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演講稿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通用11篇)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8.06K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通用11篇)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温暖,同時也伴隨着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説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説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1、吃飯不要狼吞虎嚥,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説話。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着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着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作息表,週一至週五毋庸置疑的是學習,一直到週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週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麼讚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麼誇獎是因為她長期處於一個優良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於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優良的家風,才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儘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2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是六一班王瑩瑩,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家風家訓伴我成長》。

“媽媽,媽媽,家風是什麼?”放學後我迫不及待的問。“家風啊,一會你去問問你爺爺”媽媽微笑的説。

爺爺坐在客廳裏看電視,我跑過去問:“爺爺,家風是什麼呀?”爺爺也微笑的看了看我説:“別急別急,咱們先吃飯。”聽爺説完後,我奔向餐桌,搶了一個最優越的位置坐了下來,拿起筷子準備吃飯。這是媽媽走過來説:“咱們家的家風被你扔了長輩還沒坐下呢,你就快動筷子了”我一想:“這原來是家風啊!”“趕緊將筷子放下,”站起來。這時爺爺坐下,對我説:“知道家風了吧,知道就快吃飯吧。”我這才坐下,大口的吃着飯菜。在吃飯的過程中,我將不喜歡吃的姜啊,蒜啊等各種東西挑出來,放在碟子裏。媽媽發現後,對我説:“怎麼又忘記家風啦,快把他吃掉,不能挑食,這也是家風啊。”

一天,我在家裏玩,一不小心把杯子摔壞了,當媽媽回來問我,我就想説不知道。但是我的嘴像被人控制了一樣,腦子裏映出家風家訓,然後不由自主地説出了實情。

媽媽告訴我:“不浪費水資源,不隨地扔拉圾,”做一個不誠實守信的人,不對爸爸媽媽和其它人撒謊,尊老愛幼,吃飯時不能説話。”這就是我家的家風。“真多啊,一定很難吧!”我不情願的説。“不多,只要你樣樣都做到了,就覺得不多了,更不會難了。”媽媽温柔的對我説。“真的嗎,那我一定將家風學好。”我高興的説。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温暖,同時也伴隨着家風的和諧氣息。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3

聽媽説,那時我剛會走路。小女孩見到花花綠綠的小手帕很驚喜。有一天,我從外面撿到一條花手帕,非常開心,拿給媽媽看。媽沉下臉對我説:“從哪拿來的還送到那裏去。”我不肯,媽媽大聲訓斥,我依然不動;媽媽揚起手,打我,一下又一下,我哭了。媽媽毫不手軟,巴掌越來越密集,我哭了很久,以為媽媽會誇我能幹,沒想到換來的是小屁股上火辣辣的痛。我哭累了,返身走到撿到手帕的地方哭哭啼啼地丟下手帕。我是爸爸媽媽的長女,他們對我百般疼愛。那一次,媽媽卻狠下心腸。後來,我和弟弟妹妹們一輩子都記住了,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愛讀書勤動筆是我家的家風。從我記事時起,冬閒時節,只要爸爸在家,每天晚上,吃過晚飯,爸爸就開始給我們讀小説、講故事。我記得最清楚的是《警世通言》、《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説。我們姐妹三個聽得很投入。媽媽也收拾一摞碗、手握一捆筷子,欲走不能,被故事吸引住了。我上學前,爸爸給我買來文具盒鉛筆等,還把乘法口訣表抄下來,貼在我的文具盒裏面。我開始寫作文,幾乎每一篇作文,爸爸都要把關,給予指導。爸爸總是對我的字不滿意,對我的作文提出意見。爸爸非常愛看書。直至今日,古稀之年的老爸每天還要讀三份報紙,遇到精彩的內容,爸爸都要抄下來,等我們回家,跟我們分享。媽媽總是説:“等你告訴孩子們這些信息,他們早就從網上看到了。”爸爸依然不改對文字的鐘愛,一天不拿筆,手就癢癢。弟弟去外地上大學四年,爸爸每天都要記下合肥和弟弟大學所在城市的天氣預報。我們勸他不要這麼麻煩,要想知道隨時天氣預報,打開電腦就查到了。我們小時候,村裏有很多人家全家目不識丁,爸爸每年都自備筆墨紙張義務給人家寫春聯,爸爸寫的春聯全是自創的。至於村裏人家的書信訴訟之類的文字,只要找到我家,父親從未推辭過。在我們家,過年從不玩牌,在電視機電腦出現之前,我們家人的業餘時間都耗在看書上。家裏到處能取到書籍雜誌。我們姐弟四個都受到愛讀書這個家風的薰染。現如今在電子產品的衝擊下,我們跟書籍的關係正在經受挑戰呢。

“只記恩不記仇”是我們從父母幾十年的生活中總結出的家風。在我們家最困難的時期,很多親戚都躲得遠遠的,生怕受到連累。有一年,爸爸有感而發,貼出一副對聯:“家富友常至 主貧客漸稀。”有些親戚朋友不但對我家的困難視而不見,還動輒冷嘲熱諷,譏笑爸爸不識大體,讓閨女們一個勁唸書,不考慮家庭經濟承受能力。有個別鄰居甚至做出恩將仇報的事情,一度讓媽媽傷心至極。後來,誤會消除,人家對媽媽感激不已。此時,媽媽早就忘了那些事。在我們家處於低谷時也有親戚朋友給過我們家一勺油三碗米和一兩句寬心話,媽媽至今還經常唸叨他們的好。去年,媽媽回老家掃墓,打聽到一位恩人的下落,特地去看望。那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現已雙目失明。我母親是孤兒,小時候在孤兒院呆過幾年,這位好心的老太太當年曾給我母親梳過頭洗過衣。這些年,母親一直在打聽老太太。爸爸也有一位恩人。爸爸童年時,鄰居一位孤寡老太太經常給他零食吃。老人在三年自然災害中與我的爺爺奶奶一同去世,墓地也跟我的爺爺奶奶相隔不遠。爸爸每年回去掃墓,都要去給那位無後的老太太燒紙。爸媽常告訴我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人家的恩情一定要記住,能報答就報答,不能報答也不能忘記。至於仇恨就不要往心裏記了,人家遲早一天會知道好歹的。

我的家庭很傳統。父母要求我們誠實本分。我們離開老家進城二十多年了,很少回去。我們回老家時,一定要講最地道的家鄉方言。爸爸不允許我們把普通話和外地口音帶回去,不許 “撇腔”,讓鄉鄰見笑。我們三姐妹穿着一直很保守,爸爸見不慣穿着前衞,我們也就習慣了。我沒燙染過頭髮、更不會描眉畫眼,這些都是家規。媽媽則在生活細節上對我們提出嚴格要求,媽媽的愛乾淨是來自骨子裏的,我們也就形成這樣的習慣。我們小時候,媽媽在外面幹活再累,回家也是要把家裏收拾得井井有條。哪怕少吃一碗飯,也要抽出空來把牀鋪整理好。我們雖然出身貧寒家庭,媽媽也教給我們一些生活品味。家裏來了客人吃飯喝酒,高聲談笑,客人走後,媽媽會把吃剩的菜倒掉,不讓我們吃。那時候,我們一年見不到幾次葷。媽媽説,客人吃飯喝酒唾液四濺,讓孩子們吃剩菜不衞生。現在生活好了,不吃剩菜不再是稀奇,在當時可是很另類的舉動。

那時候,冬天農村經常有叫花子上門討飯,有的人家遇到正在端碗吃飯的,就從自己碗裏倒一些粥或飯給叫花子。媽媽絕不會這麼做,一定要從鍋裏盛給叫花子,還叫我們以後遇見叫花子也不準從自己碗裏倒食物。在媽媽看來,叫花子同樣有尊嚴,從自己碗裏倒飯給叫花子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在媽媽眼裏,尊重他人,不應尊卑有別。

我們家姐弟非常團結,幾乎不分你我。我們姐弟四個時時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總認為姐弟中其他三個比自己更孝順。這些年,我們個個都在暗暗叫着勁對父母盡孝。媽媽時常提醒我們的另一半要多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幫父母多做事情。

我們家最鄙視的就是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人。我們家人也一直遠離這類人。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4

新年裏我認識一個新詞——“家風”。

這一天我在電視節目裏看到了一個有趣的話題:家風是什麼?讓我也想自己家的家風是什麼呢?

看到新聞上被採訪的叔叔阿姨們説:“家風是一個家的全貌;家風實在自己家好家風的基礎上去認識別人家中的優良家風。家風就是做善事,不求回報;家風就是為人老實,不幹壞事。家風就是小小舉動創美德;家風就是常做好事,無怨無悔;家風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國。”

我給大家聊聊我自己家的好家風:做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要用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去面對眼前的重重困難。

我親愛的媽媽是一個好榜樣,媽媽是賣衣服的,不管颳風下雨,都不怕。回來以後也不叫苦、不叫累。媽媽在家中的奉獻最大。

記得有一次,家裏來客人。當時家裏很亂,媽媽用了一上午的時間把家裏打掃乾淨。下午客人來了,姥姥、姥爺、表妹、表弟和舅舅。他們呢以來媽媽就趕緊沏茶(當時媽媽腰痛,他們是來看媽媽的)。當我放學回家,媽媽就摸着我的頭説:“叫姥爺!”我進屋一看,才知道家裏來客人了。我剛叫完“姥爺好”媽媽就又忙着做飯去了。做好飯,有張羅着讓大家吃飯!大家都讓她歇一歇,可媽媽總是笑着説“沒事、沒事!”就這樣媽媽忙了一個下午。等客人走後,媽媽又要忙着掃地,擦桌子。我趕忙搶過媽媽手中的工具,讓媽媽歇着。媽媽臉上漏出了微笑,輕輕地舒了口氣。我問媽媽累嗎?媽媽説“不累!”到了晚上,我聽到媽媽説:“請點按,有點疼。”爸爸説“知道了。”我從門縫裏看到爸爸在給媽媽揉腰,當時我就哭了。你們看,我媽媽就是這樣任勞任怨!

難忘的是在父親肩頭度過的童年,也難忘母親在燈火黃昏下為我縫製衣服,更難忘父親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裏送我上醫院,也難忘母親送我離家時拐角的一抹餘光。

十五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時光宛如白駒過隙,泥牛入海,周圍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但任時光任茬,歲月流逝,父母的潺潺教誨,循循善誘卻永記心頭。

父親對我的教誨是態度決定高度。是啊!面對挫折與失敗,每個人的態度都是不一的。

母親的教誨確是“面對大海,春暖花開”,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然而以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呢?就是母親一句話:“面對大海,春暖花開。”相信明天會更好,今天仍不是末日。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被貶,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髕腳,兵書修列,不韋遷眉,世傳呂覽。當面對挫折時,讓我堅實的喊出一聲:“面對大海,春暖花開!”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至此可見,家教何其重要。所以,請重視家庭教育,人生將由此揚帆!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朋友們:

好家規造就好家風,好家風造就好家庭。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規,它可以引領家庭成員積極向上、健康成長。我們家也有許多的家規,生活上的有什麼“食不言,寢不語”了,東西不要亂扔亂放了,吃有吃相、坐有坐相了這些都是要求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行為上,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對人要有禮貌,對長輩要尊敬,對父母要孝順,做人做事要講誠信。他們是這樣教育我,也是這樣做的,下面我給大家講幾個發生在我媽媽身上的真實事例吧!

我的媽媽是個大孝女,平時對外婆總是噓寒問暖,每次回外婆家,都會買一些外婆愛吃的細軟、好消化的食物,因為外婆的牙齒不好;還會幫外婆整理家務、燒幾道菜,飯後微笑着聽外婆講“大道理”,很有耐心;每年抽空陪外婆出去旅行記得去年外婆生病住院,媽媽既要上班又要照顧外婆還得操心我的學習,忙得不可開交,但她從無怨言。每天媽媽都要做好可口的飯菜送到醫院,晚上在醫院幫外婆洗腳細心照顧,一個月下來,媽媽累瘦了不少,可媽媽從沒怨言。這些事情讓我從媽媽身上看到了孝順的美德,我也要向她學習。我家的家風,我説起來就是:孝敬父母、忠厚誠信、勤儉持家、知書達理。

好的家風才能創造出好的家庭,俗話説:家和萬事興,相互體諒、相互寬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礎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滿的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和睦,社會才會穩定。家規是春雨,潤物無形。樹立美好的家風家規,傳承悠久的國風國規,中國這隻文明善良勇敢的東方雄獅最終將讓世人欽佩!

謝謝大家!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朋友們: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風尚。所以,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國,相反則害己害人害社會。

良好的家風是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積澱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仁智禮義信,今有勤孝謙和思,良好家風因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里友愛;或克勤克儉,常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念,靠勤奮興家聚業,講節約精打細算;或本分做人,不為富動,盡職敬事,誠信待人。以上種種,在無形中影響着家人,讓子女終身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良好家風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薰陶與積澱,應該加強教育,反覆訓練,注重養成,成為每個成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一則要有意識的去培育養成。要明白代代相傳的不僅是家財和地位,更應該有內涵和精神。把老一輩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風接續下來、傳遞下去,是造福當代、惠及後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責任,讓良好家風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二則要在家庭中營造崇尚學習的氣氛。古人講,“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廣才”,知書才能明禮,學習就能昇華。要讓家裏多一分書香氣,茶餘飯後,看看書,讀讀報,談天論事,讓家人從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啟迪。當然,家庭的學習不同於組織,不需要有計劃的開展什麼活動,但培養家人的讀書情趣,在悠靜的家庭環境裏暢遊書海,總能給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三則長者要做好傳與帶。家長是塑造孩子的無形力量,耳濡目染影響着孩子世界觀的形成,你的穿戴、舉止、觀點、接人待物等,無不對孩子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的道德應當人人都明白。

四則要創造和諧文明的家庭環境。居家裏外,乾淨、明亮、整潔、有序。去朋友家串門,有的家庭還很注意家風家教文化,懸掛着激勵感人的家訓格言,如“積金積玉不如積書教子,寬天寬地莫若寬以待人”、“敦行致遠,吃虧是福”、“家和萬事興”等等,讓人置身其中,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一種清新雅緻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滲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觸裏,諄諄誘導,親切教誨,熱情鼓勵,嚴格要求,無不影響着家庭的每個成員,並且影響到鄰里和社會。讓大家都來關注家庭文明建設,給社會留下一片和諧、一片温馨。

謝謝大家!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7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的傳承,承載着一個民族的思想延續,承載着一個民族的文明教育。在中國,人們喜歡以家訓的方式傳承家風,或者説,家訓是中國人期望家風長久流傳的最主要表達方式。那麼,就讓我們穿梭於古代和現實之間,體味家訓中傳遞的家風。

家風教育伴隨文明產生。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現在有文字記載的家風教育大概就是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的家訓了。在《尚書》中,我們可以讀到周公告誡侄子周成王(姬誦)的一篇誥辭。文中,周公告誡成王不要貪圖安逸享樂,不要荒廢政事,要安定民心。“知稼穡之艱難”,這樣的家風教育至今還在延續着。

在《説苑反質》中,記載着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嬰病重時寫下家訓,藏於柱中,要妻子等兒子長大後拿給他看。這份家訓囑咐兒子布帛不可用盡,用盡了就無法再做衣服;牛馬不可將其力氣用盡,用盡了就無法再使用牛馬耕田駕車;任事者不可對其過分苛刻,否則就無人幫你做事了。由此看來,“成由勤儉敗由奢”的家風教育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是諸葛亮《誡子書》中的名句。

在諸葛亮的思想觀念裏,人要注重加強道德修養,要不斷學習,要清心寡慾,要靜思反省,要不急不躁。他把自己這些思想和行動指南以家訓的形式傳遞給他的兒子,希望這能成為諸葛家風。可能連諸葛亮自己都沒想到,他的這些教誨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家訓家風,影響至今。

顏之推教子“威嚴而有慈”。

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被稱為“篇篇藥石,言言龜鑑”的家訓專書,是我國封建社會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家訓之一。

“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也就是説,在教育孩子問題上,他要求家人在嬰兒能識得別人的臉色、懂得別人的喜怒時,就對其加以教誨。顏之推還説:“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意思是父母既威嚴又慈愛,子女就會敬畏、謹慎,從而產生孝心了。“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由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大意是,對於子女,父母不能偏愛,不應厚此薄彼。通過這些語句,顏家家風躍然紙上。

顏之推身歷三朝,對世事滄桑、人情世故體會很深,因此在《顏氏家訓》中,他教育其後人要“少欲而足”、“無多言,無多事”、“慮禍養生”等。這些家訓既有封建社會的侷限性,也有其積極的一面。

《顏氏家訓》後,家訓著作漸多,差不多每個朝代都有一些代表性家訓產生。如唐代李世民的《帝範》,宋若莘的《女論語》,李恕的《戒子拾遺》;宋代司馬光的《訓儉示康》,陸游的《放翁家訓》,袁採的《袁氏世範》,陸九韶的《居家正本制用篇》;明代姚舜牧的《藥言》,楊繼盛的《楊忠愍公遺筆》,何倫的.《何氏家規》,孫奇逢的《孝友堂家規》;清代愛新覺羅玄燁的《庭訓格言》,朱柏廬的《朱子家訓》,張英的《聰訓齋語》,汪輝祖的《雙節堂庸訓》,鄭燮的《家書十六通》,曾國藩的《教子書》,甘樹椿的《甘氏家訓》,鄒歧山的《啟後留言》等。這些家訓,影響深遠,對中華文化思想的傳承有着重要意義。

司馬光訓子節儉樸素。

司馬光的《訓儉示康》也是被歷代人們稱道的家訓,這是寫給他的兒子康的家訓。

司馬光的家訓別具一格,首先説明自己是怎樣的人:“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r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幹名,但順吾性而已。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大致意思是説,他本來出身貧寒,一代一代都繼承着清白的家風相。他生性不喜歡豪華奢侈。他一向穿衣只求抵禦寒冷,吃飯只求飽肚子,也不敢故意穿骯髒破爛的衣服以表示與一般人不同,以此取得人們的讚揚。許多人都把奢侈浪費看作光榮,他卻把節儉樸素看作美德。

實際上,這就是司馬家的家風。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曾任州縣官和天章閣待制,為人廉潔,幹一輩子,家無餘財。這樣的家風影響了司馬光,司馬光也是“以清白相承”,並認為“侈,惡之大也”。

在《訓儉示康》中,他舉出歷代許多“成由勤儉敗由奢”的例子,教育他的兒子司馬康“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雲”,要求他的兒子把勤儉持家的家風傳給下一代。

曾國藩家書傳家風。

曾國藩是晚清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既有中興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但説到近代家訓,繞不開曾國藩,有人説曾國藩的家書在家訓方面超過《顏氏家訓》。

曾家是望族,曾國藩的祖父曾留下了八字家訓:“豬、蔬、魚、書、早、掃、考、寶。”讀書、種菜、養魚、餵豬,為居家之事;起早、打掃潔淨、誠修祭祀、善待親族鄰里,是治家之法。道光年間,曾國藩做了京官,其父親在給他的家書中寫了三戒,即“節慾、節勞、節飲食”。

曾國藩做官的幾十年裏,無論帶兵打仗,還是治理國家,有兩件事必做:一是每天讀書,二是堅持寫家信。他的家信體現了他對家風的要求。他在家信中説:“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他教育家人要勤快:“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他要親屬堅持讀書:“諸弟每人自立課程,必須有日日不斷之功,雖行船走路,俱須帶在身邊。予除此三事外,他課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將終身以之。”也教育家人放下架子去勞動:“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他還要家人勤勞節儉:“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

讀《曾國藩家書》,就像在聽一位長者在和你聊家常,從讀書成才,修身養性,到為人處世,甚至到養花養草,無所不談,在閒聊中展現出曾家家風。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古人講忠孝仁義禮智信廉,講勤儉持家,重視家庭倫理,這些在今天仍有可汲取的營養。一代代的家訓,傳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文化。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8

家風——一個令人深受感悟的詞語成就了我,使我忍俊不禁覺得心中滿滿都懷着感激之情,在生活中,我薰陶着那獨一無二的好家風伴我成長,讓我從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變成一個積極向上、謙虛、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是哪些好家風改變了我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俗話説“父愛是船,母愛是帆。”父愛破着浪前行,母愛引導我在茫茫人海中不迷失方向的行駛,他們讓我在成長的海洋中乘風破浪,讓我不畏前險。”誠實守信,誠信待人”隨着時間的腳步潛移默化地成了我的好家風,他就像春天柔和的雙手温暖着我的心田,讓我心中的花朵絢麗地綻放,讓傳統的文明美德發揚光大。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是我的家風之一。在生活中,我們不能有一點兒的害人的想法,也不能丟了那麼一點兒的預防壞人的一種正確的心裏”。而且,要尊敬長輩、勤勞節省、誠實守信、樂於組人、不驕不躁。記得那次我還小,去郊外遊玩過程中,閒着無所事事的我,一邊用小手牽着媽媽的大手,一邊觀賞着唯美的畫面,突然,"呸"的一聲,一口痰調皮的從我的小嘴跳了出來,隨即,又不聽話地蹦到了地上,這時媽媽的順風耳和千里眼察覺到我的動靜,立馬張口就急的火着了似的“哎呀”!

你什麼能這樣破壞環境呢?你知道嗎?環衞人士早出晚歸,不管什麼節日都沒有假期,可幸苦了!你的不文明的行為會深深的刺痛他們的心!害人之心不可有呀,!聽着媽媽的喋喋不休的教訓中,我漸漸的把紅的像小蘋果的小臉低到了地上——那次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有可能把“害人之心不可有”改成了“害人之心不可無”了,所以即使這件小事有多麼的小,也教導了我待人處事。最後,我想説“好家風養育着我,成就了我!”

家風,正像“播下了一種行為,收穫了一種習慣,播下了一種習慣,收穫了一種性格,播下了一種性格,收穫了一種命運”這句話。是啊,家風給我們播下、收穫了一種習慣、性格、命運,最終成就了這麼一個我,它還讓我有一技之長立足之地,讓我的生活多彩多姿、無憂無慮、井井有條。現在的我,就是你澆灌過的樹,你又是一頂小傘幫我擋過那一陣陣風,一滴滴暴雨,謝謝你,你成就了我,你的恩情我一定用行動湧泉相報!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9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

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縱觀前人,家風家訓可謂是民之本,國之福啊。大多數人的家裏都有一套家規家訓,我家也不例外。客廳中間掛着許多家規。

那天,老師宣佈了單元考將在三天後進行,當許多人尖叫抱怨要趕緊複習時,我卻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淡定地説到:“小考而已,不必太在意,等最後一天再複習也不遲。”

幾兩天過去了,考試前的最後一天到了。我回到家,翻起了課本,發現有許多知識點我還很陌生,這時我便開始焦躁不安起來了。我懊悔地望着天花板,開始了臨時抱佛腳。讀着讀着,我的眼皮開始打起架來,我揉揉眼,倍兒想跳到牀上入眠,但還是剋制住了。突然,爸爸走了進來,驚奇地問道:“怎麼還沒睡?”我支支吾吾地回答道:”複習……準備明天的考試……”爸爸眉頭一鄒,説到:“早幹嘛去了!”於是他拿來一把椅子,開始唸叨了:“做事情之前,要做足準備,未雨綢繆,不要臨時抱佛腳,搞得手忙腳亂的!知道嗎?”我也只是像應聲蟲似的應了一聲。

聽爸爸説,這便是我們家的家訓期中一條了。就是“在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做好最充足的準備,不要等到事情將至,才知事情之重,不知所措,而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事半功倍,讓成功觸即而得。”聽後我仍對此不屑一顧,只認為是前人的一些封建思想,在現代社會已經逐漸成為歷史,不可實用。爸爸看到我不屑的眼神,又跟我講了一個故事。

再次走到掛在牆上的家訓旁,我輕輕地撫摸着,此時,凝聚着祖先們教育的結晶,人生的感悟。我義正詞嚴地告訴自己:“要永遠銘記這些家訓,並像祖輩們一樣將它們傳承下去!讓後輩和我一樣受益終生!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0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出生在一個教師之家,家風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家的道德標準。我的家風是:見人要講禮貌,做人要誠實守信,充滿孝心。這些話就像海上的燈塔,指引着我前行,伴我成長。

讓我先來説説禮儀吧!孔子曾説過:“禮之於人,猶酒之有襞也。”我的家庭是個和睦之家,人人都講禮儀,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我,從小就學會了禮貌待人。在暑假的時候,我和爸爸一同去了北京旅遊,因為有一天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們想要去博物館的緣故,就坐上了公交車。剛上車的時候,我們都搶到了自己的座位,到下一站的時候,上來了一位白髮蒼顏的老奶奶,我爸爸一見立馬站了起來,柔和的説道:“您坐我的位置吧。”老奶奶也親切的説道:“謝謝呀,小夥子!”我看見了,便想到:爸爸真不愧是我的好榜樣,我一定要向他學習,下一站如果有老人上車的話,我一定要讓座位。下一站到了,我又看見了一位年過花甲的老爺爺,一搖一晃的上了車,我找準機會,迅速的站了起來,面露微笑的説:“爺爺,您做我的位置吧!”那位老爺爺見了慈祥的説:“真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爸爸就是我的榜樣,我以有這樣一位爸爸而驕傲。正是爸爸的言傳身教,讓禮儀從小就駐紮在我心,也做了不少好人好事。

誠實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句名言説的好,“人類最不道處,是不誠實與怯懦。”我的媽媽為人真誠,實在。比如他們學校讓他們工作總結,一般別人都會在網上一查,然後抄上。可媽媽卻不同,她會把教學中的經驗、不足、改進措施等一筆一劃寫出來,寫出來的文章符合學生實際,有實用價值,因此,經常受到領導的表揚。她經常告誡我説:“抄襲是可恥的,自己的東西就要自己寫,為什麼要抄別人的,抄別人的那叫可恥——”有時作文不會寫,在我想抄別人的時候,媽媽的這句話就時刻警醒着我,讓我不值於犯錯誤。在我身邊有了媽媽這個誠實的人,就會讓我變得越來越誠實。

最後要講的是做人要有孝心。古往今來,我們都説百善孝為先,孝都是我們所有兒女應盡的職責,我的爸媽就非常孝順。有一次,爺爺感冒有點咳嗽,爸媽得知後,去超市買了上好的梨,拿到了爺爺奶奶家。剛一進門就拆開了箱子,爸爸媽媽一人各拿一個梨,衝進了廚房,拿起了削皮刀,削掉了梨皮,給了爺爺奶奶一人一個,還親切的説道;“爸媽,天氣乾燥,吃梨潤嗓化痰,對咳嗽有好處。”此情此景,我也拿起了倆梨,衝進了廚房,迅速的把梨的皮削掉,給了爸爸媽媽,並對他們説:“我也會一直孝順你們的。”這就是爸爸媽媽教給我孝。

家風如毛毛細雨一般滋潤着我的成長!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1

"家有家規,校有校規"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話,可家風是什麼呢?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了許多優良的傳統;良好的家風家規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而我家的家規的一些規矩是一點點形成的,其中有一條就是大大方方、不自私。

有一次,我和小夥伴在一起玩,玩累了,回家去拿冰棍。而冰箱裏只有一隻冰棍了,我卻沒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拿出了那一根。父親見狀,忙問我為什麼只拿一根,我告訴父親冰箱裏只剩下一根了。父親聽後讓我把冰棍放回去,又累又熱的我,怎麼捨得把它放回去,父親見我無動於衷,忙訓斥道:"把冰棍放回冰箱,你吃冰棍解渴了,別人呢?"見到父親這樣,我也只好乖乖把它放回去,可當時的我哪懂得父親的良苦用心,現在才漸漸懂得,不得不説,因為父親的訓斥,使我做事時想着他人,這種性格令我終身受益。

我每次去朋友家玩兒,都會忘記父母規定回家的時間,玩得很盡興的時候就會很晚回去,讓大人們着急。

有一天晚上,父母因單位有事情都去加班了,我一個人耐不住寂寞,便約同學出去玩,而我卻沒有告訴父母,心裏本想着與同學玩一會兒就回家,可是我們在一起玩的高興就忘記了時間,天漸漸的黑了,我們都沒有散去的意思。關於好家風好家訓徵文(精選)徵文-主題徵文。直到有一位同學的家長催她回去,我們才各回各家。我剛到家樓下,就撞見父母,他們問我去哪了,我説玩去了。母親用嚴厲的口吻對我説:"媽媽不是已經和你講過了嗎?出去玩也要有時間觀念,要按時回家,到哪去也要告訴父母,你這樣讓我們有多着急呀!"説的我低下了頭,很是慚愧,從那以後,我養成了按時回家的習慣。

"按時回家,去哪與父母打招呼"也成為了我家的家規。

"孝"也是我家的家風,孝敬長輩,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