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愛在其中真情感悟演講稿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2.72W

孩子這個詞在我的人生詞典中出現的頻率是最高的,因為我是一名幼兒教師,天天與之接觸的就是孩子,就連夢中出現最多的也是孩子的哭聲與笑聲。也許有人會為我鼓掌,也許有人會為我歎息……而我自己經常會對自己説:“徐瑛加油,你最棒!”説真的,從教十幾年,嘗過許多酸甜苦辣,鬧過、哭過、笑過,可我仍舊年輕充滿活力,滿腔熱情,因為我愛孩子,我喜歡和他們一起渡過快樂的童年,和他們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愛在其中真情感悟演講稿

有人這樣問我:“看着你和孩子們相處的這麼融洽,這麼快樂,真羨慕,你一定有許多的祕訣吧!”其實和孩子相處的祕訣只有一個字“愛”——————發自內心的愛,只有打動孩子的愛才是治癒幼兒最好的良藥。常言道:良藥苦口,這付“愛”的良藥真的很苦很苦,這其中的滋味也許只有我們幼兒教師才能真正的體會得到,但是苦的結果是甜,當一隻只稚嫩的小手揮動的喊:“老師再見,戴上紅領巾再來看您!”當家長們因為一件小事而真摯的説到:“謝謝,謝謝老師!”這其中的快樂也許也只有我們幼兒教師才能真正的體會。記得剛教託班時許多孩子走到學校門口就鬧着回家,哭着,喊着,就是不進教室,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進來,可是到了午睡時間又要哭,因為不願睡覺。當時班中有位小女孩叫浩浩,一到午睡室就嚷:“我要睡地板,我要睡地板。”隨之往地板上一躺,不管你怎麼講,怎麼騙就是不起來,要麼就大哭不止。我也知道孩子在家午睡時是由大人們抱着睡的,而且家長告訴我浩浩就是在地板上睡的,為了讓她適應環境,我在地板上鋪上了毛毯,讓她先在毛毯上睡着,在輕輕的把她抱上牀,頭幾天一碰就醒,馬上哭不再睡覺了,我就哄她坐在牀上,拿着故事書給他講故事,消除她的戒心,在活動室時經常和她聊天,就像朋友一樣,讓她感受到我是愛她的,這樣當她睡在地板上睜開眼發現我抱着她就不會哭了,我就抱着她慢慢的拍着她讓浩浩再次乖乖的睡着,慢慢的,一週以後我把睡着的她放上牀竟然沒有醒,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了。第二天,我嘗試着抱她到牀上睡,她居然不哭不惱了,拍着拍着慢慢的合上了眼。我用自己的耐心和愛心改變了她。

其實作為幼兒教師,我認為真心的愛孩子就要理解他們、尊重他們,就像浩浩一樣,剛開始她要睡地板,我很理解她,並尊重她的選擇,然後逐漸與之溝通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的關係,就像一家人,這樣她就會逐漸的理解你的`行為,感受到你的愛,你不是傷害她,就會尊重你、信賴你,同樣支持你。當然“愛”除了耐心以外還需細心,老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孩子的每一個細節都要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然後得出結論,她需要的是什麼,你就給他什麼樣的幫助。託班的孩子需要的是朋友,是交流的對象,是熟悉的環境,那我們老師就要既做媽媽既做玩伴,和他們混在一起。我們的吳園長就經常提出過這樣的教育思想“蹲下來講話”“抱起來交流”“牽着手教育”。這一切都體現了我們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同時讓孩子在自然發展中體驗到了無盡的愛和自由。那麼你的“愛”就能真正的打動他們。

而大孩子需要的就不再是媽媽般的呵護了,他們需要的是展示自己能力,自己個性的舞台,由此來這證明自己的獨立自己的成長。他們更需要被人理解,被人尊重,他們更不怕挫折,不怕失敗,喜歡冒險和創新。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這時候的孩子也是就接受力最強,最能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時候。老師的教育就像春風細雨潤物細無聲,這時的“愛”要帶些嚴味,嚴不代表就要罵、要兇,而應讓幼兒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的做的,犯錯要勇於改錯,要有接受失敗挫折的勇氣。而老師在教育是更多的應從教育方法入手,正面引導表揚為主,還應以身作則,因為你已是孩子信任的朋友與親人,你的行為直接影響着他們。去年的大班中就有這樣一個孩子,喜歡把別人漂亮、新鮮的玩具和東西帶回家,為了不讓我們發現還偷偷的藏着,開始我並沒有直接的批評,而是和他朋友一樣的交流,讓他知道我已經知道了他的行為,但是我希望他能自己改正,但是與家長的一次交流讓我重新看待這件事,家長和交流時説:“我們的孩子在親戚家是經常把哥哥的玩具拿回家的,這沒什麼反正哥哥的,我們也從來不説他,他不知道這是不可以的。”聽了這樣的話,我忽然覺得這位家長好不負責。為了改變家長的觀念,我們做了深談,讓她瞭解由於她的忽視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同時在教育孩子時我開始利用故事、事例如故事《小象要回家》等來與全班幼兒探討不經同伴同意隨便拿別人東西的行為,造成的傷害,讓他們深刻知道這是錯的。同時多次與這個孩子交流了解他的心裏需求,觀察他的行為,控制了就及時表揚,逐漸改正了孩子的不良習慣。到後來他還自豪的告訴我:“老師我的好朋友越來越多,他們都願意把好玩具借給我玩,我不會把它們拿回家的。”我發現這時候的孩子笑得好燦爛好開心,我也由衷的告訴他:“老師也越來越喜歡你。”當然幼兒的良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老師循循善誘,逐漸提高,特別是大班幼兒就要進入小學,應養成一些必要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那麼怎樣來培養幼兒的習慣呢!首先在提出每一點要求的時候,事先都要經過周密考慮,做到要求合理。根據幼兒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漸進。開頭的時候,只要幼兒掌握簡單的生活規則。比如,上作業課的時候,要安靜地坐好,不防礙別人等。接着,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大膽的在同伴面前説出自己的見解,和同伴互相交流合作等。從幼兒的能力來看,既是履行一些內容極其簡單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養員對他們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們接受不了,那麼這樣的要求就會落空。當幼兒做不到教養員的有些要求時,往往會對自己的能力喪失信心,並且對教養員的話產生懷疑,不信任教養員了。因此向幼兒提出要求的時候,要做到內容具體、明確、語言通俗、簡練;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徵。比如,要求幼兒和同伴互相交流合作時,就告訴他們不要只顧自己,要等待,要一個一個的輪流,別人説話的時候不要插嘴……這樣要求具體明確,幼兒才好照着去做另外不斷鼓勵,讓幼兒在練習中慢慢養成習慣。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時候,往往有個別幼兒起來小便,腳步走的很重,就給他一個暗示,提醒他矯正;當幼兒小心走路的時候,就微笑着點頭表示他做的對。當幼兒受到鼓勵的時候,他們為了要從自己的行為中得到愉快,也就會自覺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為了。

幼兒教師就像是一位藝術家,一直在塑造不同的作品,只是藝術家塑造的是永恆不變的作品,而我們塑造的永遠不是成品,而是在不停地完善之中,每一件作品都是唯一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我們的成就和快樂是顯而易見的。有人説:幼兒教師是永遠年輕的,是不會老的,是的,因為我們有着一顆永不變的童心,在從教中我也發現“愛”孩子保持童心非常重要,因為只有有着孩子一樣的童心,才會和他們一樣喜歡孩子們的世界,容易走進還怎麼的內心,知道他們的需求,才會更真摯的愛,和孩子們做朋友,理解他們,懂得他們,更好的教育他們。就如蘇霍姆林斯基説得那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