和一幫同學打打鬧鬧,你曾承諾過要好好學習,考上重點高中的,你還記得嗎?你難道想讓你的青春就如桌上的這些梧桐花,過早的枯萎,凋零嗎?”老師盯着我的臉,我慚愧地低下了頭,不敢看她。“你承諾了,你必須做到!”老師的聲音變得很嚴厲,我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聲音,我的眼淚迅速湧了出來。模糊之中,我看見了桌子上擺着的幾朵梧桐花,心中湧出一股異樣的感覺。衷心地感謝您,老師,如果沒有您的幽深目光,我不會心傷。我會在人生道路上彷徨,讓心在荒野流浪。老師啊,您如明燈,在我迷茫時給我指引方向;您又好似一支強心針,當我在挫折與困難面前,給我前進的動力與勇氣。

如果把記憶摺疊起來,把時光倒轉開來,如果把時間拉回那難忘的一刻,把歲月焚燒成眸子中無限的憧憬,那麼,老師的故事中不是應該有友情、關愛和平等嗎?

記得在大學的幾年中,我的生活十分壓抑。或許有過偶爾的歡樂,但更多的是空虛、失落、壓抑和無奈。然而我很有幸地遇到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位師長——王教授。當他講解完鐵凝的《哦,香雪》,叫我們寫篇讀後感時,我絲毫沒放在心上。鐵凝先生的尊名,我是剛剛聽王教授提起的。我並不知道這位先生從前是賣菜刀的還是賣冰棍的抑或乾脆就是打鐵的。臨時抱佛腳的在課堂上倉促成文,心裏想着:失敬失敬,勿罪勿罪!一週以後,作業本發了下來。我的作文右上方居然是一個鮮紅的“85”。心裏激動得不得了,連忙一路翻下來。文章最後附了一段評語:你把鐵凝稱為“先生”,是不是有些孤陋寡聞呢?還有,你文中體現的對人對事無所謂不以為然的心理,我認為是不好的,我更希望你能“愛惜自己的羽毛”。我一問前後左右,才知道原來鐵凝是個女的,不由得為自己鬧了這麼個笑話而啞然失笑。

然而,我不會甘心自己就這樣失敗的。我給王教授寫了一封信。我在信中狡辯説,魯迅稱呼許廣平為“先生”,周恩來稱呼鄧穎超也是“先生”。含意顯而易見,無非就是説“先生”只是一個愛稱或者説是尊稱,並無性別之分,王教授您狹隘地認為“先生”只能稱呼男士是不是也有些“孤陋寡聞”呢?第二天,王教授做了一件令我終身難忘的事情。他居然當着全班同學的面公開向我道歉,説他批評我“鐵凝先生”的説法是不對的,更不應該給我“孤陋寡聞”的四字評語。那時我在大學幾乎成了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色,王教授隆重的讚賞讓我感激涕零,恨不能殺身以報。這以後,我的學習態度開始端正起來。我所有進步的激情,很大程度上都來源於他關懷與教誨。現在,雖然離開他多年了,但我的腦海裏還是會經常浮現出他的音容笑貌。

是啊,生命中,有一些愛,有一些人,像風雨過後的泥土,先被沖刷,然後漸漸沉澱,直至溶入生命的最底層。那時的老師,很多年未見,卻依舊像刻石一樣不曾淡去,因為愛着,所以記得!兒時,怕做錯事,因為怕老師手中的教鞭,眼中威嚴的目光。而今,仍舊怕老師,因為怕老師的擔心和不再信任的眼光。原來,無論長多大,老師永遠是老師,即使白髮蒼蒼時,心中還會敬着愛着。

老師啊,現在我也成為您隊伍中的一員了,我會秉承您的教誨,用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愛,去播種春天,播種理想,播種力量……讓巍巍師德在生生不息中傳承,用青春感動那歲月,一路播撒輝煌。

老師師德師風演講稿5

當孩子們的眼睛裏閃耀着快樂、歌聲裏飄蕩着快樂,舞蹈裏跳躍着快樂,故事裏洋溢着快樂,這就是我一生最大的快樂。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着一羣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説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歌聲激盪着我的青春歲月,兒時的我就仰慕於神聖的幼兒教師職業,希冀成為歌中那美麗的角色。於是,懷揣着滿腔熱情和赤誠,我義無反顧選擇了幼兒教師行業,圓了我的幼兒教師夢。

還記得我第一次站在孩子們面前的時候,一切都讓我感到新鮮、好奇。看看這張臉,摸摸那個頭,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臉,渴求着陽光雨露。每天清晨"老師,您早"那童稚的問候,給我帶來一天的快樂和生機。每天傍晚隨着一聲聲"老師,再見",給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孩子們純潔的心、聖潔的情、深厚的意,淨化了我的心靈,激起了我對教育事業深深的愛。如今我已經在幼兒教師的崗位上和孩子們一起走過了13個春夏秋冬。我也深深體會到了平凡工作中默默奉獻的快樂。正像歌裏所唱,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幼兒園的孩子像剛出土的"嫩苗",需要"園丁"的呵護和培養。李園長常説"教者父母心",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是父母的希望,在工作中我也如同對自己孩子那樣對待每一個孩子,這就是工作中最有意義的地方。幼兒身體健康,活潑快樂,學習進步,我就能感覺到工作的快樂。

我用一顆永駐的童心走進孩子們的世界,發現、瞭解、幫助、教育他們。每天帶着微笑,帶着熱情迎接他們。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孩子的安全是天,教育是地。幼兒教師這個職業有其苦,有其樂,可以感染同事,感染家長,我始終相信只要真心付出就有收穫。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自己肩上的責任,在播撒知識的同時,將愛種在孩子的心間。選擇當幼兒教師真好,它使我青春永駐,永駐童心。

老師師德師風演講稿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你們好!

作為一名老師,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學生也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學生在學校裏學習,既受同學的影響也受教師的影響,而主要是受教師的影響、學生願意接近的教師,比學生不願意接近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要大。

由此可知,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你要將學生培養成各位都願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學生成為有道德的人,就要讓學生願意和你接近,以便對學生施加大的影響。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為有道德的人。

學識只能滿足學生一時的求知願望,真正打動學生內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這力量才是長久的,它將影響學生的一生,是學生未來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對學生一生的影響來講,學識、權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遠不如道德重要。一個教師當已失去對學生構成影響的所有因素,其在學生心目中的真實情感才會真實地顯露出來,對其師德師風的評價才最可信。就這一點而言,在三百六十行中,只有教師職業才可以用“蠟燭”來加以形容,道理就在於此。這也正是這個職業的崇高之處。

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要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告誡教師:

一是即使只當了一天的教師,對學生也要負責任。既然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過”的古訓。

二是當學生有了成績或成了氣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學生的“光”。

三是當學生犯了錯,應主動承擔起“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之責任。做到了這三條,才是理解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真正的含義,也才算具有師德。

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個共性的要求就是,無論從事何種職業的人在單位裏、家庭中或是社會上碰到什麼不順心的事,絕對不能把這種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緒轉移到你服務的對象上。比如你的錢包在上班的路上被人偷了,你昨晚同家人吵架了,或者你的職稱職務沒有順利提升,由此產生了氣憤、懊惱、悲傷和煩躁,這是人之常情。但是當教師站在講台上,面對學生時,你的角色就要轉移到教師這裏來,而不能停留在馬路、家庭或者領導那裏。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這應是師德和職業道德中比較高的要求,是一種境界。達到了這一境界,其師德二字之後才配得上加“高尚”二字。

良好的師德師風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約束的基礎上,也需要廣大教師提高自律意識,自覺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習慣,在學生中樹立起良好的師德師風。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