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世界糧食日勤儉節約演講稿850字(通用5篇)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2.47W

演講稿是作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世界糧食日勤儉節約演講稿850字(通用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世界糧食日勤儉節約演講稿850字(通用5篇)

世界糧食日勤儉節約演講稿1

親愛的同學們:

一日三餐離不開餐廳,餐廳是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營造清潔舒適的就餐環境,不僅關係着每位同學的生活,而且直接體現了每一位學生的個人形象。文明之風吹拂校園,講文明、樹新風是我們每一個文萃娃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食堂是我們在校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營造清潔舒適的就餐環境,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

1、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規則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生活中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的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文明用餐要求我們做到"班級要整隊到餐廳就餐,不擁擠、不喧譁;嚴格遵守就餐紀律,按時就餐,在指定餐位用餐,不得擅自調換餐位,不敲盤、不喧鬧;吃飯時不談笑,不交頭接耳,不得敲打盤碗;吃完飯要把垃圾帶出去,安靜地走出餐廳。"

2、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意識。

吃飯就一定要愛惜糧食。儘管同學們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背得滾瓜爛熟,可真正上了飯桌,浪費糧食、挑食的學生每天都有。文明用餐其中最突出的一條要求就

是:不挑食,不浪費,把餐盤內飯菜吃乾淨。希望同學們挑食、浪費的現象一天天減少,餐廳的剩飯剩菜也越來越少,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

3、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良好衞生習慣。

我們要養成講衞生、愛清潔、不隨地扔垃圾的良好衞生習慣,餐桌旁應該是最好的課堂。倘若每個同學吃完飯還能保持自己臉上、手上、身上,桌面、地面的乾淨,那就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有良好衞生習慣的孩子。所以就餐時要做到三淨:不挑食,不浪費,把餐盤內飯菜吃乾淨;把吃下的骨、殼之類的剩物,裝入盤內,保持桌面乾淨;不灑落飯粒、菜湯,保持餐廳地面乾淨。吃完飯將餐巾紙帶出餐廳。"

文明用餐,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播種的是一種習慣,收穫的是一種品格"。讓我們為共同營造一個文明有序的用餐環境而努力,爭做文萃小紳士!

世界糧食日勤儉節約演講稿2

各位教師,各位同學:

您們好!

國家教委早在1991年10月10日宣佈關於教育體系仔細展開珍惜糧食、節省糧食教育活動的告訴,告訴指出:在不少學生中,節省糧食的觀念十分淡漠。這不只反映了不少青少年學生和兒童不懂得珍惜人民羣眾的勞作果實,並且也直接反映出他們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嚴峻缺點。為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校園領導,必定要進一步進步思想認識,高度注重這一問題,要把節省、珍惜糧食的教育活動,作為校園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長時間抓下去,並盡力抓出成效。教育學生建立“節省糧食榮耀、糟蹋糧食可恥”的觀念,培育他們勤儉節省的傑出習氣。

所以,咱們要珍惜糧食、節省糧食。它也是“養成傑出習氣”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是咱們創立“綠色校園”、創立“節省型校園”的實際行動,同學們,你想做個文明的小學生嗎?那就從文明就餐、節省糧食開端吧!其實節省糧食,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飯菜;吃飯的時分,也要會集註意力,仔細吃飯,不挑食。不論父母給咱們吃的,仍是校園裏的飯菜,咱們都要把肚子吃飽,吃飽才有利於咱們身體生長的。為了自己的健康,咱們都要統統吃掉它!

咱們要建立節省認識。愛糧、惜糧、節糧,不能是空泛標語,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節省糧食榮耀,糟蹋糧食可恥”的風氣不只曩昔需求、現在依然需求。咱們的糧食遠未富餘,咱們沒有糟蹋糧食的權利,也沒有糟蹋糧食的條件。期望前面我説到的那些糟蹋現象不再產生。

咱們要開掘節省潛力。咱們儘管不種田、不產糧,但節省糧食也相當於種了糧食。咱們的一張張餐桌就相當於一方方糧田,除了吃進肚子裏的糧食外,不糟蹋一粒糧食。

咱們要強化節省行為。不論在家裏仍是在校園裏,都不能糟蹋糧食。吃多少,燒多少;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買了就要吃完,不隨手丟掉……對糟蹋的現象,咱們要堅決對立,堅決抵抗。只需咱們緊記“節省”,就會養成傑出的習氣。

同學們,讓咱們從今日開端,做一名珍惜糧食,節省糧食的好學生吧!

世界糧食日勤儉節約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糧食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作得來的,每一粒糧食都是他們的心血!糧食跟水一樣,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我們每天工作、學習的動力之源。俗話説的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所以,我們要改掉浪費糧食的壞習慣,要珍愛糧食,節約糧食,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有多少人吃不上飯,還要堅守在陣地和敵人做生死鬥爭,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美好的生活。如今生活富裕了,但也有不少流落街頭的乞丐吃不飽穿不暖。他們那一雙渴望食物的眼睛,是多麼楚楚可憐。而我們如果浪費糧食的話,最終也會造成吃不上飯的後果,所以號召大家節約糧食迫在眉睫。我的身邊就有許多珍惜糧食的人,我們要向他們多學習學習。

我的奶奶今年已經60多歲了,奶奶雖然年齡大,但一直保持着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比如説一盤新鮮的菜出鍋了,第一頓奶奶先是撐破了肚皮往肚子裏裝,如果實在吃不了,就放到冰箱裏,等第二頓再拿出來熱熱吃,一直是吃了熱,熱了吃,直到菜酸了,奶奶也捨不得扔,最後倒給家裏的雞吃。我常和奶奶説隔夜的飯菜吃了容易得病,但奶奶仍然捨不得扔這些糧食,還教導我們説:"弘弘呀,我們雖然生活好了,但不能忘本呀。

在六七十年代,莊稼青黃不接,你的老太爺就是活活餓死的,老太太也是吃樹皮和花生皮才勉強活了下來,那時候要是有這麼一碗白米飯,該有多高興啊,所以你要珍惜糧食,浪費可恥呀!"我一直對浪費這個詞理解很膚淺,聽了奶奶的話,我才明白,沒有了糧食將是多麼的可怕。

在學校有的小學生,餐盤裏總是或多或少的剩些飯菜扔掉。這些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在豐收時,農民伯伯想到我們狼吞虎嚥的吃着他們種的糧食該有多麼高興,可如果看到我們把他們的勞動果實扔到垃圾箱內,又會多麼傷心失望埃此時我不禁想起了那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節約糧食,像珍惜我們的生命一樣去珍惜它吧。

世界糧食日勤儉節約演講稿4

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三大糧食作物是什麼嗎?它們就是小麥、水稻和玉米。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本週是我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宣傳週。“民以食為天”,今天,就讓我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談談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問題。

也許有人會説:我們早已遠離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飽飯、吃好飯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還有誰會在意糧食的由來,還有誰會在意隨手丟棄的糧食?然而,現實情況令人堪憂:一方面,全世界人口與日俱增,糧食供應日益緊張。更何況,全世界還有許多地方和我國的一些偏遠貧困地區一樣,人民生活水平極其低下,連最基本的温飽問題尚未解決,那兒的孩子們連米飯都吃不上啊,更不用説吃肉了!

另一方面,浪費糧食的行為屢見不鮮。就以我們學校為例,教室的垃圾桶裏,經常會有同學們吃剩的饅頭、糕點;食堂的餐桌上,米飯、菜餚隨處可見,有時,甚至在食堂地面上,都能見到同學們灑落的米粒;在生活中,不少同學也不懂得愛惜糧食,他們把餅乾、麪包、稀飯隨便亂扔,在家裏挑吃撿穿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數據啊!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既讚美了勞動人民的偉大,也表達了勞動人民的辛勞。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卻不能丟棄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説,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上,農作物的品種正在日益減少。古代先農們種植過多達數千種的農作物,而現在只有大約XX0種被廣泛種植,成為人們主要的食物來源。其中,玉米、小麥、水稻約佔60%,而大多數的其它農作物品種已處於滅絕的邊緣。面對如此嚴峻的糧食問題,有許許多多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一樣的科研人員,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為全球的糧食問題出謀劃策,而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新生一代,除了向袁隆平爺爺他們學習之外,更主要的是從現在做起,拿出實際行動來愛惜糧食,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世界糧食日勤儉節約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世界糧食日。每年的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旨在呼籲全球共同節糧愛糧。

我想,很多人同我一樣。當聽到“世界糧食日”的`時候,會有那麼一瞬時的驚愕。對於高中生,它既不像“法定節假日”一樣會帶給我們假期,也不像“教師節”那樣充滿着温馨。的確,這會是一個略顯沉重的主題,然而不可否認,“民以食為天”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我想,很多人應當同我一樣。從小就熟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也曾在地理課上學過中國的基本國情:狹小的耕地上,養育着十三億的子民。可是,當各地大旱顆粒無收的場景頻頻出現在新聞裏,我們依舊“淡定”,食堂裏,仍然是幾大袋的飯菜垃圾。

我想,很多人應當同我一樣。我們知道節約糧食其實只是舉手之勞。不挑食、不偏食,將自己碗裏的飯菜吃乾淨;不攀比,不虛榮,用簡單可口代替奢華靡費。可是太多時候,我們常説,這些事情不重要,我們要追求“更加重要”的事情。

可是,又有什麼事情的重要性能與“糧食”抗衡?

人類每一項的日常活動,社會每一天的日常發展,都是金字塔的上層建築。而根基,卻是任何事物替代不了的——糧食。古書講“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當我們把上層建築建設的愈來愈精準和完美,這座金字塔倒塌時的破壞也就愈來愈難以彌補。

我們都是一樣的生命。當我們面對一碗可口的米飯,我們是否真正體會過“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每一粒糧食,背後都將是中國八億農民的血汗,都將是他們一輩子“背朝黃土面朝天”的命運。

我們都是一樣的生命。面對食堂裏大袋的剩飯,我們又是否想過他們對於生命的意義。中國大地上有多少學生,一週的午飯僅僅是乾冷的饅頭;遙遠的異國又有多少孩子,“吃飽每一頓飯”是他們可望而不可即的夢?

一粒糧食,背後牽掛着的不僅僅是他人的勞動和付出,而是,生命。

想到這些,我們還怎會忍心浪費那一粒糧食?

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是一樣的生命,擁有同等的權利。

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曾經忽略過,我們都曾經遺忘過,但是,同學們,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覺醒並付出努力,所有的一切都將變得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