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述職報告

最新銷售主管述職報告

欄目: 述職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8W

銷售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奮鬥了一年,成功也好,失敗也好,好好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在以後的工作中,引以為鑑就是進步新的一年,快來看看最新銷售主管述職報告吧!

最新銷售主管述職報告

最新銷售主管述職報告

一、銷售業績回顧及分析:

(一)業績回顧:

1、開拓了新合作客户近三十個(具體數據見相關部門統計)。

2、8~12月份銷售回款超過了之前3~8月的同期回款業績。(具體數據見相關部門統計)

3、市場遺留問題基本解決。市場肌體已逐漸恢復健康,有了進一步拓展和提升的基礎。

(二)業績分析:

1、促成業績的正面因素:

①調整營銷思路,對市場費用進行承包,降低新客户的合作資金門檻。雖然曾一度被人揹後譏笑,但“有效就是硬道理”!我公司的思路是促成業績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加強了銷售人員工作的過程管理,工作實效有所提升。

③用提高提成比例和開發新客户給予額外獎勵的“經濟激勵”手法,形成了“重獎之下必有勇夫”的積極心態,也是促成業績的重要因素之一。

④對於市場遺留問題的解決,依據“輕重緩急”程序,採用“堅持公司利益原則,以有效依據處理”的指導思路,從而使問題的解決未成觸份公司的利益。

2、存在的負面因素:

①銷售人員對公司的指示精神理解不夠,客户定位不夠穩定,沒有嚴格按照終端思路開拓客户,部分客户選擇方面存在一定失誤!

②銷售人員的心態以及公司存在薪資制度,均存在“急功近利”狀況。銷售人員更多的只想有錢回到公司帳上,卻沒有更多的考慮客户是否適合公司的合作定位以及長久發展。

③客户選擇公司產品時更多考慮的是折扣低價,所以很多未將鋪底鋪入終端賣場,甚至根本無終端意識,直接將公司的終端品牌變成毫無優勢的流通產品。

④大多數代理商的“等”“靠”“要”觀念存在,但公司的產品價格降到底價,已無更多利潤支持市場。

⑤公司的品牌定位終端,但包裝缺乏視覺優勢,宣傳促銷贈品不夠新穎豐富,對產品的宣傳、銷售的拉動力不大。

⑥暫時缺乏品牌入市的拉動策略,不能促成品牌的熱銷。

⑦銷售人員不能切實推行公司指導思路,至今未建立起典範式的品牌樣板市場。

⑧銷售人員缺乏統一的營銷培訓,觀念、思路、方法和工作執行力無統一和協調,往往擅長市場開拓而不擅長市場維護和提升。

二、費用投入的回顧和分析:

(一)費用回顧:

1、營銷政策調整後,市場費用得以控制,公司的盈利能力穩定,8~12月相比3~8月同期利潤額增加。(具體數據見相關部門的統計)

2、人員費用的固定風險降低,基本扼制了人力資源的虧損,8~12月相比3~8月週期人力成本降低,剩餘價值提升。(具體數據見相關部門的統計)

(二)費用分析:

1、正面因素:

①公司提出市場費用承包政策之後,最大限度防止了費用陷阱,費用超支現象得以控制。

②公司調整並制定了銷售人員新的待遇方案,公司的固定風險降低了,人員的競爭意識和挑戰性加強。

2、負面因素:

①營銷部沒有數據統計的支持,對費用的控制較為盲目。

②市場支持費用和人員費用報銷等,營銷部存在“知情難,無審批”的歧形現象,管理無法加強。

三、營銷團隊的建設回顧及分析:

(一)團隊建設業績回顧:

1、銷售人員的“放牧式”現象基本消除,營銷團隊的管理加強。

2、待遇方面,基本消費了“大鍋飯現象”,薪資待遇的挑戰性增強,標準更科學合理。

3、團隊的執行力有所增強。

4、提問題不提解決方案的現象減少,銷售人員的`工作能動性增強。

5、銷售人員工作主動性有所增強,工作實效提高。

(二)團隊建設分析:

1、正面因素分析:

①採取每日電話報到和每月工作彙報的管理形式,一定程度上可以瞭解銷售人員在做什麼?做得怎樣?

②降低了銷售人員底薪,並將提成比例隨着回款額度的增加而提高,增強了銷售人員的工作挑戰性。

③通過“提醒式”的罰款和個人管理信用的樹立,從制度要求和心理印象上讓銷售人員感覺到公司管理的嚴肅性,因此執行力隨之增強。

④管理要求每一個銷售人員必須提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從而“逼迫”銷售人員遇到問題時首先聯想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樹立了銷售人員的責任心遇到問題找藉口、找理由的現象降低,逐步樹立了“解決問題是職責”的職業操守。

⑤在管理實踐中,不斷地給銷售人員心理壓力和工作危機感,從而使得銷售人員的主動性不斷增強。“居安思危”的心理利於工作能動性和工作實效的提升。

2、負面因素分析:

①公司內部的輔助管理配合不到位,團隊管理實效降低。

②公司部份管理人員管理意識保守,團隊管理實效降低。

③銷售人員長期適應了“放任式”的管理,從觀念上、心理上和行為上有一定適應期去接受較為實效的管理。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1、銷售管理無數據:

一份正規地年度工作總結報告,應該用數據來説話,可是……真正的銷售管理必須包含兩部份內容:一、銷售回款的管理;二、銷售費用的管理。從而成為真正的經營。管理需要數據支持,就相當於打靶需要有望遠鏡幫助看靶心一樣。每次放槍,都應當檢查結果,以便於不斷調整而儘量達到最高目標準確度。而公司現時的銷售管理,就等於閉着眼睛瞎放槍,只知道靶子的方向在哪裏,至於每一xx果,只能憑着經驗去判斷,去調整射擊位置。所以目標的命中率可想而知!所以我認為,正確地管理應當是每半個月,財務部門應當向銷售部門提供詳盡的數據,幫助銷售管理的判斷和調整,以達到最高管理實效!

2、管理無層級:

公司的員工常掛到嘴邊的一句“我要請示老闆……”。本意沒錯,老闆才是最終決策者!但是我認為老闆花錢僱用我們,最少應當有三個目的:一、為公司創造剩餘價值;二、為公司解決問題;三、幫老闆分解、承擔責任。所以應當是員工主動幫老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老闆“藏到幕後”。否則的話,做好人做惡人的都是老闆!——例如,某客户要申請某項支持,若公司給予了支持,客户會認為“老闆不錯”!若由於其他原因公司未給支持,客户自然會認為“老闆太精了”!正確在做法,我認為是永遠讓老闆是“好人”,時刻維護老闆的正面形象。

身為公司的管理人員,是判斷和處理一般問題的責任人,是幫老闆做事的。如果大事小事都讓老闆判斷和處理,那就等於是老闆在做事!既然老闆自己在做事,多請些文員就行了,哪需要那麼多經理呀、老總呀!另外老闆“一筆籤”絕對正確!——正確的前提在於各級管理人員有責任幫助老闆判斷,確保老闆每一筆都簽得正確!

而且,從管理的角度來分析公司的管理。《A管理模式》一直強調管理的層級和跨度(事實上,無論任何組織或羣體,成功的管理結構都是呈“A”形狀)。管理的扁

平化,適合小的組織。當組織不斷壯大之後,人的精力和能力很難再直接適應不斷膨脹的管理層和麪,如果可以的話,各朝帝王都完全沒必要設那麼多部門,養那麼多大臣!就相當於,如果公司大事小事都是老闆處理,相信老闆一天48個小時都不夠用!老闆僱用管理人員就等於養着一羣光拿錢不做事的“閒人”,——老闆不是在做生意做企業,而是在做“慈善事業”!

我一直的觀點,公司的管理應當是一條自動化地生產線,老闆就只是掌握開關的自動化操作員。當然,“生產線”要真正實現自動化,對每一個“部件”的品質要求都比較高,我想作為操作員(老闆)來講,最擔心的還是“部件”的品質!——因為“部件”品質不穩定,一方面操作員心理壓力和警惕性會加大,比較累。第二方面操作員會時常扮演更換“部件”的“機械維修工”;第三方面,生產出的“產品”很難達到“預期品質”;第四方面,品質不穩定的如果是“重要部件”,有可能會毀掉整條“生產線”!

五、完善管理的建議:

無論什麼樣的觀點,無論什麼樣的管理,無論什麼樣的人來建設和推行管理,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公司存在的三大現象問題:

1、執行力太差的問題:

無論什麼樣的管理,不執行或執行不到位,不是一紙空文就是達不到預期效果,永遠還是原地踏步!

2、責任不與職權、利益掛鈎的問題:

有權有錢卻沒有責任,誰都可以亂搞!搞出了問題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打工的,誰都可以走,唯獨老闆走不了,所以最終遺留的問題只能老闆自己負責!而且,任何員工要是都不用為自己享有的利益相應的負責任,都抱以“無產階級思想”,説不定哪天還可以“殺富濟貧”呢!

3、做事有始無終的問題:

《超級成功學》裏有這樣一句話:成功者永不放棄,放棄者永不成功!做事有始無終,如何能成功?

1。審時度勢很重要:你必須在時間、地點、場合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提出加薪。否則,突然提出,只會使老闆反感。最佳談加薪時機一般是公司每年年底都進行的業績評估時,在評估結果出來之後,如果發現自己有加薪的空間,那麼可以以業績為資本向老闆提出加薪,這樣做成功的可能性較大。

2。抓住業績是關鍵:不要和老闆大談你正在貸款,而且有買車、買房等個人消費問題。你必須向公司證明你值得加薪,而不是你需要加薪。抓住自己所做出的業績,表現出足夠的信心。先説服了自己,你才有可能説服老闆。

3。摸準加薪的時間表:掌握公司的加薪時間是很重要的。大多數公司會在年初加薪;有的公司人數相對比較少,操作比較容易,會一年加兩次,1月和7月。如果你遇到加薪不定期的公司,可要小心了。這類公司在面試時會説:目前我們只能給你這麼多,以後會根據你的表現考慮加薪。這説明,公司在短時間內不會考慮加薪。還有兩種可能是,公司剛剛起步,真的拿不出這麼多錢發工資;或是公司不景氣,要想加薪就會很困難。

4。加薪多少要考慮:提出加薪時,你也需要誠實地為自己估價,不要漫天要價。先做些調查,瞭解自己的行業和所在位置的工資水平。

如果你身處熱門專業,你要求加薪的幅度就可以適當提高。如果公司不同意,和老闆談一下,是否能以其他方式補償,比如獎金、休假、交通費等。